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程子方归蜀原文
薄葺田园溧泽边,乡心常梦蜀山川。梨花知几逢寒食,麦饭谁能洒墓田。
矍铄老翁轻客路,扶攜稚子上江船。
东还莫为亲朋恋,自古云安有杜鹃。
诗词问答
问:送程子方归蜀的作者是谁?答:仇远
问:送程子方归蜀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仇远的名句有哪些?答:仇远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田园
(1) 田地与园圃
(2) 农村;乡下
(3) 描绘或表现村民生活的,尤其是以理想化和习俗化的手法
田园诗
田园文学
乡心
思念家乡的心情。 唐 刘长卿 《新年作》诗:“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明 袁宏道 《高唐道中》诗:“乡心随日暮,望眼尽天低。” 潘漠华 《乡心》:“呵! * 的乡心。”
蜀山
蜀 地山岳的泛称。 唐 白居易 《长恨歌》:“ 蜀 江水碧 蜀 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唐 温庭筠 《锦城曲》:“ 蜀 山攒黛留晴雪,簝笋蕨芽縈九折。” 元 雅琥 《送赵宗吉编修代祀西岳》诗:“ 蜀 山千丈雪, 秦 岭万重云。”
梨花
亦作“棃花”。1.梨树的花,一般为纯白色。 南朝 梁 萧子显 《燕歌行》:“ 洛阳 梨花落如雪,河边细草细如茵。” 唐 岑参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捲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明 高启 《饮陈山人园次能翁韵》:“桃花棃花已狼籍,躑躅花开如火炎。”
(2).一种较小的酒杯名。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回仙》:“ 陆元光 《回仙録》云:‘…… 回公 曰:饮器中,惟鐘鼎为大,屈巵、螺杯次之,而棃花、蕉叶最小。’”
(3).指梨花枪法。 姚雪垠 《李自成》第二卷第十一章:“你到老营去住几天,请 刘芳亮 将爷指点指点,去掉花枪,回到梨花正宗。”自注:“梨花,即梨花枪,亦即 杨 家枪法。”参见“ 梨花枪 ”。
(4).指梨花大鼓。详“ 梨花大鼓 ”。
(5).旧武器名。参见“ 梨花枪 ”。
知几
谓有预见,看出事物发生变化的隐微征兆。《易·繫辞下》:“知几其神乎。君子上交不諂,下交不凟,其知几乎?几者,动之微,吉之先见者也。”《后汉书·袁绍传》:“监军之计,在於持牢,而非见时知几之变也。” 唐 吴筠 《览古》诗之十二:“达者贵量力,至人尚知几。” 清 方文 《赠钱驭少》诗之二:“ 伯子 知几早,逃名 震泽 西。”
寒食
(1).节日名。在清明前一日或二日。相传 春秋 时 晋文公 负其功臣 介之推 。 介 愤而隐于 绵山 。 文公 悔悟,烧山逼令出仕, 之推 抱树焚死。人民同情 介之推 的遭遇,相约于其忌日禁火冷食,以为悼念。以后相沿成俗,谓之寒食。按,《周礼·秋官·司烜氏》“中春以木鐸修火禁於国中”,则禁火为 周 的旧制。 汉 刘向 《别录》有“寒食蹋蹴”的记述,与 介之推 死事无关; 晋 陆翽 《邺中记》、《后汉书·周举传》等始附会为 介之推 事。寒食日有在春、在冬、在夏诸说,惟在春之说为后世所沿袭。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去冬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造餳大麦粥。” 唐 韩翃 《寒食》诗:“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元 仙村人 《春日田园杂兴》诗:“村村寒食近,插柳遍檐牙。” 清 吴兰修 《黄竹子传》:“临行,﹝ 竹子 ﹞执生手曰:‘此归又罹虎口!若得了儂业债,则寒食梨花,求麦饭一盂、纸钱一束,上 真孃 墓一弔;薄命人死无恨耳!’”又,有的地区亦称清明为寒食。 明 张煌言 《舟次清明拈得青字》诗:“欲隐尚违惭 介子 ,年年寒食卧江汀。”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清明》:“清明即寒食,又曰禁烟节。古人最重之,今人不为节,但儿童戴柳祭扫坟塋而已。” 郁达夫 《钓台的春昼》:“绕了一个大弯,赶到故乡,却正好还在清明寒食的节前。”参阅《太平御览》卷三十、 宋 洪迈 《容斋三笔·介推寒食》、 清 袁枚 ,《随园随笔·寒食不必清明》。
(2).吃冷的食物。《后汉书·周举传》:“ 太原 一郡,旧俗以 介子推 焚骸,有龙忌之禁。至其亡月,咸言神灵不乐举火,由是士民每冬中輒一月寒食,莫敢烟爨,老小不堪,岁多死者。” 晋 陆翽 《邺中记》:“寒食三日,作醴酪,又煑粳米及麦为酪,杏仁煮作粥。”《北堂书钞》卷一四三引 晋 孙楚 《祭介子推文》:“ 太原 咸奉 介君 之灵,至三月清明,断火寒食,甚若先后一月。”
(3).犹冷食。指寒食节吃的冷的食物。《岁时广记·寒食上·冻薑豉》引 宋 吕原明 《岁时杂记》:“寒食:煑豚肉并汁露顿,候其冻取之,谓之薑豉,以荐饼而食之。或剜以匕,或裁以刀,调以薑豉,故名焉。”《岁时广记·寒食上·冻薑豉》引 宋 吕原明 《岁时杂记》:“寒食以糯米合采蒻叶裹以蒸之。或加以鱼鹅肉鸭卵等。又有置艾一叶于其下者。”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时品》:“香椿芽拌麪筋,嫩柳叶拌豆腐,乃寒食之佳品。”
麦饭
(1).磨碎的麦煮成的饭。《急就篇》卷二:“饼饵麦饭甘豆羹。” 颜师古 注:“麦饭,磨麦合皮而炊之也;甘豆羹,以洮米泔和小豆而煮之也;一曰以小豆为羹,不以醯酢,其味纯甘,故曰甘豆羹也。麦饭豆羹皆野人农夫之食耳。”《后汉书·冯异传》:“ 光武 对灶燎衣, 异 復进麦饭、菟肩。” 宋 苏轼 《和子由送将官梁左藏仲通》:“城西忽报故人来,急扫风轩炊麦饭。” 宋 陆游 《戏咏村居》之一:“日长处处鶯声美,岁乐家家麦饭香。”一说,大麦粒和豆煮的饭。 清 桂馥 《札朴·乡里旧闻·麦饭麦粥》:“大麦粒和豆煮曰麦饭……供夏之餔食。”
(2).祭祀用的饭食。 宋 刘克庄 《寒食清明》诗:“ 汉 寝 唐 陵无麦饭,山蹊野径有梨花。” 元 黄石翁 《寒食客中》诗:“南陵不可避风雨,麦饭如何托子孙。” 明 高启 《穆陵行》:“ 起輦谷 前马蹄散,白草无人浇麦饭。” 康有为 《遣人北寻幼博墓携骸南归》诗:“纸钱麦饭送无人,大仇不报负英魂!”
