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石镜原文
东岩采薇人,岩际朝见月。怪堕幽萝间,非时更澄彻。
绿萝就玉兔,再与高鸟歇。清光照掌中,始悟石上发。
谁传阴阳火,铸此天地物。深影藏半山,虚轮带凝雪。
早回谢公赏,今遇樵夫说。白日乘彩霞,翩翩对容发。
我图辨鬼魅,信美留烟阙。形神乍相逢,竟夕难取别。
如其终身照,可化黄金骨。
诗词问答
问:庐山石镜的作者是谁?答:鲍溶
问:庐山石镜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鲍溶的名句有哪些?答:鲍溶名句大全
鲍溶庐山石镜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
东岩
(1).东边的山。 唐 王勃 《送卢主簿》诗:“开襟方未已,分袂忽多违,东巖富松竹,岁暮幸同归。”此当指 长安 东边的 骊山 。
(2).山名。一名 东山 ,又名 圣冈山 。在 四川省 乐山 。参见“ 东巖酒 ”。
采薇
殷 末, 孤竹君 二子 伯夷 、 叔齐 ,反对 周武王 伐 纣 ,曾叩马而谏。 周 代 殷 而有天下后,他们“义不食 周 粟”,隐于 首阳山 ,采薇蕨而食,及饥且死,作歌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兮,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兮。 神农 、 虞 、 夏 忽焉没兮,我安适归兮?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 首阳山 。”见《史记·伯夷列传》。后以“採薇”指归隐。其歌称《採薇歌》,后人谱为琴曲,称《採薇操》,亦省称《採薇》。见《乐府诗集·瑟曲歌辞一·<採薇操>序》引《琴集》及《乐府解题》。 晋 葛洪 《抱朴子·任命》:“愿先生委龙蛇之穴,升利见之涂……採薇何足多慕乎?” 唐 王维 《送别》诗:“遂令 东山 客,不得顾採薇。” 宋 王禹偁 《贤人不家食赋》:“当年 汉 殿,犹闻索米之言;今日 商山 ,不见採薇之老。”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梁生》:“而今一发穷无告,不久西山唱《採薇》。”
(1).《诗·小雅》篇名。《〈诗〉序》:“ 文王 之时,西有 昆夷 之患,北有 玁狁 之难,以天子之命命将率,遣戍卒,以守卫中国,故歌《采薇》以遣之。”后遂以“采薇”作调遣士卒的典故。 清 姚鼐 《吴戍桥》诗:“上相歌《采薇》,严军入悬瓠。”
(2).《史记·伯夷列传》载, 周武王 灭 殷 之后,“ 伯夷 、 叔齐 耻之,义不食 周 粟,隐於 首阳山 ,采薇而食之。”后因以“采薇”指归隐或隐遁生活。 三国 魏 嵇康 《幽愤诗》:“采薇山阿,散髮巖岫,永啸长吟,颐性养寿。” 唐 杜甫 《别董颋》诗:“当念著皂帽,采薇青云端。”《归潜志》卷十四引 元 刘肃 诗:“二 陆 不可作,故山归采薇。”
(3).指亡国。 黄人 《<清文汇>序》:“播佳种於龙野,存国粹於沧桑,以塞麦秀,采薇之痛。”
朝见
觐见君主
非时
(1).不是时候。不在正常、适当或规定的时间内。《晏子春秋·杂上十二》:“﹝ 晏子 ﹞曰:‘诸侯得微有故乎?国家得微有事乎?君何为非时而夜辱。’”《史记·淮南衡山列传》:“羣臣可用者皆前繫,今无足与举事者。王以非时发,恐无功,臣愿会逮。” 宋 苏轼 《乞增修弓箭社条约状》:“农事餘暇,委头目常切提举閲习武艺,务令精熟齐整,如无盗贼,非时不得勾集。”
(2).不是时候。不合时令。《北齐书·幼主纪》:“﹝ 高纬 ﹞特爱非时之物,取求火急。” 唐 王建 《薛二十池亭》诗:“异花多是非时有,好竹皆当要处生。”
