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新郎原文
问讯花庵主。这一宗、拍板门槌,是谁亲付。
逢翰墨场聊作戏,那个是真实语。
算惟有、青山堪住。
玉立林幽真脱洒,又何妨、白石和泉煮。
底用判,云游据。
朝三暮四从渠赋。
且随缘、家养园收,自然成趣。
此外盘蜗馀一室,人我两俱无负。
要参到、道心微处。
尽作逃禅逃得密,也难遮、拨草来寻路。
应为拨,懒残芋。
诗词问答
问:贺新郎的作者是谁?答:冯取洽
问:贺新郎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贺新郎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冯取洽的名句有哪些?答:冯取洽名句大全
冯取洽贺新郎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
问讯
(1) 询问或打听
幸可广问讯。——《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咸来问讯。——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问讯处
(2) 问候
彼此见礼问讯
(3) 僧尼跟人应酬时合十招呼。也叫“打问讯”
一宗
(1).一个宗族。亦谓同族,同姓。《汉书·吴王刘濞传》:“天下一宗,死 长安 即葬 长安 ,何必来葬!” 颜师古 注:“犹言同姓共为一家。”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规箴》:“卿一宗在朝有几人, 陆 ( 陆凯 )曰:二相,五侯,将军十餘人。”《新唐书·宗室传赞》:“建国利一宗,列郡利百姓。”
(2).表数量。一桩;一件。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十六:“ 浹 ( 何浹 )索纸万幅以答款,府司以数百幅给之,乃一纸书一宗。”《红楼梦》第八八回:“头一宗,他当家没有空儿。” 赵树理 《小二黑结婚》:“你一宗,他一宗,从晌午说到太阳落。”
(3).表数量。文卷一夹或一册。 元 无名氏 《硃砂担》第三折:“这一宗是何文卷?” 章炳麟 《新方言·释言》:“凡事有始终期限曰一成,或曰一终。今公牘转作一宗,通俗转作一桩,皆终字也。”
(4).表数量。一批。《三国演义》第六八回:“ 吕蒙 箭尽,正慌间,忽对 江 一宗船到。”
(5).表数量。一片,一块。《儒林外史》第三二回:“我圩里那一宗田,你替我卖给那人罢了。”
拍板
(1) 打拍子
自己唱,自己拍板
(2) 旧时商行拍卖货物成交时用拍打木板来表示
(3) 比喻主事的人作出某种决定
不能任何事都等上级拍板
(4) 打击乐器,用来打拍子,用几片木板做成。也叫鼓板。
前面一个十八九岁的妇人,背后一个五六十岁的老儿,手里拿串拍板,都来到面前。——《水浒传》
翰墨场
犹翰墨林。 南朝 宋 谢瞻 《张子房诗》:“济济属车士,粲粲翰墨场。” 唐 杜甫 《壮游》诗:“往昔十四五,出游翰墨场。” 宋 张孝祥 《鹧鸪天·上元设醮》词之三:“忆昔追游翰墨场, 武夷 仙伯较文章。”
作戏
(1).作戏法;做游戏。《太平广记》卷七一引 晋 葛洪 《神仙传·葛玄》:“诸书生请 玄 作可以戏者, 玄 时患热,方仰卧……答曰:‘热甚,不能起作戏。’”《红楼梦》第五三回:“所有贺节来的亲友,一概不会,只和 薛姨妈 李婶娘 二人説话随便,或和 宝玉 宝釵 等姐妹赶围棋摸牌作戏。”
(2).作耍,开玩笑。 宋 朱淑真 《念奴娇·催雪》词之二:“佳人作戏,碎揉些子抛掷。”《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九:“虽如此説, 懒龙 果然与人作戏的事体多。”《西游记》第六八回:“有那游手好闲的,并那顽童们,烘烘笑笑,都上前抛砖弄瓦,与 八戒 作戏。”
个是
这是。 唐 寒山 《诗》之一八八:“饱食腹膨脝,箇是痴顽物。” 宋 杨万里 《过虎头矶》诗:“ 真阳峡 里君须记,箇是 瞿塘 灧澦堆 。” 清 曹寅 《柳村画荷花长幅戏题》诗之三:“箇是 吴 儂説 吴 好, 莫愁湖 畔 石头城 。”
实语
(1).佛教语。谓语之称于实,又行能与语相应者。《金刚经·离相寂灭分》:“ 如来 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誑语者、不异语者。”《敦煌变文集·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经文》:“假设虚施皆不用,言言实语唱将来。”
(2).犹实话。 清 夏燮 《中西纪事·外夷助剿》:“该酋已吐实语,谓剿贼本 中国 应办之事。”
惟有
只有
我们都很高兴,惟有他沉着脸
青山
长满绿色植物的山
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玉立
(1) 姿态美好
玉立的少女
(2) 节操坚定不移
(3) 比喻挺立不屈
幽真
(1).幽静纯真的情趣。 唐 王昌龄 《琴》诗:“孤桐秘虚鸣,朴素传幽真。”
(2).幽人隐士的画像。 宋 王安石 《张氏静居院》诗:“南堂栖幽真,晨起瞻像图。北堂画五禽,游戏养形躯。”
脱洒
(1) 指文章高超、清逸
(2) 超脱;洒脱
脱洒不俗
何妨
(1) 为什么不
何妨一试
(2) 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妨
你何妨试一试
白石
(1).洁白的石头。《诗·唐风·扬之水》:“白石凿凿。” 明 吴炳 《情邮记·正名》:“逶迤周道费驱驰,白石清泉付与谁?”
