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文 >> 念奴娇(五和)原文 诗词名句

念奴娇(五和)

作者:刘克庄 朝代:宋代

念奴娇(五和)原文

隆乾间事,两翁有、手泽遗编曾纪。
余掌兰台修纂到,景定初开忠邸。
抔起复麻,奋涂归笔,嚼碎张巡齿。
德音犹在,非卿何足语此。
老来兹事都休,问门前宾客,今朝来几。
达汝空函,投伊大瓮内,谁曾提起。
丹汞灰飞,黄粱炊熟,跳出槐宫里。
儿童不识,秃翁定是谁子。

诗词问答

问:念奴娇(五和)的作者是谁?答:刘克庄
问:念奴娇(五和)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念奴娇(五和)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刘克庄的名句有哪些?答:刘克庄名句大全

刘克庄念奴娇(五和)书法欣赏

刘克庄念奴娇(五和)书法作品欣赏
念奴娇(五和)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手泽

先辈存迹

父没而不能读父之书,手泽存焉尔。——《礼记·玉藻》

遗编

(1).指前人留下的著作。《旧唐书·章怀太子贤传》:“往圣遗编,咸穷壼奥。” 宋 苏辙 《寄题蒲传正学士阆中藏书阁》诗:“更把遗编观得失,君家旧物岂须猜。” 明 黄哲 《过梁昭明太子墓》诗:“遗编軼正雅,旷代殊徽音。” 清 杜濬 《咏史得谢皋》:“所以 晞髮翁 ,遗编灿星斗。”

(2).指散佚的典籍。 唐 卢照邻 《乐府杂诗序》:“通儒作相,徵博士於诸侯;中使驱车,访遗编於四海。” 清 戴名世 《<天籁集>序》:“顷余有志於先朝文献,欲勒为一书,所至輒访求遗编,颇畧具。”

(3).释卷;放下书籍。 明 袁宏道 《送叶使君还朝序》:“虽纷庞业杂之中,而幽閒自得,手不遗编。”

兰台

(1). 战国 楚 台名。故址传说在今 湖北省 钟祥县 东。《文选·宋玉<风赋>序》:“ 楚襄王 游於 兰臺 之宫, 宋玉 、 景差 侍。” 李周翰 注:“ 兰臺 ,臺名。” 唐 张九龄 《登古阳云台》诗:“ 楚国 兹故都, 兰臺 有餘址。”

(2). 汉 代宫内收藏典籍之处。《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御史大夫……有两丞,秩千石。一曰中丞,在殿中兰臺,掌图籍祕书。” 汉 焦赣 《易林·巽之明夷》:“典策法书,藏兰臺,虽遭溃乱,独不逢灾。”

(3).泛指宫廷藏书处。《南史·徐勉传》:“方领矩步之容,事灭於旌鼓;兰臺石室之典,用尽於帷盖。”

(4).指御史台。 汉 代的御史中丞掌管兰台,故称。《资治通鉴·齐东昏侯永元二年》:“ 慧景 烧兰臺府署为战场。” 胡三省 注:“兰臺,御史臺也。” 元 黄溍 《日损斋笔记·杂辩》:“盖御史有两丞,其一在兰臺,谓之中丞。”又 东汉 时 班固 为兰台令史,受诏撰《光武本纪》,故史官亦称“ 兰臺 ”。

(5). 唐 代指秘书省。 唐 白居易 《秘书省中忆旧山》诗:“犹喜兰臺非傲吏,归时应免动移文。” 唐 李商隐 《无题》诗:“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臺类转蓬。” 冯浩 笺注:“《旧书·职官志》:秘书省, 龙朔 初改为兰臺, 光宅 时改为麟臺, 神龙 时復为秘书省。”

(6).相术家指鼻的左侧。《太清神鉴》卷二:“準头主富贵贫贱,百事吉凶……左为兰臺,右为廷尉。”《旧唐书·方伎传·袁天纲》:“ 天纲 谓 淹 曰:‘公兰臺成就,学堂宽博,必得亲纠察之官,以文藻见知。’” 明 谢谠 《四喜记·诗礼趋庭》:“天庭忒恁低,地阁那曾伟,準头偏,兰臺、廷尉俱亏……恐今生虎榜姓难题。”

