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徒原文
我有陀罗名解脱,在在处处和尘拨。莫令拨著个风夫,何用剃头并展钵。
咦,连妻带子庞居士,一时成佛都包括。
妄心不灭祸难除,任向祈求卜大虚。
了道不消多语话,当轩自有颗明珠。
半夜三更莫费油,澄潭捉月几时休。
冬年莫惹红尘客,家道安然体自周。
寄语门徒诸弟子,得心安乐外何求。
诗词问答
问:示徒的作者是谁?答:释印肃
问:示徒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释印肃的名句有哪些?答:释印肃名句大全
释印肃示徒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
陀罗
即陀螺。 清 翟灏 《通俗编·俳优》:“《景物略》:‘陀罗者,木製,实而无柄。绕以鞭之,绳卓于地,急掣其鞭则转,顶光旋旋,影如不动也。’﹝按﹞ 宋 时儿戏物有千千,见《武林旧事》。《道古堂集·妆域诗序》云:妆域者,形圆圜如璧。径四寸,以象牙为之,当背中央凸处置铁鍼,仅及寸,界以局,手旋之,使鍼卓立,轮转如飞,復以袖拂,则久久不能停,踰局者有罚。相传为前代宫人角胜之戏,如 宋 人所谓千千也。此皆陀罗之类。”《儿女英雄传》第四十回:“一进门儿,把眼前的这点儿差使她陀罗儿似的当了个风雨不透。”参见“ 陀螺 ”。
解脱
(1) 佛教指脱离苦恼,自在无碍
果解脱否。——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2) 甩掉;脱身
诸事纷扰,使他无以解脱
(3) 开脱
为人解脱罪责
在在
处处;各方面
在在皆是
处处
(1) 在各个地方
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陶渊明《桃花源记》
(2) 在各个方面
处处严格要求自己
(3) 在所有地方
神州处处掀起建设祖国的浪潮
何用
(1).为什么。《诗·小雅·节南山》:“国既卒斩,何用不监?” 孔颖达 疏:“何以不监察之而令相伐也?”《穀梁传·庄公六年》:“何用弗受也?为以王命絶之也。”
(2).凭什么;用什么。《穀梁传·僖公元年》:“是 齐侯 与? 齐侯 也。何用见其是 齐侯 也?” 汉 王充 《论衡·骨相》:“人曰命难知。命甚易知。知之何用?用之骨体。” 唐 韩愈 《食曲河驿》诗:“杀身谅无补,何用答生成?”
(3).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用、不须。《后汉书·孔融传》:“ 文举 舍我死,吾何用生为?” 唐 王泠然 《题河边枯柳》诗:“今日摧残何用道!数里曾无一株好。”《续资治通鉴·帝显德元年》:“今皆国家臣子也,何用致疑!”《二刻拍案惊奇》第十七卷:“﹝ 景小姐 ﹞遂也回他一首,和其末韵云……知音已有新裁句,何用重挑焦尾琴。” 鲁迅 《故事新编·奔月》:“如果那时不去射杀它,留到现在,足可以吃半年,又何用天天愁饭菜?”
剃头
剃去头发
展钵
谓效僧人以钵盂进食。 宋 陈善 《扪虱新话·山谷欲效佛氏献食》:“近时士大夫乃多效浮屠家以鉢盂而食,食时谓之展鉢,无乃好奇之过。”
带子
(1).指腰带。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一:“是日,上早膳毕,出郊,从驾臣僚及应奉官并戎服擫带子著靴。”
(2).泛指绑扎用的条状物。《儿女英雄传》第八回:“你把那带子解开,衣裳一件一件的掩上,繫上带子,套上你那件马褂儿大约也就不至于赤身露体了罢?”
