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氏小玲珑二首原文
十载经行旧,松扉静不关。岩空觑天巧,心达觉身閒。
古洞无扃锁,飞泉杂佩环。
何须采芝去,此地似商颜。
诗词问答
问:沈氏小玲珑二首的作者是谁?答:李洪
问:沈氏小玲珑二首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李洪的名句有哪些?答:李洪名句大全
李洪沈氏小玲珑二首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
经行
佛教徒因养身散除郁闷,旋回往返于一定之地叫“经行”
雁荡经行云漠漠。—— 宋· 沈括《梦溪笔谈》
松扉
松门;柴门。 唐 皮日休 《冬晓章上人院》诗:“松扉欲启如鸣鹤,石鼎初煎若聚蚊。” 宋 孙觌 《春事》诗:“茆栋依林出,松扉傍水斜。” 明 文徵明 《煎茶诗赠履约》:“酒客不通尘梦醒,卧看春日下松扉。” 清 唐孙华 《偕同年吴元朗游西泾次友人韵》:“延客开松扉,书堂散诵读。”
不关
不牵涉;不涉及。《韩非子·内储说上》:“无弃灰所易也,断手所恶也,行所易不关所恶,古人以为易,故行之。” 晋 陆云 《谢平原内史表》:“片言隻字,不关其间;事踪笔跡,皆可推校。” 唐 司空图 《偶书》诗之一:“鶯也解啼花也发,不关心事最堪憎。” 茅盾 《子夜》十三:“明儿 三先生 生气,可不关我的事。”
天巧
不假雕饰,自然工巧。 唐 韩愈 《答孟郊》诗:“规模背时利,文字覷天巧。”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四:“周遭有十奇,如 石门 、 水帘 、 瀑布 、 石灯 、 石钟罄 、 观音影 之类,皆自然天巧。” 清 李渔 《闲情偶寄·居室·窗栏》:“必取整木一段,分中锯开,以有锯路者着墻,天然未斫者向内,则天巧人工,俱有所用之矣。”
扃锁
亦作“ 扃鏁 ”。锁闭。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语资》:“﹝ 寧王 ﹞忽见草中一柜,扃锁甚固。” 唐 薛用弱 《集异记·贾人妻》:“閲其家,丰俭得所,至於扃鏁之具,悉以付 立 。” 宋 黄庭坚 《送刘士彦赴福建转运判官》诗:“中有寂寞人,灵府扃锁牢。”
飞泉
(1).谷名。《楚辞·远游》:“吸 飞泉 之微液兮,怀琬琰之华英。” 洪兴祖 补注引 张揖 曰:“ 飞泉 , 飞谷 也。在 崑崙 西南。” 汉 王褒 《九怀·通路》:“北饮兮 飞泉 ,南采兮芝英。” 汉 司马相如 《大人赋》:“互折窈窕以右转兮,横厉 飞泉 以正东。”
(2).喷泉。《后汉书·耿恭传》:“闻昔贰师将军拔佩刀刺山,飞泉涌出。”《南史·何胤传》:“ 胤 以 若邪 势处迫隘,不容学徒,乃迁 秦望山 ,山有飞泉,迺起学舍。”
(3).瀑布。 唐 白居易 《与元微之书》:“流水周於舍下,飞泉落於簷间。” 明 王猷定 《姑山草堂歌》:“我乡 * 之山四百里,上有百道神功之飞泉。” 陈毅 《题<长征会师图>》诗:“上有无尽之高峰,中有百道之飞泉。”
杂佩
亦作“ 杂珮 ”。1.总称连缀在一起的各种佩玉。《诗·郑风·女曰鸡鸣》:“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 毛 传:“杂佩者,珩、璜、琚、瑀、衝牙之类。”一说指佩玉的中缀,即琚瑀。 王夫之 《<诗经>稗疏·郑风》:“下垂者为垂佩,中缀者为杂佩。杂之为言閒于其中也。则杂佩者专指琚瑀而言。” 晋 陆机 《赠冯文罴》诗:“愧无杂珮赠,良讯代兼金。” 唐 严维 《奉试水精环》诗:“未肯齐珉价,寧同杂佩声。” 清 厉鹗 《东城杂记·玉玲珑阁》:“玉玲瓏, 宋 宣和 花纲石也……叩之声如杂佩。”
(2).指文章的变化句式。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丽辞》:“迭用奇偶,节以杂佩,乃其贵耳。” 詹鍈 义证引 张严 《论诠》:“惟奇句力弱,偶句气王,偏於偶者板滞,偏於奇者缓散。奇偶互用,可以成雄奇变化之文。故曰‘迭用奇偶,节以杂佩,乃其贵耳’。”
见“ 杂佩 ”。
何须
犹何必,何用。 三国 魏 曹植 《野田黄雀行》:“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敏速》:“宰相曰:‘七千可为多矣,何须万?’” 宋 贺铸 《临江仙》词:“何须绣被,来伴拥蓑眠?” 鲁迅 《华盖集·导师》:“青年又何须寻那挂着金字招牌的导师呢?”
采芝
秦 末有四皓 东园公 、 甪里先生 、 绮里季 、 夏黄公 见 秦 政苛虐,乃隐于 商雒 ,曾作歌曰:“莫莫高山,深谷逶迤。曄曄紫芝,可以疗飢。 唐 虞 世远,吾将何归?駟马高盖,其忧甚大,高贵之畏人,不及贫贱之肆志。”见《史记·留侯世家》、 晋 皇甫谧 《高士传·四皓》。后因以“採芝”指遁隐。名其歌为《採芝操》或《四皓歌》,亦省称《採芝》。见《乐府诗集·琴曲歌辞二·<採芝操>序》引《琴集》及 南朝 陈智匠 《古今乐录》。 唐 陈子昂 《感遇》诗之二十:“去去行採芝,勿为尘所欺。” 宋 陆游 《对酒》诗:“寄谢採芝翁,无为老青壁。” 明 万寿祺 《入沛宫》诗:“我亦远随 黄 綺 去, 东山 重唱《採芝》歌。” 清 秋瑾 《题<松鹤图>》诗之二:“勋名浪説 凌烟阁 ,争是 商山 歌《採芝》。”
谓摘采芝草。古以芝草为神草,服之长生,故常以“采芝”指求仙或隐居。 汉 张衡 《思玄赋》:“留 瀛洲 而采芝兮,聊且以乎长生。” 唐 陈子昂 《感遇》诗之十:“已矣行采芝,万世同一时。” 清 翁照 《送归愚沉少宗伯予告归里》诗之二:“弭櫂 香水 溪,采芝 砚山 麓。”参见“ 採芝 ”。
此地
这里,这个地方。 唐 骆宾王 《于易水送人》诗:“此地别 燕丹 ,壮士髮衝冠。”《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回:“我初到此地,并不曾认得一个人。” 洪深 《抗战十年来中国的戏剧运动与教育》:“集合在此地的都是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