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文 >> 孔明原文 诗词名句

孔明

作者:陈长方 朝代:宋代

孔明原文

阿衡专美有商初,谁氏仿佛前规橅。
汉末诸君愤城孤,外召绍卓为韩卢。
毒流三辅被京都,鈇锧至乃诛无须。
纷纭少定郿坞诛,诸君自名谷与孤。
海内各各援鼓桴,才如粟毛争驰驱。
孔明高卧南阳庐,视之过前初若无。
三顾幡然去枌榆,实类有莘彼丈夫。
玄德没地存孤雏,昏暗仅比曹丕奴。
扶之立国西南区,君臣内外靡咨吁。
兹事可直桐宫居,孔明乃古阿衡徒。
何人欲并齐夷吾,是将鱼目方璠璵。
九原可作谁归与,呜呼斯人真起予。

诗词问答

问:孔明的作者是谁?答:陈长方
问:孔明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陈长方的名句有哪些?答:陈长方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阿衡

(1). 商 代官名。师保之官。《书·太甲上》:“惟嗣王不惠于阿衡。” 孔 传:“阿,倚;衡,平。言不顺 伊尹 之训。” 伊尹 曾任此职,故以指 伊尹 。《诗·商颂·长发》:“实维 阿衡 ,实左右 商王 。” 毛 传:“ 阿衡 , 伊尹 也。” 北周 庾信 《燕射歌辞·商调曲之一》:“ 殷汤 受命,委任于 阿衡 。” 元 柯丹丘 《荆钗记·逼嫁》:“岂不闻 商 相埋名,版筑巖前曾避世; 阿衡 遯跡,躬耕 莘野 未逢时。”

(2).引申为任国家辅弼之任,宰相之职。《世说新语·政事》“丞相末年略不復省事” 刘孝标 注引 晋 徐广 《历纪》:“ 导 阿衡三世,经纶夷险,政务宽恕,事从简易,故垂遗爱之誉也。” 宋 司马光 《机权论》:“ 伊尹 躬受 汤 命,阿衡王家,故不得不放诸 桐宫 也。”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内阁三·阁部重轻》:“ 张江陵 以受遗当阿衡之任,宫府一体,百辟从风,相权之重,本朝罕儷。” 章炳麟 《吊伊藤博文赋》:“明本味於割烹兮,亦阿衡之故也。”

指 汉 相 匡衡 。《汉书·匡衡传》称:“无説《诗》, 匡 鼎来; 匡 説《诗》,解人颐。” 宋 黄庭坚 《奉谢刘景文送团茶》诗:“收藏残月惜未碾,直待 阿衡 来説《诗》。”

专美

独享美名。《书·说命下》:“尔尚明保予,罔俾 阿衡 ,专美有 商 。” 宋 叶适 《送郑虞任赴京西检法官》诗:“前年 浙 东幕,借助获专美。” 清 缪艮 《沉秀英传》:“君钟情人也,曷不为传,刊附集中,使千百年后,知有其人。 钱塘苏小 ,不得专美於前也。” 邹韬奋 《抗战以来·自动奋发的千万青年》:“整千整百的女青年奋发蹈厉地走出家庭,奔赴前线,不让男同胞专美。” * 《致郑洞国信》:“望与我前线 肖劲光 、 肖华 两将军进行接洽,不使 吴化文 、 曾泽生 两将军专美于前。”

有商

指 商 代, 殷商 。有,词头。《书·太甲中》:“皇天眷佑 有商 ,俾嗣王克终厥德,实万世无疆之休。”《荀子·正论》:“昔者 武王 伐 有商 ,诛 紂 ,断其首,县之赤斾。” 清 唐甄 《潜书·用贤》:“此亿万臣中,有陈《洪范》之 箕子 ,若 紂 能早用之,则彝伦敍于 有商 ,肃、乂、哲、谋、圣并为之用, 武王 之圣亦终为 商 之良臣,而 有商 岂至于灭亡!”

