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佛回向偈原文
见闻获安隐,莫不信向心。是故我归依,愿普如世尊。
甚深净戒聚,功德难思议。
受者获安隐,福慧日夜生。
诸佛常护念,万地渐满盈。
六度四等意,普度诸群盲。
手足初莫犯,节言慎所行。
常乐在定意,是真优婆塞。
质直离谄曲,常与贤圣俱。
爱众犹养己,是名真苦萨。
诗词问答
问:礼佛回向偈的作者是谁?答:释遵式
问:礼佛回向偈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释遵式的名句有哪些?答:释遵式名句大全
释遵式礼佛回向偈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
见闻
看到听到的情况
安隐
(1).安稳。安定;平静。《诗·大雅·緜》“迺慰迺心” 汉 郑玄 笺:“民心定,及安隐其居。”《宋书·夷蛮传·呵罗单国》:“庄严国土,人民炽盛,安隐快乐。” 清 龚自珍 《发天心文》:“我生天上,寂然安隐,得诸三昧。” 章炳麟 《四惑论》:“若更有知幸福之妄者,则当为人类断其追求无已之心,使归安隐,而竭能尽智以谋形质者,其可以已矣。”
(2).安稳。平安。 晋 王凝之 《与庾氏女书》:“得 郗中书 书,説汝勉难安隐,深慰悬心。”《太平广记》卷一一○引 南朝 齐 王琰 《冥祥记》:“中夜,见一道人,法服持锡,示以途径,遂得还路,安隐至家。” 唐 杜甫 《投简梓州幕府兼简韦十郎官》诗:“幕下郎官安隐无?从来不奉一行书。” 宋 叶适 《题欧公书河豚诗后》:“因 仲止 寄此刻,谩题以当一笑。久别,安隐。”按,“隐”、“稳”古今字。参阅 清 王鸣盛 《蛾术编·说字十一》。
莫不
没有一个不;无不
听到这个消息,全校师生莫不为之失声痛哭
信向
见“ 信向 ”。
亦作“ 信乡 ”。亦作“ 信嚮 ”。亦作“ 信响 ”。1.信赖。《汉书·韩延寿传》:“歷召郡中长老为乡里所信向者数十人,设酒具食,亲与相对,接以礼意。” 汉 王充 《论衡·量知》:“夫胸中不学,犹手中无钱也。欲人君任使之,百姓信嚮之,奈何也。”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一:“ 筠 欲谋反,有僧素为人所信响, 筠 乃召见。”《明史·薛国观传》:“帝初颇信嚮之,久而觉其奸,遂及於祸。”
(2).谓信任归向。《资治通鉴·汉宣帝神爵元年》:“於是诸降 羌 及 归义羌侯 杨玉 等怨怒,无所信乡。” 胡三省 注:“无所信嚮,不信 汉 ,不嚮 汉 也。”
是故
因此;所以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忙,斯用兵之效也。—— 宋· 苏洵《六国论》
归依
依附
无所归依的流浪者
世尊
佛陀的尊称。《四十二章经》:“尔时世尊既成道已,作是思维。” 隋 慧远 《无量寿经义疏》卷上:“佛备众德,为世钦仰,故号世尊。” 章炳麟 《大乘佛教缘起考》:“世尊説法不用一方之语。”
功德
(1)
(2) 功业与德行
功德无量
武父子亡( wú)
(3) 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汉书·苏武传》
(4) 多泛指念佛、诵经、布施等佛事
许下一场九昼夜的功德
思议
想像或理解
不可思议
福慧
福德与智慧。 隋炀帝 《遣使入天台山为智顗建功德愿文》:“设以辩才,千万亿偈,讚师福慧,终不能尽。”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窣禄勤那国》:“人性淳质,宗信外道,贵艺学,尚福慧。” 清 龚自珍 《瑶台第一层》词附《王孙传》:“君在家为佳子弟,出门为贵官,乃人世至矜贵人,亦何取以福慧之身忍而为此?” 周咏 《无题》诗:“满地干戈风雨恶,遥将福慧祝卿卿。”
日夜
白天和黑夜
其时日夜兵火交迫。——《广州军务记》
日夜望将军至。——《史记·项羽本纪》
护念
佛教语。令外恶不入为护,内善得生为念。《坛经·行由品》:“汝为第六代祖,善自护念,广度有情,流布将来,无令断絶。”
满盈
全部占满、充满
河水满盈
六度
