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湖榭原文
向南山榭曰临湖,几馀坐可眄具区。
具区虽远见不远,意之到岂到之殊。
东西洞度峙万劫,洞天奇语多半诬。
香水溪实在眼底,越来由此曾倾吴。
抚景吊古遣清暇,亦云逸兴遄飞俱。
何来图近新筑葺,成事不说徒惭吾。
成事不说徒惭吾,弗此欣夫转惧夫。
诗词问答
问:临湖榭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临湖榭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押虞韵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七十
2. 此次南巡屡谕该督抚行宫名胜一切照旧勿稍踵事增华而杨魁乃于西迹山程园中点缀数宇以图近观太湖成事不说抚景祇觉增惭耳
参考注释
南山
指终南山,在陕西省西安市南
具区
古泽薮名,即 太湖 。又名 震泽 、 笠泽 。《周礼·夏官·职方氏》:“东南曰 扬州 ,其山镇曰 会稽 ,其泽藪曰 具区 。”《尔雅·释地》:“ 吴 越 之间有 具区 。” 宋 孙奕 《履斋示儿编·杂记·地名异》:“ 嵩高 、 外方 一山而名二, 具区 、 震泽 一湖而号殊。”
远见
远大的眼光;高明的见识
东西
(1) 泛指各种具体或抽象的事物
吃东西
写东西
(2) 特指人或动物(常含喜爱或厌恶的情感)
这小东西真可爱
妈,别理这东西,小心吃了他们的亏。——曹禺《雷雨》
洞度
穿过。 汉 王充 《论衡·儒增》:“射似虎之石,矢入没卫,若射真虎之身,矢洞度乎?”
万劫
(1).亦作“ 万刼 ”。佛经称世界从生成到毁灭的过程为一劫,万劫犹万世,形容时间极长。 南朝 梁 沉约 《内典序》:“俱处三界,独与神游,包括四天,卷舒万劫。” 宋 苏轼 《书孙元忠所书<华严经>后》:“故佛説此等,真可畏怖,一念差失,万劫堕坏。”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入道》:“吸一滴之甘泉,津含万刼;吞盈掬之玉粒,腹果千春。” 许地山 《空山灵雨·<心有事>诗》:“你这样做,虽经万劫也不能遂愿。”
(2).种种灾难;许多灾难。 元 祖铭 《宴坐峰》诗:“道人此宴坐,一念万劫融。” 明 李开先 《十一煞·赠康对山》套曲:“千盘万折连云栈,万劫千灰枉死城,糊突梦谁能醒。” 清 方文 《舟中有感》诗:“万劫不烧唯富贵,五伦最假是君臣。”
洞天
道教指神仙居住的地方,意思是洞中别有天地,现在借指引人入胜的境地
别有洞天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多半
(1) 超过一半或超过半数;大半;大部分
戏票多半都发出去了,就这几张了
(2) 大概;很可能
他多半不来了
香水溪
水溪名。 宋 范成大 《吴郡志·古迹一》:“ 香水溪 ,在 吴 故宫中。俗云 西施 浴处,人呼为脂粉塘。 吴王 宫人濯粧於此溪,上源至今馨香。古诗云:‘安得香水泉,濯郎衣上尘。’”
实在
(1) 确实地,毫无疑问地
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白杨礼赞》
(2) 实际上;其实
他说明白了,实在并没有空明白
(3) 干得好,扎实;地道
工作做得很实在
(4) 诚实
为人实在
(5) 真实;不虚假
实在的本领
你这个人倒实在,叫你来你就来了。——《山地回忆》
眼底
(1) 用某种器械通过瞳孔所能观察到的眼内构造。如:脉络膜、视网膜、视神经 * 等
(2) 眼前;眼里
登楼一望,全城景色尽收眼底
来由
(1) 原因;缘故
这些话不是没有来由的
(2) 结果
临老也没有来由
抚景
对景;览景。 元 陈旅 《题米元暉溧阳溪山图》诗:“抚景正若此,别离嗟愿违。” 明 文徵明 《过孙文贵不在对庭中新竹》诗:“未妨酬对寡,抚景自徘徊。”《醒世恒言·李玉英狱中讼冤》:“抚景伤心,托物喻意。”
吊古
凭吊古迹
清暇
清静安闲。亦指清闲之时。 元 乔吉 《两世姻缘》第一折:“解元,趁此清暇,好歹多饮几杯咱。”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大内规制纪略》:“四海昇平,翠幄雍容探六籍;万几清暇,瑶编披览惜三餘。” 清 姚鼐 《偕一青仲郛应宿登城北小山至夜作》诗:“情集交悲欢,生得几清暇。”
逸兴遄飞
谓超逸豪放的意兴勃发飞扬。 唐 王勃 《滕王阁序》:“遥襟俯畅,逸兴遄飞。” 清 王韬 《淞滨琐话·瑶台小咏上》:“觥筹交错,逸兴遄飞。” 鲁迅 《热风·随感录四十九》:“直到弯腰曲背时期,才更加‘逸兴遄飞’,似乎从此以后,才上了做人的路。”亦作“ 逸兴横飞 ”、“ 逸兴云飞 ”。 徐迟 《黄山记》二:“他逸兴横飞,登上了海拔一八六○公尺的 莲花峰 , 黄山 最高峰的绝顶。” 陶曾佑 《论文学之势力及其关系》:“雨后更阑,酒酣耳热,才思泉涌,逸兴云飞。”
近新
近来,新近。 宋 王埜 《西河》词:“望长 淮 犹二千里,纵有英心谁寄?近新来又报胡尘起,絶域 张騫 归来未?” 元 杨显之 《潇湘雨》第一折:“我近新认了个义女儿,叫做 翠鸞 。”《二刻拍案惊奇》卷四:“﹝ 杨二 ﹞近新一病不起,所生一子,止得八岁。”
成事不说
对做过的事不再提它。《论语·八佾》:“成事不説,遂事不諫,既往不咎。”《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嘉祐四年》:“一岁再赦,好人喑哑,前世论之详矣。虽成事不説,臣愿朝廷戒之。”《儒林外史》第八回:“自此, 浙 西各郡都仰慕 蘧太守 公孙是个少年名士, 蘧太守 知道了,成事不説,也就此常教他做些诗词,写斗方,同诸名士赠答。”
成事
(1) 办好某事
公等录录,所谓因人成事者也。——《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2) 已成之事
成事不说。——《论语·八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