避世行原文
君渴未尝饮鸩羽,君饥未尝食乌喙。惟其知之审,取舍不待议。
有眼看青天,对客实少味;有口啖松柏,火食太多事。
作官蓄妻孥。
陷阱安所避?刀锯与鼎镬,孰匪君自致?欲求人迹不到处,忘形麋鹿与俱逝,杳杳白云青嶂间,千岁巢居常避世。
诗词问答
问:避世行的作者是谁?答:陆游
问:避世行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陆游的名句有哪些?答:陆游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未尝
(1) ——加在否定词前面,构成双重否定;不是
这未尝不是一个好办法
(2) 不曾
终夜未尝合眼
未尝不叹息。——诸葛亮《出师表》
所未尝行。——《资治通鉴·唐纪》
未尝识书具。——宋· 王安石《伤仲永》
未尝有言。——明· 刘基《卖柑者言》
饮鸩
亦作“ 饮酖 ”。1.喝用鸩鸟羽毛泡制的毒酒。《汉书·萧望之传》:“﹝ 萧望之 ﹞竟饮鴆 * 。”《晋书·庾怿传》:“帝曰:‘大舅已乱天下,小舅復欲尔邪!’ 懌 闻,遂饮鴆而卒。”
(2).泛指服用 * 。《黑籍冤魂》第二四回:“烟(雅片)之毒甚於酒,世人乃饮鴆而不悟,可悲也。” 柳亚子 《再题<圭塘倡和集>》诗之一:“饮酖共笑 荀文若 ,投阁谁怜 扬子云 。”
尝食
(1).试辨食品的味道。《周礼·天官·膳夫》:“以乐侑食,膳夫授祭品,尝食,王乃食。” 贾公彦 疏:“膳夫品物皆尝之,王乃食也。”
(2).进食。《史记·李将军列传》:“ 广 之将兵,乏絶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 广 不近水,士卒不尽食, 广 不尝食。”《汉书·司马相如传上》:“令既至, 卓氏 客以百数,至日中请 司马长卿 , 长卿 谢病不能临。 临卭 令不敢尝食,身自迎 相如 , 相如 为不得已而强往,一坐尽倾。”
乌喙
(1).形容人之嘴尖。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伐吴外传》:“夫 越王 为人长颈乌喙、鹰视狼步,可以共患难而不可共处乐。”一本作“ 鸟喙 ”。《宋史·奸臣传二·郭药师》:“ 药师 瞻视不常,趣向怀异,蜂目乌喙,怙宠恃功,逆节已萌,凶横日甚。”
(2).因史载 越王 勾践 乌喙,后世遂以乌喙指代 勾践 。 闽 徐夤 《勾践进西施赋》:“乌喙年年,誓啄 夫差 之肉; 稽山 日日,拜听 范蠡 之言。” 明 高启 《姑苏怀古》诗:“乌喙计成楣栅至,蛾眉舞罢綺罗非。” 清 吴伟业 《谒范少伯祠》诗:“浪掷红颜终是恨,拜辞乌喙待如何。却嗟爱子犹难免,霸 越 平 吴 事总虚。”
(3).中药附子的别称。以其块茎形似得名。《墨子·杂守》:“常令边县豫种畜芫、芸、乌喙,袾叶。”《急就篇》卷四:“乌喙附子椒芫华。” 颜师古 注:“乌喙,形似乌之觜也。” 宋 苏轼 《盖公堂记》:“惧而反之,则钟乳、乌喙,杂然并进,而瘭疽痈疥眩瞀之状,无所不至。” 清 黄宗羲 《明夷待访录·兵制二》:“ 布越 无所藉於 汉王 而 汉王 藉之,犹治病者之服乌喙、藜芦也。”
惟其
表示因果关系,和“正因为”近似
惟其他还幼小,所以要多帮助他
取舍
采取或舍弃;选择
取舍得当
不待
不必,不用;不等
不待你来,他就走了
有眼
有眼力。谓有分辨是非好坏的能力。 许地山 《三博士》:“你真有眼。从前他与你同在大学念书的时候,他是多么奉承你呢。”
看青
守护未成熟的庄稼。 孙犁 《白洋淀纪事·村歌下篇》:“地主们开始破坏庄稼……武委会的人们,夜晚背上枪,到地里看青。” 茹志鹃 《高高的白杨树·澄河边上》:“他们看见不远的田野中央,孤零零地有一所看青人的矮草房,别的什么也没有。”
有口