(1).谓天、地、春、夏、秋、冬乃万物之制度。《淮南子·时则训》:“制度,阴阳大制有六度:天为绳,地为準,春为规,夏为衡,秋为矩,冬为权。绳者,所以绳万物也;準者,所以準万物也;规者,所以员万物也;衡者,所以平万物也;矩者,所以方万物也;权者,所以权万物也。”
(2).佛教语。又译为“六到彼岸”。“度”是梵文pāramitā(波罗蜜多)的意译。指使人由生死之此岸度到涅槃(寂灭)之彼岸的六种法门: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精虑(禅定)、智慧(般若)。 南朝 梁 王屮 《头陁寺碑文》:“彼岸者,引之於有,则高谢四流,推之於无,则俯弘六度。” 唐 姚合 《赠王山人》诗:“既能施六度,了悟达双林。” 清 钱谦益 《陆孟凫墓志铭》:“方外之友 石林源 公合掌太息曰:君儒者也,于吾师之六度有合焉。”
四等
(1).四种等级。《孟子·万章下》:“天子之制,地方千里;公侯皆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凡四等。不能五十里,不达於天子,附於诸侯,曰附庸。”《汉书·王莽传上》:“ 周 爵五等,地四等,有明文。” 颜师古 注引 苏林 曰:“爵五等:公、侯、伯、子、男也。地四等:公一等,侯伯二等,子男三等,附庸四等。”
(2).指字音之四等。 宋 沉括 《梦溪笔谈·艺文二》:“每声復有四等,清、次清、浊、平也。”等韵学家以开、齐、合、撮为四等。
(3).即四无量心。《增一阿含经·序品》:“迦叶端思行四等。” 南朝 宋 谢灵运 《菩萨赞》:“爰初四等,终然十住。” 南朝 梁简文帝 《南郊颂》:“广行四等,被慈雨于枯根;大阐三明,惊法雷于群梦。”参见“ 四无量心 ”。
普度
佛教用语,指广施法力,超度众生,也指广行剃度
普度众生
手足
(1) 指兄弟
亲如手足
(2) 指举动、动作
手足无措
(3) 指党羽,爪牙
广有手足
(4) 手和脚
优婆塞
梵语。指在家中奉佛的男子。即居士。《魏书·释老志》:“俗人之信凭道法者,男曰优婆塞,女曰优婆夷。”
质直
素质纯朴正直
为人质直,公正无私
谄曲
亦作“讇曲”。曲意逢迎。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译经下·求那跋摩》:“浊世多諂曲,虚伪无诚信。”《礼记·玉藻》“立容辨卑,毋讇” 唐 孔颖达 疏:“毋讇者,军中尚威武,虽自贬退,当有威可畏,无得过为讇曲,以屈下於人。” 宋 叶适 《上宁宗皇帝札子》:“夫上媚天子,下媚庶人,不以抗犯为能而以顺悦为得,此岂有諂曲之意存乎其间哉?” 章炳麟 《箴新党论》:“諂曲者,末胡椒以堕泪,怀橄欖以解酲,其实虽具,必济以文。”
常与
指常所与共之物。《庄子·外物》:“鮒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
贤圣
(1).道德才智极高。《六韬·盈虚》:“君不肖则国危而民乱;君贤圣则国安而民治。” 汉 刘向 《列女传·周室三母》:“盖 太姜 渊智非常,虽 太王 之贤圣,亦与之谋。” 宋 洪迈 《容斋三笔·吾家四六》:“念叠矩重规,当贤圣之君七作。”
(2).道德才智极高的人。《战国策·赵策二》:“故去就之变,知者不能一;远近之服,贤圣不能同。” 唐 杨炯 《遂州长江县先圣孔子庙堂碑》:“ 周京 赫赫, 成 康 之至教蔑闻; 鲁国 巖巖,贤圣之餘风可坠。” 清 昭槤 《啸亭杂录·陆中丞》:“六岁受《孝经》、《论语》,以古贤圣自期。” 郁达夫 《初秋杂感》诗之二:“何必珊瑚夸斗富,本来贤圣不言贫。”
(3).佛;菩萨。
(4).贤人酒和圣人酒的并称。 宋 林逋 《答潘司理》诗:“岑寂园庐何所对,酒中贤圣药君臣。”参见“ 贤人 ”。
养己
(1).谓涵养自己的身心。《参同契》卷上:“内以养己,安静虚无。” 元 张宇 《感怀》诗:“文字售人真滞货,廉平养己似閒官。”
(2).养活自己。《庄子·人间世》:“虎之与人异类而媚养己者,顺也。” 隋 王通 《中说·事君》:“古之从仕者养人,今之从仕者养己。”
精彩推荐:
- 作者: * ,朝代:近现代
标签:时间,哲理诗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
古云此日足可惜,吾辈更应惜秒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