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瀛台二首原文
青冥不尽海茫茫,一望蓬瀛去路长。秋信解凭诗客寄,春心长为楚魂伤。
萦回四望山如画,兴废千年木已苍。
直使台倾荆棘满,闻琴何用涕沾裳。
诗词问答
问:蓬瀛台二首的作者是谁?答:张耒
问:蓬瀛台二首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张耒的名句有哪些?答:张耒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青冥
天空
青冥浩荡不见底。——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不尽
(1)
不完全
不尽合理
(2)
没有尽头;不完
感恩不尽
茫茫
辽阔旷远的样子;模糊不清楚
长天茫茫。——唐· 李朝威《柳毅传》
野茫茫。——《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敕勤歌》
夫之茫茫。——明· 顾炎武《复庵记》
茫茫的前景
别时茫茫江浸月。——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一望
(1).眺望一下;看一下。 南朝 梁 王僧孺 《落日登高》诗:“凭高且一望,目极不能捨。” 宋 孙光宪 《浣溪沙》词:“蓼岸风多橘柚香, 江 边一望 楚 天长。”《西游记》第三六回:“佇立草坡,一望并无客旅。”《儿女英雄传》第五回:“隔墙一望,里面塔影冲霄,松声满耳,香烟冷落,殿宇荒凉。”
(2).指目力所及的距离。亦泛指较近的距离。 元 王实甫 《丽春堂》第一折:“则见贝闕蓬壶一望中。”《三国演义》第四九回:“ 武昌 一望之地,最为紧要。”《西游记》第九三回:“我这寺一望之前,乃是 舍卫国 。”
蓬瀛
蓬莱 和 瀛洲 。神山名,相传为仙人所居之处。亦泛指仙境。 晋 葛洪 《抱朴子·对俗》:“﹝得道之士﹞或委华駟而轡蛟龙,或弃神州而宅 蓬 瀛 。” 唐 许敬宗 《游清都观寻沉道士得清字》诗:“幽人蹈 箕 潁 ,方士访 蓬 瀛 。” 明 唐顺之 《送王侍读赴南都》诗:“此去 周南 异留滞,看君到处即 蓬 瀛 。”
路长
路途遥远。 宋 李清照 《渔家傲》词:“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明 清 时少数民族的首领。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一:“ 天命 三年, 东海 虎尔哈 路长率百户来朝。”
信解
佛教谓对佛法心无疑虑、明见其理为信解。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诵经·释法慧》:“居阁不下三十餘年,王侯税驾止拜房而反。唯 汝南 周顒 ,以信解兼深,特与相接。” 唐 刘禹锡 《毗卢遮那佛华藏世界图赞》:“佛説《华严经》直入妙觉,不由诸乘非大圆智不能信解。”
客寄
(1).寄居异乡。《易·旅》“旅,小亨,旅贞吉” 唐 孔颖达 疏:“旅者,客寄之名,羈旅之称,失其本居而寄他方。” 元 李寿卿 《伍员 * 》第三折:“何日西归,困天涯一身客寄,恨无端岁月如驰。” 明 崔时佩 李日华 《西厢记·回音喜慰》:“飘零四海愧无居,一生客寄,半生将至。”
(2).指在外寄宿。 宋 曾巩 《上欧阳学士第二书》:“昼则奔走在道,夜则无所客寄焉。”
春心
两性间相思爱慕的情怀
楚魂
(1).诗中言“楚魂”,多有追吊 楚 人之意。指 楚王 梦遇 巫山 神女。 唐 李贺 《巫山高》诗:“ 楚 魂寻梦风颸然,晓风飞雨生苔钱。” 清 王开沃 《清平乐·题瀟湘暮雨图》词:“漠漠水云朝復暮,中有 楚 魂来去。”
(2).指 楚 屈原 。 唐 吴融 《溪翁》诗:“应嗟独上 涔阳 客,排比椒浆奠 楚 魂。” 宋 刘筠 《梨》诗:“ 宋玉 有情终未识,蔗浆无奈 楚 魂迷。”
(3).指 舜 二妃 娥皇 女英 。 元 钱惟善 《湘泪竹管》诗:“翠帷尘滴不乾云, 湘水 无声 楚 魂咽。”
(4).鸟名。传说为 楚怀王 灵魂所化。 唐 来鹄 《寒食山馆书情》诗:“ 蜀 魄啼来春寂寞, 楚 魂吟后月朦朧。”
萦回
回旋环绕
山上石径曲折萦回
望山
古弩上的瞄准器。 宋 沉括 《梦溪笔谈·器用》:“予顷年在 海州 ,人家穿地得一弩机,其望山甚长,望山之侧为小距,如尺之有分寸。原其意,以目注鏃端,以望山之度拟之,準其高下,正用算家勾股法也。”
如画
景色如绘画一般美丽
千里江山如画,万井笙歌不夜,扶路看遨头。——宋· 张孝祥《水调歌头·桂林中秋》
兴废
(1).盛衰,兴亡。《汉书·匡衡传》:“ 三代 兴废,未有不由此者也。” 唐 温庭筠 《开圣寺》诗:“犹有 南朝 旧碑在,敢将兴废问渔翁。” 陈毅 《游晋祠》诗:“帝王兴废长已矣,人民世纪金不换。”
(2).指兴复废毁的事物。 南朝 齐 王融 《永明九年策秀才文》:“舄卤可腴,恐时无 史 白 ,兴废之术,矢陈厥谋。”
千年
极言时间久远。 晋 陶渊明 《挽歌诗》:“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復朝。” 南朝 梁 沉约 《齐故安陆昭王碑文》:“盖百代之仪表,千年之领袖。” 唐 卢照邻 《中和乐章·歌登封》:“山称万岁,河庆千年。” 毛 * 《浪淘沙·北戴河》词:“往事越千年, 魏武 挥鞭。”
直使
(1).当值之使者。《战国策·齐策三》:“ 郢 之 登徒 ,直使送之,不欲行。” 鲍彪 注:“直犹当。”
(2).犹即使。 宋 辛弃疾 《新居上梁文》:“直使便为江海客,也应忧国愿年丰。”
荆棘
荆:荆条,无刺;棘,酸枣,有刺。两者常丛生为从莽。也泛指丛生于山野间的带棘小灌木
斩荆棘。——宋· 苏洵《权书·六国论》
何用
(1).为什么。《诗·小雅·节南山》:“国既卒斩,何用不监?” 孔颖达 疏:“何以不监察之而令相伐也?”《穀梁传·庄公六年》:“何用弗受也?为以王命絶之也。”
(2).凭什么;用什么。《穀梁传·僖公元年》:“是 齐侯 与? 齐侯 也。何用见其是 齐侯 也?” 汉 王充 《论衡·骨相》:“人曰命难知。命甚易知。知之何用?用之骨体。” 唐 韩愈 《食曲河驿》诗:“杀身谅无补,何用答生成?”
(3).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用、不须。《后汉书·孔融传》:“ 文举 舍我死,吾何用生为?” 唐 王泠然 《题河边枯柳》诗:“今日摧残何用道!数里曾无一株好。”《续资治通鉴·帝显德元年》:“今皆国家臣子也,何用致疑!”《二刻拍案惊奇》第十七卷:“﹝ 景小姐 ﹞遂也回他一首,和其末韵云……知音已有新裁句,何用重挑焦尾琴。” 鲁迅 《故事新编·奔月》:“如果那时不去射杀它,留到现在,足可以吃半年,又何用天天愁饭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