(3).犹乱世。《礼记·儒行》:“﹝儒﹞非时不见,不亦难得乎?” 孔颖达 疏:“非时,谓非明时。” 宋 梅尧臣 《效阮步兵一日复一日》诗之二:“麒麟出非时,未免西狩获。”
(4).不时,时常。 唐 杜甫 《赠太子太师汝阳郡王琎》诗:“出入独非时,礼异见羣臣。” 仇兆鳌 注:“非时,即常常而见之意。” 宋 范成大 《刺濆淖》诗:“人言盘涡耳,夷险顾有间,仍於非时作,未可一理贯。”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内阁一·阁部形迹》:“二人(指 刘华容 、 戴浮梁 )俱为上所重,而眷 刘 尤深,因得非时召见。”
澄彻
水清见底。即清澈。后也指思念清明
镜湖澄澈,清流泻注。——王献之《镜湖帖》
澄澈如水的眼睛
玉兔
(1)
(2) 月宫里的兔
(3) 又指月亮
玉兔东升
高鸟
(1).高飞的鸟。 晋 陶潜 《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诗:“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 唐 杜甫 《巴西驿亭观江涨呈窦十五使君》诗之一:“霄汉愁高鸟,泥沙困老龙。” 章炳麟 《狱中闻湘人某被捕有感》诗:“神狐善埋搰,高鸟喜回翔。”
(2).比喻信使。 唐 张九龄 《感遇》诗之二:“持此谢高鸟,因之传远情。”
清光
(1).清美的风彩。多喻帝王的容颜。《汉书·晁错传》:“今执事之臣皆天下之选已,然莫能望陛下清光,譬之犹五帝之佐也。” 颜师古 注引 晋灼 曰:“今之臣不能望见陛下之光景所及。” 唐 李白 《赠郭季鹰》诗:“盛德无我位,清光独映君。” 宋 范仲淹 《除枢密副使召赴阙陈让第二状》:“窃念臣等,自临边鄙,久阻闕廷,入对清光,人臣所愿。” 明 陈与郊 《昭君出塞》:“空庭春暮矣,惊传詔,奉清光,疑错报,幸 平阳 。”
(2).清亮的光辉。多指月光、灯光之类。 南朝 齐 谢朓 《侍宴华光殿曲水》诗:“欢飫终日,清光欲暮。” 唐 崔备 《奉陪武相公西亭夜宴陆郎中》诗:“剪烛清光发,添香煖气来。” 明 刘基 《雪中》诗之二:“移床漫向明牎下,图得清光好照书。” 巴金 《家》十九:“漫天的清光洗着他们的脸。”
掌中
(1).手掌中。 唐 杜甫 《小至》诗:“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宋 陆游 《过放生池追怀江公民表谏议》诗:“九州看如掌中果,天不遣为吁可惜。”
(2).喻控制的范围内。犹言掌握之中。《资治通鉴·晋安帝义熙五年》:“兵已过险,士有必死之志;餘粮栖亩,人无匱乏之忧,虏已入吾掌中矣。” 清 谭嗣同 《金陵听说法》诗:“大地山河今领取,菴摩罗果掌中论。”
阴阳火
喻暗中挑拨的言行。 沙汀 《还乡记》十九:“你们只晓得一路的鬼抱怨,今天的阵势,你们看出来没有啊?人家背后使了阴阳火了!”
地物
地表面的固定性物体(包括自然形成和人工建造的)。例如,居民点、道路、江河、树林、建筑物等。不同的地物对军队战斗行动有着不同的影响
半山
山腰
而半山居(停着)雾若带然。——清· 姚鼐《登泰山记》
轮带
即轮胎。详“ 轮胎 ”。
谢公
(1).指 晋 谢安 。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任诞》:“ 桓子野 每闻清歌,輒唤‘奈何!’ 谢公 闻之曰:‘ 子野 可谓一往有深情。’” 唐 李白 《示金陵子》诗:“ 谢公 正要 东山 妓,携手林泉处处行。” 宋 辛弃疾 《水调歌头·送施圣与枢密帅隆兴》词:“试问 东山 风月,更著中年丝竹,留得 谢公 否?”