谁氏

何人。《太平广记》卷三○引 唐 薛用弱 《集异记补编·永清县庙》:“见荒庙岿然,土偶罗列,无门榜牌记,莫知谁氏,访之邑吏,但云 永清大王 而已。”

仿佛

好像;似乎

犹仿佛其若梦从者。——《汉书·扬雄传》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仿佛陈涉之称 项燕。—— 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读着这些有趣的故事,我仿佛也被引进了童话世界

规橅

规模,法度。亦谓以之为法度。橅,同“ 模 ”。 况周颐 《蕙风词话》卷一:“初学作词,只能道第一义,后渐深入。意不晦,语不琢,始称合作。至不求深而自深,信手拈来,令人神味俱厚。槼橅两 宋 ,庶乎近焉。”

诸君

(1) 各位

诸君!敌人远我,欲以火器困我也。——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2) 又

诸君无意则已。

韩卢

亦作“ 韩子卢 ”。亦作“ 韩獹 ”。1. 战国 时 韩国 良犬,色墨。《战国策·秦策三》:“以 秦 卒之勇,车骑之多,以当诸侯,譬若放韩卢而逐蹇兔也。” 鲍彪 注:“韩卢,俊犬名。《博物志》:‘ 韩 有黑犬,名卢。’”《战国策·齐策三》:“韩子卢者,天下之壮犬也。”《广雅·释兽》:“韩獹。” 王念孙 疏证:“《初学记》引《字林》云:‘獹, 韩 良犬也……獹,通作卢。’”

(2).泛指良犬。 宋 辛弃疾 《满江红·和廓之雪》词:“记少年,骏马走韩卢,掀 东郭 。” 明 梁辰鱼 《浣纱记·问疾》:“怜你依林 越 鸟,走险韩卢,喘月 吴 牛。”

(3).喻军士。 清 李渔 《奈何天·分扰》:“两下里分头逐鹿,各仗韩卢,并倚 昆吾 。”

三辅

(1). 西汉 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个职官的合称。亦指其所辖地区。 汉 初京畿官称内史, 景帝 二年分置左、右内史,与主爵中尉(后改都尉)合称三辅。 武帝 太初 元年更名主爵都尉为右扶风,右内史为京兆尹,左内史为左冯翊,治所皆在 长安 城中。《汉书·景帝纪》:“三辅举不如法令者,皆上丞相御史请之。” 颜师古 注:“此三辅者,谓主爵中尉及左右内史也。”《太平御览》卷一 * 引《三辅黄图》:“ 武帝 太初 元年改内史为京兆尹,以 渭城 以西属右扶风, 长安 以东属京兆尹, 长陵 以北属左冯翊,以辅京师,谓之三辅。”

(2).泛称京城附近地区为三辅。 明 何景明 《送张元德侍御巡畿内》诗:“三辅自来多寇盗,五陵今日更豪雄。” 清 黄遵宪 《天津纪乱》诗之一:“何堪三辅地,棼乱遂如丝。”

(3). 前燕 慕容儁 以 慕容恪 为辅国将军, 慕容评 为辅弼将军,左长史 阳骛 为辅义将军,谓之三辅。见《资治通鉴·晋穆帝永和五年》。

京都

(1) 国都。京师

有京都声。——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2) 始称于 * 时,因景王(司马师)讳师,故称京师为京都;或指日本故都,又称西京,在本州岛西南

鈇锧

亦作“ 鈇质 ”。1.古代斩人的刑具。借指腰斩之罪。锧,垫在下面的砧板。《公羊传·昭公二十五年》:“ 子家驹 曰:‘臣不佞,陷君於大难,君不忍加之以鈇鑕,赐之以死。’” 何休 注:“鈇鑕,要斩之罪。”《史记·项羽本纪》:“将军何不还兵与诸侯为从,约共攻 秦 ,分王其地,南面称孤,此孰与身伏鈇质,妻子为僇乎?”《晋书·齐王冏传》:“言入身戮,义让功举,退就鈇鑕,此 惠 之死贤於生也。” 元 李翀 《日闻录》:“古者,斩人必加鍖上而斫之,故曰伏鈇质。” 清 黄宗羲 《陆周明墓志铭》:“昔 李固 之死, 汝南 郭亮 左提章鉞,右乘鈇鑕,诣闕上书,乞收其尸。”

