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起杂言原文
国不可以无菑眚,身不可以无疢疾。无菑之国乱或更速,无疾之身死或无日。
昆夷玁狁无害於周之王,辟士富国无救于隋之亡。
壮夫一卧多不起,速死未必皆羸尪。
古来恶疾弃空谷,往往更得度世方。
我年九十理不长,况复三日病在床,天公念之亦已至,儆戒不使须臾忘。
起居饮食每自省,常若严师畏友在我傍。
跻民仁寿则非职,且为老惫鍼膏肓。
诗词问答
问:病起杂言的作者是谁?答:陆游
问:病起杂言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陆游的名句有哪些?答:陆游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不可
(1)
不可能;不可以
兼与药相粘,不可取。——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学不可以已。——《荀子·劝学》
(2)
决不能,必须不
而势力众寡不可论。——《资治通鉴》
不可一概而论
(3)
与“非”搭配,表示必须或一定
今天这个会很重要,我非去不可
可以
(1) 表示可能或能够
可以为富安天下,而直为此廪廪也。——汉· 贾谊《论积贮疏》
(2) 表示许可
现在你可以走了
(3) 不坏;还好
她的英语还可以
(4) 很;厉害
这真闲得可以
疢疾
(1).疾病。《周礼·考工记·弓人》:“老牛之角紾而昔,疢疾险中。” 郑玄 注:“牛有久病则角里伤。” 宋 陆游 《病起杂言》诗:“国不可无灾眚,身不可无疢疾。无灾之国乱或更速,无疾之身死或无日。” 明 宋濂 《樗散生传》:“生脩善药以活疢疾者,有功於民甚博。” 清 唐甄 《潜书·卿牧》:“去苛歛,如药石之攻疢疾。”
(2).犹忧患。《孟子·尽心上》:“人之有德慧术知者,恒存乎疢疾。” 明 归有光 《昭慈孟皇后》:“古所谓疢疾生智慧者与。”
(3).疵病。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人副天数》:“物疢疾莫能为仁义,唯人独能为仁义;物疢疾莫能偶天地,唯人独能偶天地。”
国乱
(1).国家的变乱。《左传·僖公元年》“元年春,不称即位,公出故也。公出復入不书,讳之也。讳国恶,礼也” 唐 孔颖达 疏:“国内有乱,致令公出,不书‘公出復入’,讳国乱也。国乱,国之恶事,讳国恶,是礼也。”
(2).指作乱的人。《史记·晋世家》:“ 盾 曰:‘弑者 赵穿 ,我无罪。’太史曰:‘子为正卿,而亡不出境,反不诛国乱,非子而谁?’”
无日
(1) 没有一天;表示时间不间断
无日不思念故土和亲人
(2) 不日;不久
亡无日矣。——《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祸至无日矣。——《资治通鉴》
无日而非可死。——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吾村亡无日矣。——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祸至无日
昆夷
(1). 殷 周 时我国西北部族名。《诗·小雅·采薇序》:“ 文王 之时,西有 昆夷 之患,北有 玁狁 之难。” 郑玄 笺:“ 昆夷 , 西戎 也。”
(2).泛指西北方少数民族。 唐 李德裕 《扶风马公神道碑铭》:“帝欲 昆夷 即序,士马无譁。” 宋 沉括 《谢将士曲珍已下授官表》:“念四牡之驾,行释 昆夷 之忧;微一日之劳,遽蒙 东山 之閔。”
玁狁
即 猃狁 。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诗·小雅·采薇》:“靡室靡家, 玁狁 之故。” 毛 传:“ 玁狁 , 北狄 也。” 郑玄 笺:“ 北狄 ,今 匈奴 也。” 元 马致远 《汉宫秋》楔子:“ 獯鬻 玁狁 ,逐代易名;单于可汗,随时称号。” 鲁迅 《坟·再论雷峰塔的倒掉》:“ 玁狁 早到过中原,五胡来过了, 蒙古 也来过了。”参见“ 獫狁 ”。
无害
(1) 没有妨害
(2) 没有能胜过的;无比
请择吏之忠信者,无害可任事者。——《墨子·号令》
以文无害,为沛主吏掾。——《史记·萧相国世家》
