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枢密生辰原文
家住东南最上游,一从束发侍宸旒。文兼锺阜古今秀,庆与秦淮日夜流。
盛业行刊千琬琰,余威坐折万貔貅。
竚看拜后因荣异,槐鼎相联鲁与周。
诗词问答
问:上枢密生辰的作者是谁?答:仲并
问:上枢密生辰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仲并的名句有哪些?答:仲并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东南
介于东和南之间的方向
方是时,博鸡者以义闻东南。——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上游
(1) 河流靠近发源地的一段
黄河上游
(2) 比喻先进的地位
力争上游
(3) 上级
只恐上游知道
一从
(1).全都服从。《韩非子·扬权》:“凡上之患,必同其端,信而勿同,万民一从。” 陈奇猷 集释:“一从犹言皆从也。”
(2).一概听从或遵从。《晋书·卢志传》:“陛下今日之事,当一从右将军。”《晋书·成恭杜皇后传》:“今山陵之事,一从节俭,陵中唯洁扫而已,不得施涂车芻灵。”
(3).完全听任。 唐 高适 《重阳》诗:“岂有白衣来剥啄,一从乌帽自敧斜。” 元 乔吉 《即事》曲:“一从鞍马西东,几番衾枕朦朧。”
(4).自从。 唐 王昌龄 《寄穆侍御出幽州》诗:“一从恩遣度 瀟湘 ,塞北江南万里长。” 宋 王安石 《少年见青春》诗:“一从鬢上白,百不可见喜。”《红楼梦》第六八回:“妹子年轻,一从到了这里,诸事都是家母和家姐商议主张。” 毛 * 《和郭沫若同志》诗:“一从大地起风雷,便有精生白骨堆。”
束发
(1) 系结头发
(2) 成童的年龄,15至20岁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宸旒
帝王之冠。借指帝王。 唐 无名氏 《梅妃传》:“忆昔 太液 清波,水光荡浮,笙歌燕赏,陪从宸旒。” 明 陈汝元 《金莲记·首引》:“幸 子由 申救,远謫 黄州 ,不久量移 儋耳 ,重拜宸旒。”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礼部·笏囊佩袋》:“ 嘉靖 初年, 世宗 升殿,尚宝卿 谢敏行 以故事捧宝逼近宸旒,其佩忽与上佩相纠结,赖中官始得解。”
古今
古代和现代
古今差异
秦淮
河名。流经 南京 ,是 南京市 名胜之一。相传 秦始皇 南巡至 龙藏浦 ,发现有王气,于是凿 方山 ,断长垄为渎入于 江 ,以泄王气,故名 秦淮 。 唐 杜牧 《泊秦淮》诗:“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 秦淮 近酒家。” 南唐 李煜 《浪淘沙》词:“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 秦淮 。” 元 傅若金 《金陵晚眺》诗:“城下 秦淮 水,年年自落潮。”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听稗》:“既是这等,且到 秦淮 水榭,一访佳丽,倒也有趣!” 清 戴名世 《种树说》:“顷余侨居 秦淮 之上,而城之西北多有间旷之地,居民多种树为生。”
日夜
白天和黑夜
其时日夜兵火交迫。——《广州军务记》
日夜望将军至。——《史记·项羽本纪》
业行
(1).学业和德行。《后汉书·张霸传》:“﹝ 霸 ﹞ 永元 中为 会稽 太守,表用郡人处士 顾奉 、 公孙松 等……其餘有业行者,皆见擢用。”《南史·王裕之传》:“ 纶之 子 昕 ,有业行,居父忧过礼。”《南史·陆襄传》:“后 昭明太子 统 闻 襄 业行,启 武帝 引与游处。”
(2).佛教语。指行为、言语、思想等方面的活动。 南朝 齐 王屮 《头陀寺碑文》:“法师释 曇珍 ,业行淳脩,理怀渊远。”
琬琰
(1).琬圭、琰圭。《书·顾命》:“弘璧、琬琰在西序。” 孔 传:“大璧琬琰之圭为二重。” 蔡沉 集传:“琬琰,圭名。”
(2).为碑石之美称。 唐玄宗 《孝经序》:“写之琬琰,庶有补於将来。” 宋 苏轼 《贺林待制启》:“箸书已成,特未写之琬琰;立功何晚,会当收之桑榆。” 明 张居正 《拟唐回鹘率众内附贺表》:“写诸琬琰,播 狼胥 瀚海 之声;炳若丹青,掩 麟阁 云臺 之美。”
(3).泛指美玉。《楚辞·远游》:“吸飞泉之微液兮,怀琬琰之华英。” 洪兴祖 补注:“琬音宛,琰音剡,皆玉名。”《淮南子·说山训》:“琬琰之玉,在洿泥之中,虽廉者弗释。” 南朝 梁 刘峻 《辨命论》:“火炎 崐 岳,砾石与琬琰俱焚;严霜夜零,萧艾与芝兰共尽。” 唐 韩愈 《送穷文》:“携持琬琰,易一羊皮,飫於肥甘,慕彼糠糜。” 明 杨珽 《龙膏记·觖望》:“花明宝鈿,光浮琬琰,是 广寒 仙媛,合配风流时彦。”
(4).比喻品德或文词之美。 汉 东方朔 《七谏·自悲》:“厌白玉以为面兮,怀琬琰以为心。” 晋 葛洪 《抱朴子·任命》:“崇琬琰於怀抱之内,吐琳瑯於毛墨之端。”《南史·刘遵传》:“文史该富,琬琰为心;辞章博赡,玄黄成采。” 元 邓文原 《奉题延祐宸翰诗》:“官联天府璇璣象,帝阐河图琬琰文。”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史阁部书》:“今倥偬之际,忽捧琬琰之章。”
(5).玉液。 晋 王嘉 《拾遗记·周穆王》:“﹝ 西王母 ﹞共玉帐之高会,荐清澄琬琰之膏以为酒。” 元 张之翰 《一字砚赋》:“以藉古锦,以盛蟾蜍,以滴琬琰。”
余威
剩余的威风或威力
余威振殊俗。——汉· 贾谊《过秦论》
貔貅
(1) 古书上说的一种凶猛的野兽
前有挚兽,则载貔貅。——《礼记·曲礼》
(2) 比喻骁勇的部队
命貔貅之士,鸣檄前驱。——《晋书·熊远传》
槐鼎
比喻三公或三公之位。亦泛指执政大臣。槐,指三槐;鼎,国之重器,又有三足。《后汉书·方术传序》:“故 王梁 、 孙咸 名应图籙,越登槐鼎之任。”《南齐书·褚渊传》:“裂邑万户,登爵槐鼎。” 唐 刘知几 《史通·书事》:“若乃百职迁除,千官黜免,其可以书名本纪者,盖惟槐鼎而已。”《再生缘》第十六回:“槐鼎早承 高密 衮,梅花新试 寿阳 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