墓田
坟地。《晋书·忠义传·嵇绍》:“帝乃遣使册赠侍中、光禄大夫,加金章紫綬,进爵为侯,赐墓田一顷,客十户,祠以少牢。” 明 徐渭 《春日过宋诸陵》诗:“过客悲山鸟,王孙种墓田。” 许地山 《归途》:“她抱着那卷赃物,上了斜坡,穿入那四围满是稠密的杉松的墓田里。”
矍铄
形容老人目光炯炯、精神健旺
矍铄哉,是翁也。——《后汉书·马援传》
精神矍铄
老翁
(1) 老年男子
(2) 父亲
轻客
犹轻侠。《后汉书·光武帝纪上》:“ 宛 人 李通 等以图讖説 光武 云:‘ 刘氏 復起, 李氏 为辅。’ 光武 初不敢当,然独念兄 伯升 素结轻客,必举大事,且 王莽 败亡已兆,天下方乱,遂与定谋,於是乃市兵弩。”参见“ 轻侠 ”。
稚子
幼儿;小孩子
稚子绕膝
上江
(1).多指 长江 的上流地区。《北史·崔仲方传》:“ 上江 水军,鼓行以前,虽恃九江五湖之险,非德无以为固。”《隋书·郇王庆传》:“ 上江 米船,皆被抄截,士卒飢馁,半菽不充。” 唐 刘长卿 《奉送卢员外之饶州》诗:“天书万里至,旌旆 上江 飞。”《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元年》:“朕方欲归,正为 上江 米船未至,今与汝归耳。” 胡三省 注:“ 夏口 以上为 上江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六回:“你今番回去,等过了年,便到 上江 一带去查看。”
(2).又因 长江 从 安徽 流入 江苏 ,故旧称 安徽 为 上江 , 江苏 为 下江 。今 浙江省 的 金华 、 衢州 一带,居 浙江 上游,旧时也称 上江 。
(3).水名。《史记·夏本纪》“ 三江 既入, 震泽 致定” 唐 张守节 正义:“ 三江 者,在 苏州 东南三十里,名 三江口 …… 江 东南上七十里至 白蜆湖 ,名曰 上江 ,亦曰 东江 。”
(4).水名。 广东省 称 鬰水 ( 西江 )为 上江 , 泷水 为 下江 。参见“ 西江 ”。
亲朋
亲友
至爱亲朋
自古
(1).从古以来。《诗·小雅·甫田》:“我取其陈,食我农人,自古有年。”《论语·颜渊》:“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三国 魏 曹丕 《典论·论文》:“文人相轻,自古而然。” 宋 欧阳修 《定风波》词:“任是好花须落去,自古。”
(2).泛指从前。 清 刘大櫆 《送张福清序》:“昔在自古, 闽 粤 不齿於上国。”
杜鹃
(1) 杜鹃属的一种鸟,体长约15厘米,体背尾部均黑色,体下面白色、杂有深色横条纹,脚黄色,常把卵下到别的莺鸟巢里
(2) 一种常绿或落叶灌木,叶子椭圆形,花多为红色。供观赏。也叫“杜鹃花”
精彩推荐:
- 莫发邬阳市,晓榜彭蠡口。微风吹人衣,雾绕庐山首。舟人释篙笑,此是风伯候。杙舟未及深,飞沙忽狂走。暗空转车毂,渌水起冈阜。众帆落高张,断缆已不救。我舟旧如山,此日亦何有。老心畏波澜,归卧塞窗牖。土囊一已发,万窍无不奏。初疑丘山裂,复恐蛟蜃斗。鼓锺相轰豗,戈甲互磨叩。云霓黑旗展,林木万弩彀。曳柴眩人心,振旅拥军后。或为羁雌吟,或作苍兕吼。众音杂呼吸,异出殊圈臼。中宵变凝冽,飞霰集粉糅。萧骚蓬响乾,晃荡窗光透。坚凝忽成积,澎湃殊未究。紵缟铺前洲。琼瑰琢遥岫。山川莽同色,高下齐一覆。渊深窜鱼鳖,野旷绝鸣雊。孤舟四邻断,余食数升糗。寒虀仅盈盎,腊肉不满豆。敝裘拥衾眠,微火拾薪构。可怜道路穷,坐使妻子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