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文 >> 赠琴客陆元章原文 诗词名句

赠琴客陆元章

作者:白玉蟾 朝代:宋代

赠琴客陆元章原文

手持一枚寒水晶,十指击戛如玉鸣。
曲弹白雪阳春调,调有高山流水声。
松梢鹤唳恰夜半,寒烟寂寂风泠泠。
纸衾瓦枕冷如水,展转无梦睡不成。
起来搔首抚一阕,吟罢满山秋月明。

诗词问答

问:赠琴客陆元章的作者是谁?答:白玉蟾
问:赠琴客陆元章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赠琴客陆元章是什么体裁?答:七古
问:白玉蟾的名句有哪些?答:白玉蟾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寒水

(1).凉水。《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臣 意 即以寒水拊其头,刺足阳明脉,左右各三所,病旋已。” 南朝 梁 沉约 《游沉道士馆》诗:“开衿濯寒水,解带临清风。”

(2).常指清冷的河水。 唐 杜牧 《泊秦淮》诗:“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 秦淮 近酒家。” 明 马銮 《冬日偕汉树岩听散步芦渡桥书感》:“桥边秋已去,到此客愁生。寒水难为色,枯荷但有声。”

十指

(1).十个手指。《荀子·强国》:“拔戟加乎首,则十指不辞断。” 唐 元稹 《苦乐相倚曲》诗:“古来苦乐之相倚,近於掌上之十指。”

(2).借指双手。《资治通鉴·后唐庄宗同光元年》:“新朝百战方得 河 南,乃对功臣举手云:‘吾於十指上得天下。’”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丁前溪》:“自若去后,次日即有车徒齎送布帛菽粟……又婢十指,为妾驱使。”

(3).指十个足趾。详“ 十指仓 ”。

(4).十个要旨。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十指》:“《春秋》二百四十二年之文,天下之大,事变之博,无不有也。虽然,大略之要有十指。十指者,事之所繫也,王化之所由得流也。”

击戛

敲打。语本《书·益稷》:“戛击鸣球,搏拊琴瑟以咏。” 清 钱谦益 《复介石书院记》:“观太僕之缔构,寒泉鏦錚,如聆其清声;修篁击戛,如见其直节。”

白雪阳春

《白雪》《阳春》是 战国 时期 楚国 的两支高雅歌曲。见《文选·宋玉〈楚王问〉》。后亦用以泛指高雅的诗歌和其他文学艺术。 宋 王禹偁 《为宰相谢赐御制歌诗表》:“台衡宸扆之铭,彼何肤浅;《白雪》《阳春》之句,空衒清新。” 明 徐霖 《绣襦记·鸣珂嘲宴》:“《白雪》《阳春》无敌,行云响遏。”《醒世恒言·佛印师四调琴娘》:“词歌《白雪》《阳春》,曲唱清风明月。” 刘成禺 《洪宪纪事诗》之一一一:“亡 秦 三户事全殊,《白雪》《阳春》献路隅。”参见“ 阳春白雪 ”。

高山流水

比喻知己、知音或乐曲风韵高雅不俗

伯牙善鼓琴, 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 泰山。”志在流水, 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 江河。”——《列子·汤问》

不是秦筝合众听,高山流水少知音。——金· 董解元《西厢》

鹤唳

(1).鹤鸣。 清 王充 《论衡·变动》:“夜及半而鹤唳,晨将旦而鸡鸣。” 唐 沉佺期 《峡山赋》:“闲凭晚阁,指天外之霞飞;梦断晓鐘,听云间之鹤唳。”亦指鹤鸣声。 老舍 《骆驼祥子》二二:“隔着街能听到些响亮清脆的声儿,像从天上落下的鹤唳。”

(2).形容惊恐疑虑,自相惊扰。 唐 刘禹锡 《赠澧州高大夫司马霞寓》诗:“残兵疑鹤唳,空垒辨乌声。” 宋 叶适 《高宗皇帝挽词》之二:“鹤唳空虚警,云生仗自移。” 明 李东阳 《氐带箭》诗:“ 秦 鞭断 江 江 逆流, 八公 草木皆为仇。山头鹤唳争回首,城南 老氐 带箭走。”参见“ 鹤唳风声 ”。

夜半

见“半夜”

今夜半。——明· 魏禧《大铁椎传》

寒烟

亦作“ 寒烟 ”。寒冷的烟雾。 南朝 宋 颜延之 《应诏观北湖田收》诗:“阳陆团精气,阴谷曳寒烟。” 元 黄庚 《江村》诗:“极目江天一望赊,寒烟漠漠月西斜。” 清 葆光子 《物妖志·木·柳》:“及其南柯梦后,衰草荒榛,寒烟暮雨,同一邱耳。”

见“ 寒烟 ”。

寂寂

形容寂静

寂寂人定初。——《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庭院寂寂。——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寂寂荒山

泠泠

(1) 形容清凉;冷清

白露泠泠

(2) 本指流水声。借指清幽的声音

纸衾

即纸被。 宋 高翥 《同周晋仙夜宿》诗:“更有诗人穷似我,夜深来共纸衾眠。” 宋 谢枋得 《谢人惠纸衾启》:“雅志孤高,亦有纸衾之惠。”参见“ 纸被 ”。

瓦枕

陶制的枕头。 宋 苏轼 《归宜兴留题竹西寺》诗之二:“暂借藤牀与瓦枕,莫教辜负竹风凉。” 宋 杨万里 《题西湖僧房》诗:“书画随宜遮四壁,閒欹瓦枕小藤牀。” 明 徐应秋 《玉芝堂谈荟·鸡鸣枕》:“ 偶武孟 为 武岗州 幕官,因凿渠得一瓦枕。”