(2).星名。《隋书·天文志中》:“八魁西北三星曰鈇质,一曰鈇鉞。有星入之,皆为大臣诛。”《宋史·天文志三》:“鈇鑕五星,在天仓西南,刈具也,主斩芻饲牛马。”

至乃

(1).连词。提出突出事例,表示达到某种程度。犹言甚至,竟至。《史记·张丞相列传》:“ 魏 丞相 相 者, 济阴 人也,以文吏至丞相。其人好武,皆令诸吏带剑,带剑前奏事。或有不带剑者,当入奏事,至乃借剑而敢入奏事。”《后汉书·光武帝纪下》:“时兵革既息,天下少事,文书调役,务从简寡,至乃十存一焉。”《北史·甄琛传》:“举秀才,入都积岁,颇以奕棊弃日,至乃通夜不止。”

(2).连词。表示另提一事。《后汉书·朱穆传论》:“若夫文会辅仁,直谅多闻之友,时济其益;紵衣倾盖,弹冠结綬之夫,遂隆其好,斯固交者之方焉。至乃 田 、 竇 、 卫 、 霍 之游客, 廉颇 、 翟公 之门宾,进由埶合,退因衰异……皆以利害移心,怀德成节,非夫交照之本,未可语失得之原也。”

无须

不必;用不着

我全知道了,你无须说了

纷纭

(1)

(2) 众多而杂乱

众说纷纭

彼此错杂,纷纭拿斗,敌枪终不能发。——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3) 众多的样子,引申为罗唆,找麻烦

新妇谓府吏:“勿复重纷纭。”——《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郿坞

东汉 初平 三年, 董卓 筑坞于 郿 ,高厚七丈,与 长安 城相埒,号曰 万岁坞 ,世称“郿坞”。坞中广聚珍宝,积谷为三十年储。自云:“事成,雄据天下;不成,守此足以终老。”后 卓 败,坞毁(故址在今 陕西省 眉县 东北)。见《后汉书·董卓传》。后因用以借指奸佞藏财享乐终老之所。 明 陶宗仪 《辍耕录·老苗》:“筑营 德胜堰 ,周围三四里,子女玉帛皆在焉,且以为 郿坞 之计。” 明 田艺蘅 《留青日札·严嵩》:“ 郿坞 久营,兔窟多术,安能根连株拔,风翦霆灭。” 清 倪瑞璿 《阅<明史·马士英传>》诗:“金墉旧险崇朝弃, 郿坞 多藏一炬焚。”

自名

(1).自称;自命。 宋 苏轼 《辛丑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途中作口号》:“诗人如布穀,聒聒常自名。”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六:“京师沟渠极深广,亡命多匿其中,自名为‘无忧洞’。”《金史·陈规传》:“南渡后,諫官称 许古 、 陈规 ,而 规 不以訐直自名,尤见重云。”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做“杂文”也不易》:“虽然自名为‘文艺独白’,但照 林先生 的看法来判断,‘散文非散文,小品非小品’,其实也正是‘杂文’。”

(2).因自己在某一方面有所成就而闻名。《南史·文学传·吴均》:“先是, 均 将著史以自名,欲撰《齐书》,求借 齐 起居注及群臣行状。” 唐 韩愈 《张中丞传后序》:“ 翰 以文章自名,为此传颇详。” 金 王若虚 《诗话》:“近岁诸公以作诗自名者甚众,然往往持论太高。”

(3).自通名姓。《后汉书·赵孝传》:“ 孝 既至,不自名,长不肯内。”

海内

古人认为我国疆土四面为海所环抱,因而称国境以内为海内

海内之地。——《孟子·梁惠王上》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海内大乱。——《资治通鉴》

各各

(1).各自。《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执手分道去,各各还家门。” 唐 元稹 《出门行》:“兄弟同出门,同行不同志。悽悽分歧路,各各营所为。” 胡怀琛 《送亚子归梨里》诗:“十日匆匆成聚散,两人各各有悲欢。”

