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泉原文
连山西南来,中断还崛起。干霄几千仞,据地三百里。
飞峰上灵秀,众壑下清美。
逮兹势力穷,犹能出奇伟。
谁燃丹黄焰?爨此玉池水。
客来争解带,万劫付一洗。
当年谢康乐,弦绝今久矣。
水碧复流温,相思五湖里。
诗词问答
问:温泉的作者是谁?答:朱熹
问:温泉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朱熹的名句有哪些?答:朱熹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连山
(1).古《易》名。《周礼·春官·大卜》:“掌三易之灋,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 贾公彦 疏:“其卦以纯艮为首,艮为山,山上山下是名连山,云气出内於山,故名《易》为《连山》。” 唐 韩愈 《毛颖传》:“﹝ 蒙恬 ﹞召左右庶长与军尉,以《连山》筮之,得天与人文之兆。” 罗惇曧 《文学源流·三代以上文学》:“《连山》、《归藏》,简编并没。”
(2).连绵的山岭。 南朝 梁 吴均 《至湘洲望南岳诗》:“重波沦且直,连山纠復纷。” 唐 王维 《终南山》诗:“ 太乙 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宋 苏辙 《同王适赋雪》:“重楼复閤烂生光,絶涧连山漫不见。”
(3).满山。 唐 卢纶 《春日卧病示赵季黄》诗:“黄埃满市图书贱,黑雾连山虎豹尊。” 清 王凯泰 《台湾杂咏》:“好竹连山觉笋香,马蹄入市许先尝。”
(4).见“ 连山眉 ”。
西南
(1) 西南方
其西南诸峰。——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2) ;向西向南
潭西南而望。——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3) 指我国西南地区,包括四川、云南、贵州、西藏等省区
断还
见“ 断还归宗 ”。
崛起
(1) 山峰等突起、高起
群山崛起
(2) 兴起
东方巨人在崛起
干霄
高入云霄。 唐 刘禹锡 《和兵部郑侍郎省中四松诗十韵》:“便有干霄势,看成构厦材。” 宋 叶适 《温州社稷记》:“数十百年,其大百围,其崇干霄,民无敢不肃也。”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一:“ 江西 魏允迪 ……《咏山中积雪》云:‘干霄篁竹翠盈眸,雪压风欺扑地愁。’” 刘大白 《罗曼的我》诗:“枉自豪气干霄,柔情沁石,只赢得一声罗曼!”
千仞
形容极高或极深。古以八尺为仞。《庄子·秋水》:“千里之远不足以举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极其深。” 汉 桓宽 《盐铁论·刑德》:“千仞之高,人不轻凌。” 晋 司马彪 《赠山涛》诗:“上凌青云霓,下临千仞谷。” 清 方文 《陈卧子子龙》诗:“惠心烛千仞,雄风扇八区。”
据地
(1).以手按着地;席地而坐。《汉书·隽不疑传》:“登堂坐定, 不疑 据地曰:‘窃伏海濒,闻 暴公子 威名旧矣,今乃承颜接辞。’” 王先谦 补注引 周寿昌 曰:“据地,以手下据。古人席地而坐, 不疑 因进戒辞,故先据地以示敬。”《三国志·魏志·夫馀传》:“译者传辞皆跪,手据地窃语。” 清 姚鼐 《<食旧堂集>序》:“一日,值天寒晦,与先生及 辽东 朱子潁 登城西 黑窰厂 ,据地饮酒,相对悲歌至暮。”
(2).占据地盘。 明 高濂 《玉簪记·南侵》:“一声长笑海天秋,拥旌旄龙争虎鬭,凿门占旺相,据地阻咽喉。” 鲁迅 《而已集·忧“天乳”》:“但现在的有力者,也有主张女子剪发的,可惜据地不坚。同是一处地方,甲来乙走,丙来甲走,甲要短,丙要长,长者剪,短了杀。”
百里
