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文 >> 感遇之廿三原文 诗词名句

感遇之廿三

作者:陈子昂 朝代:唐代

感遇之廿三原文

翡翠巢南海。
雄雌珠树林。
何知美人意。
骄爱比黄金。
杀身炎州里。
委羽玉堂阴。
旖旎光首饰。
葳蕤烂锦衾。
岂不在遐远。
虞罗忽见寻。
多材信为累。
叹息此珍禽。

诗词问答

问:感遇之廿三的作者是谁?答:陈子昂
问:感遇之廿三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感遇之廿三是什么体裁?答:五古
问:陈子昂的名句有哪些?答:陈子昂名句大全

译文和注释

译文
翡翠鸟栖息于南海之滨,雌雄相伴比翼树林间。
哪里知道美人的心思,对它的珍爱不下于黄金。
在炎热的南国被杀害,珍丽的羽毛被放在宫殿之中。
美丽的翠羽制成的首饰光艳夺目,用羽毛装饰的被褥绚丽多彩。
难道南海还不算遥远么,可是猎人们还是罗网追杀而来。
因为自己有才华,却反被才华所累,可叹这珍禽翡翠鸟也遭此厄运!

注释
珠树:即三珠树,古代传说中的树名。
旖旎:本为旌旗随风飘扬貌,引申为柔美貌,犹言婀娜。
葳蕤:草木茂盛枝叶下垂貌。
虞:虞人(周礼执掌打猎的官名)。
罗:罗网。

诗文赏析

这是一首寓言诗。全诗双关到底,句句是说鸟,也句句是写人。

诗一开始就突出了诗的主角──羽毛赤青相杂的翡翠鸟。这种鸟生在南方,犹如诗人的出生地四川位于帝都长安的西南一样。翡翠鸟筑巢在神话中名贵的三珠树上,犹如诗人的品格高超,不同流俗。这鸟本来自由自在,雌雄双飞,不幸为美人所喜爱,比之于黄金一般,于是这鸟就倒霉了,犹如诗人不幸为武则天所赏识,不能不在她的统治下做官一样。翡翠鸟为什么会被美人喜爱呢?由于它的羽毛长得漂亮,既可以使美人的首饰临风招展,婀娜生光,又可以使美人的锦被结采垂花,斑烂增艳。这两句比喻诗人的才华文采,被统治者用来点缀升平,增饰“治绩”。所以作为鸟,就不免在炎热的南州被杀,而将它的毛羽呈送到玉堂深处,妆点在美人的头上与床上;作为人,就不免为统治者所强迫,名列朝班,丧失了在政治上抉择的自由。有人要说,翡翠鸟既然知道自己将受到杀身之祸,何不远走高飞呢?可怜,这鸟儿巢居南海,还能算不远吗?没有用,虞人(周礼职掌打猎的官名)还是用罗网来找到了它。这里比喻诗人虽想隐遁,但还是难逃统治者的笼络。怪来怪去怪谁呢?不论是鸟是人,总是自己有了才华,反为才华所累,正如象有齿,麝有香,因而遭受到杀身之祸一样,看了这名贵小鸟的遭遇,那能不连声叹息呢?叹鸟即所以叹人,亦即诗人的自叹。近人吴闿生认为“此言士不幸见知于武后”,宋人刘辰翁认为“多是叹世,而卒不免”,将陈子昂比为扬雄之不幸而作莽(王莽)大夫。这些看法,都和诗人的原意是吻合的。

故事结束之后,最末第二句“多材信为累”,才把作者的正意点出。一经点明,立即缩住,这正是寓言的手法。这一寓言情节简单,但诗人叙述时却没有平铺直叙。开首二句叙述翡翠鸟的安乐生活,第三四句立即以问句作一转折,五六两句马上把首二句的和平愉快气氛打破,落入了残酷的结局,“炎洲”二字呼应“南海”,“玉堂”与“珠树林”对照,虽则两者都是豪华富贵的环境,而“珠树林”中是雌雄双栖,“玉堂阴”处是杀身委羽,诗人采用对比的手法,为下文的“叹息”伏根。七八两句,表面写得很繁华热闹,但美人头上、床上的“旖旎”“葳蕤”,是牺牲了双飞双宿的小鸟的生命换得来的,热闹繁华的背后,正是凄冷悲惨。第九句照文理应该发一个问题:“为什么不远走高飞呢?”这里诗人用精简的手法,省去问题,而用“岂不在遐远,虞罗忽见寻”这两句答案,使节省掉的问题,仍能于无字句中托出,这里自问自答,又是一个转折,然后落出正意:“多材信为累”,而以“叹息”作为结束,用“珍禽”两个代用词,反应起笔的“翡翠”。“多材信为累”这一句,已由鸟说到人,平庸的写法,接下去可以发挥一下,而诗人却马上缩住,一笔扬开,仍归之于鸟。短短十二句诗,艺术结构上却这样的起伏不平,大有尺幅千里之势。

这首诗内在的怨伤情绪是很浓重的,但在表现的方式上,却采用了缓和的口气,“温柔敦厚”,“哀而不伤”,自是五言古诗的正声。(沈熙乾)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黎廷瑞,朝代:宋代
    春脉脉。含章檐下妆宫额。妆宫额。也还点画,春烟茅结。人间天上俱清绝。风流大似东坡客。东坡客。玉堂如玉,雪堂如雪。
  • 作者:李江,朝代:明代

    八姨凄切起秋声,肠断萧萧不忍听。

    十五于归宜妇道,百年多别为云程。

    山容冷淡人心苦,水色荒凉客梦惊。

    云散天寒明月落,八姨凄切起秋声。

  • 作者:李若水,朝代:宋代
    风流李东山,磊落孔北海。身逐烟云飞,名与日月在。彼哉世上见,平生抱惭悔。虽云官爵高,当以羊豕待。
  • 作者:吴伯与,朝代:明代

    白石青泉尽日舂,馀音一片和疏钟。

    岩花乱逐前溪落,点破春云第几重。

  • 作者:释怀深,朝代:宋代

    笑日野花青嶂下,歌春幽鸟白云间。

    宝陀大士全身露,懊恼游人空看山。

  • 作者:释慧远,朝代:宋代
    若能离诸相,即入法王家。法王无二法,无法即是家。是故法王法,当甚苦瓠瓜。
  • 作者:卫宗武,朝代:宋代
    一碧秋万顷,了无云翳侵。远山醒病眼,澄水莹尘襟。雁落浮寒渚,乌栖认旧林。临流小盘薄,飞镜挂危岑。
  • 作者:王渐逵,朝代:明代

    曾是君王侍从臣,石渠文藻动儒绅。

    廿年湖海空馀梦,六省台垣重看人。

    遥忆灵光能作赋,即看汶水更知津。

    观风南国堪谁采,野史名山只自论。

  • 作者:释文准,朝代:宋代
    种松道者道情孤,往个茅庵事事无。屋内锄头三两柄,烟熏一只醋葫芦。问渠禅,回首指山前。问渠道,戴个篛笠去锄草。再三再四再问渠,拍手呵呵笑欲倒。却言昔老云门,参见睦州陈长老。
  • 作者:张师愚,朝代:元代

    弱龄寄尘外,林栖诵真诰。

    恬淡依皇灵,坛场躬汛扫。

    仰欣文囿英,怀糈致心祷。

    蜿蜒龙驷翔,晻霭鸾旗导。

    弭节临瑶席,肸蚃若相告。

    尔士际昌期,岂弟予所劳。

    学海观波澜,圣域诣壸奥。

    秉心无或违,青云斯远到。

    再拜授神言,珍重琼琚报。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