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文 >> 五月五日至京口原文 诗词名句

五月五日至京口

作者:周文璞 朝代:宋代

五月五日至京口原文

回回望秦淮,出语重烦喋。
凯风初酸辛,灵雨更凄切。
畴昔之所经,望见心已折。
粤从世态换,转见凡事别。
缗钱换仍艰,旅饭杂砂屑。
坊市半颓毁,物货仅罗列。
鸣凤斯不闻,遗沴犹惨烈。
凌晨转时序,涂路已入浙。
京清虽快人,忍作昌歜节。
身本无瑕疵,反被谗口谍。
低翔就师友,庶几免磨灭。
青旷虽未能,玄畅差可悦。
如其守微言,予将俟来哲。

诗词问答

问:五月五日至京口的作者是谁?答:周文璞
问:五月五日至京口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周文璞的名句有哪些?答:周文璞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回望

回顾,回头看。《后汉书·边让传》:“登瑶台以回望兮,冀弥日而消忧。” 唐 杜牧 《华清宫绝句》之一:“ 长安 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郭沫若 《歧路》:“他们在船上怕还在从那圆圆的窗眼中回望我呢。”

回顾,回头远看。 南朝 梁简文帝 《镜象》诗:“迴望疑垂月,傍瞻譬璧璫。” 清 杜岕 《烟雨桃花》诗:“渔舟吹篴人,迴望 武陵 路。” 瞿秋白 《饿乡纪程》十四:“东方故国送别的情意,涌出一丸冷月安慰我的回望。”

秦淮

河名。流经 南京 ,是 南京市 名胜之一。相传 秦始皇 南巡至 龙藏浦 ,发现有王气,于是凿 方山 ,断长垄为渎入于 江 ,以泄王气,故名 秦淮 。 唐 杜牧 《泊秦淮》诗:“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 秦淮 近酒家。” 南唐 李煜 《浪淘沙》词:“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 秦淮 。” 元 傅若金 《金陵晚眺》诗:“城下 秦淮 水,年年自落潮。”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听稗》:“既是这等,且到 秦淮 水榭,一访佳丽,倒也有趣!” 清 戴名世 《种树说》:“顷余侨居 秦淮 之上,而城之西北多有间旷之地,居民多种树为生。”

出语

犹出言。 唐 杜牧 《昔事文皇帝三十二韵》:“随行唯跼蹐,出语但寒喧。” 宋 陈善 《扪虱新话·宋太祖皇帝诗语雄健》:“ 鉉 闻不觉骇然,惊服 太祖 虽无意为文,然出语雄健如此。”《水浒传》第三五回:“ 宋江 因见那人出语不俗,横身在里面劝解。” 何其芳 《画梦录·扇子上的烟云》:“一滴之饮遂使我大有醉意,不禁出语惊人了。”

重烦

沉重而繁多。 章炳麟 《文学总略》:“古者,简帛重烦,多取记忆。”

凯风

(1).和暖的风,指南风。《诗·邶风·凯风》:“凯风自南,吹彼棘心。” 晋 陶潜 《和郭主簿》诗之二:“凯风因时来,回飇开我襟。” 唐 许敬宗 《奉和初春登楼即目应诏》诗:“歌里非烟颺,琴上凯风清。” 郁达夫 《寄王映霞》诗:“秋雨 茂陵 人独宿,凯风棘野雉双飞。”

(2).《诗经》篇名。该诗内容一说是赞美孝子,后常以指代感念母恩的孝心。《隶释·汉敦煌长史武斑碑》:“孝深《凯风》,志絜《羔羊》。” 南朝 宋 谢庄 《宋孝武宣贵妃诔》:“纯孝擗其俱毁,共气摧其同欒。仰昊天之莫报,怨《凯风》之徒攀。”

酸辛

辛酸;悲伤痛苦

旧游易磨灭,衰谢增酸辛。——唐· 杜甫《八哀诗·赠太子太师汝阳郡王琎》

灵雨

(1).好雨。《诗·鄘风·定之方中》:“灵雨既零,命彼倌人,星言夙驾,説于桑田。” 郑玄 笺:“灵,善也。” 宋 苏轼 《与孟震同游常州僧舍》诗之三:“待向三茆乞灵雨,半篙流水赠君行。” 元 关汉卿 《窦娥冤》第四折:“昔 于公 曾表白 东海 孝妇,果然是感召得灵雨如泉。” 郑泽 《长沙谒烈士祠》诗:“灵雨飘东风,祠堂载瞻仰。”

