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山郭屏仆从,取径问樵牧。短松新被冈,青嶂远遮屋。
鸡犬无四邻,日月自两毂。
阿师厌机缘,脱迹谢尘俗。
是心大圆明,一室了具足。
汲泉烹细芽,支铛炊脱粟。
默坐契从三,诸方付藏六。
我来同友生,得饱径眠熟。
稍为微风醒,已欢畏景促。
买山知几时,所惜负松菊。
诗词问答
问:《过曹氏坟庵在灊皖间蜀僧修静自天柱退居于此》的作者是谁?答:宋庠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宋庠的名句有哪些?答:宋庠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山郭
山城;山村。 唐 杜甫 《秋兴》诗之三:“千家山郭静朝暉,日日江楼坐翠微。” 明 杨慎 《拨不断》曲:“山郭微风弄酒帘,林坰落日回樵担。”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三·摘句图》:“江桥红树外,山郭夕嵐边。”
仆从
(1)
(2) 旧指跟随在身旁的仆人
大人物的武装仆从不得不寻找独立的生活来源
(3) 从属于外界影响的东西
它们并不能成为同盟者而只不过是仆从
(4) 帮助管家、上菜、照看门户、搬运行李、包裹、干些跑腿差事的男仆
取径
见“ 取逕 ”。
樵牧
(1).打柴放牧。《晋书·宣帝纪》:“贼恃水,樵牧自若。” 宋 叶适 《改东门出》诗之二:“自我护樵牧,林光稍敷纷。” 清 刘大櫆 《阮君墓志铭》:“祖墓之木,以岁久樵牧之不禁,渐至凋敝。”
(2).樵夫与牧童。也泛指乡野之人。 唐 李白 《古风》之五八:“荒淫竟沦没,樵牧徒悲哀。” 宋 陆游 《村居》诗:“樵牧相语欲争席,比邻渐熟约论婚。”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四》:“ 交河 城西有古墓,林木丛杂,云藏妖魅,犯之者多患寒热,樵牧弗敢近。”
青嶂
如屏障的青山。《文选·沉约<锺山诗应西阳王教>》:“鬱律构丹巘,崚嶒起青嶂。” 吕向 注:“山横曰嶂。” 唐 杜甫 《月》诗之一:“若无青嶂月,愁杀白头人。” 宋 贺铸 《凌歊·铜人捧露盘引》词:“控沧江,排青嶂, 燕臺 凉。”
四邻
周围的邻居;左邻右舍
街坊四邻
日月
(1) 生计;生活
舒心的日月
(2) 太阳和月亮
阿师
称僧人。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怪术》:“﹝ 李秀才 ﹞因奉手袖中,据两膝,叱其僧曰:‘粗行阿师,争敢輒无礼,柱杖何在?可击之。’” 宋 范成大 《宝现溪》诗:“跃珠本具眼,聊共阿师戏。” 元 刘祁 《归潜志》卷九:“邂逅 云中 老阿师,里人许我话 刘 雷 。”
机缘
一种试验、冒险或掌握的时机
脱迹
见“ 脱迹 ”。
亦作“脱跡”。谓脱略形迹。 晋 陆机 《汉高祖功臣颂》:“脱迹违难,披榛来洎。” 唐 元稹 《寄吴士矩端公五十韵》:“亦从酒仙去,便被书魔惑;脱跡壮士场,甘心竖儒域。” 清 顾炎武 《将去关中别中尉存杠于慈恩寺塔下》诗:“低头从灶养,脱跡溷林僧。”
尘俗
(1) 流俗
一扫文坛尘俗
(2) 尘世
形居尘俗而栖心天外
圆明
(1).指圆镜明亮光洁。 唐 白居易 《以镜赠别》诗:“月破天闇时,圆明独不歇。”
(2).佛教语。谓彻底领悟。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劫比罗伐窣堵国》:“今产太子,当证三菩提,圆明一切智。” 宋 沉辽 《代人上杭守赵资政生辰》诗:“至诚无隐蔽,妙识造圆明。”
具足
(1).犹具备。 汉 王充 《论衡·正说》:“善善恶恶,拨乱世反诸正,莫近于《春秋》。若此者,人道、王道适具足也。”《百喻经·认人为兄喻》:“昔有一人,形容端正,智慧具足,復多钱财。” 元 德异 《<坛经>序》:“一一法门,具足无量妙义。” 郭沫若 《盲肠炎·向自由王国的飞跃》:“我是相信在产业未进步、物质条件未具足的国度中以实现社会主义为目的之政治革命是愈早愈好的。”
(2).充足。 许地山 《债》:“说到具足生活,也是没有涯岸的。”
脱粟
粗粮,只脱去谷皮的粗米。
布袍脱粟。——清· 张廷玉《明史》
默坐
静坐;沉默地坐着
诸方
(1).各地方。《晋书·何劭传》:“每诸方贡献,帝輒赐之,而观其占谢焉。” 南朝 梁元帝 《庾先生承先墓志》:“诸方未游,佳城已望。”《新唐书·百官志二》:“大朝会,诸方起居,则受其表状。”
