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文 >> 雪峰空长老求赞原文 诗词名句

雪峰空长老求赞

作者:释宗杲 朝代:宋代

雪峰空长老求赞原文

慧空抓著吾痒处,吾尝劄著伊痛处。
痛处痒,痒处痛,不与千圣同途,岂与衲僧共用。
莫言扫帚竹时无钱筒,蒿枝丛林无梁栋。
虽然家丑不可外扬,也要诸方眼目定动。
而今各自不得已,一任画出这般不唧{左口右留}底老冻{左鼻右上鸟下瓜}。
但将悬向壁角落头,使来者瞻之仰之。
昼夜六时烧兜楼婆力迦沈水栴檀之香,作七代祖翁之供。

诗词问答

问:雪峰空长老求赞的作者是谁?答:释宗杲
问:雪峰空长老求赞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释宗杲的名句有哪些?答:释宗杲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痒处

(1).发痒的部位。 唐 杜牧 《读韩杜集》诗:“ 杜 诗 韩 集愁来读,似倩 * 痒处搔。” 宋 李之仪 《清平乐·听杨姝琴》词:“不待亲移玉指,自然痒处都消。” 朱自清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但是远远的,远远的歌声仿佛隔着重衣搔痒似的,越搔越不着痒处。”

(2).指心里怀的强烈愿望或身上存在的突出问题。 聂绀弩 《血书》:“那些教义除了告诉他们怎样做顺民以外,与他们心里的痒处又有什么关系呢?农民是不愿意从那些教义得到什么知识的。” 梁斌 《红旗谱》四一:“一阵话搔着 张嘉庆 的痒处,他不耐烦地说:‘得啦……我哪里比得过 江涛 ?’”

痛处

感到痛苦或疼痛的地方

触及痛处

不与

不赞成

仁陷于愚,固君子之所不与也。——明·马中锡《中山狼传》

衲僧

和尚,僧人。 唐 黄滔 《上李补阙》诗:“諫草封山药,朝衣施衲僧。” 元 萨都剌 《江城玩雪》诗:“舟子迷归寒浦外,衲僧疑在白云间。”《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八:“况自此再三十年, 京 已寿登耄耋,更削髮披緇坐此洞中为衲僧耶?”

共用

共同使用。如:他们两家共用一口井。

(1).谓为国所用而死。共,通“ 供 ”。《左传·文公二年》:“死而不义,非勇也。共用之谓勇。” 杜预 注:“共用,死国用,共,音恭。” 孔颖达 疏:“以死共国家之用,是之谓勇。”

(2).供使用。《国语·楚语下》:“公货足以宾献,家货足以共用。”

莫言

莫言生于1955年2月17日,原名管谟业,祖籍山东高密,中国当代著名作家。香港公开大学荣誉文学博士,青岛科技大学客座教授。他自1980年代中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2011年莫言荣获茅盾文学奖。2012年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其作品深受魔幻现实主义影响,写的是一出出发生在山东高密东北乡的“传奇”。《生死疲劳》和《蛙》这两部作品所具有的罕见的宗教情怀,使它们超越了中国作家同行,而进入了世界文学的行列。莫言的业绩,也使他当之无愧地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的殊荣。

扫帚

扫地的工具,多用竹枝扎成。也叫“扫把”

钱筒

盛钱的竹筒。 清 顾张思 《土风录》卷三:“市肆以竹筒盛钱,号钱筒。案:《説文》‘缿’注:‘受钱器也。古以瓦,今以竹。’则 汉 时已然。”

丛林

(1) 树林

丛林战

(2) 和尚聚居修行的处所,后泛指大寺院

鲁智深回到丛林选佛场中禅床上,扑倒头便睡。——《水浒传》

梁栋

栋梁。比喻担任国家重任的人。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士阶条例》:“并拟省试、京试俱三年一次,考约士移於七月秋凉之时,俾士子等得以宽期习练,庶可倍获真材,储为樑栋。”

(1).屋宇的大梁。 晋 郭璞 《游仙诗》之二:“青谿千餘仞,中有一道士。云生梁栋间,风出窻户里。” 宋 黄庭坚 《题王仲弓兄弟巽亭》诗:“里中多佳树,与世作梁栋。”