(2).喻君王的恩泽。 唐 杨巨源 《春日奉献圣寿无疆词》之一:“灵雨含双闕,雷霆肃万方。” 宋 苏轼 《谢赐恤刑诏书表》之二:“凯风养物,散为扇暍之凉;灵雨应时,同沾执热之濯。”

凄切

凄凉悲切

寒蝉凄切。——宋· 柳永《雨霖铃》词

畴昔

往昔;日前;以前

于畴昔之夜,梦坐奠于两楹之间。——《礼记·檀弓》

畴昔之事

望见

(1).犹谒见。《战国策·赵策四》:“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故愿望见太后。”

(2).从高处、远处看到。《左传·定公三年》:“ 邾子 在门臺,临廷。閽以缾水沃廷。 邾子 望见之,怒。”《史记·淮阴侯列传》:“ 信 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阵, 赵 军望见而大笑。” 唐 顾况 《临海所居》诗之二:“此去 临溪 不是遥,楼中望见 赤城 标。”《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 孟沂 ﹞步行回去,偶然一个去处,望见桃花盛开。” 周立波 《山那面人家》:“翻过山顶,望见新郎的家了。”

世态

指社会上人与人相处的人情世故

也索氢世态炎凉心中暗忖。——佚名《冻苏秦》

事别

犹言送别。 唐 贾岛 《送殷侍御赴同州》诗:“犹来交辟士,事别偃林扃。”

缗钱

(1).用绳穿连成串的钱。《旧唐书·刘悟传》:“ 悟 少有勇力,叔 逸準 为 汴 帅,积緡钱数百万于 洛中 , 悟 輒破扃鐍,悉盗用之。”《旧五代史·汉书·王章传》:“官库出纳緡钱,皆以八十为陌。”《初刻拍案惊奇》卷二:“总计前后锡賚之数,亦有四十七万緡钱。”

(2).指以千文结扎成串的铜钱, 汉 代作为计算税课的单位。后泛指税金。《史记·平準书》:“异时算軺车贾人緡钱皆有差,请算如故。诸贾人末作貰贷卖买,居邑稽诸物,及商以取利者,虽无市籍,各以其物自占,率緡钱二千而一算。诸作有租及铸,率緡钱四千一算。” 唐 白居易 《息游惰策》:“当丰岁,则贱糴半价不足以充緡钱,遇凶年,则息利倍称不足以偿逋债。” 宋 陆游 《曾文清公墓志铭》:“比贼退,得緡钱六十万,丧乱之餘,国用赖是以济。” 清 厉鹗 《东城杂记·红亭醋库》:“ 宋 时酒醋皆官库醖造,纳緡钱於户部。”

坊市

犹街市。 唐 苏鹗 《杜阳杂编》卷下:“又坊市豪家相为无遮斋大会,通衢间结綵为楼阁臺殿。”《资治通鉴·唐文宗太和九年》:“坊市恶少年因之报私仇, * ,剽掠百货,互相攻劫,尘埃蔽天。”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一引 清 梁同书 诗:“想见詅卖时,狼籍坊市遍。”

颓毁

(1).坍塌毁坏。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穀水》:“西有二石闕,虽经頽毁,犹高丈餘。”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憍赏弥国》:“其侧不远,有 如来井 及浴室,井犹充汲,室已頽毁。” 金 王若虚 《太一三代度师萧公墓表》:“明年 河 復,本观殿宇頽毁且尽,师次第缮完,寻復一新。”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浮图之始》:“荒芜頽毁,彫落略尽矣。”一本作“ 穨毁 ”。

(2).衰落败坏。《晋书·儒林传序》:“遂使宪章弛废,名教頽毁,五胡乘间而竞逐,二京继踵以沦胥。”一本作“ 穨毁 ”。

穨毁:毁坏。《晋书·儒林传序》:“﹝ 有晋 ﹞指礼法为流俗,目纵诞以清高,遂使宪章弛废,名教穨毁。”

物货

货物。《元史·世祖纪十四》:“唯 泉州 物货三十取一,餘皆十五抽一。”《元典章·兵部三·押运官须要根逐官物》:“所押物货,沿途疏失损坏。”

