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地颂·其三原文
我慢痴山高屹屹,无明欲海杳溟溟。
每逐旃陁憍诳友,常随猛兽作悲鸣。
自性转识翻为幻,自心幻境自心惊。
了此幻性同阳焰,空花识浪复圆成。
太虚忽觉浮云散,始觉虚空本自清。
今古湛然常皎莹,不得古今凡圣名。
诗词问答
问:觉地颂·其三的作者是谁?答:惟劲
问:觉地颂·其三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惟劲的名句有哪些?答:惟劲名句大全
注释
1. 押词韵第十一部 出处:全唐诗续补遗
2. 见《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九。
参考注释
我慢
佛教语。谓执我见而倨傲。《成唯识论》卷四:“我慢者,谓踞傲,恃所执我,令心高举,故名我慢。”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明律论》:“此则自讚毁他,功不赎过,我慢矜高,盖斯谓也。”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寺塔记上》:“今有 梵 僧 憍陈如难陀 ,以粉画坛,性狷急我慢,未甚通 中华 经。” 章炳麟 《驳神我 * 论》:“太次生我慢,我慢者,或名五大初,或名转异,或名燄炽。”
屹屹
(1).高大挺立貌。《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屹山峙以紆鬱” 晋 张载 注:“《诗》云:‘临衝弗弗,崇墉屹屹。’” 唐 欧阳詹 《吊九江驿碑材文》:“屹屹子碑,如神如祇。” 明 刘基 《通天台赋》:“屹屹兮似 不周 之天柱,挺挺兮若 閬风 之瑶圃。”
(2).形容性气豪放。 明 归有光 《陆子诚墓志铭》:“至述其从母,为人慷慨好施予,平生屹屹无女子态。”《明史·岳正传》:“ 正 博学能文章,高自期许,气屹屹不能下人。”
(3).犹矻矻。勤奋不懈貌。 明 高明 《琵琶记·才俊登程》:“小子坐则读,行则吟,穷年屹屹苦搜寻。” 清 唐甄 《潜书·宗孟》:“寂寂焉主静不动,屹屹焉屏慾如贼。”
无明
(1).目不见。《楚辞·九章·怀沙》:“ 离娄 微睇兮,瞽以为无明。”
(2).梵语的意译。谓痴愚无智慧。 晋 王该 《日烛》:“拱己内治,总持法忍。三世都寂,一心豁尽。寄耳无明,寓目莫準。” 明 叶宪祖 《北邙说法》:“几番尘世,识神一点不差移,只为那无明起妄,宿业成迷。”
(3).指无明火。《醒世恒言·勘皮靴单证二郎神》:“睡至半夜,便觉头痛眼热,四肢无力,遍身不疼不痒,无明顿发熬煎,依然病倒。”《红楼梦》第二八回:“正在一腔无明,未曾发泄,又勾起伤春愁思。”参见“ 无明火 ”。
欲海
佛教语。谓 * 令人迷失本性,沉沦于生死大海。亦泛指贪欲。《金石萃编·北齐邑义主一百人等造灵塔记》:“三涂无乐,慾海多难。” 唐 李俨 《<法苑珠林>序》:“导迷生於慾海,情尘共心垢同消;引穷子於慈室,衣寳与髻珠双至。” 明 陈汝元 《金莲记·赋鹤》:“端只为爱河慾海起波涛,名韁利锁不能逃。” 清 吴下阿蒙 《断袖篇·木工子》:“此道士于慾海横流,势不能遏,竟毅然一决,以楚毒断絶爱根,可谓地狱劫中证天堂果矣。”
佛教语。比喻贪欲、 * 如深广之海。 南朝 梁武帝 《舍道归佛文》:“度羣迷於欲海,引含识於涅槃。” 北魏 温子昇 《定国寺碑》:“缘障未开,业尘犹拥,漂沦欲海,颠坠邪山。”
杳溟
渺茫极远之处。《文选·郭璞<江赋>》:“凌波纵柂,电往杳溟。” 刘良 注:“杳溟,絶远之处。”
常随
长随。官吏的随从人员。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刘大宾》:“ 刘大宾 者, 河州 副总戎 周公 之常随也。”
猛兽
指体大而凶猛的兽类
悲鸣
悲伤地叫
绝望的悲鸣
自性
(1).佛教语。指诸法各自具有的不变不灭之性。 南朝 梁武帝 《净业赋》:“既除客尘,又还自性。” 唐 寒山 《诗》之二三八:“寄语诸仁者,復以何为怀。达道见自性,自性即如来。” 宋 杨圭 《<金刚般若波罗密经>序》:“切以诸佛説法,不离自性,须知一切万法,皆从自性起用。”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六一:“若有自性互不成,互不成者谁佛刹?”
