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策原文
汝未办道业,何能超尘累。
但观身精进,则知心猛利。
日中乃当食,食不敢尽味。
夜分而后寝,寝不敢熟睡。
贪入光明想,贪證法明智。
是名心出家,是名身出世。
大哉无累神,合此有道器。
若具所行心,件件俱不是。
而称释氏子,动止是羞愧。
诗词问答
问:警策的作者是谁?答:释德洪
问:警策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释德洪的名句有哪些?答:释德洪名句大全
注释
1. 押词韵第三部
参考注释
道业
(1).谓善行、美德。因其可以化导他人,故称。《三国志·蜀志·庞统传》:“当今天下大乱,雅道陵迟,善人少而恶人多。方欲兴风俗,长道业,不美其谭即声名不足慕企,不足慕企而为善者少矣。”《乐府诗集·燕射歌辞三·隋元会大飨歌》:“德心既广,道业惟优。” 宋 陈襄 《与两浙安抚陈舍人荐士书》:“ 处 、 颖 、 孜 , 襄 所闻而知之者,虽道业不及於二三子,然其行义皆足取信於人。”
(2).佛道教化事业。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鲍丘水》:“水东有 观鸡寺 ……盖以此土寒严,霜气肃猛,出家沙门,率皆贫薄,施主虑闕道业,故崇斯构,是以志道者多栖託焉。”《魏书·释老志》:“於是崇奉天师,显扬新法,宣布天下,道业大行。”《艺文类聚》卷七八引 南朝 陈 徐陵 《天台山馆徐则法师碑》:“铭曰:来去三鸟,宾游二童。然香雨上,击磬云中。玉粒虽软,金膏未鎔。方流道业,济彼昏蒙。”亦指佛道的修炼课程。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摩揭陀国下》:“吾比修道业,入定怡神,凌虚往来,略无暇景,国人愿覩,闻之久矣。”
(3).职业;营生。 宋 无名氏 《张协状元》戏文第八出:“贩私盐,卖私茶,是我时常道业;剥人牛, * 犬,是 * 逐营生。”《警世通言·计押番金鳗产祸》:“ 计安 便教人寻间房,安顿了妻小居住。不止一日, 计安 覷着浑家道:‘我下番无事,若不做些营生,恐坐吃山空,须得些个道业,来相助方好。’”
超尘
超脱尘俗。《红楼梦》第一二○回:“ 雨村 便请教仙长超尘始末。” 柴萼 《梵天庐丛录·美人杂咏》:“拈取妙莲花一朵,从知清洁迥超尘。”
观身
谓观察自身的道德修养。《老子》:“以身观身。” 唐 李程 《赋得竹箭有筠》诗:“方持不易操,对此欲观身。” 宋 苏轼 《送参寥师》诗:“閲世走人间,观身卧云岭。”
精进
在某方面一心进取
努力精进
知心
彼此非常了解而关系密切
知心朋友
猛利
(1).犹凶暴。《法苑珠林》卷三:“尔时有情,展转相见,各起猛利杀害之心。”
(2).犹厉害。 唐寒山 《诗》之一:“上人心猛利,一闻便知妙。” 明 唐顺之 《条陈蓟镇练兵事宜》:“ 嘉靖 间鸟嘴銃最后出而最猛利。”
日中
日头正当午;中午
趁早凉便行,日中热时便歇。——《水浒传》
不敢
(1)
没有胆量,没有勇气做某事
他不敢拒绝妻子的要求
(2)
不要
有事同众人好好商量嘛,可不敢一说话就瞪眼
(3)
谦词,不敢当
贵姓?不敢当,姓盛。——周立波《山乡巨变》
夜分
夜半
而后
以后;后来;然后
鸣呼!今而后(以后)吾将再病,教从何处呼汝耶。——清· 袁枚《祭妹文》
如优孟摇头而歌,而后可以得志。—— 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大家先议一议,而后正式表决
熟睡
睡得香甜、深沉
他们一连熟睡了10小时
光明
(1)
(2) 明亮的
瓦楞上已经雪白,房里也映得较光明。——《祝福》
(3) 比喻正义或有希望
光明大道
母亲沉痛的三言两语的诉说以及我亲眼见到的许多不平事实,启发了我幼年时期反抗压迫追求光明的思想。——《回忆我的母亲》
(4) 没有私心
光明磊落
心地光明
明智
观察敏锐而判断正确;领悟恰当中肯之点和重要之点的能力
明智的态度
明智之举
出家