(2).犹诸道。 宋 苏轼 《虔州景德寺荣师湛然堂》诗:“诸方人人把雷电,不容细看真头面。”
(3).别的方位;别的地方。《太平广记》卷二 * 引 五代 王仁裕 《王氏见闻·韩伸》:“又或云某方位去吉,即往之,诸方纵人牵之不去。”《景德传灯录·池州南泉普愿禅师》:“僧辞,问云:‘学人到诸方,有人问和尚近日作么生,未审如何祇对。’”
来同
犹言来朝。《诗·鲁颂·閟宫》:“至于海邦, 淮夷 来同。” 马瑞辰 通释:“《説文》‘同,会合也。’朝与会同,对文则异,散文则通。诸侯殷见天子曰同,小国会朝大国亦曰同,犹诸侯朝天子曰朝,诸侯自相朝亦曰朝也。” 唐 李白 《大猎赋》:“而忽也,莫不海晏天空,万方来同。” 宋 苏轼 《司马温公神道碑》:“天子万年,四夷来同。”
友生
(1).朋友。《诗·小雅·常棣》:“虽有兄弟,不如友生。” 唐 李华 《云母泉诗》:“共恨川路永,无由会友生。” 清 昭槤 《啸亭杂录·优容大臣》:“﹝ 仁皇 ﹞厚待儒臣,如 张文端 英 , 高江村 士奇 等,朝夕谈论,无异友生。”
(2).师长对门生自称的谦词。 明 朱国祯 《涌幢小品·名帖》:“余乙卯年三月,过故 鄣 姚氏 ,乃大京兆 画溪公 之孙,出公座主 王槐野 先生单名帖,称友生字,仅蝇头细书。” 清 袁枚 《随园随笔·师称友生》:“今师与弟子帖称友生,不知所始……《孔丛子》 孔子 云:‘自吾得 由 也,而恶言不入于耳;自吾得师也,而前有光后有辉,吾得四友焉。’云云。是师称友生之滥觴乎!”
稍为
稍微
这盆海棠花长得太密了,稍为修剪一下会更好看
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微风
(1).轻微的风。《荀子·解蔽》:“微风过之,湛浊动乎下,清明乱於上,则不可以得大形之正也。” 汉 班婕妤 《怨歌行》:“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宋 范成大 《春晚》诗之二:“微风尽日吹芳草,蝴蝶双双贴地飞。” 清 刘纯熙 《日暮》诗:“宿鸟树高下,微风云重轻。” 魏巍 《东方》第六部第六章:“那面深绿色的绣有和平鸽的旗帜,也被人插到地堡上,在微风里轻轻地飘荡。”
(2).指日趋衰微的风俗。 唐 杜甫 《杜鹃行》:“ 蜀 人闻之皆起立,至今相效传微风。”微,一本作“ 遗 ”。
畏景
(1).夏天的太阳。 唐 刘言史 《广州王园寺伏日即事寄北中亲友》诗:“曲池煎畏景,高阁絶微飈。” 唐 刘得仁 《和郑校书夏日游郑泉》:“太虚悬畏景,古木蔽清阴。” 宋 文天祥 《七月二日大雨歌》:“积阴緜五旬,畏景淡无光。”
(2).指夏天。 唐 白居易 《旱热》诗之二:“持此聊过日,焉知畏景长。” 宋 柳永 《郭郎儿近拍》词:“新霽,畏景天气,薰风帘幕无人,永昼厌厌如度岁。” 金 元好问 《同白兄赋瓶中玉簪》诗:“畏景众芳歇,仙葩此夷犹。”参见“ 畏日 ”。
(3).比喻艰难的处境。 宋 梅尧臣 《范景仁紫微见过亦谒不遇道上逢之》诗:“朝游 翔凤池 ,暮直中书省。无由见颜色,况乃当畏景。”
买山
据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排调》载:“ 支道林 因人就 深公 买 印山 , 深公 答曰:‘未闻 巢 由 买山而隐。’”后以“买山”喻贤士的归隐。亦用以形容人的才德之高。 晋 戴逵 《贻仙城慧命禅师书》:“故以才堪买山,德迈同辈;崇峯景行,墻仞悬絶。” 唐 范摅 《云溪友议》卷四:“论者以妄责四皓,而欲买山於 浯溪 之间,不徒言哉。” 陈三立 《陈次亮户部以去岁五月卒于京师追哭》诗:“下榻琴尊来旧梦,买山徒侣泣先几。”
知几
谓有预见,看出事物发生变化的隐微征兆。《易·繫辞下》:“知几其神乎。君子上交不諂,下交不凟,其知几乎?几者,动之微,吉之先见者也。”《后汉书·袁绍传》:“监军之计,在於持牢,而非见时知几之变也。” 唐 吴筠 《览古》诗之十二:“达者贵量力,至人尚知几。” 清 方文 《赠钱驭少》诗之二:“ 伯子 知几早,逃名 震泽 西。”
松菊
松与菊不畏霜寒,因以喻坚贞节操或具有坚贞节操的人。 晋 陶潜 《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唐 刘禹锡 《酬令狐相公赠别》诗:“田园松菊今迷路,霄汉鸳鸿久絶羣。”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二八:“ 陶潜 酷似 卧龙 豪,万古 潯阳 松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