(1).一百里。谓距离甚远。《易·震》:“震惊百里,不丧匕鬯。”《诗·大雅·桑柔》:“维此圣人,瞻言百里。”《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 宋 苏轼 《明君可与为忠言赋》:“心苟无邪,既坐瞻於百里;人思其效,将或锡之十朋。”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二》:“乃知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多有收目前之效而貽后日之忧者,始服 永公 ‘熟虑其后’一言,真‘瞻言百里’也。”
(2).古时诸侯封地范围。《孟子·万章下》:“天子之制,地方千里,公侯皆方百里。”后用以称诸侯国。参见“ 百里之命 ”。
(3).亦谓地小。《孟子·公孙丑上》:“然而 文王 ( 周文王 )犹方百里起,是以难也。”《荀子·仲尼》:“故善用之,则百里之国足以独立矣。”
(4).古时一县所辖之地。因以为县的代称。《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县大率方百里。” 汉 蔡邕 《太尉陈公赞》:“公在百里,有西产之惠,赐命方伯,分 陕 餘庆。” 晋 陶潜 《酬丁柴桑》诗:“秉直司聪,惠于百里。” 唐 王勃 《上明员外启》:“三冬文史,先兆跡於青衿;百里絃歌,即驰芳於墨綬。”
(5).借指县令。《后汉书·循吏传·仇览》:“ 涣 ( 王涣 )谢遣曰:‘枳棘非鸞凤所栖,百里岂大贤之路。’” 李贤 注:“时 涣 为县令,故自称百里也。”《南齐书·文学传·崔慰祖》:“帝( 明帝 )欲试以百里, 慰祖 辞不就。” 宋 王禹偁 《畬田词》序:“苟择良二千石暨贤百里,使化天下之民如斯民之义,庶乎污莱尽闢矣。”
(6).宝剑名。 晋 崔豹 《古今注·舆服》:“ 吴大帝 有寳刀三,寳剑六。寳剑六:一曰白虹……六曰百里。”
(7).复姓。 春秋 秦 有 百里奚 。见《孟子·万章上》。
灵秀
清秀美好
聪慧灵秀
清美
(1).清鲜美好。《艺文类聚》卷八二引 晋 夏侯湛 《芙蓉赋》:“味甘滋而清美,同嘉异乎橙橘。”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臣职掌纪略》:“香烛辉煌,斋供清美。” 叶圣陶 《四三集·邻居》:“味道的确不差,比起我们的月饼来,没有那么甜,也没有那么腻,真够得上清美两个字。”
(2).清雅美妙。 晋 陆云 《与兄平原书》:“《茂曹碑》皆自是 蔡氏 碑之上者,比视 蔡氏 数十碑,殊多不及,言亦自清美。” 宋 陆游 《南唐书·沉彬传》:“﹝ 沉彬 ﹞喜赋诗,句法清美。”《明诗纪事丁籤》卷一引 明 曹学佺 《明诗选》:“﹝ 仲默 ﹞古诗上睨 子建 ,下拂 士衡 ,清美合度。”
(3).清秀美丽。 宋 司马光 《永兴谢上表》:“山川清美,土地膏腴。” 宋 苏轼 《送江公著知吉州》诗:“ 三吴 行尽千山水,犹道 桐庐 更清美。” 沉从文 《新湘行记》:“自然景物的清美,和我另外一时笔下叙述到的一个地方,竟如此巧合。”
(4).犹清贵。 唐 李德裕 《论侍讲奏孔子门徒事状》:“清美之官,尽须其党;华要之选,不在他人。”
势力
(1).权力,处于高位而产生的威力。《汉书·艺文志》:“《春秋》所贬损大人当世君臣,有威权势力,其事实皆形於传,是以隐其书而不宣,所以免时难也。”《南史·谢庄传》:“﹝ 庄 ﹞ 大明 元年,起为都官尚书。上时亲览朝政,虑权移臣下,以吏部尚书选举所由,欲轻其势力。” 宋 苏轼 《书蒲永昇画后》:“王公富人,或以势力使之, 永昇 輒嘻笑捨去,遇其欲画,不择贵贱,顷刻而成。” 老舍 《茶馆》第二幕:“一改 民国 呀,他还有钱,可没了势力,所以侄子们敢欺负他。”
(2).泛指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力量。《北史·毛脩之传》:“ 亮 既剧 蜀 ,弗量势力,严威切法,控勒 蜀 人,欲以边夷之众,抗衡上国。” 宋 李纲 《与吕相公书》:“夜遣兵将渡江,晨扣巢穴,贼众初犹抗拒,既知势力不敌,遂束手自归。” 柳青 《铜墙铁壁》第九章:“要不是三十六师留在上头保 榆林 ,就是看见野战军的势力大,缩回去了。”
(3).方言。犹派头,架子。 段荃法 《凌红蝶》:“那牛因为不渴,只用舌头舔了舔水,就抬起了头。 凤紫 斜一眼 红蝶 骂道:‘这畜生,坐坐月子,连水也不喝了,势力不小!’”
