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亦知磨蝎直身宫,懒访星官与历翁。岂有虚名望苏子,谩令簸恶似韩公。
时清早退人谁肯,命薄当閒我自通。
破戒问君君会否,几人于此不相蒙。
诗词问答
问:《青衣道人罗尚简论予命宜退不宜进甚契鄙心连》的作者是谁?答:周必大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周必大的名句有哪些?答:周必大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磨蝎
见“ 磨蝎 ”。
亦作“ 磨蝎 ”。星宿名。“ 磨蝎宫 ”的省称。旧时迷信星象者,谓生平行事常遭挫折者为遭逢磨蝎。 宋 苏轼 《东坡志林·退之平生多得谤誉》:“ 退之 诗云:‘我生之辰,月宿南斗。’乃知 退之 磨蝎为身宫,而僕乃以磨蝎为命,平生多得谤誉,殆是同病也。” 宋 葛立方 《韵语阳秋》卷十七:“ 退之 《三星行》云:‘我生之辰,月宿南斗。’以五星法準之,则知 退之 以磨蝎为身宫。” 元 尹廷高 《挽尹晓山》诗:“清苦一生磨蝎命,凄凉千古 耒阳 坟。” 清 赵翼 《子才书来惊闻心馀之讣诗以哭之》:“书生不过稻粱谋,磨蝎身偏愿莫酬。” 黄钧 《新年感事》诗:“渐知世运多磨蝎,颇觉胸怀贮古春。”参见“ 磨蝎宫 ”。
直身
(1).伸直的身躯。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曝日》:“ 攻媿 次之云:‘曲身成直身,朝寒俄失记。’”
(2).以直道立身。 明 王廷相 《与彭宪长论学书》:“不直身自行之,又附会其説以训经著论,俾后之学者少而习之,长而行之,老而安之,不知无是理而为邪!岂不大可哀邪!”
(3).古代一种日常所穿的长衫。《水浒传》第一○二回:“只见府西街上,走来一个卖卦先生。头戴单纱抹眉头巾,身穿葛布直身。”《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三:“ 六老 便走进去,开了箱子,将妈妈遗下这几件首饰衣服,并自己穿的这几件直身,检一个空,尽数将出来,递与 王三 。” 清 方以智 《通雅·衣服》:“﹝单衣﹞通曰长衣,或曰直身,故两京通称道袍。”《天雨花》第一回:“见他白布裹巾头上戴,白布毛边一直身。”
(4).指 明 代内官服饰之一种。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臣佩服纪略》:“直身,製与道袍相同,惟有摆在外,缀本等补。”
星官
(1).我国古代把天上的恒星几个几个地组合在一起,并命名。这种恒星组合叫星官。 唐 司马贞 《史记·天官书》题解:“天文有五官。官者,星官也。星座有尊卑,若人之官曹列位,故曰天官。” 唐 万齐融 《仗剑行》:“昨夜星官动紫微,今年天子用武威。”
(2).指天文星象。《后汉书·天文志上》:“ 轩辕 始受《河图鬭苞授》,规日月星辰之象,故星官之书自 黄帝 始。”
(3).指掌天文星象之官。 唐 韩愈 《殿中侍御史李君墓志铭》:“其説汪洋奥美……星官历翁,莫能与其校得失。”《宋史·世家传一·南唐潘佑》:“﹝ 潘佑 ﹞荐星官 杨熙澄 为枢密使。”
(4).星神。 宋 郭若虚 《图画见闻志·论妇人形相》:“歷观古名士画金童玉女及神仙星官中有妇人形相者,貌虽端严,神必清古。”
历翁
深谙历数的人。 唐 韩愈 《殿中侍御史李君墓志铭》:“﹝ 李君 ﹞最深於五行书……星官历翁莫能与其校得失。” 宋 周必大 《青衣道人连日求诗为赋一首》:“亦知磨蝎直身宫,懒访星官与历翁。”
虚名
空虚的名称,不符实际的声誉
不求虚名
苏子
紫苏和白苏的种子。可以入药、榨油。
簸恶
谦词。犹献丑。 宋 周必大 《青衣道人罗尚简论予命宜退不宜进甚契鄙心连日求诗为赋一首》:“岂有虚名望 苏子 ,谩令簸恶似 韩公 。”
清早
早晨
他一般清早七点起床
退人
谓黜退人。《礼记·檀弓下》:“古之君子,进人以礼,退人以礼。” 宋 王禹偁 《让西京留守第二表》:“伏望陛下存退人之大礼,割念旧之小慈,赐以安车,期於就木。”
谁肯
哪里会。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牛小姐规劝侍婢》:“[丑白]不游赏,只怕消瘦了你。[贴唱]把花貌,谁肯因春消瘦?” 元 睢景臣 《哨遍·高祖还乡》套曲:“只道 刘三 谁肯把你揪捽住,白甚么改了姓更了名唤做 汉高祖 。”
命薄
命运不好。 隋 薛道衡 《昭君辞》:“专由妾命薄,误使君恩轻。” 唐 李商隐 《属疾》诗:“多情真命薄,容易即迴肠。”《古今小说·陈御史巧勘金钗钿》:“﹝ 鲁公子 ﹞哭一回,叹一回……正不知甚么缘故,也只是自家命薄所致耳。”《红楼梦》第五五回:“只可惜他命薄,没托生在太太肚里。”
我自
犹我咱。 宋 刘子翚 《满庭芳·桂花》词:“我自寒灰槁木,凝神处,不觉重酣。”《水浒传》第七二回:“那人道:‘我自姓 王 。’” 清 谭嗣同 《狱中题壁》诗:“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 崑崙 。”
破戒
(1)
(2) 信徒或教徒违反宗教戒规
(3) 戒烟、戒酒以后重新吸烟、喝酒
于此
(1).在此。 汉 司马相如 《上林赋》:“顺天道以杀伐,时休息於此。” 南朝 宋 颜延之 《陶徵士诔》:“依世尚同,诡时则异。有一於此,两非默置。”
(2).如此。 汉 阮瑀 《为曹公作书与孙权》:“思计此变,无伤於孤。何必自遂於此,不復还之。”
(3).至此;至今。 宋 苏轼 《潮州修韩文公庙碑》:“独 韩文公 起布衣,谈笑而麾之。天下靡然从公,復归于正,盖三百年於此矣。”
相蒙
(1).互相欺骗;互相隐瞒。《左传·僖公二十四年》:“上下相蒙,难与处矣。” 唐 杜甫 《岁晏行》:“刻泥为之最易得,好恶不合长相蒙。”
(2).相关联;相符合。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二》:“小学即韵类也,医学即技类也,二者絶不相蒙,尤不应混列一涂。”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神仙·王子龙》:“ 孙 久悉其诬,具回檄,悉言其地里不相蒙,年貌不相对,万万不可行。”
诗文赏析
【原题】:
青衣道人罗尚简论予命宜退不宜进甚契鄙心连日求诗为赋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