(2).个个,每一个。《后汉书·赵熹传》:“帝延集内戚讌会,欢甚,诸夫人各各前言:‘ 赵熹 篤义多恩,往遭赤眉出 长安 ,皆为 熹 所济活。’帝甚嘉之。”《隋书·儒林传·房晖远》:“学生皆持其所短,称己所长,博士各各自疑,所以久而不决也。”《红楼梦》第十九回:“且説 荣 寧 二府中因连日用尽心力,真是人人力倦,各各神疲。”

(3).每一种。 鲁迅 《书信集·致宫竹心》:“《欧洲文学史》和《域外小说集》都有多余之本,现在各各奉赠一册。”

(4).布散貌。 唐 元稹 《松树》诗:“株株遥各各,叶叶相重重。”《迭雅》卷七:“各各,布散也。”

(5).象声词。 元 谷子敬 《城南柳》第一折:“天色昏黑,不知砍着甚么东西,只是各各的响。”

鼓桴

鼓槌。《晋书·天文志上》:“旗端四星南北列,曰天桴,鼓桴也。” 唐 元稹 《阳城驿》诗:“昔公居 夏邑 ,狎人如狎鸥,况自为刺史,岂復援鼓桴。”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一:“其在 关 外之日,真人亲御鼓桴。”

驰驱

(1) 飞驰

策马驰驱

(2) 奔走效力,尽全力效劳

孔明

(1).很完备;很洁净;很鲜明。《诗·小雅·楚茨》:“祝祭于祊,祀事孔明。” 郑玄 笺:“孔,甚也;明,犹备也,絜也。”《文选·张衡<东京赋>》:“涤濯静嘉,礼仪孔明。” 薛综 注:“孔,甚也,言礼仪甚鲜明也。”《隋书·音乐志中》:“祀事孔明,百神允穆。神心乃顾,保兹介福。”

(2).很明达;很明晰。《汉书·叙传下》:“乌呼 史迁 ,薰胥以刑!幽而发愤,乃思乃精,错综羣言,古今是经,勒成一家,大略孔明。”《文选·张衡<思玄赋>》:“彼天监之孔明兮,用棐忱而祐仁。” 吕向 注:“言天监视甚明,用辅佑诚信仁德矣。” 唐 王维 《冬笋记》:“且孝有上和下睦之难……加之以忠信,文之以礼乐。斯其大者远者,况承顺颜色乎,况温凊枕席乎。如是故天高听卑,神鉴孔明。不然笋曷为出哉。”

(3).指明显。 唐 韩愈 《残形操》诗:“有兽维狸兮,我梦得之。其身孔明兮,而头不知。”

(4). 诸葛亮 的字。 三国 蜀 政治家、军事家。 东汉 末,隐居 隆中 ,世称“卧龙”。 刘备 三顾草庐,他提出联 吴 抗 曹 的策略,遂成为 刘备 的主要谋臣。 晋 袁宏 《三国名臣序赞》:“ 孔明 盘桓,俟时而动。” 唐 李白 《读诸葛武侯传书怀赠长安崔少府叔封昆季》诗:“赤伏起頽运, 卧龙 得 孔明 。” 元 无名氏 《桃花女》第三折:“羞杀你晓三才的 孔明 、知六壬的 鬼谷 、画八卦的 伏羲 。”

高卧

(1) 高枕而卧

解衣铺被,准备高卧

(2) 比喻隐居;亦指隐居不仕的人

卿屡违朝旨,高卧东山,诸人每相与言, 安石(谢安的字)不肯出,将如苍生何。——《世说新语·排调》

南阳

郡名,现在湖北省襄阳县一带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诸葛亮《出师表》

三顾

(1).指 汉 末 刘备 三次往 隆中 访聘 诸葛亮 。 宋 陈亮 《酌古论·诸葛孔明下》:“雍容草庐,三顾后起。” 清 魏源 《定军山武侯祠》诗:“三顾起 南阳 ,六出来 渭 岸。”

