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纲目书成有述·其三原文
金川门外血波横,大义奚称旦辅成。
难讳齐黄疏计略,尚怜气节在公卿。
缁衣不辨真兮伪,斗粟从来弟与兄。
独笑吉安胡侍讲,一猪不忍太痴情。
诗词问答
问:明史纲目书成有述·其三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明史纲目书成有述·其三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明史纲目书成有述·其三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出处:御制诗初集卷三十一
参考注释
大义
(1) 代表正义的道理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三国志·诸葛亮传》
深明大义
(2) 夫妇之义,谓婚姻
既欲结大义,故遣来贵门。——《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3) 文章、论著或理论的精要之处
计略
谋略。《后汉书·杜诗传》:“善於计略,省爱民役。”《三国志·魏志·乐进传》:“武力既弘,计略周备。” 清 计六奇 《明季北略·牛宋降自成》:“辛巳四月, 河南府 卢氏县 贡生 牛金星 ,因有罪当戍边, 李巖 荐其有计略, 金星 遂归 自成 。”
气节
指人的志气和节操
公卿
(1).三公九卿的简称。《仪礼·丧服》:“公卿大夫室老士贵臣。”《论语·子罕》:“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后汉书·陈宠传》:“及 竇宪 为大将军征 匈奴 ,公卿以下及郡国无不遣吏子弟奉献遗者。” 刘师培 《悲佃篇》:“试徵之 周代 天子立官,自公卿至胥徒,约五万九千四百餘人。”
(2).泛指高官。 汉 荀悦 《汉纪·昭帝纪》:“ 始元 元年,春二月。黄鵠下 建章宫 太液池中,公卿上寿。” 唐 元稹 《祭礼部庾侍郎太夫人文》:“公卿委累,贤彦駢繁。” 明 方孝孺 《君子斋记》:“为君子矣,虽不为公卿,无害也;为公卿而不足为君子,其如公卿何。” 严复 《和荆公<贾生>》诗:“赋鹏深情人不解,祇言未得作公卿。”
(3).指丈夫。《敦煌曲子词·凤归云》:“待公卿迴故日,容颜憔悴,彼此何如。” 蒋礼鸿 曰:“‘公卿’指丈夫,这和阿曹婆词称丈夫为‘君王’相同。俗文学里的所谓‘官人’,实际和公卿的意义也相同。”见《敦煌变文字义通释》。
缁衣
(1).古代用黑色帛做的朝服。《诗·郑风·缁衣》:“緇衣之宜兮,敝予又改为兮。” 毛 传:“緇,黑也,卿士听朝之正服也。”
(2).泛指黑色衣服。《列子·说符》:“天雨,解素衣,衣緇衣而反。” 鲁迅 《南腔北调集·为了忘却的记念》:“我在悲愤中沉静下去了,然而积习却从沉静中抬起头来,凑成了这样的几句……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3).《诗·郑风》篇名。《诗序》谓系赞美 郑武公 父子之诗;一说为赞美 武公 好贤之诗。《礼记·缁衣》:“子曰:‘好贤如《緇衣》,恶恶如《巷伯》。’” 郑玄 注:“《緇衣》《巷伯》皆《诗》篇名也……此衣緇衣者贤者也。” 唐 陆贽 《张延赏中书侍郎平章事制》:“式慰《甘棠》之思,且继《緇衣》之美。”
(4).僧尼的服装。 唐 韦应物 《秋景诣琅琊精舍》诗:“悟言緇衣子,萧洒中林行。” 宋 彭乘 《续墨客挥犀·香山寺猴》:“多羣猴,至相呼沿掛簷楹之上……又常污僧緇衣。”《红楼梦》第一一八回:“勘破三春景不长,緇衣顿改昔年妆。” 郭沫若 《孔雀胆》第四幕:“桥上走出一位以黑纱蒙面的僧人,身着缁衣,手敲金钟,口念‘南无 阿弥陀佛 ’。”
(5).引申指佛教。 唐 沉亚之 《送洪逊师序》:“自佛行中国已来,国人为緇衣之学多,几与儒等。” 宋 苏轼 《与谢民师推官书》之一:“某啟,衰病枯槁,百念已忘,緇衣之心,尚餘此耳。” 清 方文 《庐山诗》之三一:“ 欧公 闢浮屠,晚乃好緇衣。”
(6).借指僧人。 唐 刘商 《题禅居废寺》诗:“凋残精舍在,连步访緇衣。” 明 陈汝元 《金莲记·诟奸》:“丞相是当朝黄阁,小尼是出世緇衣。”
斗粟
(1).一斗之粟。指少量的粮食。 唐 韩愈 《赴江陵途中寄赠翰林三学士》诗:“持男易斗粟,掉臂莫肯酬。”《宋史·食货志上二》:“尺縑斗粟,未闻有所增益。” 明 张居正 《答广中督抚书》:“不用斗粟片甲,而使积年逋寇,皆束手归降。”