汤给事内吏,为宁成掾,以 汤无害。——《汉书·张汤传》。 颜师古注:“无害,言其最胜也。”
辟士
谓征召、任用人。《南史·宋纪上·武帝》:“十二年正月, 晋帝 詔帝依旧辟士,加领平北将军、 兗州 刺史,增督 南秦 ,凡二十二州。”《旧唐书·韦夏卿传》:“始在 东都 ,倾心辟士,颇得才彦,其后多至卿相,世谓之知人。” 宋 曾巩 《送蔡元振序》:“古之州从事,皆自辟士;士亦择所从,故宾主相得也。” 清 顾炎武 《菰中随笔》:“自是之后,州郡辟士之权,浸移於朝廷。”参见“ 辟除 ”。
富国
(1).使国家富有。《管子·制分》:“是故治国有器,富国有事,强国有数,胜国有理,制天下有分。”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有客难主人曰:‘吾见彊弩长戟,诛罪安民,以取公侯者有矣;文义习吏,匡时富国,以取卿相者有矣;学备古今,才兼文武,身无禄位,妻子飢寒者不可胜数,安足贵学乎?’” 郑观应 《盛世危言·中国宜求格致之学论》:“今夫保民之道莫先於强兵,强兵之道莫先於富国。”
(2).富裕的国家;经济发达的国家。 毛 *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十:“ 中国 的穷国地位和在国际上无权的地位也会起变化,穷国将变为富国,无权将变为有权--向相反的方向转化。”
无救
(1).没有救兵。《汉书·李陵传》:“上悔 陵 无救……乃遣使劳赐 陵 餘军得脱者。”《后汉书·王霸传》:“今闭营固守,示不相援,贼必乘胜轻进;捕虏无救,其战自倍。”
(2).不加补救。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楚庄王》:“时难而治简,行枉而无救,是其所以穷也。” 晋 葛洪 《抱朴子·塞难》:“而无救於不解,果当从连环之义乎!”
(3).无所救助。《列子·仲尼》:“吾始知诗书礼乐,无救於治乱,而未知所以革之之方,此乐天知命者之所忧。”
壮夫
(1).豪壮之士,豪杰。 汉 枚乘 《上书重谏吴王》:“信而见疑,贞而见戮,是以壮夫义士,伏死而不顾者此也。” 唐 唐彦谦 《奉使岐下闻唐弘夫行军为贼所擒伤而作》诗:“报国捐躯实壮夫, 楚 囚垂欲復神都。”《前汉书平话》卷上:“元是寒门一壮夫,穷通文武有规模。” 清 陈梦雷 《西洋贡狮子赋》:“壮夫为之胆栗,力士为之心眩。” 沉砺 《偶成》诗:“壮夫事业将何有,竖子功名不足多。”
(2).成年人;壮健的人。 唐 韩愈 《赠郑兵曹》诗:“罇酒相逢十载前,君为壮夫我少年;罇酒相逢十年后,我为壮夫君白首。” 宋 苏轼 《书杭州上执政书》之一:“譬如衰羸久病之人,平时仅自支持,更遭风寒暑热之变,便自委顿。仁人君子,当意外将护,未可以壮夫常理期也。” 陈衍 《辽诗纪事·张元》:“乃礱大石刻诗其上,使壮夫拽之于通衢,三人从后哭之,欲以鼓动二帅。”
不起
(1).不发动;不发生。《庄子·则阳》:“今兵不起七年矣,此王之基也。”《韩非子·姦劫弑臣》:“是以国安而 * 不起。” 明 何景明 《内篇》之十七:“生息安理,盗故不起。”
(2).指不出动。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二:“公如不起,孰拯斯危?”
(3).不肯起来;不能起来。《三国志·魏志·荀彧传》“军国事皆与筹焉” 南朝 宋 裴松之 注引《平原祢衡传》:“ 衡 至,众人皆坐不起。” 唐 杜甫 《戏题寄上汉中王》诗之二:“已知嗟不起,未许醉相留。” 仇兆鳌 注引 卢元昌 曰:“不起者,谓王病酒不能起。”
(4).病不能愈。《战国策·秦策一》:“ 孝公 行之八年,疾且不起,欲传 商君 ,辞不受。” 唐 黄滔 《司直陈公墓志铭》:“方期輟从藩屏,入践諫垣,不幸寝疾,浹辰不起矣。”《儒林外史》第十三回:“ 蘧太守 已是病得重了,看来是个不起之病。” 王西彦 《人的世界·第二家邻居》:“这给母亲的打击太大了,因此忧郁成病,终至不起。”
(5).不出任官职。《后汉书·庾乘传》:“﹝ 乘 ﹞后徵辟并不起,号曰:‘徵君’。” 唐 李白 《赠卢徵君昆弟》诗:“二 卢 竟不起,万乘高其风。”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徐中丞》:“迁 江苏 布政使,丁父忧,詔夺情,不起,服闋入都。”