(2).传说中的神仙的粮食。 汉 刘向 《列仙传·白石生》:“ 白石生 , 中黄丈人 弟子, 彭祖 时已二千餘岁……尝煮白石为粮。” 唐 韦应物 《寄全椒山中道士》诗:“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 宋 苏轼 《独酌试药玉滑盏有怀诸君子》诗:“鎔鈆煮白石,作玉真自欺。” 清 恽敬 《说仙》三:“白石之説累变而益陋,黄庭之説屡迁而益诬。”
(3).枳椇子的别名。 唐 苏鹗 《苏氏演义》卷下:“枳椇子,一名木餳,实形拳曲,花在实外,味甘如餳蜜也,一名树蜜,一名木实,一名白石。”
和泉
美酒名。
云游
僧道漫游四方,行踪不定
其中只有一个出色的,姓王,乃是云游来的。——《初刻拍案惊奇》
朝三暮四
原来比喻用诈术欺骗人。后来用以比喻变化多端,捉摸不定
朝三暮四,昨非今是,痴儿不解荣枯事。——元· 乔吉《山坡羊·冬日写怀》
随缘
(1).佛教语。谓佛应众生之缘而施教化。缘,指身心对外界的感触。 南朝 宋 宗炳 《明佛论》:“然羣生之神,其极虽齐,而随缘迁流,成麤妙之识,而与本不灭矣。” 唐 戴叔伦 《赠行脚僧》诗:“补衲随缘住,难违尘外踪。”
(2).顺应机缘;任其自然。《北齐书·陆法和传》:“ 法和 所得奴婢,尽免之,曰:‘各随缘去。’” 唐 张籍 《赠道士宜师》诗:“自到王城得几年, 巴 童 蜀 马共随缘。”《古今小说·单符郎全州佳偶》:“随缘快活,亦足了一生矣。” 郭沫若 《圣者》:“到处随缘是我家,一篇《秋水》一杯茶。”
家养
家里饲养的(家禽或牲畜)
自然
(1) 宇宙万物;宇宙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总和,即整个物质世界,自然界
改造自然
自然之理也。——宋· 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
择于自然。——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近于自然。——蔡元培《图画》
(2)
(3) 属于或关于自然界的、存在于或产生于自然界的、非人为的
自然现象
自然之验。——《史记·货殖列传》
(4) 不勉强,不拘束,不呆板
他的动作很自然
复得返自然。(指无拘无束的田园生活)。——晋· 陶渊明《归园田居》
自然蛾眉。——唐· 李朝威《柳毅传》
(5) 不经人力干预而自由发展
听其自然
(6) 当然
带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鲁迅《朝花夕拾》
成趣
成为散步的场所。趣,同“ 趋 ”。《文选·陶潜<归去来>》:“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李善 注:“《尔雅》曰:‘堂上谓之行,堂下谓之步,门外谓之趋,中庭谓之走。’ 郭璞 曰:‘此皆人行步趋走之处,因以名。’” 逯钦立 校注:“成趣,成趋,成了散步塲所。”
谓自成佳趣。 明 叶盛 《水东日记·庄公瑾书画》:“为人雅淡有高致,日登临山水,所至成趣,遇知己,觴咏竟日。” 阎纲 《论陈奂生》:“信手拈来,涉笔成趣,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此外
(1) 除此以外
(2) 在已提到的东西上外加的事情
此外,还可以使这个小机件用来压印可爱的浮雕图案
人我
(1).他人与我。《庄子·天下》:“愿天下之安寧以活民命,人我之养,毕足而止,以此白心。”《关尹子·二柱》:“浑人我,同天地。” 清 谭嗣同 《仁学》二:“人知脑气筋通五官百骸为一身,即当知电气通天地万物人我为一身也。”