(2).比喻担负国家重任的人才。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大夫 文种 者,国之梁栋,君之爪牙。”《隋书·李景传》:“ 杨玄感 之反也,朝臣子弟多预焉,而 景 独无关涉。帝曰:‘公诚直天然,我之梁栋也。’” 明 徐复祚 《投梭记·渡江》:“你自昔翩翩雄恣,英名彻遐邇,是王家梁栋,天府彝鼒。” 何其芳 《哭 * 同志》诗:“一身真比 泰山 重,万 * 称梁栋倾。”

虽然

(1) ——用在上半句,下半句多用“但是”、“可是”、“却”等与它呼应,表示承认前边的为事,但后边的并不因此而不成立

李大伯虽然年过六十,劳动劲头却比得上年轻的小伙子

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鲁迅《故乡》

(2) 虽然如此,虽是这样;即使这样

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墨子·公输》

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战国策·魏策》

诸方

(1).各地方。《晋书·何劭传》:“每诸方贡献,帝輒赐之,而观其占谢焉。” 南朝 梁元帝 《庾先生承先墓志》:“诸方未游,佳城已望。”《新唐书·百官志二》:“大朝会,诸方起居,则受其表状。”

(2).犹诸道。 宋 苏轼 《虔州景德寺荣师湛然堂》诗:“诸方人人把雷电,不容细看真头面。”

(3).别的方位;别的地方。《太平广记》卷二 * 引 五代 王仁裕 《王氏见闻·韩伸》:“又或云某方位去吉,即往之,诸方纵人牵之不去。”《景德传灯录·池州南泉普愿禅师》:“僧辞,问云:‘学人到诸方,有人问和尚近日作么生,未审如何祇对。’”

眼目

(1).眼睛。《后汉书·袁敞传》:“识其状貌,伤其眼目。”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记事一》:“自后所患眼目,不曾再发疼痛。”《儒林外史》第二九回:“琉璃塔金碧辉煌,照人眼目。” 冰心 《往事(二)》一:“图画的色彩也加倍鲜明,动摇了我们的心灵与眼目。”

(2).眼力;见识。 宋高宗 《翰墨志》:“况流传歷代之久,贋本杂出,固不一幅,鉴定者不具眼目,所以去真益远。” 金 王若虚 《著述辨惑》:“ 东坡 之解经,眼目儘高,往往过人远甚。” 明 李贽 《与友人书》:“又将仙家好诗、儒家通禪好诗堪以劝戒,堪以起发人眼目心志者,备细抄録。”

(3).眼线;为人暗中察看情况并通风报信的人。《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一:“贵衙有一班女乐小侑儿,不若送去与 赛儿 做谢礼,就做我们里应外合的眼目。” 清 钱泳 《履园丛话·精怪·狐报仇》:“县令知其事,一面飞禀上司,而以 满匱 为眼目。” 老舍 《四世同堂》七十:“她并不想去杀害 日本 人,因为 日本 人的枪多,眼目多,手快!”

(4).犹面目;脸面。亦喻外表。《刘知远诸宫调·知远别三娘太原投事》:“无端穷鬼,失了牛驴,更有何眼目,由来庄院里驼逗你咱妻女!” 元 岳伯川 《铁拐李》第二折:“他与你些打眼目的衣服、头面。”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臣职掌纪略》:“凡内臣稍富厚者,预先捐资摆酒,立老衣会……念经殯葬,以为身后眼目之荣。”

(5).喻义理关键之处。《圆觉经》:“十二部经清净眼目。”《略疏》:“良以推穷迷本,照彻觉源,是以理贯羣经,义无不尽,於此若解,诸教焕然,若不了之,何知正道,故云眼目。” 元 刘壎 《隐居通议·文章六》:“盖古人作文,俱有间架,有枢纽,有脉络,有眼目。” 清 何焯 《义门读书记·欧阳文忠文》:“《黄梦升墓誌铭》:‘尤以文章意气自豪’,通篇以此四字为眼目。”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二篇五:“那篇文章的主要眼目是在论身后名的能传与否的因数。”

(6).喻指指挥军队的信号。 元 金仁杰 《追韩信》第三折:“臣教 樊噲 去山尖顶上磨旗作军中的眼目,看阵势调遣军人。” 元 无名氏 《飞刀对箭》楔子:“令字旗催促先锋,帅字旗为军中眼目。”

