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原文
白云亭构见浮图,贤尹标名意有余。閒抱石岩禅客座,影笼墨迹宪台书。
玎珰玉溜无停响,潇洒琅玕不用疏。
登赏已知情放佚,飘飘应喜类相如。
诗词问答
问:白云的作者是谁?答:林通
问:白云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林通的名句有哪些?答:林通名句大全
林通白云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
白云亭
(1).亭名。在 江西省 馀干县 之南。 唐 刘长卿 《登馀干古县城》诗:“孤城上与 白云 齐,万古荒凉 楚 水西。”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江西三·饶州府》:“又县( 餘干县 )西南八十步有 白云亭 ,亦 德裕 ( 李德裕 )所建,跨古城之危,瞰 长江 之深,与 干越亭 对峙。”
(2).亭名。在 湖北省 巴东县 之西。 宋 寇準 建。 宋 陆游 《入蜀记》卷六:“ 白云亭 则天下幽奇絶境……予自 吴 入 楚 ,行五千餘里,过十五州,亭榭之胜,无如 白云 者。”
浮图
(1) 梵语音译,对佛或佛教徒的称呼,也专指和尚。也作“浮屠”“佛图”
唐浮图 慧褒始舍于其址。—— 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2) 指佛塔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标名
题名;显名。《后汉书·儒林传序》:“若师资所承,宜标名为证者,乃著之云。” 唐 谷神子 《<博异志>序》:“非徒但资笑语,抑亦粗显箴规,或冀逆耳之辞,稍获周身之诫。只同求己,何必标名。是称 谷神子 。”《旧唐书·列女传·楚王灵龟妃上官氏》:“丈夫以义烈标名,妇人以守节为行。”
有余
(1) 有剩余
绰绰有余
(2) 有零
五十有余
抱石
(1).怀抱石头。谓投水或被投水而死。《韩诗外传》卷一:“ 申徒狄 非其世……遂抱石而自沉於河。” 元 柯丹邱 《荆钗记·祭江》:“指望松萝相倚,谁想你抱石含寃!” 明 张煌言 《吊熊雨殷相公》诗:“半壁雄才终抱石,三台杀气已成虹。” 清 珠泉居士 《续板桥杂记·轶事》:“生负气出门,进退无所,躑躅于 利涉桥 上,将为抱石之谋。”
(2).犹抱璞。 唐 李白 《赠丹阳横山周处士惟长》诗:“抱石耻献玉,沉泉笑探珠。”参见“ 抱璞 ”。
禅客
(1).佛教语。禅家寺院,预择辩才,应白衣请说法时,使与说法者相为答问,谓之禅客。亦用以泛称参禅之僧。 唐 刘长卿 《云门寺访灵一上人》诗:“禪客知何在,春山到处同。” 宋 苏轼 《初发嘉州》诗:“野市有禪客,钓臺寻暮烟。”《水浒传》第四回:“长老一面叫职事僧人留住众禪客,再回禪堂,自去坐禪。”
(2).栀子的别称。见 元 程棨 《三柳轩杂识》。
墨迹
(1) 用墨留下的残迹
(2) 指某人手迹
这是张大千的墨迹
宪台
(1). 后汉 改称 汉 御史府为宪台。后为同类机构的通称,亦以称御史等官职。 汉 应劭 《汉官仪·宪台》:“ 汉 御史府, 后汉 改称宪臺。”《后汉书·袁绍传》:“臣以负薪之资,拔於陪隶之中,奉职宪臺,擢授戎校。”《隋书·文学传序》:“发号施令,咸去浮华。然时俗词藻,犹多淫丽,故宪臺执法,屡飞霜简。” 唐 白居易 《夏日独直寄萧侍御》诗:“宪臺文法地,翰林清切司。”《新唐书·百官志三》:“ 龙朔 二年,改御史臺曰宪臺。”
(2).旧时对上官的尊称。 清 袁枚 《随园随笔·称谓》:“ 鄂西 林相公 云:‘ 唐 龙朔 二年改御史臺为宪臺,是宪臺之称,内惟都御史,外惟总督巡抚当之耳。今通称司、道、府为宪臺,误矣。’余按…… 唐 虽改御史臺为宪臺,而亦改中书为西臺,祕书为堑臺,不专以御史所属为臺,则以宪臺称上官,似可通融。”《老残游记》第十五回:“县官见 黄人瑞 立在东墙下,步上前来,请了一个安,説道:‘老宪臺,受惊不小!’”