(2).泛指一再顾访或诚意邀请。 唐 沉佺期 《陪幸韦嗣立山庄》诗:“茆室承三顾,花源接九重。”参见“ 三顾草庐 ”。

幡然

迅速而彻底地

君子之学如蜕,幡然迁之。——《荀子·大略》

幡然悔悟

枌榆

(1).木名。《说文·木部》:“枌,榆也。” 段玉裁 注:“各本少‘枌’,浅人以为复字而误删之。枌榆者,榆之一种。”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渭水三》:“ 高祖 王 关中 ,太上皇思东归,故象旧里,制兹新邑,立城邑,树枌榆,令街庭若一。” 唐 皇甫冉 《太常魏博士远出贼庭江外相逢因叙其事》诗:“里社枌榆毁,宫城骑吏非。”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五》:“枌榆养老之珍,今荒饉始食其皮。”

(2). 汉高祖 故乡的里社名。《史记·封禅书》:“ 高祖 初起,祷 丰 枌榆社 。” 裴駰 集解引 张晏 曰:“社在 丰 东北十五里。或曰: 枌榆 ,乡名, 高祖 里社也。”

(3).指 汉高祖 即位后,于 秦 故 骊邑 移置的 新丰县 枌榆社 。见《西京杂记》卷二。后借指帝乡或皇宫。 明 张居正 《宫殿纪》:“迨我皇上膺运龙飞,入践皇极,固已化国为天下,犹以 枌榆 故里,王迹所兴,睠怀不置。” 清 唐孙华 《夏日园居杂咏》之一:“楼通 花萼 连藩邸,地接 枌榆 总旧勋。”

(4).泛指故乡。《南齐书·沉文季传》:“惟桑与梓,必恭敬止,岂如明府亡国失土,不识 枌榆 。”《太平广记》卷三四七引 唐 裴铏 《传奇·赵合》:“知君颇有义心,儻能为归骨於 奉天城 南 小李村 ,即某家 枌榆 耳。”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喻坦之》:“同时 严维 、 徐凝 、 章八元 , 枌榆 相望,前后唱和,亦多诗集。” 清 郑江 《西溪草堂图》诗:“仙源在 枌榆 ,余胡久淹留?”

有莘

亦作“ 有侁 ”。1.古国名。有,词头。 姒 姓, 夏禹 之后。 周文王 妃 太姒 为 有莘 之女。故址在今 陕西省 合阳县 东南。《史记·夏本纪》“ 禹 之父曰 鮌 ” 司马贞 索隐引《世本》:“ 鯀 取 有莘氏 女,谓之 女志 ,是生 高密 。” 高密 , 禹 所封国。

(2). 商汤 娶 有莘氏 之女,即其国。故址在今 河南省 开封市 ,旧 陈留县 东。一说,在今 山东省 曹县 北。《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晋侯 登 有莘 之虚以观师。” 杨伯峻 注:“ 莘 ,旧国名……据《春秋舆图》, 有莘氏 之虚在今 山东省 曹县 西北。”《吕氏春秋·本味》:“ 有侁氏 女子採桑,得婴儿于空桑之中,献之其君,其君令烰人养之,察其所以然。曰其母居 伊水 之上孕……故命之曰 伊尹 。” 高诱 注:“侁,读曰莘。”《史记·殷本纪》:“ 伊尹 名 阿衡 。 阿衡 欲奸 汤 而无由,乃为 有莘氏 媵臣。” 张守节 正义引《括地志》:“古 莘国 在 汴州 陈留县 东五里,故 莘城 是也。”

丈夫

(1) 已婚女子的配偶

古者丈夫不耕。——《韩非子·五蠹》

(2) 男子

生丈夫,…生女子。——《国语·越语》

(3) 成年男子

丈夫气

丈夫亦爱怜。——《战国策·赵策》

玄德

(1).指潜蓄而不著于外的德性。《书·舜典》:“玄德升闻,乃命以位。” 孔 传:“玄谓幽潜,潜行道德。”《文选·刘琨<劝进表>》:“伏惟陛下,玄德通於神明,圣姿合於两仪。” 李周翰 注:“玄德谓潜行道德也。” 明 梅鼎祚 《玉合记·宸游》:“陛下玄德格天,圣母徽仪应地。”

(2).指自然无为的德性。《老子》:“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王弼 注:“凡言玄德,皆有德而不知其主,出乎幽冥。”《庄子·天地》:“其合緡緡,若愚若昏,是谓玄德,同乎大顺。”《隋书·经籍志三》:“圣人体道成性,清虚自守,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故能不劳聪明而人自化,不假修营而功自成。其玄德深远,言象不测。”