罗列

(1) 排列;陈列

乐工等罗列上前。——宋· 王谠《唐语林·雅量》

厂房罗列在山坡上

(2) 列举

光罗列事实还不够,必须加以分析

(3) 归类登记形成列表

鸣凤

指《鸣凤记》,传奇剧本,为明代王世贞门客作,写杨继盛与严嵩斗争被害惨死的故事

皆奏鸣凤。——清· 侯方域《壮悔堂文集》

更奏鸣凤。

惨烈

(1).气候寒冷或景象凄凉。 汉 张衡 《西京赋》:“於是孟冬作阴,寒风肃杀,雨雪飘飘,冰霜惨烈。” 唐 高适 《效古赠崔二》诗:“风飈生惨烈,雨雪暗天地。” 明 周履靖 《锦笺记·分笺》:“把朱帘试揭,星河惨烈,江关夜冷人声絶。”

(2).苛重;残酷。 晋 葛洪 《抱朴子·君道》:“瞻藻丽之采粲,则虑赋敛之惨烈。”《明史·马录传》:“衣冠之祸,可谓惨烈。” 李大钊 《物质变动与道德变动》:“在这种惨烈的竞争场里,社会现象迷乱复杂的程度有加无已。”

(3).十分悲痛或凄惨。 宋 苏轼 《屈原庙赋》:“忽终章之惨烈兮,逝将去此而沉吟。” 华山 《山中海路》:“山那边响起了一声步枪。狗熊带着惨烈的嗥叫,往回一缩,忽然滚下山来。”

凌晨

(1) 从零时起到天亮前的一段时间

(2) 天快亮的时候

七月三日凌晨

时序

季节变化的次序;先后的顺序

草木随着时序的变化而枯荣

时序刚刚过了秋分,就觉得突然增加了一些凉意。——《秋色赋》

涂路

(1).犹道路。《汉书·庞参传》:“遂乃千里转粮,远给 武都 西郡。涂路倾阻,难劳百端。”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七:“独 明皇 像别为一帧,幅巾跨马,左右侍卫单寡,有崎嶇涂路之状,题云《幸蜀图》。”

(2).路程,途程。多用于比喻。 鲁迅 《<呐喊>自序》:“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涂路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

快人

爽快、痛快的人

快马一鞭,快人一言。——《景德传灯录》

昌歜

(1).菖蒲根的腌制品。又称昌菹。昌,通“ 菖 ”。古以飨他国之来使,以示优礼。

(2).菖蒲根的腌制品。又称昌菹。昌,通“ 菖 ”。传说 周文王 嗜昌歜, 孔子 慕 文王 而食之以取味。后以指前贤所嗜之物。 唐 韩愈 《送无本师归范阳》诗:“来寻吾何能?无殊嗜昌歜。” 唐 皮日休 《郢州孟亭记》:“既慕其名,亦覩其貌,盖 仲尼 思 文王 ,则嗜昌歜。” 宋 苏轼 《仁宗皇帝御飞白记》:“存昌歜以追嗜好,不若因褒贬以想见其所与之人。” 宋 陆游 《夜坐观小儿作拟毛诗欣然有赋》:“即今见汝尚懽欣,此癖真同嗜昌歜。”

(3).菖蒲根的腌制品。又称昌菹。昌,通“ 菖 ”。端午节有食菖蒲菹与饮菖蒲酒之俗。 宋 范成大 《代儿童作端午贴门诗》之三:“黍筒小费名田课,昌歜多浮乐圣杯。” 清 宫鸿历 《长安午日》诗:“綵结灵符聊辟鬼,盘堆昌歜故愁吾。”

瑕疵

(1) 本指玉的疵病,喻微小的缺点,后泛指一切缺点

指前人之瑕疵。——唐· 韩愈《进学解》

(2) 指摘毛病

谗口

说坏话的嘴;谗人。《诗·小雅·十月之交》:“无罪无辜,谗口嚣嚣。” 唐 罗隐 《寄郑补阙》诗:“未必便为谗口隔,只应贪草諫书忙。” 明 孙柚 《琴心记·廷尉伸冤》:“谁知机伏,塞马生愁,虚排忠义,受寃谗口。”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补遗·台省·苛求姓名》:“古来以姓名谤人者,如 裴度 之緋衣坦腹, 宋郊 之国姓祀天,谗口造言,为千古痛恨。”

师友

老师和朋友,泛指可以求教或互相切磋的人

贫乏无以远寻师友

庶几

(1) 或许可以,表示希望或推测

寡人以为善,庶几息兵革。——《史记·秦始皇本纪》

(2) 差不多;近似

全我社稷口,可以庶几乎!