而今

现在,目前

而今迈步从头越。——毛 * 《忆秦娥·娄山关》

各自

(1) 各人自己

他们各自的家

各自解决食宿问题

各自弃甲投戈。——《三元里人民抗英》

(2) 各方中的每一方

各自多做自我批评

不得已

无可奈何;不能不如此

不得已,变姓名,诡踪迹。——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一任

(1).担任官职期满为一任。 宋 苏轼 《东坡志林·致仕》:“士人歷官一任,得外无官谤,中无所愧于心。”《宋史·孝宗纪一》:“ 乾清 二年六月戊戌,詔:改官人实歷知县一任,方许关升,著为定式。” 元 杨显之 《潇湘雨》第一折:“幼习儒业,颇看诗书,受十年苦苦孜孜,博一任欢欢喜喜,小生今上朝取应去。”

(2).听凭。 唐 杜甫 《鸥》诗:“雪暗还须浴,风生一任飘。” 仇兆鳌 注引 罗大经 云:“虽风雪凌厉,亦不暇顾。” 元 无名氏 《度柳翠》第一折:“一任你漫天飞柳絮;儘着你满地落风尘。”《儿女英雄传》第十回:“他早已猜透 十三妹 要把他两家合成一家、一举三得的用意,所以一任 十三妹 调度,更不过问。” 鲁迅 《书信集·致李霁野》:“这种东西,我本无用,她也无用,一任 罗太太 抛入字纸篓去罢!”

这般

(1) 如此,这样

这般仔细的一个人

(2) 像这个样子

底老

旧时市井隐语。指妻子。 明 朱权 《卓文君》第三折:“闻知此间有个秀才,引着个底老,十分放浪。” 清 翟灏 《通俗编·识馀》:“江湖人市语尤多,坊间有《江湖切要》一刻,事事物物悉有隐称,诚所谓惑乱听闻,无足採也。其间有通行市井者,如官曰孤司,店曰朝阳,夫曰盖老,妻曰底老。”

壁角

墙壁的角落。《朱子语类》卷一二六:“自家有箇大寳珠,被他窃去了,却不照管,亦都不知,却去他墙根壁角窃得箇破瓶破罐用,此甚好笑。” 鲁迅 《彷徨·伤逝》:“我在庙会时买来的两盆小草花,四天不浇,枯死在壁角了。”

落头

(1)

(2) 盈利;剩余

这回多少能有些落头

(3) 指做事所得的利

拿到手里才算落头

来者

(1) 将来的事或人

来者犹可追

使来者读之。——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2) 前来的人或物

来者不拒

昼夜

(1) 白昼与夜晚

不分昼夜

昼夜营业

死生,昼夜事也。——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昼夜搒讯。——《明史》

(2) 又

昼夜不息

昼夜巡扰。——《广东军务记》

六时

(1).攻伐他国的六种时机。《逸周书·武纪》:“伐国有六时、五动、四顺。间其疏,薄其疑,推其危,扶其弱,乘其衰,暴其约,此谓六时。”

(2).佛教分一昼夜为六时:晨朝、日中、日没、 * 、中夜、后夜。 南朝 陈 徐陵 《东阳双林寺傅大士碑》:“乃起九层砖墖,形相巍然,六时虔拜。” 吴兆宜 注:“《龙树十住论》:菩萨昼夜各有三时,於此六时礼拜十方诸佛。”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印度总述》:“六时合成一日一夜,昼三夜三。” 唐 李商隐 《题白石莲华寄楚公》诗:“白石莲花谁所共?六时长捧佛前灯。” 清 钱谦益 《仙坛倡和诗》之三:“已悔六时违净业,谁传四始立诗宗。”

(3).古分一昼夜为十二时,昼夜分言,则谓“六时”。常以指白日。《南齐书·武帝纪》:“丧礼每存省约,不须烦民。百官停六时入临,朔望祖日可依旧。”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五娘到京知夫行踪》:“七宝楼晶光耀日,六时里频响洪鐘。” 清 周亮工 《须江延医》诗:“过岭人传多瘴癘,六时茗粥自兢兢。”

