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文 >> 严一飞惠余一唯图书赞其上甚佳石更名忠恕图原文 诗词名句

严一飞惠余一唯图书赞其上甚佳石更名忠恕图

作者:李石 朝代:宋代

原文

善水沃沸焦,善药调瞑眩。
吾岂斯人徒,屏开慈母面。
丹青解人意,二字出素练。
孝哉耘瓜子,伤根岂所愿。
升堂致一唯,出门成两见。
遂令李老书,不和韩非传。
吾家桃李园,力行未敢倦。
明知政事拙,稍觉言语贱。
四科定谁先,袖手水入砚。
会请无言师,宽处著方便。

诗词问答

问:《严一飞惠余一唯图书赞其上甚佳石更名忠恕图》的作者是谁?答:李石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李石的名句有哪些?答:李石名句大全

书法欣赏

李石严一飞惠余一唯图书赞其上甚佳石更名忠恕图书法作品欣赏
严一飞惠余一唯图书赞其上甚佳石更名忠恕图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善药

良药。《墨子·贵义》:“今夫 伊尹 之於我国也,譬之良医善药也。”《新唐书·隐逸传·孟詵》:“养性者善言不可离口,善药不可离手。”《明史·太祖纪一》:“ 太祖 则悉还所俘,伤者傅以善药。”

瞑眩

(1).指用药后而产生的头晕目眩的强烈反应。《书·说命上》:“若药弗瞑眩,厥疾弗瘳。” 孔颖达 疏:“瞑眩者,令人愤闷之意也。” 宋 陆游 《排闷》诗:“又若哀其愚,救以药瞑眩。” 傅尃 《落日》诗之三:“良药医云须瞑眩,大雄佛以济慈悲。”

(2).泛指头晕目眩。《说郛》卷三一引 宋 无名氏《致虚杂俎》:“西域有兽如犬,含水噀马目,则马瞑眩欲死。”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白萍》:“ 林 被酒瞑眩,极力支撑,竟不能敌。”

斯人

(1).此人。《论语·雍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唐 杜甫 《殿中杨监见示张旭草书图》诗:“斯人已云亡,草圣秘难得。” 明 刘基 《郁离子·虞孚》:“饮食之人,则人贱之。斯人之谓也。” 李劼人 《天魔舞》第十三章:“说来说去,大有斯人不出如苍生何之概。”

(2).犹斯民。指人民,百姓。 唐 元结 《与瀼溪邻里》诗:“斯人转贫弱,力役非无怨。” 太平天囯 汪吉人 等《<军次实录>序》:“小官等佩读之餘,知足以破斯世之迷途,启斯人之聋瞶。”

慈母

古谓父严母慈,故称母为慈母;古称抚育自己成人的庶母为慈母

丹青

丹和青是我国古代绘画,常用的两种颜色,借指绘画

竹帛所载,丹青所画。——《汉书·苏武传》

尤善丹青。——《晋书·顾恺之传》

解人

善解人意的人

非但能言人不可得,正索解人亦不得。——《世说新语·文学》

素练

(1).白色绢帛。常用以喻云、水、瀑布等。《墨子·节葬下》:“文绣素练,大鞍万领。” 唐 杜甫 《不离西阁》诗之二:“江云飘素练,石壁断空青。” 宋 张炎 《西河·依绿庄赏荷》词:“软波不翦素练浄,碧盈盈,移下秋影。”《三国演义》第四八回:“天色向晚,东山月上,皎皎如同白日。 长江 一带,如横素练。” 清 林则徐 《中秋炮台眺月有作》诗:“涵空一白十万顷,浄洗素练悬沧洲。”

(2).训练有素;平素有训练。《续资治通鉴·宋高宗建炎四年》:“若 吕颐浩 既去, 朱胜非 未来,使七月受命,八月之镇,九月弓劲马肥,敌人向南,兵不素练,粮不素积,又不设险,何以御之。”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保甲·训练伍壮》:“其他邻壤剽劫之事无日不闻,而惟 郯 为安土,所赖有素练之壮丁也。”

瓜子

炒熟后供食用的瓜的种子,一般指西瓜子或南瓜子

所愿

(1).愿望;希望。《孟子·公孙丑上》:“皆古圣人也,吾未能有行焉;乃所愿,则学 孔子 也。” 晋 陶潜 《闲情赋》:“考所愿而必违,徒契阔以苦心。”