(7).道教指肝脏。《云笈七籤》卷十九:“经曰:‘肺为尚书,肝为兰臺,心为太尉公。’”

修纂

编写

修纂历书

起复

(1)

(2) 古时官员服父母丧守期未满即 * 赴任官职。明清时专指服父母丧期满后重新复出做官

(3) 旧指官员被革职后复出

涂归

唐 制,诏敕若不便于执行,给事中得加以改动奏进,谓之“涂归”。《新唐书·百官志二》:“给事中四人,正五品上……凡百司奏抄,侍中既审,则駮正违失。詔敕不便者,涂窜而奏还,谓之涂归。”

张巡

张巡(709-757) : 唐代邓州南阳(今属河南)人。开元进士。安史之乱时,他任真源令,起兵守雍丘(今河南杞县),抵抗叛军。后移守睢阳(今河南商丘),与太守许远共同作战,在内无粮草、外无援兵的情况下,依靠军民坚守数月不屈。睢阳失守后,遭杀害。

德音

(1).善言。《诗·邶风·谷风》:“德音莫违,及尔同死。” 郑玄 笺:“夫妇之言无相违者,则可与女长相与处至死。”后亦用以对别人言辞的敬称。《魏书·宗钦传》:“足下兼爱为心,每能存顾,养之以风味,惠之以德音。” 唐 韩愈 《高君画赞》:“遗书一张,德音不忘。” 鲁迅 《书信集·致许寿裳》:“倘能先赐德音,犹所说豫大庆。”

(2).犹德言,指合乎仁德的言语、教令。《国语·楚语上》:“忠信以发之,德音以扬之。”

(3).用以指帝王的诏书。至 唐 宋 ,诏敕之外,别有德音一体,用于施惠宽恤之事,犹言恩诏。 汉 桓宽 《盐铁论·诏圣》:“ 高皇帝 时,天下初定,发德音,行一切之令,权也,非拨乱反正之常也。” 唐 白居易 《杜陵叟》诗:“白麻纸上书德音,京畿尽放今年税。” 宋 曾巩 《英宗实录院申请》:“乞下三司,令自 嘉祐 八年四月至 治平 四年正月八日已前,应虫蝗、水旱、灾伤及德音赦书蠲放税赋,及蠲免欠负,并具实数,供报当院。”《平山冷燕》第十六回:“却又不知向何方流荡,竟无跡迹,以辜朝庭德音。”

(4).指朝廷所定的正统音乐。《礼记·乐记》:“天下大定,然后正六律,和五声,弦歌诗颂,此之谓德音,德音之谓乐。”

(5).好名声。《诗·豳风·狼跋》:“公孙硕肤,德音不瑕。” 朱熹 集传:“德音,犹令闻也。”《诗·小雅·南山有台》:“乐只君子,德音不已。” 晋 葛洪 《<抱朴子外篇>自叙》:“高勋著於盟府,德音被乎管絃。形器虽沉鑠於渊壤,美谈飘颻而日载。” 明 何景明 《古怨诗》之二:“所重在德音,容色安足恃。”

何足

犹言哪里值得。《史记·秦本纪》:“﹝ 百里傒 ﹞谢曰:‘臣亡国之臣,何足问!’”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一六:“ 颖 心愴然,即寤,语诸左右,曰:‘梦为虚耳,亦何足怪。’” 明 李贽 《复夏道甫》:“再勤学数年便当大捷矣,区区一秀才,何足以为轻重。”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非有复译不可》:“但因言语跟着时代的变化,将来还可以有新的复译本的,七八次何足为奇,何况 中国 其实也并没有译过七八次的作品。”

来兹

(1).来年。《吕氏春秋·任地》:“今兹美禾,来兹美麦。” 南朝 宋 谢灵运 《白石岩下径行田》诗:“天鉴儻不孤,来兹验微诚。”

(2).泛指今后。《古诗十九首·生年不满百》:“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花城》1981年第1期:“他突然想到,应该用笔把他们叱咤风云的英雄事迹记录下来,瞻既往以励来兹。”

宾客

(1)

(2) 客人的总称

宾客盈门

公子于是乃置酒大会宾客。——《史记·魏公子列传》

(3) 门客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得,皆白衣冠以送之。——《战国策·燕策》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朝来