弃舍俗家去做僧尼或道士
出世
(1) 人的出生
偶有真正伟大的诗人出世
(2) 问世;产生
《何典》的出世,至少也该有四十七年了。——鲁迅《〈何典〉题记》
(3) 超脱人世束缚。佛教用语,佛教徒以人世为俗世,故称脱离人世束缚为出世
出世思想
其气浩然,常留天地之间,何必出世入世之面目?——全祖望《梅花岭记》
(4) 高出人世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毛 * 《念奴娇·昆仑》
无累
(1).不牵累;没有牵累。《左传·隐公十一年》:“相时而动,无累后人,可谓知礼矣。” 宋 王安石 《到家》诗:“身閒自觉贫无累,命在谁论进有材。”
(2).无所挂碍。 唐太宗 《大唐三藏圣教序》:“松风水月,未足比其清华;仙露明珠,詎能方其朗润。故以智通无累,神测未形。” 宋 何薳 《春渚纪闻·有道之器》:“以无累之神,合有道之器,宫商蹔离,不可得已。”
有道
(1) 有德有才或通达事理
(2) 指政治清明,有德政
就有道而正也。——清· 刘开《问说》
有道之士。——《吕氏春秋·察今》
行心
谓修养心性。 唐 储光羲 《题眄上人禅居》诗:“真王清浄子,燕居復行心。” 唐 张辞 《谢令学道诗》:“莫言大道人难得,自是行心不到头。”
件件
每一件;一件件,一桩桩。 宋 惠洪 《冷斋夜话·满城风雨近重阳》:“ 黄州 潘大临 工诗,多佳句,然甚贫。 东坡 、 山谷 尤喜之。 临川 谢无逸 以书问有新作否, 潘 答书曰:‘秋来景物,件件是佳句。’”《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一:“一心猜是那个人了,更觉语言行动件件可疑,越辨越像。” 清 李渔 《怜香伴·冤褫》:“説老师贿赂公行,是非倒置,以优为劣,以劣为优,后面开了赫诈秀才的欵单,件件都有赃据。”《新民晚报》1984.8.8:“这类好事件件都要市长批吗?”
不是
(1)
错误;过失
是吾不是处。——清·林觉民《与妻书》
(2)
否定判断
现在不是讲话的时候
释氏
佛姓 释迦 的略称。亦指佛或佛教。《晋书·何充传》:“于时 郗愔 及弟 曇 奉天师道,而 充 与弟 準 崇信 释氏 。” 南朝 梁 沉约 《究竟慈悲论》:“ 释氏 之教,义本慈悲。” 唐 罗隐 《代文宣王答》诗:“ 释氏 宝楼侵碧汉,道家宫殿拂青云。”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三》:“ 崔侍郎 安潜 ,崇奉 释氏 ,鲜茹荤血。”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四:“余平生不信 释氏 之学,而梦中所见如此,殆不可解。” 清 王锡 《法相寺》诗:“ 释氏 贵无生,不在形骸久。”
动止
(1).动作与静止。《庄子·天地》:“其动止也,其死生也,其废起也,此又非其所以也。”《荀子·修身》:“齐给便利,则节之以动止。”
(2).行动;举止。《后汉书·张湛传》:“﹝ 张湛 ﹞矜严好礼,动止有则。” 元 无名氏 《刘弘嫁婢》楔子:“至望京店染起疾病,不能动止。”《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五:“小人有这个新人在旁,动止不得。” 清 侯方域 《曹秀才墓志铭》:“孺人勤敏,有识量,动止尤嫻礼法。”
(3).起居作息。谓日常生活。多用作书信中的问候语。《隋书·经籍志二》:“起居注者,録记人君言行动止之事。” 唐 韩愈 《与华州李尚书书》:“比来不审尊体动止何似?” 宋 王安石 《与王禹玉书》之三:“秋冷,伏维动止万福。” 明 归有光 《与沉云泉秀才书》:“ 朱秀才 来,具知动止为慰。”
(4).古代监狱的别名。《太平御览》卷 * 三引 晋 张华 《博物志》:“ 夏 曰念室, 殷 曰动止, 周 曰稽留,三代之异名也。又狴犴者,亦狱别名。”
羞愧
自卑,惭愧
他的主动合作使我为说过的话感到羞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