(2).指愿意去的地方。 唐 韩愈 《秋怀诗》之三:“学堂日无事,驱马适所愿。”

升堂

(1).登上厅堂。 唐 韩愈 《山石》诗:“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支子肥。”

(2).旧谓官吏登堂理事为“昇堂”。 清 翟灏 《通俗编·居处》:“《定命録》: 张文瓘 少时,曾有人相之云:‘当为相,然不得堂食。’及在此位,每昇堂欲食,即腹胀痛。按,凡州县临厅事,今皆谓之昇堂。”

(1).登上厅堂。《仪礼·乡射礼》:“皆由其阶,阶下揖,升堂揖。”《论语·乡党》:“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 唐 顾况 《公子行》:“入门不肯自升堂,美人扶踏金阶月。” 清 叶廷琯 《鸥波渔话》卷六:“升堂拜遗像,入室读其书。”

(2).比喻学问技艺已入门。《论语·先进》:“子曰:‘ 由 也升堂矣,未入於室也。’”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诫兵》:“ 仲尼 门徒,升堂者七十有二, 颜 氏居八人焉。”《云笈七籤》卷一百:“ 闕里 升堂之士,莫得而措辞云尔。” 清 王士禛 《绘川书院诗为汤荆岘侍讲赋》之一:“ 汤公 起 梁 宋 ,摄衣早升堂。”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一篇:“不知道是我学舌学得太不象,还是我大哥仅学了半年的 日本 话还没有升堂,那样的一句话完全没有打响。”

(3).旧谓官吏登公堂审讯案件。《二刻拍案惊奇》卷二:“那 幽州 路总管 泰不华 正升堂理事,小道人随牌进府,递将状子上去。”《梼杌闲评》第三六回:“ 许显纯 叫下了软监,就将参本上道他侵挪十餘万钱粮的卷案做成。次日升堂,少不得恶狠狠的夹打一番。” 清 李渔 《奈何天·助边》:“来此已是宣抚衙门,不免在廊下站立一会,伺候他升堂便了。” 郭澄清 《大刀记》开篇三:“县衙的差役们……一齐放开那苍老低沉的嗓音大声嚎叫:‘大老爷升堂--!’最后这个‘堂’字,喊得长而且响。”

(4).见“ 升堂拜母 ”。

旧时官吏到公堂办公,谓之“陞堂”。 清 昭槤 《啸亭杂录·銮仪卫》:“仪犹相沿 明 制,凡冠军使等官之任,拜印陞堂,吏皂趋贺,悉如大部制,故其秩虽次领侍卫府,而威仪过之。”

致一

(1).犹一致。《易·繫辞下》:“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言致一也。” 清 谭嗣同 《仁学·界说》:“平等者,致一之谓也。一则通无,通则仁矣。”

(2).专一。 宋 戴埴 《鼠璞·程苏争致斋》:“斋之禁荤,见於法令,乃禁五辛,虑耗散人之气,间其精诚,与禁饮酒、听乐、嗜慾,悲哀一同,欲其致一之妙通於神明耳。” 明 唐顺之 《赠宜兴令冯少虚序》:“静则可以致一而极其精爽之思。”

出门

(1) 离家外出或远行

(2) 〈方〉∶出嫁

李老

指 老子 。《后汉书·朱穆传》:“嗟乎!世士诚躬师 孔圣 之崇则,嘉 楚严 之美行,希 李老 之雅诲,思 马援 之所尚。”《晋书·皇甫谧传》:“上有劳谦之爱,下有不名之臣;朝有聘贤之礼,野有遁窜之人。是以 支伯 以幽疾距 唐 , 李老 寄迹於西邻。”

不和

(1)

意见分歧

这两人之间从未有任何不和

(2)

(3)

不一致、不团结,缺乏和谐和一致的意见

制造不和

(4)

以争吵,摩擦和对立为特色的持久的不一致

由这种局势而引起的争论是激烈的,不和看来要表面化

韩非

(约前280—前233) 战国末年的哲学家和政治家。出身于韩国贵族,师于荀况,著有《孤愤》、《五蠹》、《说难》等,深受秦王政的重视,并出使秦国,后被李斯等陷害。死于狱中。他吸取当时道、儒、墨各家思想中的有利于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发展了前期法家思想,集法家学说的大成