早晨。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简傲》:“ 西山 朝来,致有爽气。” 元 顾德辉 《青玉案》词:“晴日朝来升屋角,树头幽鸟,对调新语,语罢双飞却。”

空函

(1).指没有放入信笺的函封。《晋书·殷浩传》:“后 温 将以 浩 为尚书令,遗书告之, 浩 欣然许焉。将答书,虑有谬误,开闭者数十,竟达空函,大忤 温 意,由是遂絶。”

(2).指内容空泛的短笺。《南史·梁纪上·武帝上》:“ 山阳 惑於众口,判相嫌贰,则行事进退无以自明,是驰两空函定一州矣。”

提起

(1) 谈到;说起

提起诉讼

(2) 奋起

提起精神

(3) 提出;引起

提起诉讼

(4) 举起;拿起

他从纸上提起笔来

(5) 向上集拢

提起裙子,跳过小溪

丹汞

朱汞,指炼丹者从朱砂中提炼出来的丹药。 宋 赵师秀 《寄徐丞》诗:“亦欲鬢毛休似雪,争如丹汞只为灰。” 元 马致远 《陈抟高卧》第二折:“降伏尽婴儿姹女,将炼成丹汞黄银。”

黄粱

(1).粟米名。即黄小米。《楚辞·招魂》:“稻粢穱麦,挐黄粱些。” 洪兴祖 补注引《本草》:“黄粱出 蜀 、 汉 , 商 、 浙 閒亦种之,香美逾於诸粱,号为竹根黄。” 唐 杜甫 《赠卫八处士》诗:“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穀二·粱》﹝集解﹞引 寇宗奭 曰:“黄粱白粱,西 洛 农家多种,为饭尤佳,餘用不甚相宜。”

(2).同“ 黄粱梦 ”。 明 李东阳 《麓堂诗话》:“ 陈媿斋 师召 在 南京 ,尝有梦中诗寄予,予戏答之曰:‘举世空惊梦一场,功名无地不黄粱。凭君莫向痴人説,説向痴人梦转长。’” 明 张煌言 《卜天种昼寝戏成》诗:“新秋萧颯北窗凉,一枕 羲皇 梦亦长。试问 漆园 蝴蝶影,可曾逆旅闹黄粱。” 毛 * 《清平乐·蒋桂战争》词:“洒向人间都是怨,一枕黄粱再现。”

炊熟

(1). 宋 代称寒食节前一日为炊熟。因寒食禁火,节前一日必须烧好食物,故称。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清明节》:“寻常京师以冬至后一百五日为大寒食,前一日谓之炊熟。”

(2).指饭菜已烧熟。 宋 张耒 《叙十五日事》诗:“起来炊熟日亭午,槐叶新成庭覆翠。”

跳出

(1).超越;突出。《汉书·沟洫志》:“ 河 欲居之,当稍自成川,跳出沙土,然后顺天心而图之。” 沙汀 《风浪》:“正像一九五五年冬天,扩社报名的时候那样,仿佛整个农村已经沸腾起来,跳出了生活常轨。”

(2).古代写章表时另起行头,叫“跳出”。《左传·襄公二十五年》“成而不结” 孔颖达 疏引《魏晋仪注》:“写章表,别起行头者,谓之跳出。” 明 杨慎 《丹铅总录·跳出》:“写章表,别起行头者谓之跳出,今曰抬头。”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论文下·跳出》:“ 褚遂良 《圣教序》:‘我皇福臻。’‘我’字跳出写。 欧阳询 书《醴泉铭》:‘我后固怀撝挹’又‘我后夕惕’亦‘我’字跳出写。盖‘我’者亲戴之词,非臣下自谓也。今人‘我皇、我后’,皆於‘皇’字、‘后’字跳出,与古异矣。”

儿童

年纪小于少年的幼孩

儿童相见不相识。——唐· 贺知章《回乡偶书》

不识

(1).不知道,不认识。《诗·大雅·皇矣》:“不识不知,顺帝之则。” 郑玄 笺:“其为人不识古,不知今,顺天之法而行之者。” 唐 韩愈 《闵己赋》:“行舟檝而不识四方兮,涉大水之漫漫。” 鲁迅 《<集外集>序言》:“连我自己也诧异那时的我的幼稚,而且近乎不识羞。”