展转

(1) 翻身貌。多形容卧不安席

(2) 经过许多人的手或经过许多环节的地方

展转四明天台。—— 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不成

——作语气词用在句末,表示反问或揣度的语气,常与“难道”、“莫非”等词相呼应

老五不在这儿,莫非又下厂去了不成

起来

(1)

(2) 向上;向高处

把孩子抱起来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拿起来

(3) 离开床,有时用于命令或号令

起来,起来,我的朋友,放下你的书本

搔首

以手搔头。焦急或有所思貌。《诗·邶风·静女》:“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唐 高适 《九日酬颜少府》诗:“纵使登高只断肠,不如独坐空搔首。” 清 纳兰性德 《霜天晓角》词:“休为西风瘦,痛饮频搔首。” 欧阳予倩 《关王庙》:“看起来绝了望生机已断,对苍天我这里搔首无言!”

一阕

(1).犹言一任(官职)。 汉 王符 《潜夫论·边议》:“且凡四海之内者,圣人之所以遗子孙也;官位职事者,羣臣之所以寄其身也。传子孙者,思安万世;寄其身者,各取一闋。” 汪继培 笺:“一闋,犹今言一任。”

(2).一度乐终,亦谓一曲。 宋 欧阳修 《晚泊岳阳》诗:“一闋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去如飞。”《元史·礼乐志五》:“齐声舞前曲一闋,乐止。”

秋月

(1).秋夜的月亮。 晋 陶潜 《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诗:“叩栧新秋月,临流别友生。” 唐 杜甫 《十七夜对月》诗:“秋月仍圆夜,江村独老身。” 清 陆圻 《与歌者陈郎》诗:“玉管谩吹秋月白,红牙曾对綺筵新。” 殷夫 《放脚时代的足印》诗:“秋月的深夜,没有虫声搅破寂寞,便悲哀也难和我亲近。”

(2).秋季。《魏书·长孙嵩传》:“比及秋月,徐乃乘之,则 裕 首可不战而悬。”《南齐书·州郡志上》:“土甚平旷,刺史每以秋月多出 海陵 观涛,与 京口 对岸, 江 之壮阔处也。”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唐震,朝代:宋代
    四明光照九霄寒,阆苑神仙日往不。瀑布远从银汉落,洞门长锁白云閒。深崖瑞木金文润,绝顶灵槎铁色斑。无限遗踪人莫识,落花香泛水潺潺。
  • 作者:李昱,朝代:元代

    昔年左车第一牙,居然脱落诚堪嗟。

    今年又一齿,欲落未落如秋瓜。

    又如洪河流,泛此无根槎。

    清晨鼽嚏忽在地,两龈开豁何谽谺。

    其馀未落者,满口皆龌牙。

    乾肉不敢决,所虞饭有山田砂。

    人生如此老丑露,尚敢摇唇鼓舌争喧哗。

    太官之羊既无分,屠门大嚼从人誇。

    但可朝餐地炉所煨之紫芋,莫饮瓦瓮所酿之松花。

    我不愿范雎摺齿作秦相,我不愿张苍食乳如鱼呿。

    愿如昌黎口存十三齿,文章千百传英华。

  • 作者:杜荀鹤,朝代:唐代
    县称诗人理,无嫌日寂寥。溪山入城郭,户口半渔樵。月满弹琴夜,花香漉酒朝。相思不相见,烟水路迢迢。
  • 作者:梅尧臣,朝代:宋代
    风雨未过桐华时,宜春苑中梨萼披。天子赐宴群臣嬉,少年都尉方追随。暮归迟喜联留后,兄弟双弓射熊皮。侯宗戚族坐上少,伯仲相顾惊恩私。凤皇楼高玉箫吹,金络骏马不肯骑。自戒危溢作后规,何郎莫媿书与诗。
  • 作者:佘翔,朝代:明代

    风流词藻郢中才,酒熟黄花对客开。

    高阁秋阴寒薜荔,一帘霜叶点莓苔。

    醉来泽畔如相问,赋就江南祇自哀。

    意气千秋吾党在,不妨月下数衔杯。

  • 作者:司空图,朝代:唐代
    乘时争路只危身,经乱登高有几人。今岁节唯南至在,旧交坟向北邙新。当歌共惜初筵乐,且健无辞后会频。莫道中冬犹有闰,蟾声才尽即青春。
  • 作者:乾隆,朝代:清代

    结宇依香土,延缘每一寻。

    地因绝尘迥,山岂藉林深。

    不作色空境,谁知来去心。

    题诗在岩壁,念著付鸣禽。

  • 作者:强至,朝代:宋代
    司徒精爽俨如昨,旧史风流传至今。一雨能随贤宰意,千年不死爱民心。虫缘坏壁青苔合,鸟噪荒庭古树阴。桑雉逢人虽远避,近来僮竖杀机深。
  • 作者:李石,朝代:宋代
    绿杨庭院觉深沈。曾听一莺吟。今夜却成容易,双莲步步摇金。歌声暂驻,颦眉又去,无计重寻。应恨玉郎殢酒,教人守到更深。
  • 作者:王勃,朝代:唐代
    智琼神女,来访文君。蛾眉始约,罗袖初熏。歌齐曲韵,舞乱行分。若向阳台荐枕,何啻得胜朝云。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