(3).天德。《汉书·礼乐志》:“礼乐成,灵将归,託玄德,长无衰。” 颜师古 注:“言託恃天德,冀获长生,无衰竭也。”《文选·张衡<东京赋>》:“清风协於玄德,淳化通於自然。” 薛综 注:“言帝如此清惠之风同於天德。”

没地

(1).人死埋葬于地下。借指寿终,死。语本《左传·隐公十一年》:“若寡人得没于地,天其以礼悔祸于 许 ,无寧兹 许公 復奉其社稷”。 南朝 梁 江淹 《恨赋》:“至乃 敬通 见抵,罢归田里……齎志没地,长怀无已。”《新唐书·房玄龄传》:“上含怒意决,羣臣莫敢諫,吾而不言,抱愧没地矣!”

(2).谓导致覆灭的危险地形。《六韬·战骑》:“所从入者隘,所从出者远,彼弱可以击我强,彼寡可以击我众,此骑之没地也。”

(3).沦陷的国土。《宋书·萧思话传》:“ 汉中 平,悉收没地,置戍 葭萌水 。”亦指失去国土。 唐 黄滔 《景阳井赋》:“御天失措,且四方之大何从;没地无慙,顾九仞之深可匿。”

莫非,难道。《水浒传》第二三回:“休要胡説。没地不还你钱,再筛三碗来我喫。”《水浒传》第二八回:“看你怎的奈何我!没地里倒把我发回 阳穀县 去不成?”

孤雏

亦作“ 孤鶵 ”。1.失去母鸟的幼鸟。 晋 傅玄 《放歌行》:“孤雏攀树鸣,离鸟何繽纷。”《晋书·张骏传》:“ 姑臧 謡曰:‘鸿从南来雀不惊,谁谓孤鶵尾翅生。’”

(2).比喻幼小的孤儿。 沉从文 《边城》一:“老船夫随便给这个可怜的孤雏,拾取一个近身的名字,叫作‘翠翠’。”

昏暗

(1) 光线微弱;暗

昏暗的灯光

(2) 昏庸愚昧

蜀主 刘禅昏暗,边城外破,士女内震,其亡可必矣。——《三国演义》

曹丕

曹丕(187-226) : 即“魏文帝”。三国时魏国的建立者、文学家。字子桓,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曹操次子。曹 * 后袭为魏王。推行九品中正制,确立和巩固士族门阀在政治上的特权。公元220年代汉称帝,都洛阳(今属河南),国号魏。爱好文学,诗歌创作和文学理论都有成就。

立国

建立国家或使国家存在

立国之本

西南

(1) 西南方

其西南诸峰。——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2) ;向西向南

潭西南而望。——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3) 指我国西南地区,包括四川、云南、贵州、西藏等省区

君臣

(1).君主与臣下。《易·序卦》:“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 唐 韩愈 《送浮屠文畅师序》:“彼见吾君臣父子之懿,文物事为之盛,其心有慕焉。” 宋 范仲淹 《阳礼教让赋》:“侯以明之,罔替君臣之义;礼无违者,遂诣宾主之情。”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黄陶庵集外诗》:“当日君臣荒乐,文武酣嬉之状,如遇目前。”

(2).中医方剂中的主药与辅药。《素问·至真要大论》:“方制君臣何谓也? 岐伯 曰:‘主病之谓君,佐君之谓臣。’”《云笈七籤》卷六六:“君臣相得,浮沉得度,药物和合,即神仙之要妙也。”《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报仇》:“ 吴金 害了个寒症, 陈小四 假意殷勤,赎药调理。那药不按君臣,一服见效, 吴金 死了。”

(3).指主食和副食。 清 李渔 《闲情偶寄·颐养·调饮啜》:“可见性好之物,多食不为祟也,但亦有调剂君臣之法,不可不知……肉与食较,则食为君而肉为臣。”详“ 君臣佐使 ”。

