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春经筵原文
文华春讲集群英,书义经微细讨评。
四海耕桑因所利,万几敕毖省其成。
讵惟守注毋甚解,亦曰尊闻在力行。
内外交修非二事,邻哉思日赞治平。
诗词问答
问:仲春经筵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仲春经筵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仲春经筵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出处:御制诗三集卷三十六
2. 是日进讲论语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尚书屡省乃成
参考注释
文华
(1).文章的华采。《后汉书·班彪传论》:“ 班彪 以通儒之才,倾侧危乱之閒……敷文华以纬国典,守贱薄而无闷容。” 唐 刘得仁 《上翰林丁学士》诗:“官自文华重,恩因顾问生。”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十三:“ 宋 、 齐 、 梁 、 陈 惟以文华相尚,门第相夸,亦不足观。”
(2).才华,文才。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二:“ 周 补闕 乔知之 有婢 碧玉 ,姝艷能歌舞,有文华。” 宋 苏轼 《谢曹子方惠新茶》:“ 陈植 文华斗石高, 景公 诗句復称豪。” 王闿运 《祭常都尉文》:“虽怀武志,实藴文华。”
(3).指有才华的人。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名声》:“有一士族,读书不过二三百卷……朝廷以为文华。”
(4).文化昌盛。 唐 韦应物 《寄皎然上人》诗:“ 茂苑 文华地,流水古僧居。”
(5).指文华殿。 明 唐顺之 《请皇太子受朝疏》:“ 文华 受朝之仪缺而未讲,臣民稽首之敬抑而未伸。”
讲集
讲经说法的集会。 南朝 梁 宝唱 《比丘尼传·道仪尼》:“闻中畿经律渐备,讲集相续, 晋 泰元 末乃至京师,住 何后寺 。”
义经
正道。《逸周书·太子晋》:“国诚寧矣,远人来观;修义经矣,好乐无荒。”
微细
(1) 比喻地位低下
起微细,定海内
(2) 极细小
微细血管
四海
(1) 指全国各地
四海为家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三国志·诸葛亮传》
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指世界各地
放之四海而皆准
(3) 豪放、豁达
老牛说:“真是大手笔,四海得很”
耕桑
种田与养蚕。亦泛指从事农业。 汉 杨恽 《报孙会宗书》:“身率妻子,戮力耕桑。” 唐 韩愈 《和卢郎中云夫寄示盘谷子歌》:“行抽手版付丞相,不待弹劾还耕桑。” 清 陈梦雷 《寄答李厚庵百韵》:“对人説忠孝,努力事耕桑。”
万几
(1).《书·皋陶谟》:“无教逸欲有邦,兢兢业业,一日二日万几。” 孔 传:“几,微也,言当戒惧万事之微。”后以“万几”指帝王日常处理的纷繁的政务。 晋 葛洪 《抱朴子·论仙》:“﹝帝王﹞思劳于万几,神驰于宇宙。” 唐 刘禹锡 《唐故朝散大夫崔公神道碑》:“ 建中 初, 德宗 始亲万几。”《明史·韩文传》:“是时青宫旧奄 刘瑾 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觝,不亲万几。”
(2).泛指执政者处理的各种政务。 康有为 《大同书》辛部第四章:“万几百政,法律章程,皆由大地大众公议。”
力行
(1).犹言竭力而行。《书·泰誓中》:“今 商王 受 力行无度,播弃犂老,昵比罪人。” 孔 传:“行无法度,竭日不足,故曰力行。”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陵压》:“ 严安之 、 崔谭 俱为赤尉,力行猛政。”
(2).努力实践。《礼记·中庸》:“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史记·儒林列传》:“为治者不在多言,顾力行何如耳。” 宋 曾巩 《与王深甫书》:“士诚有常心,以操群圣人之説而力行之,此 孔 孟 以下所以有功於世也。” 廖仲恺 《<孙中山先生文集>序》:“读先生之遗文者,能体化而力行焉,则此集之刻,为不虚矣。”
内外
在数量或时间上接近精确地;大约;近似
五十年内外
交修
《书·说命下》:“尔交修予,罔予弃,予惟克迈乃训。” 孔 传:“交,非一之义。” 孔颖达 疏:“令其交更修治己也。”后用为天子要求臣下匡助之词。 宋 王安石 《批答文武百寮曾公亮已下上尊号第一表不允》:“朕以薄德,嗣膺基绪,继天理物,常惧弗任。方赖交修,以熙众治。”《明史·杨士奇传》:“兹创制‘杨贞一印’赐卿,尚克交修,以成明良之誉。”
二事
(1).两种事务;两件事。《周礼·天官·内宰》:“妇职之灋教九御,使各有属,以作二事。” 郑玄 注:“二事,谓丝,枲之事。”《左传·襄公十年》:“女成二事而后告余。” 杜预 注:“二事,伐 偪阳 ,封 向戌 。”
(2).谓事不专一。《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劝民耕农利土,一室无二事。”《后汉书·文苑传上·傅毅》:“二事败业,多疾我力。” 李贤 注:“二事,谓事不专一也。”
(3).方言。犹闲事。 欧阳山 《高干大》第二一章:“谁愿意做这号‘二事’!”
治平
(1).治国平天下。语本《礼记·大学》:“身脩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清 侯方域 《南省试策》之三:“太子异日有天下之责者也。但得青宫读书,辨古今兴亡,识人才邪正,足以治平耳矣。”
(2).谓政治清明,社会安定。《晏子春秋·谏上七》:“故明所爱而贤良众,明所恶而邪僻灭,是以天下治平,百姓和集。” 宋 苏轼 《晁错论》:“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 清 薛福成 《筹洋刍议·变法》:“自 唐 虞 讫 夏 、 商 、 周 ,最称治平。”
(3).指官吏治理政事的功绩。《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孝文皇帝 初立,闻 河南 守 吴公 治平为天下第一。” 清 李渔 《奈何天·隐妒》:“自齠齔之年,出来应试,早登甲第之先;从学仕之日,出去临民,便擢治平之最。”
精彩推荐:
- 天佑於皇宋,时生柱石贤。余光承祖祢,秀气禀山川。应物心如水,临机直似弦。孔书穷竹简,羲易玩韦编。记问诸儒竦,声华六合传。虎闱书考异,蟾窟姓名先。文卷惊严助,经师拜郑虔。刊仇饱黄卷,迁擢冠青钱。稠叠膺神恉,澄清出使旜。陪都佐留钥,东道握兵权。惨淡胡尘暗,低回汉节坚。肃陈鹅鹳列,坐困犬羊膻。潜拔淮阴帜,争加祖逖鞭。力遮江国路,坐沮逆陲烟。气概青云上,忠诚紫盖边。龙飞逢履位,蛇辅喜差肩。遭际风云会,寅缘雨露偏。紫荷跻法从,碧落耀卿联。揆事符中扆,论文动细毡。北扉领浴殿,夜直履花砖。将略惊颇牧,纷言粲许燕。覆袍分蜀锦,归烛烂金莲。左辖精搜选,中原付斡旋。凤池邦本正,虎帐国威全。七校兵屯壮,三吴节制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