(2).借指尘世。 元 邓学可 《端正好·乐道》套曲:“人我场中枉驰骤,苦海波中早回首。”
(3).佛教语。即人我见。凡俗之人妄认自身常住不变,执着“有我”之见,佛家谓之“人我见”。《坛经》三五:“人我是 须弥 ,邪心是大海,烦恼是波浪……无人我, 须弥 自倒;除邪心,海水竭,烦恼无,波浪灭。”
(4).佛教语。人相和我相并称的略语。为人我四相中之二相。 清 吴伟业 《赠苍雪》诗:“人我将无同,是非空诸所。”详“ 四相 ”。
道心
(1).指天理,义理。《书·大禹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 蔡沉 集传:“心者,人之知觉,主於中而应於外者也。指其发於形气者而言,则谓之人心,指其发於义理者而言,则谓之道心。” 宋 叶梦得 《避暑录话》卷上:“道心者,喜怒哀乐之未发者也。” 清 王夫之 《张子正蒙注·大心》:“其直指人心见性,妄意天性,不知道心,而以惟危之人心为性也。” 冯友兰 等注:“ 宋 儒认为道心就是天理,人心就是人欲。天理是精微的,人欲是危险的。”
(2).客观事物最基本的精神。 汉 王充 《论衡·薄葬》:“事莫明於有效,论莫定於有证,空言虚语,难得道心,人犹不信。”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原道》:“爰自 风 姓,暨於 孔氏 ,玄圣创典,素王述训,莫不原道心以敷章,研神理而设教。” 陆侃如 注:“道是自然之道,那么道的心应该指自然之道的基本精神。”
(3).佛教语。菩提心;悟道之心。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义解四·释道温》:“义解足以析微,道心未易可测。”《坛经·般若品》:“自若无道心,闇行不见道。”《西游记》第一回:“只见那班部中忽跳出一个通臂猿猴,厉声高叫道:‘大王若是这般远虑,真所谓道心开发也。’”
逃禅
(1).逃出禅戒。 唐 杜甫 《饮中八仙歌》:“ 苏晋 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禪。” 仇兆鳌 注:“逃禪,犹云逃 墨 逃 杨 ,是逃而出,非逃而入。”
(2).指遁世而参禅。 唐 牟融 《题寺壁》诗:“闻道此中堪遁跡,肯容一榻学逃禪。” 明 无名氏 《四贤记·邂逅》:“端恐路途未稳,学逃禪云外,觅个亲人。” 胡怀琛 《送亚子归梨里》诗:“商量偕隐谋非错,检点逃禪事亦难。”
懒残
(1).衰残。 宋 杨万里 《秋凉晚酌》诗:“寄老山林度懒残,新秋又是一年年。”
(2). 唐 衡岳寺 僧 明瓒 ,性疏懒而好食残余饭菜,人以 懒残 称之。 李泌 读书寺中,以为非凡人,中夜往谒。 懒残 发火取芋以啗之,曰:“慎勿多言,领取十年宰相。” 泌 拜而退。见 宋 赞宁 等《宋高僧传·感通传二·唐南岳山明瓒》。 宋 苏轼 《次韵毛滂法曹感雨》:“他年记此味,芋火对 懒残 。” 清 杨焯 《登碧岩》诗:“只待 懒残 煨芋熟,柴门应见白云封。” 清 唐孙华 《煨芋》诗:“鵠陂豆饭堪同饱,富贵无心问 懒残 。”
嬾殘:唐 高僧 明瓒 的别号。 唐 袁郊 《甘泽谣·嬾残》:“ 嬾残 者, 天宝 初, 衡岳寺 执役僧也。退食,即收所餘而食,性嬾而食残,故号 嬾残 也。”事详《太平广记》卷九六、《宋高僧传》卷十九。 清 赵翼 《衡山》诗:“ 嬾残 芋冷餘灰烬,《岣嶁碑》荒没草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