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紫阳书院原文
书院以明学,亦欲真材铸。
况名曰紫阳,晦翁教应溯。
宁徒词藻贵,甚之情面付。
德潜昔掌此,或尚工章句。
而其实行卑,没后乃败露。
则我向所誉,亦失假借处。
知人信难㦲,于予改是惧。
诗词问答
问:过紫阳书院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过紫阳书院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押词韵第四部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七十
2. 德潜归里为紫阳书院掌教虽诗文尚工而品行实卑后为徐述夔作诗序允廷臣议削夺爵谥向年书院题句勖以努力实修未免失之假借耳
参考注释
书院
旧时地方上设立的供人读书或讲学的处所
顾宪成重修 东林书院的时候清楚地宣布,他是讲 程朱学说的。——《事事关心》
真材
(1).制造器物当用的原材料。 宋 李之彦 《砚谱·真材本性》:“砚当用石,镜当用铜,此真材本性也。以瓦为砚,如以铁为镜耳。”
(2).见“ 真才 ”。
紫阳
(1). 宋 代理学家 朱熹 的别称。 朱熹 之父 朱松 曾在 紫阳山 (在 安徽省 歙县 )读书。 朱熹 后居 福建 崇安 ,题厅事曰 紫阳书室 ,以示不忘。后人因以“紫阳”为 朱熹 的别称。
(2).传说中古代神仙常以紫阳为称号。如 周穆王 时 李八百 号 紫阳真君 , 汉 周义山 、 宋 张伯端 俱号 紫阳真人 。亦用以泛指道士。 唐 吴筠 《游仙》诗之十五:“招携紫阳友,合宴玉清臺。” 唐 钱起 《省中春暮酬嵩阳焦道士见招》诗:“多惭紫阳客,相忆白云深。”
词藻
辞藻,诗文中蓄意加工的华丽辞语
情面
(1) 私人间的情分和面子
不顾情面
(2) 对人情的易感受的能力
以前的错误一定要揭发,不讲情面
章句
(1) 古籍的分章分段和语句停顿
(2) 分析古文的章节和句读
复习五经,皆训诂大义,不为章句。——《后汉书》
其实
(1) 承上文转折,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
画家其实并非不懂世故
(2) 确实;的确
其实不是她说的那个意思
没后
犹末后,最后。《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八:“学生於此事究心已久,行之颇得其法。只是到得没后一着,不能忍耐。”
败露
诡密的事被人发觉
假借
(1) 利用某种名义、力量等来达到目的
假借于藏书之家。——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假借外力
(2) 六书之一。指借用已有的形近、音同的字,表示不同意义的词
合盖隆起形似酒尊。尊通樽。——《后汉书·张衡传》
(3) 又如借水名的“油”作“油脂”的“油”
(4) 容忍
(5) 宽容
大王少假借之。——《战国策·燕策》
知人
(1).谓能鉴察人的品行、才能。《书·皋陶谟》:“知人则哲,能官人。”《史记·宋微子世家》:“ 宋宣公 可谓知人矣,立其弟以成义,然卒其子復享之。” 宋 曾巩 《赠黎安二生序》:“二生固可谓魁奇特起之士,而 苏君 固可谓善知人者也。” 清 钱谦益 《兵部职方清吏司主事徐日久授承德郎制》:“择将如择医,以知人为能事。”
(2).谓懂人事。《史记·赵世家》:“ 赵简子 疾,五日不知人,大夫皆惧。”
(3).谓懂得人事变化之道。《礼记·中庸》:“质诸鬼神而无疑,知天也;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知人也。” 郑玄 注:“知天、知人,谓知其道也。”
有智慧的人。《左传·襄公二十四年》:“且夫既登,而求降阶者,知人也。” 林尧叟 注:“明智之人,乃能思降。知,音智。” 唐 韩愈 《赠太傅董公行状》:“公之将薨也,命其子三日歛。既歛而行,於行之四日, 汴州 乱。故君子以公为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