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和八首原文
白首还乡铁铸关,云泥不复计飞蟠。原田高下雨三日,庵屋中分云半间。
麻麦芃芃回秀色,茅柴薄薄暂酡颜。
若非铃合诗筒至,身在华胥的未还。
诗词问答
问:又和八首的作者是谁?答:刘克庄
问:又和八首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刘克庄的名句有哪些?答:刘克庄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白首
(1).犹白发。表示年老。《史记·范雎蔡泽列传论》:“ 范雎 、 蔡泽 世所谓一切辩士,然游説诸侯至白首无所遇者,非计策之拙,所为説力少也。” 前蜀 韦庄 《与东吴生相遇》诗:“十年身事各如萍,白首相逢泪满缨。” 元 钱应庚 《春草碧·次韵酬复孺》词:“西园长记前游,乘兴重来看兰药。白首友於情,同忧乐。” 明 冯惟敏 《不伏老》第三折:“青春易迈,白首无成。独坐无聊,老怀难遣。” 清 吴敬梓 《移家赋》:“羡白首之词臣,久赤墀之记注。”
(2).谓男女相爱誓愿白头偕老。 宋 陈师道 《送内》诗:“三岁不可道,白首以为期。” 明 何景明 《送崔氏》诗:“深言匪曲衷,白首为所误。”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青蛙神》:“妾向以君儇薄,未必遂能相白首。” 巴金 《春天里的秋天》十:“纯洁的初恋,信托的心,白首的约,不辞的别。”
还乡
返回乡里。《南史·刘之遴传》:“ 武帝 谓曰:‘卿母年德并高,故令卿衣锦还乡,尽荣养之理。’”《儿女英雄传》第十五回:“老弟,你这年纪正好给朝廷出力,为什么倒要告退还乡。” 闻一多 《红烛·太阳吟》诗:“太阳啊,刺得我心痛的太阳!又逼走了游子底一出还乡梦。”
反转方向。乡,通“ 向 ”、“ 嚮 ”。《庄子·渔父》:“顾见 孔子 ,还乡而立。”
云泥
语出《后汉书·逸民传·矫慎》:“﹝ 吴苍 ﹞遗书以观其志曰:‘ 仲彦 足下,勤处隐约,虽乘云行泥,栖宿不同,每有西风,何尝不叹!’”云在天,泥在地。后因用“云泥”比喻两物相去甚远,差异很大。 南朝 梁 荀济 《赠阴梁州》诗:“云泥已殊路,暄凉詎同节。” 唐 钱起 《离居夜雨奉寄李京兆》诗:“寂寞想 章臺 ,始叹云泥隔。” 清 王夫之 《读四书大全说·论语·尧曰篇一》:“抑既为人心矣,其视道心有云泥之隔,而安能有过于道心者乎?”后因亦用“云”尊称他人,用“泥”谦称自己。《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回:“检开票子看那来信,上面歪歪斜斜的,写着两三行字。写的是:屡访未晤,为悵!僕事,谅均洞鉴……今午到关奉謁,乞少候。云泥两隐。”云泥两隐,指把受信人和写信人的名字都隐去不具。
原田
〈方〉∶指平原上或高原上的田地;原野上的田地
下雨
以水滴状从云层落下
三日
(1).三天。《易·蛊》:“利涉大川,往有事也,先甲三日,后甲三日。”
(2).一个月的第三天。 三国 魏 曹丕 《与吴质书》:“二月三日, 丕 白:岁月易得,别来行復四年。”
(3).指三月三日上巳节。 晋 潘尼 《三月三日洛水》诗:“聊为三日游,方驾结龙旂。”
中分
(1).均分。《庄子·德充符》:“ 王駘 ,兀者也,从之游者,与夫子中分 鲁 。”《史记·项羽本纪》:“ 项王 乃与 汉 约,中分天下。” 唐 白居易 《同梦得酬牛相公初到洛中小饮见赠》诗:“宫城烟月饶全占,关塞风光请中分。”
(2).从中间分开。 唐 李白 《登金陵凤凰台》诗:“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 白鷺洲 。”
(3).分裂。 元 赵孟頫 《岳鄂王墓》诗:“英雄已死嗟何及,天下中分遂不支。” 清 顾炎武 《羌胡引》:“是以祸成于 道君 ,而天下遂以中分。”
指房屋从梁到地面的部分。 宋 沉括 《梦溪笔谈·技艺》:“凡屋有三分:自梁以上为上分;地以上为中分;阶为下分。”
云半
犹天半。半空中。 唐 宋之问 《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屠应制》:“凤刹侵云半,红旌倚日边。”
秀色
秀美的容色
丽姿秀色
茅柴
亦作“茆柴”。见“ 茅柴酒 ”。
薄薄
(1).犹稍稍;略微。《西湖佳话·白堤政迹》:“我既在此,做了一场刺史,又薄薄负些才名,今奉旨内转,便突然而去,岂不令山水笑我无情。”《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回:“那委员听见他这么説,也就顺水推船,薄薄的责了他的底下人几下就算了。”
(2).广大貌。《荀子·荣辱》:“故薄薄之地,不得履之。” 杨倞 注:“薄薄谓旁薄广大之貌。”
(3).车疾驰声。《诗·齐风·载驱》:“载驱薄薄,簟茀朱鞹。” 孔颖达 疏:“驱驰其马,使之疾行,其车之声薄薄然。”
酡颜
饮酒脸红的样子。亦泛指脸红
若非
要不是;如果不是
铃合
见"铃阁"。
诗筒
亦作“ 诗筩 ”。1.盛诗稿以便传递的竹筒。 唐 白居易 《秋寄微之十二韵》:“忙多对酒榼,兴少閲诗筒。”自注:“此在 杭州 ,两 浙 唱和诗赠答,於筒中递来往。” 元 胡助 《南城试院和王子肃韵》之二:“帘外官闲深院锁,诗筒来往不嫌多。”《红楼梦》第二二回:“太监又将颁赐之物送与猜着之人,每人一个宫製诗筒,一柄茶筅。”
(2).喻指满腹诗才的诗人。 元 张可久 《折桂令·西湖怀古》曲:“飞来何处奇峰,笑引吟翁,醉倒诗筩。”
华胥
(1).人名。传说是 伏羲氏 的母亲。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瓠子河》:“ 瓠河 又左逕 雷泽 北,其泽藪在 大成阳县 故城西北十餘里,昔 华胥 履大跡处也。” 唐 司马贞 《补<史记·三皇本纪>》:“ 太皥 庖牺氏 ……母曰 华胥 ,履大人迹於 雷泽 ,而生 庖牺 於 成纪 。” 庖牺 ,即 伏羲 。
(2).《列子·黄帝》:“﹝ 黄帝 ﹞昼寝,而梦游於 华胥氏 之国。 华胥氏 之国在 弇州 之西, 台州 之北,不知斯齐国几千万里。盖非舟车足力之所及,神游而已。其国无帅长,自然而已;其民无嗜欲,自然而已…… 黄帝 既寤,怡然自得。”后用以指理想的安乐和平之境,或作梦境的代称。 宋 王安石 《书定林院窗》诗之一:“竹鷄呼我出 华胥 ,起灭篝灯拥燎炉。” 清 黄遵宪 《寄怀左子兴领事》诗:“十载勋名辅英簜,一家安乐寄 华胥 。” 郭沫若 《卓文君》第一景:“四处都是愁城?何处是 华胥 国境?几次想,仰我三尺长剑,令我魂儿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