内外

在数量或时间上接近精确地;大约;近似

五十年内外

宫居

(1).住在房屋中。 唐 韩愈 《送浮屠文畅师序》:“民之初生,固若禽兽夷狄然。圣人者立,然后知宫居而粒食。”

(2).居住于宫殿之中。《战国策·赵策二》:“ 赵王 曰:‘先王之时, 阳奉君 相,专权擅势,蔽晦先王,独制官事。寡人宫居,属於师傅,不能与国谋。’” 汉 枚乘 《七发》:“今夫贵人之子,必宫居而闺处,内有保母,外有傅父,欲交无所。”

(3).宫中之居所,指宫殿。《魏书·公孙表传》:“伏惟陛下,躬 唐 虞 之德,存道颐神,逍遥物外,宫居之名,当协叡旨。臣愚以为宜曰‘崇光’。”

鱼目

(1).鱼的眼珠子。《尚书大传》卷一下:“东海:鱼须、鱼目。”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杂文》:“自连珠以下,拟者间出。 杜篤 、 贾逵 之曹, 刘珍 、 潘勖 之辈,欲穿明珠,多贯鱼目。” 唐 李白 《鞠歌行》:“玉不自言如桃李,鱼目笑之 卞和 耻。” 胡先驌 《诗别萧叔絅燕京》:“碔砆鱼目徵上选,遗珠弃璧空晶莹。”参见“ 鱼目混珠 ”。

(2).泪眼。 唐 李贺 《题归梦》诗:“劳劳一寸心,灯花照鱼目。” 董懋策 注:“鱼目,泪目也。” 王琦 汇解:“鱼目有珠,故以喻含泪珠之目。”

(3).相传鳏鱼眼睛终夜不闭,旧称无妻曰鳏,故诗文中多以鱼目用为无偶独宿或不娶之典。 清 金农 《短睡十韵》:“长袖善舞更擅曲,行云行雨迷 阳臺 ……斯须拱揖遽别去,依旧独眠鱼目开。”

(4).骏马名。《汉书·西域传赞》:“蒲梢、龙文、鱼目、汗血之马充於黄门。” 颜师古 注引 孟康 曰:“四骏马名也。”

(5).俗以汤未煮沸者为盲汤,初沸称蟹眼,渐大称“鱼目”,也称鱼眼。 唐 陆羽 《茶经·煮》:“其沸,如鱼目,微有声,为一沸。”

璠璵

1.美玉名。《初学记》卷二七引《逸论语》:“璠璵, 鲁 之寳玉也。 孔子 曰:美哉璠璵,远而望之,焕若也;近而视之,瑟若也。” 明 梁辰鱼 《浣纱记·通嚭》:“远相投金帛礼仪,况纍纍数对璠璵,更纤纤一双花蕊。” 章炳麟 《訄书·哀清史》:“悲夫!天子之将崩,便房题凑璠璵玉匣之属,宿成於考工,无所吝讳,虽讳亦不得不豫。”

2.泛指珠宝。 清 吴伟业 《鲁谦庵使君以云间山人所画索歌》:“士女嬉游衣食足,丹青价重高璠璵。”参见“ 璵璠 ”。

3.比喻美德贤才。 三国 魏 曹植 《赠徐干》诗:“亮怀璠璵美,积久德愈宣。” 宋 苏轼 《答任师中家汉公》诗:“方当入奏事,清庙陈璠璵。” 清 秋瑾 《题潇湘馆集》诗之一:“四壁牙籤详亥豕,一门诗友尽璠璵。登龙喜遂瞻 韩 愿,何日重停问字车。”

九原可作

《国语·晋语八》:“ 赵文子 与 叔向 游於 九原 曰:‘死者若可作也,吾谁与归?’”后谓设想已死的人再生为“九原可作”。 唐 杨炯 《益州新都县学碑》:“若使九原可作,大君得廊庙之才。” 唐 杜牧 《长安杂题长句》之四:“九原可作吾谁与,师友 琅琊 邴曼容 。” 清 钱谦益 《父友竹赠徵仕郎兵科给事中》:“九原可作,斯无愧於典型。”参见“ 九原 ”。参阅《礼记·檀弓下》。