(3) 指贤者或可以成才的人

磨灭

(1) 随着时间的变化而逐渐消失

建立不可磨灭的功勋

(2) 磨难;折磨

谁曾经这样磨灭

青旷

碧空。 唐 骆宾王 《四月八日题七级》诗:“悠悠青旷里,荡荡白云前。”

差可

犹尚可。勉强可以。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品藻》:“人问抚军:‘ 殷浩 谈竟何如?’答曰:‘不能胜人,差可献酬羣心。’”

如其

(1)

(2) 表示假设,正句中往往有“必”、“就”等跟它呼应,相当于“如果”

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资治通鉴》

(3) 连词,表示提出另一话题,用在下句或下段开头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论语·先进》

微言

(1) 含蓄而精微的言辞

微言议赈捐

(2) 密谋;密言

来哲

后世智慧卓越的人。《文选·班固<幽通赋>》:“若胤 彭 而偕 老 兮,诉来哲而通情。” 吕延济 注:“若得续 彭祖 之年,俱 老聃 之寿,当告之来智与之通情。” 唐 白居易 《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策》:“精求古人之意,启迪来哲之怀。” 刘毓崧 《杜观察<古谣谚>序》:“凡播于时贤者,即可传之来哲。”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释文珦,朝代:宋代
    白日常苦短,无方使迟延。始见出暘谷,忽已沈虞渊。迫促於生人,无一能永年。丰质成槁项,鬒发变华颠。鸡鸣逐声利,夜分未遑眠。奄化同草木,没没归重泉。或复自超放,导引求神仙。乔松在何许,亦若茫昧然。必当实根祗,尘物皆弃捐。德性贵纯正,文华在昭宣。道与天地准,万古唯圣贤。景行不可忘,抒情为此篇。
  • 作者:乾隆,朝代:清代

    每咏正凝堂,率阐周易旨。

    兹乃有别会,谓契中庸矣。

    中则无不正,凝叶庸之理。

    无过与不及,不偏还不倚。

    是乃天命然,能体惟君子。

    吾虽见至兹,实愧行诸己。

  • 作者:全元立,朝代:明代

    相思欲断肠,香魂渺相隔。

    落月如有情,清光下瑶席。

    郎唱采莲歌,妾鼓木兰楫。

    同行不同归,西风乱霜叶。

  • 作者:李齐贤,朝代:元代
    三峰奇绝,尽披露、一掬天悭风物。闻说翰林曾过此,长啸苍松翠壁。八表游神,三杯通道,驴背须如雪。尘埃俗眼,岂知天上人杰。犹想居士胸中,倚天千丈气,星虹闲发。缥缈仙踪何处问,箭*天光明灭。安得联翩,云裾霞佩,共散麒麟发。花间玉井,一樽轰醉秋月。
  • 作者:黄庚,朝代:宋代
    江上支筇眼界宽,夕阳影裹水云寒。恁谁说与闲鸥鹭,借我渔矶把钓竿。
  • 作者:陈与义,朝代:宋代
    平生诗作祟,肠肚困藿食。使我忘归忧,亦自得诗力。绝知是余蔽,且复求今日。不如付杯酒,一笑万事毕。毛颖仅升堂,麯生真入室。
  • 作者:陈棣,朝代:宋代
    载味君诗字字新,方知后实称先声。文章素号五经笥,姓字行添千佛名。赵璧有瑕虚指示,随珠无价妄讥评。官閒聊戯管城颍,小草银钩乱伯英。
  • 作者:皎然,朝代:唐代
    旧游经丧乱,道在复何人。寒草心易折,闲云性常真。交情别后见,诗句比来新。向我桃州住,惜君东岭春。
  • 作者:释印肃,朝代:宋代
    有疑不决直须争,强指砖磨马祖前。牛行不在车心打,当时鼻孔廓辽天。
  • 作者:佚名,朝代:宋代
    近来清瘦,为谁为谁。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