厓山吊古·其六原文
汴杭回首即荒滨,三徙逢厓事竟真。
天地有灵应一涕,风波垂死泣孤臣。
何来赤手堪扶国,即去黄冠亦误身。
还是中华千古地,长风吹雨洗腥尘。
诗词问答
问:厓山吊古·其六的作者是谁?答:李之世
问:厓山吊古·其六写于哪个朝代?答:明代
问:厓山吊古·其六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李之世的名句有哪些?答:李之世名句大全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参考注释
回首
(1) 把头转向后方
(2) 回顾
可堪回首。——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 婉辞。死亡
回首之日
天地
(1) 天和地。指自然界和社会
天地山川。——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天地之闻。——清· 黄宗羲《原君》
天地之大
震动天地。——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比喻人们活动的范围
(3) 指天地之间,自然界
天地之精也。——《吕氏春秋·慎行论》
天地百法乎。——清· 洪亮吉《治平篇》又
天地调剂之法也。
天地不能生人。
天地之所以养人也。
灵应
灵验。《后汉书·光武帝纪下》:“地祇灵应而朱草萌生。” 宋 苏轼 《密州祭常山文》之三:“五日不雨,民在坑谷,猗嗟我侯,灵应响速。”《警世通言·俞伯牙摔琴谢知音》:“贤弟,在世为人聪明,死后为神灵应。” 老舍 《四世同堂》三五:“他并不信灶王爷与财神爷真有什么灵应,但是他愿屋中有点光亮与温暖。”
风波
(1) 风和波浪。比喻生活或命运中所遭遇的不幸或盛衰变迁
世路风波
惹出风波
(2) 乱子;纠纷
风波迭起
垂死
临近死亡
在垂死痛苦的尖叫声中倒下
孤臣
(1).孤立无助或不受重用的远臣。 南朝 梁 江淹 《恨赋》:“或有孤臣危涕,孽子坠心,迁客海上,流戍陇阴。” 唐 柳宗元 《入黄溪闻猿》诗:“孤臣泪已尽,虚作断肠声。” 明 王世贞 《鸣凤记·封赠忠臣》:“鯁骨孤臣,芳年俊英,塤箎连奏同声。”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哭主》:“孤臣 左良玉 ,远在边方,不能一旅勤王,罪该万死。” 清 丘逢甲 《离台诗》之一:“宰相有权能割地,孤臣无力可回天。”参见“ 孤臣孽子 ”。
(2).孤陋无知的臣子。《文选·张衡<东京赋>》:“ 由介 以 西戎 孤臣,而悝 穆公 於宫室。” 薛综 注:“孤臣,孤陋之臣也。”《资治通鉴·晋元帝太兴四年》:“ 导 ( 王导 )忠素竭诚,辅大业,不宜听孤臣之言,惑疑似之説,放逐旧德,以佞伍贤。”
赤手
空手,徒手。 宋 苏轼 《送范纯粹守庆州》诗:“当年老使君,赤手降於菟。” 清 黄遵宪 《天津纪乱》诗之五:“赤手能擒虎,红头看烂羊。” 陈毅 《水晶坡又阻雪》诗:“下马敲冰图寸进,赤手攀援如刀割。”
黄冠
(1) 黄色的冠帽,多为道士戴用
(2) 用以指代道人
入华山为黄冠。—— 明· 顾炎武《复庵记》
范君为黄冠矣。
空空黄冠
误身
贻误自身。 唐 杜甫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紈袴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唐 刘长卿 《西庭夜燕喜评事兄拜会》诗:“棘寺初衔命,梅仙已误身。”
还是
(1) 表示行为、动作或状态保持不变,或不因上文所说的情况而改变
(2) 尽管发生了以前的事或以 * 虑过,仍要
今天咱们还是装运木料
(3) 仍然,照样
多年不见,他还是那么年轻
(4) 提议“是否这样”之意
你还是带上雨衣为好
(5) 在可供选择的东西、状况或过程中的挑选
你去,还是他去
(6) 另一方面
虽然嗓音嘶哑而聒耳,但她还是有着一股吸引人的热情
中华
(1)
(2) 古代华夏族多建都于黄河南北,以其在四方之中,因称之为中华,是汉族最初兴起的地方,后各朝疆土渐广,凡所统辖,皆称中华,后也借指中国
振兴中华
(3) 指中原
(4) 古时对华夏族、汉族的称谓
千古
(1) 指久远的年代
千古风流人物。——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千古江山。——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词
纵有千古。——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成为千古罪人
(2) 永远地
千古奇冤,江南一叶—— *
千古奇闻
(3) 婉辞,哀悼死者,表示永别或永垂不朽。多用于挽联、花圈等的上款
长风
(1).远风。 战国 楚 宋玉 《高唐赋》:“长风至而波起兮,若丽山之孤亩。”《文选·左思<吴都赋>》:“习御长风,狎翫 灵胥 。” 刘逵 注:“长风,远风也。” 唐 杜甫 《龙门阁》诗:“长风驾高浪,浩浩自太古。” 明 高启 《梦游仙》诗:“长风八万里,夜入通明天。”
(2).暴风;大风。 玄应 《一切经音义》卷一引《兼明苑》:“风暴疾而起者谓之长风。” 明 刘基 《拟连珠》之五十:“长风烈烈,难行折舵之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