(6).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力量够不上。 元 无名氏 《来生债》第一折楔子:“没钱,请良医不起。”《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四:“主人辞不得,一日供他两番,而今多了,也供不起了。” 杨朔 《雪花飘在满洲》:“他的无谓的冒险举动,当然称不起勇敢,但我不同意你的话。”
未必
不一定;不见得
未必有其实也。——汉· 王充《论衡·订鬼篇》
未必不为愚人之所知。——清· 刘开《问说》
未必非圣人之所不能。
未必不过此已忘。——《聊斋志异·促织》
他未必去北京
羸尪
1.亦作"羸尩"。2.瘦弱。亦指瘦弱之人。
出处:宋 陆游 《病起杂言》诗:“壮夫一卧多不起,速死未必皆羸尩。”
清 赵翼 《逃荒叹》诗:“云是 淮扬 稽天浸,幸脱鱼腹餘羸尪。”
金一 《心声》:“医者入门而视羸尪之疾。”
古来
自古以来
古来如此
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唐· 李白《将进酒》
试问古来几曾见破镜能重圆。——清· 林觉民《与妻书》
恶疾
痛苦难治、令人厌恶的疾病
空谷
空旷幽深的山谷。多指贤者隐居的地方。《诗·小雅·白驹》:“皎皎白驹,在彼空谷。” 孔颖达 疏:“贤者隐居,必当潜处山谷。”《晋书·龚玄之传》:“夫哲王御世,必搜扬幽隐。故空谷流縶维之咏,丘园旅束帛之观。” 宋 苏轼 《谪居三适·夜卧濯足》诗:“今我逃空谷,孤城啸鵂鶹。” 郑泽 《佩忍初来长沙游麓山即席奉赠》诗:“幽兰散芬芳,搴为空谷酬。”
往往
(1) 每每;时常
往往而死者相藉。——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老李往往工作到深夜才睡
(2) 处处;到处
往往山出棋置。——《史记·货殖列传》
卒中往往语。——《史记·陈涉世家》
往往有得。——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3) 纷纷
吴王之弃其军亡也,军遂溃,往往稍降太尉、梁军。——《史记·吴王濞列传》
则文学彬彬稍进,诗书往往间出。——《汉书·司马迁传》
度世
(1).犹出世。谓超脱尘世为仙。《楚辞·远游》:“欲度世以忘归兮,意姿睢以担撟。” 洪兴祖 补注:“度世,谓僊去也。” 明 宋濂 《卢龙清隐记》:“思长生而度世。”
(2).超度世人。《宣和遗事》前集:“陛下更须建灵寳大斋,清坛宇,其时必有真仙度世。”
(3).活在世上。 宋 洪迈 《夷坚甲志·车四道人》:“某乃 车四 也,赖公脱此大厄,又可活一甲子,已度世第三次矣。”
九十
(1).泛指多数。《诗·豳风·东山》:“亲结其縭,九十其仪。” 郑玄 笺:“女嫁,父母既戒之,庶母又申之,九十喻丁寧之多。”《诗·小雅·无羊》:“九十其犉。” 郑玄 笺:“今乃犉者九十头,言其多矣。”
(2).指九十岁。《礼记·曲礼上》:“八十九十曰耄。” 晋 陶潜 《饮酒》诗之二:“九十行带索,飢寒况当年。” 唐 皮日休 《鲁望以花翁之什见招因次韵酬之》:“九十携锄傴僂翁,小园幽事尽能通。”
(3).谓一季。一季九十日。 唐 陈陶 《春归去》诗:“九十春光在何处,古人今人留不住。” 陈世宜 《得天梅书却寄》诗:“九十春光一梦醒,江南无数乱峯青。”
况复
亦作“况復”。1.更加;加上。 隋炀帝 《白马篇》:“本持身许国,况復武功彰。” 唐 杜甫 《寄杜位》诗:“干戈况復尘随眼,鬢髮还应雪满头。” 明 梁辰鱼 《于虎丘殿阶遇张月容》曲:“眼波横,况復香肩偷凭。”
(2).何况,况且。《陈书·江总传》:“况復才未半古,尸素若兹。” 唐 马总 《意林·傅子》:“蜘蛛作罗,蜂之作窠,其巧亦妙矣,况復人乎?” 唐 刘驾 《寄远》诗:“得书喜犹甚,况復见君时。”
(3).仿佛,好像。 唐 寒山 《诗》之一三四:“呼之迴面视,况復不相识。”
三日
(1).三天。《易·蛊》:“利涉大川,往有事也,先甲三日,后甲三日。”
(2).一个月的第三天。 三国 魏 曹丕 《与吴质书》:“二月三日, 丕 白:岁月易得,别来行復四年。”
(3).指三月三日上巳节。 晋 潘尼 《三月三日洛水》诗:“聊为三日游,方驾结龙旂。”