(2). 西周 刑法中三种可宽恕的条件之一。指误杀。《周礼·秋官·司刺》:“壹宥曰不识。” 郑玄 注:“识,审也。不审,若今仇讎当报甲,见乙,诚以为甲而杀之者。”

秃翁

贬指年老而无官势的人。亦用以自嘲。《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武安 ﹞召 韩御史大夫 载,怒曰:‘与 长孺 共一老秃翁,何为首鼠两端!’” 裴駰 集解引《汉书音义》:“秃老翁,言 婴 无官位扳援也。” 宋 陆游 《夏日杂题》诗之七:“憔悴衡门一秃翁,回头无事不成空。”

谁子

何人。《管子·地数》:“ 桓公 问於 管子 曰:‘以天财地利立功成名於天下者,谁子也?’ 管子 对曰:‘ 文 武 是也。’”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四九:“平昼整衣冠,思见客与宾,宾客者谁子?倏忽若飞尘。” 宋 杨万里 《春兴》诗:“诗成字字梅样香,却把春风寄谁子?”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沈蔚,朝代:宋代
    回首芜城旧苑。还是绿深红浅。春意已无多,斜日满帘飞燕。不见。不见。花上雨来风转。
  • 作者:仇远,朝代:宋代
    忆寒烟古驿,淡月孤舟,无限江山。落叶牵离思,到秋来,夜夜梦入长安。故人翦烛清话,风雨半窗寒。甚宦海漂流,客毡寂寞,忍说闲关。征衫。赋归去,喜故里西湖,不厌重看。莫待青春晚,趁莺花未老,觅醉寻欢。故园更有松竹,富贵不如闲。却指顾斜阳,长歌李白行路难。
  • 作者:皎然,朝代:唐代
    名山洞府到金庭,三十六洞称最灵。不有古仙启其秘,今日安知灵宝经。中山炼师栖白云,道成仙秩号元君。三千甲子朝玉帝,世上如今名始闻。吐纳青牙养肌发,花冠玉舄何高洁。不闻天上来谪仙,自是人间授真诀。吴兴太守道家流,仙师远放清风楼。应将内景还飞去,且从分风当此留。湖之山兮楼上见,山冥冥兮水悠悠。世人不到君自到,缥缈仙都谁与俦。黄鹤孤云天上物,物外飘然自天匹。一别千年未可期,仙家不数人间日。
  • 作者:王立道,朝代:明代

    帝座分明照冀州,妖星从此霣旄头。

    皇图永似西山固,圣泽黄河万古流。

  • 作者:李洞,朝代:唐代
    四海通禅客,搜吟会草亭。拈髭孤烛白,闭目众山青。松挂敲冰杖,垆温注月瓶。独愁悬旧旆,笏冷立残星。
  • 作者:杨士彦,朝代:宋代

    江气南吞吴分野,海波北撼楚封陲。

  • 作者:陆游,朝代:宋代
    叔高初过我,风度何玉立,超然众客中,可慕不待揖。入都多宾友,伯高数来集,质如琮璧润,气等芝兰袭。晚乃过仲高,午日晒行笠,匆匆遽别去,怅望空怏悒。有如此三高,青紫何足拾。岂无知之者,相视莫维絷。穷鱼虽相悯,可媿吐微泾。亦知尊公贤,何止盖乡邑。向风每拳拳,识面真汲汲。秋风忽闻讣,执书叹以泣。造门不自决,追悔今何及!又闻著书富,手泽溢巾笈。哀毁要无益,遗稿勤缀缉。
  • 作者:喻良能,朝代:宋代
    碧嶂嶙峋夔子国,白云缥缈昭君乡。平生不识巫山面,今日巫山到眼傍。
  • 作者:王立道,朝代:明代

    绮阁瑶台迥碧空,春光尽在上林中。

    琼华岛上蔷薇雨,太液池头杨柳风。

  • 作者:密璹,朝代:宋代

    倦客更遭尘事冗,故寻閒地婆娑。

    一尊芳酒一声歌。

    卢郎心未老,潘令鬓先皤。

    醉向繁台台上问,满川细柳新荷。

    薰风楼阁夕阳多。

    倚阑凝思久,渔笛起烟波。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