敢言善辩。《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孝惠帝 时, 吕太后 用事,欲王诸 吕 ,畏大臣有口者。”《汉书·陆贾传》引此文, 颜师古 注曰:“有口,谓辩士。”《南史·萧脩传》:“ 脩 中直兵参军 陈晷 甚勇有口,求为覘候,见获,以辞烈被害。”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臣职掌纪略》:“又 姜淮 者,少年有口。值 殷太史 士瞻 教书,偶不在室, 淮 戴其纱帽,束其带,正在室中摇摆作势, 殷 猝至, 淮 不知带插横解法, 殷 不懌。 淮 曰:‘师父还繫玉带哩,此银带何足贵?’ 殷 笑而释之。”
松柏
(1) 松树与柏树
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2) 比喻坚贞的洁操
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荀子·大略》
(3) 指坟墓。因古人墓地多植松柏而得名
将军松柏不剪,亲戚安居。高台未倾,爱妾尚在。悠悠尔心,亦何言。——《文选·丘迟·与陈伯之书》
火食
(1).谓吃熟食。《礼记·王制》:“东方曰 夷 ,被髮文身,有不火食者矣。” 郑玄 注:“不火食,地气煖不为病。” 宋 陆游 《江北庄取米到作饭香甚有感》诗:“有时三日不火食,山蕎畬粟杂沙磣。” 康有为 《大同书》丁部:“ 云南 野人山 之毛人,皆由不火食之故,故生毛耳;若改火食,毛即脱落。”
(2).指煮熟的食物,人间烟火食。 元 李好古 《张生煮海》第二折:“自家本 秦 时宫人,后以採药入山,谢去火食,渐渐身轻,得成大道。”《东周列国志》第四七回:“﹝ 萧史 ﹞日居 凤楼 之中,不食火食…… 弄玉 学其导气之方,亦渐能絶粒。”
(3).举火煮饭。《荀子·宥坐》:“ 孔子 南适 楚 ,戹於 陈 蔡 之间,七日不火食,藜羹不糂,弟子皆有饥色。”《晋书·苻坚载记上》:“ 坚 曰:‘ 汉祖 ……父母妻子为 楚 所囚。 平城 之下,七日不火食,赖 陈平 之谋,太上、妻子克全,免 匈奴 之祸。’” 南朝 梁 任昉 《奏弹刘整》:“ 寅 罢 西阳郡 还,虽未别火食, 寅 以私钱七千赎 当伯 。”
(4).伙食,日常饭食。《北齐书·张纂传》:“﹝ 纂 ﹞輒令开门内之,分寄民家,给其火食,多所全济。”《黄绣球》第十七回:“反将购办的什物变卖,抵充房租火食。” 瞿秋白 《饿乡纪程》九:“他却要了我们买的面十铺德( 中国 秤合有三百斤面),算三个人在车上一个半月的火食。”
多事
(1) 事故或事变多的
多事之秋
(2) 干涉别人的事
你不必多他的事
(3) 做多余的或不应该做的事
他总爱多事
妻孥
妻子和儿女
宜尔室家,乐尔妻帑。——《诗·小雅·常棣》
陷阱
(1) 比喻使人受骗上当的圈套
(2) 诱捕野兽的坑穴
安所
(1).安居,安定地生活。《史记·秦始皇本纪》:“男乐其畴,女修其业,事各有序。惠被诸产,久并来田,莫不安所。” 汉 焦赣 《易林·随之贲》:“ 大姒 夏禹 ,经启九道,各有攸家,民得安所。”
(2).何处。《史记·循吏列传》:“欲令农士工女安所讎其货乎?”《汉书·尹赏传》:“安所求子死?桓东少年场。”
刀锯
古代刑具。亦指刑罚
中刑用刀锯。——《汉书·刑法志》
鼎镬
(1).鼎和镬。古代两种烹饪器。《周礼·天官·亨人》:“亨人掌共鼎鑊以给水火之齐。” 郑玄 注:“鑊所以煮肉及鱼腊之器,既孰,乃脀于鼎,齐多少之量。”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五:“《茶经》以鱼目涌泉连珠为煮水之节。然近世瀹茶,鲜以鼎鑊,用瓶煮水,难以候视,则当以声辨一沸二沸三沸之节。”