(2).个性;本性。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人必发挥自性,而脱观念世界之执持。” 鲁迅 《书信集·致宫竹心》:“寄《妇女杂志》的文章由我转去也可以,但我恐怕不能改窜,因为若一改窜,便失了原作者的自性,很不相宜。”
幻境
(1) 虚幻神异的境况
在此,我们并不逃避现实而进入愉快的幻境
(2) 仅仅在幻想中或梦境中出现的理想地方
充满了美女和琼浆玉液的一个令人陶醉的幻境
阳焰
亦作“ 阳燄 ”。亦作“ 阳焱 ”。1.指浮尘为日光所照时呈现的一种远望似水如雾的自然景象。佛经中常用以比喻事物之虚幻不实者。语本《楞伽经》卷二上:“譬如群鹿为渴所逼,见春时燄而作水想,迷乱驰趣不知非水。” 隋 智顗 《摩诃止观》卷一下:“集既即空,不应如彼渴鹿驰逐阳燄。” 唐 元稹 《遣春》诗之四:“阳焰波春空,平湖漫凝溢。” 唐 白居易 《和梦游春诗一百韵》:“膏明诱闇蛾,阳焱奔痴鹿。” 许地山 《缀网劳蛛·无法投递之邮件》:“这又是一种渴鹿趋阳焰的事,即令它有千万蹄,每蹄各具千万翅膀,飞跑到旷野尽处,也不能得点滴的水。”
(2).指炽热的阳光。 五代 齐己 《移居西湖作》诗之一:“火云阳焰欲烧空,小槛幽窗想旧峯。”
见“ 阳焰 ”。
空花
见“ 空华 ”。
圆成
成全
叫我圆成了,认我做亲娘。——《警世通言》
太虚
(1) 天,天空
(2) 古代哲学概念,指宇宙的原始的实体气
浮云
(1)
(2) 飘浮在天空中的云彩
浮云为我阴,悲风为我旋。——元· 关汉卿《窦娥冤》
(3) 比喻飘忽不定,未有定处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唐· 李白《送友人》
虚空
心中无着落
本自
本来就,一向是。《乐府诗集·杂曲歌辞十三·焦仲卿妻》:“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 王 本自有一往雋气,殊自轻之。” 唐 高适 《燕歌行》:“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唐 孟郊 《婵娟篇》:“夜半 姮娥 朝太一,人间本自无灵匹。”
今古
(1).现时与往昔。 唐 韩愈 《柳子厚墓志铭》:“议论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 宋 苏轼 《夜直秘阁呈王敏甫》诗:“共谁交臂论今古,只有闲心对此君。”
(2).谓古往今来,从古到今。
(3).过去、往昔。亦借指消逝的人事、时间。《北史·薛辩传》:“汝既未来,便成今古,缅然永别,为恨何言!” 唐 王昌龄 《同从弟销南斋玩月》诗:“冉冉几盈虚,澄澄变今古。” 元 赵孟頫 《闻捣衣》诗:“人间俯仰成今古,何待他时始惘然。” 清 纳兰性德 《蝶恋花》词:“不恨天涯行役苦,只恨西风,吹梦成今古。”
湛然
(1).清澈貌。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二十:“不数日,果大雨。见大石中裂开一井,其水湛然。”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清水》:“寺左右杂树疎颁,有一石泉,方丈餘,清水湛然。”《剪灯新话·鉴湖夜泛记》:“颜貌红泽,双瞳湛然。” 明 谢谠 《四喜记·久旱祈神》:“白檀焚献,怪举首青天湛然。”
(2).安然貌。《大戴礼记·四代》:“僉然湛然。”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雅量》:“ 王戎 七岁,亦往看,虎承间攀栏而吼,其声震地,观者无不辟易颠仆, 戎 湛然不动,了无恐色。”《云笈七籤》卷六二:“譬如婴儿居胎中,湛然不动。”
(3).淡泊。 南朝 宋 谢灵运 《佛影铭》序:“容仪端庄,相好具足,莫知始终,常自湛然。” 唐 韩偓 《地炉》诗:“禪客钓翁徒自好,那知此际湛然心。”亦指清静。 隋 王通 《中说·周公》:“其上湛然,其下恬然。” 阮逸 注:“湛、恬皆静。” 宋 苏轼 《观妙堂记》:“我所居室,汝知之乎?沉寂湛然,无有喧争。”
(4).清醒貌。 清 梁章鉅 《归田琐记·饮量》:“ 临溪 一一指挥僮僕扶掖登榻,然后从容登舆去。神志湛然,如未饮者。” 清 王韬 《<淞滨琐话>自序》:“然昏厥睯眩中,此心湛然,尚觉可用。” 郭沫若 《李白与杜甫·李白的道教迷信及其觉醒》:“但现在的自己却是湛然清醒,明白了自己所处的地位。”
不得
用在动词后面,表示不可以或不能够
吾不得而见之矣。——清·袁枚《黄生借书说》
古今
古代和现代
古今差异
凡圣
佛教语。谓凡夫与圣者。佛家小乘初果以上,大乘初地以上,皆为圣者;自此而下,未断惑证理之人,皆是凡夫。 南朝 梁 沉约 《神不灭论》:“自凡及圣,含灵义等。但事有精麤,故人有凡圣。”《法苑珠林》卷二六:“无何,坐终,其髑髏全成无缝,故知凡圣同居,事不可别。” 元 梵琦 《渔家傲·西方乐》词:“佛理在躬如玉璞,须凴巧匠勤雕琢,凡圣皆由心所作。难描邈,华臺宝座珠瓔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