玎珰
形容金属、瓷器等撞击的声音
环珮玎珰斜挂。——《水浒传》
玉溜
(1).指冰柱。 南朝 齐 谢朓 《阻雪联句》:“珠霙条间响,玉溜檐下垂。”
(2).指清泉或流水。 北周 庾信 《道士步虚词》之六:“春泉下玉溜,青鸟向金华。” 唐太宗 《冬日临昆明池》诗:“石鲸分玉溜,劫烬隐平沙。” 宋 袁世弼 《题百丈山》诗:“琼田收把稏,玉溜注琅玕。”
(3).眼珠流转灵活貌。 明 无名氏 《犀佩记·剔目流芳》:“我见你秋波玉溜使我怜,一双俊俏含情眼。”
玉霤:屋檐下接水槽的美称。代指屋舍。 南朝 梁 刘孝绰 《酬陆长史倕》诗:“交峰隐玉霤,对涧距金楹。”
潇洒
(1) 自然大方,不呆板,不拘束(神情潇洒)
画法潇洒
(2) 不拘谨的或无拘束的;不矫揉造作的
衣着潇洒文雅
琅玕
(1) 似玉的美石
美人赠我金琅玕,何以报之双玉盘。——汉· 张衡《四愁诗》
(2) 传说和神话中的仙树,其实似珠;比喻珍贵、美好之物
服常树,其上有三头人,伺琅玕树。——《山海经》
(3) 翠竹的美称
剖劈青琅玕,家家盖墙屋。——唐· 白居易诗
不用
用不着,不必
不用你管这事
你留步吧,不用下去了
知情
(1) 领情
你每天花费时间与我分担家务,让我安心工作,我很知情
(2) 了解事件的原委情状
知情故纵
放佚
(1).散失。《礼记·月令》:“﹝仲冬之月﹞农有不收藏积聚者,马牛畜兽有放佚者,取之不詰。” 清 曾国藩 《<朱慎甫遗书>序》:“君之於学,其可谓篤志而不牵於众好者矣。惜其多有放佚,如《大易粹言》、《春秋本义》、《三传备説》诸篇,今都不可见。”
(2).放纵不受约束。 汉 桓宽 《盐铁论·刑德》:“网疏则兽失,法疏则罪漏。罪漏 * 放佚而轻犯禁。” 唐 白居易 《读张籍<古乐府>》诗:“读君学仙诗,可讽放佚君。” 清 方苞 《书孝妇魏氏诗后》:“近世士大夫百行不怍,而独以出妻为丑,閭阎化之,由是妇行放佚而无所忌。” 吴组缃 《菉竹山房》:“这幕才子佳人的喜剧闹了出来,人人夸说的绣蝴蝶的小姐一时连丫头也要加以鄙夷。放佚风流的叔祖虽从中尽力撮合周旋,但当时究未成功。”
飘飘
(1).风吹貌。 晋 陶潜 《与殷晋安别》诗:“飘飘西来风,悠悠东去云。” 唐 韩愈 《丰陵行》:“清风飘飘轻雨洒,偃蹇旗斾卷以舒。”
(2).飞扬貌。 汉 张衡 《西京赋》:“度曲未终,云起雪飞。初若飘飘,后遂霏霏。” 南唐 冯延巳 《春光好》词:“飘飘轻絮满南园,墙下草芊眠。” 元 张埜 《水龙吟·咏游丝》词:“落花天气初晴,随风几缕来何处。飘飘冉冉,悠悠颺颺,欲留还去。”
(3).飞翔貌。《文选·潘岳<秋兴赋>》:“蝉嘒嘒而寒吟兮,雁飘飘而南飞。” 李善 注:“飘飘,飞貌。” 唐 李咸用 《投所知》诗:“谁能借与摶扶势,万里飘飘试一飞。” 宋 王安石 《春从沙碛底》诗:“万里卜凤凰,飘飘何时至?”
(4).轻盈舒缓,超尘脱俗的样子。《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相如 既奏《大人之颂》,天子大説,飘飘有凌云之气,似游天地之閒意。” 宋 王安石 《用前韵戏赠叶致远直讲》:“飘飘凌云意,强御莫能慑。” 宋 苏轼 《前赤壁赋》:“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清 刘大櫆 《<皖江酬唱集>序》:“璨璨乎珠玉之辉,飘飘乎云霞之态。”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十五:“﹝ 韩老六 ﹞把 杨老疙疸 灌得手脚飘飘,不知铁锹有几个齿了。”
(5).形容动荡不安、不平静。《隋书·文学传·孙万寿》:“如何载笔士,翻作负戈人。飘飘如木偶,弃置同芻狗。”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怨怒》:“波澜飘飘,风雨任运推转,何必越性干祈。” 宋 曾巩 《寄孙正之》诗:“貌癯心苦气飘飘,长饿空林不可招。”
(6).漂泊貌。形容行止无定。 晋 陆机 《从军行》:“苦哉远征人,飘飘穷四遐。” 唐 刘长卿 《睢阳赠李司仓》诗:“飘飘 洛阳 客,惆悵 梁园 秋。” 明 王云凤 《送客》诗:“云气溟濛雨欲丝,飘飘游子别离时。”
(7).迅疾貌,倏忽貌。《淮南子·兵略训》:“与飘飘往,与忽忽来,莫知其所之。” 元 刘伯亨 《朝元乐》套曲:“飘飘四季过,迢迢一年矣。” 明 何景明 《暮春》诗:“飘飘岁月此双燕,渺渺江湖聊一槎。”
(8).形容思想、意趣高远。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志飘飘焉,嶢嶢焉,似若狭六合而隘九州。” 北周 庾信 《谢赵王示新诗启》:“落落词高,飘飘意远。文异水而涌泉,笔非秋而垂露。” 宋 王安石 《次韵酬陆彦回》:“款款故情初未憖,飘飘新句总堪传。”
(9).形容遥远、久远。 三国 魏 徐干 《室思诗》:“浮云何洋洋,愿因通我词,飘飘不可寄,徙倚徒相思。” 明 何景明 《送望之赴汶上》诗之二:“賔朋半海内,弟妹各天涯。驻马临岐处,飘飘独望家。”
相如
相同;相类。《墨子·备城门》:“﹝门﹞广八尺,为之两相如。” 孙诒让 间诂:“谓门左右两扇同度。”《后汉书·文苑传上·杜笃》:“厥土之膏,亩价一金,田田相如。” 李贤 注:“相如,言地皆沃美相类也。” 唐 韩愈 《符读书城南》诗:“两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 清 嬴宗季女 《六月霜》第一出:“总祗道,男和女,不相如。难道真个俺巾幗辈便於时无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