(2).古代的酷刑。用鼎镬烹人。《汉书·郦食其传赞》:“ 酈生 自匿监门,待主然后出,犹不免鼎鑊。” 宋 文天祥 《正气歌》:“鼎鑊甘如飴,求之不可得。”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越铎>出世辞》:“顾专制久长,鼎鑊为政,以聚歛穷其膏髓,以禁令制其讥平,瘠弱槁枯,为日滋永。”
自致
(1).竭尽自己的心力。《论语·子张》:“ 曾子 曰:‘吾闻诸夫子,人未有自致者也,必也亲丧乎。’”
(2).凭主观努力而得。《南史·赵知礼蔡徵等传论》:“ 希祥 劳臣之子,才名自致,迹涉便佞,贞介所羞。” 唐 杜甫 《送顾八分》诗:“烈士恶苟得,俊杰思自致。” 宋 曾巩 《墨池记》:“ 羲之 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 清 谭嗣同 《治事篇·学会》:“人人可以自致,处处可以见功,夫何惮而久不为也。”
(3).谓将精力用在某一方面。 清 谭嗣同 《与唐绂丞书》:“虽然,三十曰壮,坐此縈繚迟回,卒不克自致于当世有用之学。”
(4).自己表达。《礼记·郊特牲》:“祭祀之相,主人自致其敬,尽其嘉,而无与让也。”
(5).犹自给;亲自料理、备办。《陈书·文学传·褚玠》:“ 玠 在任岁餘,守禄俸而已,去官之日,不堪自致,因留县境,种蔬菜以自给。” 宋 曾巩 《洪渥传》:“其孥盖弱,力不能自致,其兄益已老矣,无可奈何,则念輒悲之。” 清 曾国藩 《陈岱云妻易安人墓志铭》:“ 陈君 之病,凡三閲月矣,安人单忧极瘁,衣不解带者四十餘日,凡可以自致者,无弗致也。”
(6).谓自丧其身。《新五代史·晋臣传·桑维翰》:“﹝ 张彦泽 ﹞告 德光 曰:‘ 维翰 自縊。’ 德光 曰:‘我本无心杀 维翰 , 维翰 何必自致。’”
(7).自至其处。 汉 司马相如 《喻巴蜀檄》:“道里辽远,山川阻深,不能自致。”
欲求
指欲念和要求
人迹
人的足迹;指人
荒无人迹
到处
各处;处处
陪客人到处参观
到处找他
忘形
忘掉言行的分寸
得意忘形
麋鹿
亦称“四不像”。中国著名的特产动物,但野生的早已灭绝,现存者都是北京南苑皇家猎苑的孑遗,特征是尾特别长,眉杈特别发达,形成主杈模样
麋鹿满之。——《墨子·公输》
取其麇鹿。——《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杳杳
(1).昏暗貌。《楚辞·九章·怀沙》:“眴兮杳杳,孔静幽默。”《古诗十九首·驱车上东门》:“白杨何萧萧,松柏夹广路,下有陈死人,杳杳即长暮。” 宋 欧阳修 《和徐生假山》:“阴穴覷杳杳,高屏立巉巉。” 清 方苞 《七思·兄子道希》:“春阳兮载歊,白日兮昭昭,而杳杳兮即长夜,患吾心兮若焦。”
(2).幽远貌。《楚辞·九章·哀郢》:“ 尧 舜 之抗行兮,瞭杳杳而薄天。” 洪兴祖 补注:“杳杳,远貌。” 唐 柳宗元 《早梅》诗:“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 康有为 《广艺舟双楫·体变》:“若后之变者,则万年浩荡,杳杳无涯,不可以耳目之私测之矣。”
(3).犹渺茫。 唐 许浑 《韶州驿楼宴罢》诗:“簷外千帆背夕阳,归心杳杳鬢苍苍。” 元 李裕 《次宋编修显夫南陌诗四十韵》:“美人何杳杳,良夜独漫漫。” 鲁迅 《书信集·致李霁野》:“我现在正在整理《小约翰》的译稿,至快须下月初头才完,倘一间断,就难免因此放下,再开手就杳杳无期了。”
(4).犹隐约,依稀。 唐 郑棨 《开天传信记》:“吾昨夜梦游月宫,诸仙娱予以上清之乐……其曲楚楚动人,杳杳在耳。” 宋 苏轼 《伏波将军庙碑》:“自 徐闻 渡海适 朱崖 ,南望连山,若有若无,杳杳一髮耳。”《天雨花》第一回:“珮声杳杳人何处,日色衔山我也行。”
白云