(2).指 南朝 宋 谢灵运 。 唐 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 谢公 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唐 钱起 《送包何东游》诗:“子好 谢公 跡,常吟孤屿诗。” 明 高启 《天平山》诗:“难追 谢公 游,空发 阮生 慟。”
(3).指 南朝 齐 谢朓 。 唐 李白 《秋登宣城谢朓北楼》诗:“谁念北楼上,临风怀 谢公 。”
(4).指 宋 谢景初 。 元 费著 《笺纸谱》:“纸以人得名者,有 谢公 ,有 薛涛 。”参见“ 谢公牋 ”。
樵夫
(1) 砍伐木材的人
(2) 打柴的人
樵歌出林。——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白日
(1) 白天
(2) 太阳
白日依山尽。——唐· 王之涣《登鹳雀楼》
(3) 泛指时光
浪费白日
彩霞
彩色的云霞
翩翩
(1) 运动自如、鸟飞轻疾的样子
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唐· 白居易《燕诗示刘叟》
翩翩舞姿
(2) 举止洒脱的——多指青年男子
翩翩少年
翩翩两骑来是谁。——唐· 白居易《卖炭翁》
(3) 形容风采、文辞的美好
元瑜书记翩翩。—— 三国魏· 曹丕《与吴质书》
鬼魅
泛指鬼怪之物
(画)鬼魅最易。夫犬马,人所知也,旦暮罄于前,不可类之,故难。鬼魅,无形者,不罄于前,故易之也。——《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烟阙
高耸的楼观、宫殿。 唐 陈讽 《华山为城赋》:“宿雾市之气,尚疑烟闕;耸莲峯之色,不让文陴。” 唐 沉谅 《贤良方正策》:“瞻璚臺之穆然,预烟闕而伏对。”
形神
(1).形骸与精神。《史记·太史公自序》:“凡人所生者神也,所託者形也。神大用则竭,形大劳则敝,形神离则死。” 唐 吴融 《谷口寓居偶题》诗:“不能尘土争閒事,且放形神学散仙。” 明 张居正 《答督抚吴环洲言敬事后食之义》:“僕以菲薄,待罪政府,每日戴星而入,朝不遑食,夕不遑息,形神俱瘁,心力并竭,于国家岂无尺寸效?”
(2).形貌神情。 宋 孔平仲 《续世说·栖逸》:“ 鋭 在 泽潞 ,有道人自称 卢老 , 鋭 馆之於家。一旦辞去,且曰‘我死当为君子。’因指口下黑子为志。及生 咸 ,果有黑子,其形神,即 卢老 也。” 明 陶宗仪 《辍耕录·猴盗》:“次日,客酬讌,邀至其室,见柱上锁一小猴,形神精狡。” 清 梅曾亮 《原任予告大学士戴公墓碑》:“其形神清和舒平,动若有餘。”
(3).指造型艺术的外在物象和内在神韵。亦泛指文艺作品的形式和内容。 邢煦寰 《“意境”新识》:“它们在艺术表现上的突出特征是:情景交融,动静相宜,虚实相生,形神兼备。”
(4).谓形肖神似。 宋 苏轼 《与何浩然书》:“且喜起居佳胜,写真奇絶,见者皆言十分形神,甚夺真也。”
相逢
彼此遇见;会见
偶然相逢
竟夕
终夜;通宵。《后汉书·第五伦传》:“吾子有疾,虽不省视而竟夕不眠。若是者,岂可谓无私乎?” 唐 李群玉 《七月十五夜看月》诗:“竟夕瞻光彩,昂头把白醪。”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辞院》:“小弟有许多心事,要为竟夕之谈,不知可否?”
取别
告别。《太平广记》卷一一五引 唐 道世 《法苑珠林·王弘之》:“ 轨 忽更来愧谢。因云:‘今即取别。’举家哭而送之。”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二·林四娘》:“妾尘缘已尽,当往 终南 。以君情谊厚,一来取别耳。”
如其
(1)
(2) 表示假设,正句中往往有“必”、“就”等跟它呼应,相当于“如果”
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资治通鉴》
(3) 连词,表示提出另一话题,用在下句或下段开头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论语·先进》
终身
(1) 今生今世;此生;毕生相关
终身几无可问。——清· 刘开《问说》
重昏而终身。——《楚辞·屈原·涉江》
乐岁终身饱。——《孟子·梁惠王上》
(2) 又
乐岁终身告。
黄金骨
犹仙骨。 唐 鲍溶 《庐山石镜》诗:“如其终身照,可化黄金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