吾家

(1).我家。《史记·外戚世家》:“主与左右议 长安 中列侯可为夫者,皆言大将军可。主笑曰:‘此出吾家,常使令骑从我出入耳,奈何用为夫乎?’” 唐 杜甫 《宗武生日》诗:“诗是吾家事,人传世上情。”

(2).犹我。 唐 寒山 《诗》之四:“吾家好隐沦,居处絶嚣尘。践草成三径,瞻云作四邻。”

(3).我的同宗。 鲁迅 《华盖集·咬文嚼字一》:“假使他谈到Gorky,大概是称他‘吾家rky’的了。”注:“‘吾家rky’即吾家尔基。旧时常称同宗的人为‘吾家某某’,有些人为了攀附名人,抬高自己,连同姓也都称‘吾家某某’。”

李园

指 三国 吴 李衡 种橘树的宅园。 北周 庾信 《谢赵王赉丝布等启》:“ 杨 池掘荷, 李 园移树,既欣 谷利 ,弥思青林。” 倪璠 注:“《吴志》: 李衡 遣客作宅,种树千株。”参见“ 李衡奴 ”。

力行

(1).犹言竭力而行。《书·泰誓中》:“今 商王 受 力行无度,播弃犂老,昵比罪人。” 孔 传:“行无法度,竭日不足,故曰力行。”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陵压》:“ 严安之 、 崔谭 俱为赤尉,力行猛政。”

(2).努力实践。《礼记·中庸》:“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史记·儒林列传》:“为治者不在多言,顾力行何如耳。” 宋 曾巩 《与王深甫书》:“士诚有常心,以操群圣人之説而力行之,此 孔 孟 以下所以有功於世也。” 廖仲恺 《<孙中山先生文集>序》:“读先生之遗文者,能体化而力行焉,则此集之刻,为不虚矣。”

明知

知道得很清楚

明知故问

政事

政府施政的事务

过问政事

言语

说话

与人罕言语。——明· 魏禧《大铁椎传》

市人之言语。——唐· 杜牧《阿房宫赋》

四科

(1). 孔 门四种科目。指德行、言语、政事、文学。《论语·先进》“德行: 颜渊 、 閔子騫 、 冉伯牛 、 仲弓 。言语: 宰我 、 子贡 。政事: 冉有 、 季路 。文学: 子游 、 子夏 ” 邢昺 疏:“夫子门徒三千,达者七十有二,而此四科惟举十人者,但言其翘楚者耳。”《后汉书·郑玄传》:“ 仲尼 之门,考以四科。”

(2). 南朝 宋 东观 设置的四门学科。指儒学、玄学、文学、史学。《南史·王俭传》:“ 宋明帝 泰始 六年,置 总明观 ,以集学士,或谓之 东观 。置东观祭酒一人, 总明 访举郎二人,儒、玄、文、史四科,科置学士十人,其餘令史以下各有差。”

(3). 汉 代举士的四种科目。《通典·选举一》:“﹝ 汉武帝 ﹞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限以四科:一曰德行高洁,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习法令,足以决疑,能按章覆问,文中御史;四曰刚毅多略,遭事不惑,明足决断,材任三辅县令。”

(4).指 汉 代以德行举士的四条标准。《汉书·元帝纪》:“﹝ 永光 元年﹞二月,詔丞相、御史举质朴、敦厚、逊让、有行者,光禄岁以此科第郎、从官。” 李贤 注引 颜师古 曰:“始令丞相、御史举此四科人以擢用之。而见在郎及从官,又令光禄每岁依此科考校,定其第高下,用知其人贤否也。”

(5). 唐高宗 时举荐人才的四条标准。即孝悌力行、经史儒术、藻思词锋、廉平强直。见 宋 王应麟 《小学绀珠·制度·四科》。

(6).人品四等。即容悦之凡臣、社稷之臣、天民、大人。《孟子·尽心上》:“有事君人者,事是君则为容悦者也;有安社稷臣者,以安社稷为悦者也;有天民者,达可行於天下,而后行之者也;有大人者,正己而物正者也。” 宋 王应麟 《小学绀珠·人伦·四科》:“容悦凡臣,社稷股肱,天民行道,大人正身。《孟子》章旨,凡此四科优劣之差。”

(7).诗文的四种形式。即奏议、书论、铭诔、诗赋。 三国 魏 曹丕 《典论·论文》:“夫文本同而末异,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誄尚实,诗赋欲丽。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也。”