(2).据《史记·淮南衡山列传》载, 汉文帝 刘恒 之弟 淮南厉王 刘长 谋反失败,被押解去 蜀郡 严道县 ,在路上绝食而死,民间编了首歌谣:“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能相容。”后以“斗粟”讥兄弟不和或不相容。《晋书·王沉等传论》:“‘斗粟’兴謡,‘踰里’成咏。”《新唐书·吴兢传》:“陛下即位四年,一子弄兵被诛,一子以罪謫去,惟 相王 朝夕左右。‘斗粟’之刺,《苍蝇》之诗,不可不察。” 元 戴表元 《喜友堂赋》:“ 周公 管 蔡 ,不免相兵。兄弟之间,圣贤所难。下至 汉文 , 淮南 斗粟。 魏 邸急语, 唐 宫飞鏃。贵极万乘,富兼九州。岂曰无家,兄弟为讐。”参见“ 尺布斗粟 ”。
从来
向来,一向——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前面,表示动作、行为或情况从过去到现在一直是那样
从来如此
独笑
独自喜笑;自乐。《汉书·张敞传》:“ 敞 身被重劾,及使者至,妻子家室皆泣惶惧,而 敞 独笑曰:‘……此天子欲用我也。’”《北史·房彦谦传》:“﹝ 谦 ﹞尝从容独笑,顾谓其子 玄龄 曰:‘人皆因禄富,我独以官贫,所遗子孙,在於清白耳。’” 唐 李白 《九日》诗:“窥觴照欢颜,独笑还自倾。” 清 王履亨 《自戏》诗:“睡起莞然成独笑,分明兴味少年郎。”
安胡
菰米。《文选·枚乘<七发>》:“ 楚 苗 之食,安胡之饭,摶之不解,一啜而散。” 李善 注:“一曰:安胡,彫胡也。” 吕向 注:“用彫胡草实以为饭。”参见“ 彫胡 ”。
侍讲
(1).从师读书,听其讲学。《后汉书·卢植传》:“少与 郑玄 俱事 马融 ……女倡歌舞於前。 植 侍讲积年,未尝转眄, 融 以是敬之。学终辞归。”
(2).为皇帝或太子讲学。《后汉书·桓郁传》:“ 和帝 即位,富於春秋,侍中 竇宪 自以外戚之重,欲令少主颇涉经学……由是迁长乐少府,復入侍讲。”《后汉书·桓荣传》:“ 荣 尝寝病,太子朝夕遣中傅问病……后病愈,復入侍讲。”《北史·高允传》:“殿下以臣侍讲日久,哀臣乞命耳。” 唐 韩愈 《韦侍讲盛山十二诗序》:“及此年, 韦侯 为中书舍人,侍讲六经禁中。” 爱新觉罗·溥仪 《我的前半生》第二章四:“ 梁鼎芬 在侍讲日记里有这样一段文字:‘ 宣统 九年正月初七日, 庆亲王 奕劻 死。’”
(3).官名。 汉 代有此称号,以之名官则起于 魏明帝 。 唐 始置侍讲学士,其职为讲论文史以备君王顾问。 宋 沿置,并设侍讲、侍读,皆由他官之有文学者兼任。 元 明 清 则列为翰林院额定之官。又 南北朝 、 唐 、 宋 诸王府,亦有侍讲。 唐 张九龄 《贺侍讲徧赐衣服状》:“右 高力士 宣称:陛下亲讲读《毛诗》,徧赐侍讲 陈希烈 三品兼衣物等。”《资治通鉴·魏明帝景初三年》:“以 司马懿 为太傅…… 彦 为散骑常侍、侍讲。” 胡三省 注:“以在 少帝 左右,令侍讲説。侍讲之官,起乎此也。”《宋史·职官志二》:“学士侍从有学术者为侍讲、侍读。” 明 沉鲸 《双珠记·僧榻传音》:“小生今年十六岁,往京应试。忝中第一名,官授侍讲。”《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五回:“京城里的窑姐们最粗最贱,不知怎么那一班人偏要去走动……谁知里面有三个阔客:一个是侍郎,一个是京堂,一个是侍讲。”
不忍
(1).不忍心,感情上觉得过不去。《穀梁传·桓公元年》:“先君不以其道终,则子弟不忍即位也。”《史记·项羽本纪》:“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
(2).不忍耐;不忍受。《论语·卫灵公》:“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二:“ 阮士瑀 伤於虺,不忍其痛,数嗅其疮。” 宋 苏轼 《休兵久矣而国用日困策》:“不忍药石之苦、针砭之伤,一旦流而入於骨髓,则愚恐其苦之不止於药石,而伤之不止於针砭也。”
(3).不收敛。《楚辞·离骚》:“ 浇 身被服强圉兮,纵欲而不忍。” 汉 朱浮 《为幽州牧与彭宠书》:“高论 尧 、 舜 之道,不忍 桀 、 紂 之性,生为世笑,死为愚鬼,不亦哀乎?”
(4).不能忍受;不愿意。《孟子·离娄下》:“我不忍以夫子之道,反害夫子。”《史记·亷颇蔺相如列传》:“ 相如 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三国志平话》卷上:“﹝妻子﹞到於庵门,见学究疾病,不忍见之,用手掩口鼻,斜身与学究饭吃。”
(5).舍不得。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予初閲时,不忍释卷。” 清 赵翼 《瓯北诗话·白香山诗》:“﹝ 香山 诗﹞古体则令人心赏意愜,得一篇輒爱一篇,几於不忍释手。” 郭小川 《木瓜树的风波》诗:“此刻呀,他还不忍和同志们告别。”
痴情
(1) 痴迷的爱情
(2) 对人对事物的感情达到痴心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