居士
(1) 旧时出家人对在家信佛的人的泛称
(2) 古代称有德才而隐居不仕或未仕的人
一时
(1) 一个时期
此一时彼一时
一时多少豪杰。——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2) 短时间
一时半刻
一时纫。——《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一时从者千人。——清·邵长蘅《青门剩稿》
(3) 同一时候。
一时收禽(一时:同时。禽:通“擒”。收禽:逮捕奸党)。——《后汉书·张衡传》
一时皆下。——唐·李朝威《柳毅传》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4) 一些时候
攻一时。——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成佛
佛教语。谓永离生死烦恼,成就无上正等正觉。《添品法华经·授记品》:“当復供养二百万亿诸佛,亦復如是,当得成佛。”《宋书·谢灵运传》:“太守 孟顗 事佛精恳,而为 灵运 所轻,尝谓 顗 曰:‘得道应须慧业文人,生天当在 灵运 前,成佛必在 灵运 后。’ 顗 深恨此言。” 明 李贽 《复邓石阳书》:“今之学佛者,非学其弃 浄饭王 之位而苦行於 雪山 中也,学其能成佛之道而已。”
包括
包含;总括
把小费包括在他开支中
寻求一个能包括一切的公式
整个宗教都包括在一本书里
妄心
佛教语。谓妄生分别之心。《大乘起信论》:“一切众生,以有妄心,念念分别。” 唐 元稹 《酬知退》诗:“莫着妄心销彼我,我心无我亦无君。”
祸难
祸害,灾难。《左传·襄公三十年》:“国之祸难,谁知所敝。”《韩非子·奸劫弑臣》:“夫 豫让 为 智伯 臣也,上不能説人主使之明法术度数之理,以避祸难之患,下不能领御其众,以安其国。” 唐 郑棨 《开天传信记》:“上遂纳 琚 之谋,戡定祸难。” 宋 司马光 《太子太保庞公墓志铭》:“祸难之兴,未见其涯,不可不慎。”
祈求
祈祷所求的目的物;祈祷的目的
愿上帝应允他们的祈求
大虚
指天,天空。 战国 宋玉 《小言赋》:“无内之中,微物潜生,比之无象,言之无名,蒙蒙灭景,昧昧遗形,超於大虚之域,出於未兆之庭。” 南朝 梁元帝 《金楼子·立言》:“大虚所以高者,以其轻而无累也。” 宋 沉遘 《奉祠东太乙宫·五言读道书》:“天风起寒门,便欲凌大虚。”参见“太虚。”
了道
犹得道,悟道。 元 谷子敬 《城南柳》第二折:“且教他酒色财气里过,方可度脱他成仙了道。” 元 岳伯川 《铁拐李》第一折:“我教你人人成仙,个个了道。”《镜花缘》第四十回:“我看 唐 兄此番来至海外,名虽游玩,其实并不为此,大约久有修行了道之意。”
不消
(1).抵不上;不当。《太平广记》卷一八八引 唐 郑处诲 《明皇杂录·王毛仲》:“出其儿以示臣,熟眄褓中曰:此儿岂不消三品官?”
(2).不需要;不用。 宋 苏轼 《赠包安静先生》诗之三:“便须起来和热喫,不消洗面裹头巾。”《儒林外史》第二一回:“若情愿时,一个钱也不消费得。”《花城》1981.6:“她接过篮子,抽出一张崭新的五元钞票,塞进孩子手里:‘给你--不消找了。’”
(3).不消失。 宋 苏轼 《御试制科策》:“天下之闕政则莫大乎此,而和气安得不消乎?” 郭沫若 《访埃杂吟·宿开罗市旅馆》:“煒煒堡桥,霓虹夜不消。”
语话
(1).谈话;说话。 唐 张鷟 《游仙窟》:“ 十娘 共少府语话。”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三:“老母有疾,其得疾之由,或以饮食,或以燥溼,或以语话稍多,或以忧喜稍过。”
(2).话语;说话声。 五代 齐己 《寄孙闢呈郑谷郎中》诗:“雪长松檉格,茶添语话香。”《醒世恒言·施润泽滩阙遇友》:“只见人烟輳集,语话喧闐,甚是热闹。”
明珠
珍珠,比喻珍爱的人或美好珍贵的事物
掌上明珠
半夜三更
三更,即半夜,指午夜
捉月
传说 唐 李白 酒醉泛舟 当涂 采石 ,俯捉江中月影而溺死。 宋 洪迈 《容斋随笔·李太白》:“世俗多言 李太白 在 当涂 采石 ,因醉泛舟於 江 ,见月影俯而取之,遂溺死,故其地有 捉月臺 。予按: 李阳冰 作 太白 《草堂集序》云:‘ 阳冰 试弦歌於 当涂 ,公疾亟,草稿万卷,手集未修,枕上授简,俾为序。’又 李华 作《太白墓誌》,亦云:‘赋《临终歌》而卒。’乃知俗传良不足信,盖与谓 杜子美 因食白酒牛炙而死者同也。” 宋 周必大 《二老堂杂志·记太平州牛渚矶》:“傍顾荒臺,痛捉月之陨身。” 郭沫若 《文艺论集·波斯诗人莪默伽亚谟》:“正如 李太白 之死,人以为捉月骑鲸而去。”
时休
指时世的升平吉祥。 唐 武平一 《幸梨园观打毬应制》诗:“赏阑清景暮,歌舞乐时休。” 唐 李峤 《晚秋喜雨》诗:“九农欢岁阜,万宇庆时休。” 唐 萧至忠 《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图应制》:“ 尧 年将佛日,同此庆时休。”
红尘
(1) 闹市的飞尘,借指繁华的社会
红尘百戏
(2) 佛教指人世间
看破红尘
家道
家境
家道小康
安然
(1) 平安无事地
他整夜安然呆在防空洞里
(2) 安静地
安然入睡
寄语
传话给某人
寄语红桥桥下水,扁舟何日寻兄弟。——陆游《渔家傲·寄仲高》
寄语故人
门徒
(1) 弟子
(2) 旧指宗门之信徒
大师和门徒之间零散而引人入胜的谈话
弟子
门徒,徒弟;接受他人教导并帮助传播和实行的人
得心
犹遂心。 汉 焦赣 《易林·随之萃》:“得心懽忻,和悦相乐。”
安乐
安宁快乐
回归故里,度过老年的安乐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