(4).犹势利。《白雪遗音·玉蜻蜓·露像》:“想你们出家人,无非一味的势力,倘有现任乡绅到此游,你们就笑脸相迎礼数周。”参见“ 势利 ”。
奇伟
奇特雄伟
奇伟瑰怪。——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丹黄
(1).赤黄色。《周髀算经》卷上:“青黑为表,丹黄为里。” 宋 朱熹 《奉同尤延之提举庐山杂咏·温汤》:“谁燃丹黄燄,爨此玉池水。”
(2).旧时点校书籍用朱笔书写,遇误字,涂以雌黄,故称点校文字的丹砂和雌黄为丹黄。 清 赵翼 《偶书》诗:“老尚手一编,丹黄勘不置。”《儒林外史》第十一回:“﹝小姐﹞每日丹黄烂然,蝇头细批。” 清 黎庶昌 《<续古文辞类纂>序》:“ 宋 元 明 以来,品藻诗文,或加丹黄,判别高下,於是有评点之学。”
玉池
(1).沼泽名。《文选·张衡<南都赋>》:“於其陂泽,则有 钳卢 、 玉池 、 赭阳 、 东陂 。贮水渟洿,亘望无涯。” 李周翰 注:“皆陂泽名。”
(2).仙池。 晋 傅玄 《拟楚篇》:“登 崑崙 ,漱玉池。”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效嵇康<言志>》:“朝食琅玕实,夕饮玉池津。”
(3).池沼美称。 南朝 宋 鲍照 《学刘公干体》诗之四:“彪炳此金塘,藻耀君玉池。” 宋 欧阳修 《荷叶》诗:“採掇本芳陂,移根向玉池。”
(4).道教语。指口。《黄庭外景经·上部经》:“玉池清水灌灵根。” 务成子 注:“口为玉池太和宫。” 宋 苏轼 《菜羹赋》:“登盘盂而荐之,具匕筴而晨飱;助生肥於玉池,与五鼎其齐珍。” 宋 陆游 《亲旧见过多贺强健戏作此篇》诗:“偶向人间脱骇机,玉池中夜自生肥。”肥,指积聚的唾液。
(5).裱褙书画用语。指书画卷首贴绫的地方。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兰亭集刻》:“《兰亭》一百一十七刻,装褫作十册,乃 宋理宗 内府所藏,每版有内府图书鈐缝玉池上。” 明 杨慎 《丹铅总录·珍宝》:“古装裱卷轴之引首后,以綾帖褚曰贉…… 唐 人谓之玉池。”
解带
(1).谓出仕。语出《后汉书·周磐传》:“居贫养母,俭薄不充。尝诵《诗》至《汝坟》之卒章,慨然而叹,乃解韦带,就孝廉之举。” 李贤 注:“以韦皮为带,未仕之服也。求仕则服革带,故解之。” 唐 王勃 《别卢主簿序》:“惟高明之捧檄,属吾人之解带。”
(2).解开衣带。表示熟不拘礼,或表示闲适。《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亮 深谓 备 雄姿杰出,遂解带写诚,厚相结纳。” 南朝 梁 沉约 《游沉道士馆》诗:“开衿濯寒水,解带临清风。” 唐 白居易 《常乐里闲居》诗:“谁能讎校閒,解带卧吾庐。” 宋 梅尧臣 《西禅院竹》诗:“解带欲忘归,壶觴欢自足。”
万劫
(1).亦作“ 万刼 ”。佛经称世界从生成到毁灭的过程为一劫,万劫犹万世,形容时间极长。 南朝 梁 沉约 《内典序》:“俱处三界,独与神游,包括四天,卷舒万劫。” 宋 苏轼 《书孙元忠所书<华严经>后》:“故佛説此等,真可畏怖,一念差失,万劫堕坏。”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入道》:“吸一滴之甘泉,津含万刼;吞盈掬之玉粒,腹果千春。” 许地山 《空山灵雨·<心有事>诗》:“你这样做,虽经万劫也不能遂愿。”
(2).种种灾难;许多灾难。 元 祖铭 《宴坐峰》诗:“道人此宴坐,一念万劫融。” 明 李开先 《十一煞·赠康对山》套曲:“千盘万折连云栈,万劫千灰枉死城,糊突梦谁能醒。” 清 方文 《舟中有感》诗:“万劫不烧唯富贵,五伦最假是君臣。”
当年
在事情发生的同一年
这个新建的厂子当年就收回了投资
谢康乐
南朝 宋 谢灵运 ,曾袭封 康乐公 ,故称。 唐 杜甫 《石柜阁》诗:“优游 谢康乐 ,放浪 陶彭泽 。”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评》:“虽 谢康乐 拟 鄴 中诸子之诗,亦气象不类。” 明 练子宁 《二月望日与饶隐君游玉笥山》诗:“我怀 谢 康乐 ,独往游名山。”亦省称“ 谢康 ”。 唐 李林甫 《秋夜望月忆韩席等诸侍》诗:“作赋推 潘岳 ,题诗许 谢康 。”