沈水

亦作“沉水”。1. 晋 嵇含 《南方草木状·蜜香沉香》:“此八物同出於一树也……木心与节坚黑,沉水者为沉香,与水面平者为鸡骨香。”后因以“沉水”借指沉香。 唐 罗隐 《香》诗:“沉水良材食柏珍,博山烟煖玉楼春。” 宋 李清照 《菩萨蛮》词:“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一·沉香》:“木之心节置水则沉,故名沉水。”

(2).没入水中。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芳饵沉水,轻缴弋飞。” 晋 左思 《魏都赋》:“ 琴高 沉水而不濡,时乘赤鲤而周旋。” 郁达夫 《茑萝行》:“说你与小孩是我的脚镣,我大约要为你们的缘故沉水而死的。”

栴檀

(1).梵文“栴檀那”(candana)的省称。即檀香。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义解·道安》:“雨甘露於丰草,植栴檀於 江 湄。”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憍赏弥国》:“亲观妙用,雕刻栴檀。” 宋 苏轼 《子由生日以檀香观音像及新合印香银篆盘为寿》诗:“栴檀婆律海外芬,西山老脐柏所薰。”《西游记》第八回:“佛子还来归本愿, 金禪长老 裹栴檀。” 苏曼殊 《答玛德利玛湘女士》:“復实以栴檀香屑,最能耐久。”参见“ 檀香 ”。

(2).指山茶科紫茎属一类植物。

祖翁

祖父。 清 梁章鉅 《称谓录·祖》:“ 乐清县 白鹤寺 鐘款识有祖翁、祖婆之称。”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何吾驺,朝代:明代

    凭高独上白云楼,万壑烟销乍似秋。

    一道红旗过大海,踏歌归饮月氏头。

  • 作者:魏了翁,朝代:宋代
    人生行止莫非天,万里风波一叶舡。时有宾朋慰牢落,宁论远道困行躔。
  • 作者:白行简,朝代:唐代

    华省春霜曙,楼阴植小松。移根依厚地,委质别危峰。
    北户知犹远,东堂幸见容。心坚终待鹤,枝嫩未成龙。
    夜影看仍薄,朝岚色渐浓。山苗不可荫,孤直俟秦封。

  • 作者:杨怡,朝代:宋代
    使君漱流心,官府未始忘。亭下玉豀水,扑碎白玉璫。清耳不待洗,高怀自沧浪。安得援瑶琴,写此声琅琅。
  • 作者:王勃,朝代:唐代
    标签:春天抒情
    客心千里倦,春事一朝归。还伤北园里,重见落花飞。
  • 作者:张耒,朝代:宋代
    我虽不见韩干马,一读公诗如见者。韩生画马常苦肥,肉中藏骨以为奇。开元有臣善司牧,四十万匹屯山谷。养之罕用食之丰,力不曾施空长肉。韩生图像无乃然,我谓韩生巧未全,君不见昔时骐骥人未得,饥守盐车惟有骨。昂藏不受尘土侵,伯乐未来空伫立。骐骥乏食肉常臞,韩生不写瘦马驹。谁能为骥传之图,不如凡马饱青刍。
  • 作者:戴复古,朝代:宋代
    忠言犯时忌,决不中高科。一日成名了,诸公属望多。还家宁久住,经世欲如何。西涧一泓水,行通沧海波。
  • 作者:陆游,朝代:宋代
    老僧八十无童子,礼佛看经总不能。双手丫叉出迎客,自称六十六年僧。
  • 作者:江源,朝代:明代

    栗岭嵯峨千万寻,肩车乘我快登临。

    眼前数点青山小,足侧千岩碧树深。

    奇怪可能摩诘画,形容须倩谪仙吟。

    啼鹃催得残春去,又听疏林变夏禽。

  • 作者:赵蕃,朝代:宋代
    思君一夕或三起,诗卷曷从来眼里。骤疑笑语接秋窗,不悟江山隔吾里。近来海内诗好谁,贱目可怜空贵耳。谪仙既作东山称,杜陵亦贵衡阳纸。吾人得穷固其分,幽谷安能争市倚。何当与子弃兹世,卜居在在佳山水。不同渊明田潠,即效龟蒙耕甫里。文成不作封禅词,相我于耜并举趾。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