(1).白色的云。《诗·小雅·白华》:“英英白云,露彼菅茅。”《庄子·天地》:“乘彼白云,至於帝乡。”《史记·封禅书》:“其夜若有光,昼有白云起封中。” 唐 苏颋 《汾上惊秋》诗:“北风吹白云,万里渡 河 汾 。”《文汇报》1983.10.12:“《蓬莱导游图》有幅照片,蓝天之下,白云之上,嵌着 蓬莱阁 主要建筑,似仙山又似蜃楼。”
(2). 黄帝 时掌刑狱之官。后用作刑官的别称。《汉书·百官公卿表上》“ 黄帝 云师云名” 颜师古 注引 汉 应劭 曰:“ 黄帝 受命有云瑞,故以云纪事也。由是而言,故春官为青云,夏官为縉云,秋官为白云,冬官为黑云,中官为黄云。” 唐 孙逖 《授裴敦复刑部尚书制》:“委之刑柄,俾践白云之师。”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事实二》:“ 胡武平 宿 ,贺 晏元献 转刑部侍郎启云:‘紫詔疏恩,白云登秩。’”
(3).指《白云谣》。 唐 李白 《大猎赋》:“哂 穆王 之荒诞,歌《白云》之 西母 。” 唐 白居易 《八骏图》诗:“《白云》《黄竹》歌声动,一人荒乐万人愁。” 景耀月 《远游》诗:“翠华芝盖入离镜,《黄竹》《白云》定古风。”参见“ 白云謡 ”。
(4).喻思亲。《旧唐书·狄仁杰传》:“其亲在 河阳 别业, 仁杰 赴 并州 ,登 太行山 ,南望见白云孤飞,谓左右曰:‘吾亲所居,在此云下。’瞻望佇立久之,云移乃行。” 宋 岳珂 《桯史·开禧北征》:“夜碇中流,海光接天,星斗四垂,回首白云之思,惻然悽动。”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十:“ 梁瑄 不归, 璟 每见东南白云即立望,惨然久之。” 清 黄遵宪 《感怀》诗:“下阻黄壚上九天,白云望断眼空悬。”参见“ 白云篇 ”。
(5).喻归隐。 晋 左思 《招隐诗》之一:“白云停阴冈,丹葩曜阳林。” 南朝 梁 陶弘景 《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寄君。” 唐 钱起 《蓝田溪与渔者宿》诗:“一论白云心,千里 沧州 趣。” 宋 张炎 《甘州》词:“载取白云归去,问谁留 楚 佩,弄影中州?” 明 徐渭 《赠余君》诗:“三年卧白云,一醉抚流水。”
(6).特指 陈抟 。 宋 王闢之 《渑水燕谈录·高逸》:“ 陈摶 , 周世宗 常召见,赐号 白云先生 。 太平兴国 初,召赴闕, 太宗 赐御诗云:‘曾向前朝出 白云 ,后来消息杳无闻。如今若肯随徵召,总把三峰乞与君。’”
(7).指 白云亭 。参见“ 白云亭 ”。
青嶂
如屏障的青山。《文选·沉约<锺山诗应西阳王教>》:“鬱律构丹巘,崚嶒起青嶂。” 吕向 注:“山横曰嶂。” 唐 杜甫 《月》诗之一:“若无青嶂月,愁杀白头人。” 宋 贺铸 《凌歊·铜人捧露盘引》词:“控沧江,排青嶂, 燕臺 凉。”
千岁
(1) 千年。泛指年代长久
(2) 对天子(皇帝)所封诸王的直接称呼,小说和戏剧中常用
千岁爷
(3) 对天子(皇帝)所封诸王的间接称呼
居常
(1).遵常例,守常道。《左传·昭公十三年》:“ 芈 姓有乱,必季实立, 楚 之常也。获神,一也。有民,二也。令德,三也。宠贵,四也。居常,五也。”《文选·谢灵运<登石门最高顶诗>》:“居常以待终,处顺故安排。” 吕向 注:“居常道以待终天年。” 唐 王绩 《晚年叙志示翟处士》诗:“自有居常乐,谁知身世忧。”
(2).平时;经常。《史记·淮阴侯列传》:“ 信 由此日夜怨望,居常鞅鞅。”《后汉书·崔瑗传》:“ 瑗 爱士,好宾客,盛情肴膳,单极滋味,不问餘产。居常蔬食菜羹而已。” 宋 陈造 《即事》诗:“海声不为无风静,山色居常带雾昏。” 明 唐顺之 《祭有怀府君文》:“居常不能承顺颜色,临病不能尽心医药。” 清 钮琇 《觚賸·萃仙丸》:“上问:‘居常用何药饵?’”
避世
离世隐居,避免和外界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