水碧
玉之一种。系水晶一类的矿物,又名碧玉。《山海经·东山经》:“ 耿山 无草木,多水碧。” 郭璞 注:“亦水玉类。” 唐 李贺 《老夫采玉歌》:“採玉採玉须水碧,琢作步摇徒好色。” 明 宋濂 《送方生还宁海》诗:“水碧与金膏,价重骇见闻。” 王闿运 《余世松诔》:“水碧金膏,非几席之玩;醴泉玉烛,无时日之期。”
流温
谓流水温和。《文选·谢灵运<入彭蠡湖口>诗》:“金膏灭明光,水碧缀流温。” 李善 注引 郭璞 曰:“碧,亦玉也。流温,言水玉温润也。”
相思
互相思念,多指男女彼此思慕
五湖
(1).古代 吴 越 地区湖泊。其说不一:(1) 吴县 南部的湖泽。《周礼·夏官·职方氏》:“东南曰 扬州 ……其泽藪曰 具区 ,其川三江,其浸五湖。” 郑玄 注:“ 具区 、五湖在 吴 南。浸,可以为陂灌溉者。” 具区 ,即 太湖 。(2)即 太湖 。《国语·越语下》:“果兴师而伐 吴 ,战於 五湖 。” 韦昭 注:“ 五湖 ,今 太湖 。”《文选·郭璞〈江赋〉》:“注 五湖 以漫漭,灌三江而漰沛。” 李善 注引 张勃 《吴录》:“ 五湖 者, 太湖 之别名也。”(3) 太湖 及附近四湖。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夫差内传》:“入五湖之中。” 徐天祐 注引 韦昭 曰:“ 胥湖 、 蠡湖 、 洮湖 、 滆湖 ,就 太湖 而五。”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沔水二》:“南江东注於 具区 ,谓之五湖口。五湖谓 长荡湖 、 太湖 、 射湖 、 贵湖 、 滆湖 也。”(4) 太湖 附近的五个湖。《史记·夏本纪》“ 震泽 致定” 唐 张守节 正义:“五湖者, 菱湖 、 游湖 、 莫湖 、 贡湖 、 胥湖 ,皆 太湖 东岸五湾为五湖,盖古时应别,今并相连。”
(2). 江 南五大湖的总称。《史记·三王世家》:“ 大江 之南,五湖之间,其人轻心。” 司马贞 索隐:“五湖者, 具区 、 洮滆 、 彭蠡 、 青草 、 洞庭 是也。” 明 杨慎 《丹铅总录·地理》:“ 王勃 文‘襟三江而带五湖’,则总言南方之湖。 洞庭 一也, 青草 二也, 鄱阳 三也, 彭蠡 四也, 太湖 五也。” 洮滆 ,今 江苏 长荡湖 、 西滆湖 。 彭蠡 ,今 鄱阳湖 。 青草 ,今 洞庭湖 东南部。
(3).指 洞庭湖 。 唐 杜甫 《归雁》诗:“年年霜露隔,不过 五湖 秋。” 朱鹤龄 注:“雁至 衡阳 则回。此五湖当指 洞庭湖 言。”
(4).近代称 华中 、 华东 五大著名湖泊。即 洞庭湖 、 鄱阳湖 、 巢湖 、 洪泽湖 和 太湖 。
(5). 春秋 末 越国 大夫 范蠡 ,辅佐 越王 勾践 ,灭亡 吴国 ,功成身退,乘轻舟以隐於五湖。见《国语·越语下》。后因以“五湖”指隐遁之所。 晋 葛洪 《抱朴子·正郭》:“法当仰隮 商 洛 ,俯泛五湖,追 巢父 於峻岭,寻渔父於沧浪。” 唐 李白 《书情赠蔡舍人雄》诗:“我纵五湖棹,烟涛恣崩奔。” 清 李渔 《巧团圆·闻诏》:“从今后呵,纔知道隐 三湘 泛五湖,这仙缘没福难图。”
精彩推荐:
- 侬既剪云鬟,郎亦分丝发。觅向无人处,绾作同心结。夜夜不成寐,拥被啼终夕。郎不信侬时,但看枕上迹。何时得成匹,离恨不复牵。金针刺菡萏,夜夜得见莲。相逢逐凉候,黄花忽复香。颦眉腊月露,愁杀未成霜。明窗弄玉指,指甲如水晶。剪之特寄郎,聊当携手行。寄语闺中娘,颜色不常好。含笑对棘实,欢娱须是枣。良会终有时,劝郎莫得怒。姜蘖畏春蚕,要绵须辛苦。醉梦幸逢郎,无奈乌哑哑。中山如有酒,敢借千金价。信使无虚日,玉酝寄盈觥。一年一日雨,底事太多晴。绣房拟会郎,四窗日离离。手自施屏障,恐有女伴窥。相思百余日,相见苦无期。褰裳摘藕花,要莲敢恨池。金盆盥素手,焚香诵普门。来生何所愿,与郎为一身。花池多芳水,玉杯挹赠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