天公
(1) 天。以天拟人,故称
(2) 神话传说中指自然界的主宰者
天公不作美
儆戒
告诫人使注意改正缺点错误
不使
不顺从。《墨子·非命下》:“若以为政乎天下,上以事天鬼,天鬼不使。” 王念孙 《读书杂志·墨子三》:“《尔雅》:使,从也。天鬼不从,犹上文言上帝不顺耳。”《汉书·外戚传·赵皇后》:“少主幼弱则大臣不使。” 颜师古 注:“不使,不可使从命也。”《后汉书·庞参传》:“今苟贪不毛之地,营恤不使之民,暴军 伊吾 之野,以虑三族之外,果破 凉州 ,祸乱至今。”
须臾
(1) 片刻
须臾不可离
(2) 一会儿
须臾,蛇不见了。——《三国演义》
起居
指日常生活作息
太公太母起居。——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饮食
(1) 饭菜
含热量低的饮食
(2) 吃喝
自省
自我反省
好好自省一番
严师
严厉的、对学生要求严格的老师
严师出高徒
畏友
品德端重,让人敬畏的朋友
此书朝夕观之,使人若居严师畏友之间。——陆游《跋王深甫先生书简二》
仁寿
谓有仁德而长寿。语出《论语·雍也》:“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邢昺 疏:“言仁者少思寡欲,性常安静,故多寿考也。”《汉书·王吉传》:“敺一世之民,躋之仁寿之域。”《汉书·董仲舒传》:“ 尧 舜 行德, * 仁寿。”《旧唐书·文苑传下·刘蕡》:“由是天人通,阴阳和,俗躋仁寿,物无疵癘。” 宋 苏轼 《儒者可与守成论》:“至於 汤 武 ,拯涂炭之民而置之於仁寿之域,故天下相率而朝之。” 清 陈梦雷 《丁巳秋道山募建普度疏》:“我皇上聪明神圣之主,又已禎祥毕集,仁寿可登矣。”
非职
非其职守,不是职权范围内的事。 唐 韩愈 《丰陵行》:“墓藏庙祭不可乱,欲言非职知何如。” 宋 苏轼 《谏买浙灯状》:“臣又有非职之言大於此者。”
老惫
年老体衰。《新唐书·卓行传·阳城》:“ 城 封还詔,自称多病老惫,不堪奔奉,惟哀怜。” 宋 陆游 《答陆伯政上舍书》:“匆匆不既所欲言者,亦坐老惫耳。” 元 张国宾 《合汗衫》第三折:“只説是 马行街 公婆每都老惫。”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偷桃》:“乃呼子曰:‘儿来!余老惫,体重拙,不能行,得汝一往。’”
膏肓
(1).古代医学以心尖脂肪为膏,心脏与膈膜之间为肓。《左传·成公十年》:“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 杜预 注:“肓,鬲也。心下为膏。”后遂用以称病之难治者。 晋 孙楚 《为石仲容与孙皓书》:“夫治膏肓者,必进苦口之药;决狐疑者,必告逆耳之言。” 宋 朱熹 《题谢少卿药园》诗之二:“再拜药园翁,何以起膏肓?” 郁达夫 《自述》诗之五:“人言先父丧亡日,小子膏肓疾正深。”
(2).比喻难以救药的失误或缺点。《世说新语·俭啬》“ 王戎 俭吝” 刘孝标 注引 晋 王隐 《晋书》:“ 戎 性至俭,不能自奉养,财不出外,天下人谓为膏肓之疾。” 唐 柳宗元 《寄许京兆孟容书》:“忽捧教命,乃知幸为大君子所宥,欲使膏肓沉没,復起为人。” 清 钱谦益 《与卓去病论经学书》:“犹冀百世之下,得吾言而存之,可以箴俗学之膏肓,而起其废疾也。”
(3).比喻事物的要害或关键。《魏晋南北朝墓志集释·隋卞鉴暨妻刘氏墓志》:“神都之阳,天闕之下,地乃膏肓,县连 京雒 。” 唐 张祜 《感河上兵》诗:“首尾诚须畏,膏肓慎勿轻。” 明 史可法 《请尊上权化水火疏》:“今忧时愤慨者,谓文官爱钱不怕死,武官怕死又要钱,二语真切中膏肓。”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苏仲芬》:“卿言深中膏肓,敢不佩为弦韦。”
(4).中医针灸穴位名。《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膀胱经分寸歌》:“魄户膏肓与神堂。”注:“从魄户下行第四椎下,五椎上,此穴居中,去脊中各三寸半,正坐曲脊取之,膏肓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