呜呼

(1) 对不幸的事表示叹息、悲痛等

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柳宗元《捕蛇者说》

(2) 指人丧命

呜呼哀战

斯人

(1).此人。《论语·雍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唐 杜甫 《殿中杨监见示张旭草书图》诗:“斯人已云亡,草圣秘难得。” 明 刘基 《郁离子·虞孚》:“饮食之人,则人贱之。斯人之谓也。” 李劼人 《天魔舞》第十三章:“说来说去,大有斯人不出如苍生何之概。”

(2).犹斯民。指人民,百姓。 唐 元结 《与瀼溪邻里》诗:“斯人转贫弱,力役非无怨。” 太平天囯 汪吉人 等《<军次实录>序》:“小官等佩读之餘,知足以破斯世之迷途,启斯人之聋瞶。”

起予

(1).《论语·八佾》:“子曰:‘起予者, 商 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何晏 集解引 包咸 曰:“ 孔子 言 子夏 能发明我意,可与共言《诗》。”后因用为启发自己之意。 唐 韩愈 《量移袁州张韶州端公以诗相贺因酬之》诗:“将经贵郡烦留客,先惠高文谢起予。” 宋 苏轼 《答任师中家汉公》诗:“我时年尚幼,作赋慕 相如 。侍立看君谈,精悍实起予。” 清 顾炎武 《与友人论学书》:“且以区区之见,私诸同志而求起予。”

(2).指启发他人。《文选·应璩<与广川长岑文瑜书>》:“ 周 征 殷 而年丰, 卫 伐 邢 而致雨,善否之应,甚於影响,未可以为不然也。想雅思所未及,谨书起予。” 吕向 注:“恐其不致至诚,不知善否之应,故以书起发其章。”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李清照,朝代:宋代
    夜来沈醉卸妆迟,梅萼插残枝。酒醒熏破春睡,梦断不成归。人悄悄,月依依,翠帘垂。更挪残蕊,更拈馀香,更得些时。
  • 作者:乾隆,朝代:清代

    女夷动物不能缄,擘萼弹苞满翠岩。

    信矣鸿钧恩溥博,果然形色总和諴。

    镜湖欲数鱼鳞葺,画栋将闻燕语喃。

    最是山川明秀处,启人藻思自超凡。

  • 作者:乾隆,朝代:清代

    三间古屋假山尖,石径嵚岑曲不嫌。

    未免循名心少忸,华镫一例缀楣檐。

  • 作者:崔涂,朝代:唐代
    幽植众能知,贞芳只暗持。自无君子佩,未是国香衰。白露沾长早,青春每到迟。不知当路草,芳馥欲何为。
  • 作者:陈深,朝代:宋代
    蹇驴欲往何处,落日空山暮钟。行到水边幽寺,白云低覆青松。
  • 作者:陈普,朝代:宋代
    气无所帅任崩奔,东鹜西驰利欲昏。人事才停机械息,天心无间本真存。
  • 作者:吴则礼,朝代:宋代
    寂寞漳河绕故宫,悠悠千古付飞蓬。当时流落干戈际,今日埋藏尘土中。楚岫月明芒屩远,湘江春尽草堂空。提携愿逐先生去,闲咏滩头一笛风。
  • 作者:佚名,朝代:宋代
    升龙德,当位富春秋。受天球。膺骏命,玉帛走诸候。宝阁珠楼临上苑,百卉弄春柔。隐约瀛洲。旦旦想宸游。那知羽驾忽难留。八马入丹邱。哀仗出神州。笳声凝咽,旌旗去悠悠。碧山头。真人地,龟洛奥,凤台幽。绕伊流。嵩峰冈势结蛟虬。皇堂一闭威颜杳,寒雾带天愁。守陵嫔御,想像奉龙輈。牙盘赭案肃神休。何日觌云裘。红泪滴衣褠。那堪风点缀、柏城秋。
  • 作者:窦群,朝代:唐代
    武陵缘源不可到,河阳带县讵堪夸。枝枝如雪南关外,一日休闲尽属花。
  • 作者:释绍昙,朝代:宋代
    终日忙忙继月明,要看杜撰八阳经。直饶读到流通分,未必芭蕉著耳听。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