袖手

(1).藏手于袖。表示闲逸的神态。 唐 韩愈 《石鼎联句》序:“道士哑然笑曰:‘子诗如是而已乎?’即袖手耸肩,倚北墻坐。” 元 无名氏 《村乐堂》第一折:“没揣的两鬢秋,争如我便修身闲袖手。” 清 曹寅 《贺新郎·又昭序皇和词甚美五迭前韵》词:“此目枫亭闲袖手,瞥一双游刃腾空怕。擣虀具,且高掛。”

(2).藏手于袖。谓不能或不欲参与其事。《晋书·庾敳传》:“参 东海王 越 太傅军事,转军諮祭酒。时 越 府多雋异, 敳 在其中,常自袖手。” 宋 陆游 《书愤》诗之二:“关河自古无穷事,谁料如今袖手看。” 明 李介 《天香阁随笔》卷一:“予谢曰:‘吾幸获同舟,公等努力,而予袖手,独不愧于心乎?’” 张天翼 《新生》:“他们不甘心袖手看着自己家乡受糟踏。”

方便

(1) 便利的

商店设立在对群众方便的地点

(2) 适宜的

这儿说话不方便

(3) 有富余的钱

这几天手头不方便

(4) 帮忙,照顾

望周全方便

诗文赏析


【原题】:
严一飞惠余一唯图书赞其上甚佳石更名忠恕图置之座右以为居官奉母之亲再用眩字韵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方回,朝代:宋代
    十岁端平旧丙申,元贞重见丙申春。几灾几难到今日,诸父诸兄皆古人。未及悬车官已解,不能负贩子俱贫。细思多少同庚者,地下先埋富贵身。
  • 作者:仲并,朝代:宋代
    三径萧角欲就荒,已将身世两兼忘。纷纭勿用论荣辱。出处真须自驰张。忆昔少年亲翰墨,与公长日付杯觞。如今事事俱无用,学道徒能笑子房。
  • 作者:真宗,朝代:宋代
    [黄钟宫二奏]閟宫有侐,堂筵屹崇。灵徽匪遐,精诚感通。苾芬维时,登兹明祀。冷然云车,有来其驭。
  • 作者:杨万里,朝代:宋代
    揭竿借日自烘衣,背立睛暄片子时。雪后春生人未觉,弄丝蟢子独先知。
  • 作者:陆绾,朝代:宋代

    道旁有古寺,岿然耸梅林。

    迩来衣褐徒,包祸岁月深。

    埋伏狡兔穴,啸聚恶木阴。

    安得智慧剑,力斩奸邪心。

    吾师曹溪流,所在人依钦。

    郡邑两交疏,来发云雷音。

    初如碎瓦砾,乃见真球琳。

    瞽者破其瞽,瘖者破其瘖。

    有若鸾凤巢,无复鸱鸮禽。

    嗟予困吏役,海岸宜投簪。

    扁舟扣禅户,清风满衣襟。

    高论松桂间,为师挥玉琴。

  • 作者:张鎡,朝代:宋代
    阴阴一架绀云凉。袅袅千丝翠蔓长。紫 * 圆秋结穗,水晶珠莹露凝浆。相并熟,试新尝。累累轻翦粉痕香。小槽压就西凉酒,风月无边是醉乡。
  • 作者:陈纪,朝代:宋代
    满簪霜雪,一帽尘埃,消几寒食。手拈梨花,还是年时岑寂。簌簌落红春似梦,萋萋柔绿愁如织。怪东君、太匆匆,亦是人间行客。问几度、五侯传烛,但回首东风,吹尽尘迹。笑杜陵泪洒,金波如积。对酒且宽愁意绪,题诗与寄真消息。待归来,细温存、慰伊相忆。
  • 作者:乾隆,朝代:清代

    孤亭四柱俯松岩,岩上松涛了不凡。

    七处徵心八辨见,何如坐此悟楞严。

  • 作者:俞桂,朝代:宋代
    画艇将归笑语频,鸳鸯对对起还沉。妾心先自怀郎苦,怕嚼莲心苦转深。
  • 作者:江淹,朝代:南北朝
    琴高游会稽。灵变竟不还。不还有长意。长意希童颜。身识本烂熳。光曜不可攀。方验参同契。金灶炼神丹。顿舍心知爱。永却平生欢。玉牒裁可卷。珠蘂不盈箪。譬如明月色。流采映岁寒。一待黄冶就。青芬迟孤鸾。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