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半生虚老太平日,一日不知人不识。鬓毛斑斑黑无几,渐与布衣为一色。
平时功名众所料,数奇辜负师友责。
世为长物穷且忍,静看诸公树勋德。
欲持牛衣归颍川,结庐抱耒箕隗前。
只将残龄学农圃,试问瀛洲紫府仙。
诗词问答
问:《某顷元佑三年春礼部不第蒙东坡先生送之以诗》的作者是谁?答:李廌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李廌的名句有哪些?答:李廌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半生
人生的一半,半世
老太
(1).对老年妇女的尊称。《儒林外史》第二六回:“好久不曾来看老太,老太在家享福。”《儒林外史》第五四回:“ 董老太 拄着拐杖出来问道:‘你们寻那个的?’”
(2).称中年妇女或母亲。 孙锦标 《通俗常言疏证·妇女》:“现称 南京 中年妇人,当曰太太,若称为老太,则怒而不应; 江 北则以老太为尊称,即称母亦曰老太也。”
(3). 明 代宫廷中厮役对宫女的尊称。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内监·内廷结好》:“凡内人呼所配为菜户……唯名下人,及廝役辈,则曰某公为某老太弟兄。盖老太乃宫女尊称,而弟兄则翁嫗之别名也。”
平日
(1) 平时;平常的日子(区别于特殊的日子 ,如:节日、假日)
吾平日不信有鬼。——清· 林觉民《与妻书》
跟平日一样起得早
(2) 一周中除星期日以外的日子
一日
(1) 有一天
程一日果以眦睚 * 。——宋·王谠《唐语林·雅量》
一日于驴上。——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一日晌午。——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2) 一天,一昼夜
一日之内。——唐·杜牧《阿房宫赋》
常如一日。——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苟且非一日。——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奉一日欢。——清·侯方域《壮悔堂文集》
前一日。——清·梁启超《谭嗣同传》
不知人
不省人事,失去了知觉。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五:“ 会稽 贺瑀 ,字 彦琚 ,曾得疾,不知人,惟心下温,死三日,復苏。”《儿女英雄传》第六回:“那 安公子 此时已是魂飞魄散,背了过去,昏不知人。”
不识
(1).不知道,不认识。《诗·大雅·皇矣》:“不识不知,顺帝之则。” 郑玄 笺:“其为人不识古,不知今,顺天之法而行之者。” 唐 韩愈 《闵己赋》:“行舟檝而不识四方兮,涉大水之漫漫。” 鲁迅 《<集外集>序言》:“连我自己也诧异那时的我的幼稚,而且近乎不识羞。”
(2). 西周 刑法中三种可宽恕的条件之一。指误杀。《周礼·秋官·司刺》:“壹宥曰不识。” 郑玄 注:“识,审也。不审,若今仇讎当报甲,见乙,诚以为甲而杀之者。”
鬓毛
鬓角的头发
乡音无改鬓毛衰。——唐· 贺知章《回乡偶书》
斑斑
斑点众多的样子
血迹斑斑
无几
(1) 很少,没有多少
所剩无几
(2) 没有多久;不久
无几死于任
布衣
(1) 麻布衣服(古时老百姓只能穿麻布衣服)
(2) 平民百姓
臣本布衣。——诸葛亮《出师表》
有布衣毕昇。—— 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一色
(1).单色;一种颜色。《汉书·梅福传》:“一色成体谓之醇,白黑杂合谓之駮。” 北周 庾信 《三月三日华林园马射赋》:“落花与芝盖同飞,杨柳共春旗一色。” 宋 欧阳修 《自菩提步月归广化寺》诗:“明月浄松林,千峰同一色。” 峻青 《烟墩》:“你站立墩上,凭堞远眺,俯瞰那碧波万顷水天一色的沧海,遥瞻那峰峦千里岚气迷蒙的群山。”
(2).一种;一类。《唐六典·户部尚书·金部郎中》:“ 开元 二十年敕,以为﹝俸食﹞名目虽多,料数先定,既烦案牘,因此生姦,自今以后,合为一色,都以月俸为名。” 唐 刘肃 《大唐新语·极谏》:“望请命妇会於别殿;九部乐从东门入;散乐一色,伏望停省。”
(3).谓全部一样。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种红蓝花梔子》“粱米第一,粟米第二”原注:“必用一色纯米,勿使有杂。” 金 元好问 《雪岩》诗:“贞松劲柏四时春,霽月光风一色新。” 郁达夫 《迟桂花》:“这沉静清彻的声气,也和 翁则生 的一色而没有两样。”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上一:“土改时,我分一幢地主的横屋,一色的青瓦。”
平时
(1) 通常的普通的时候(区别于特定的或非常时候)
(2) 指平常时期(区别于非常时期,如战时、戒严时)
功名
功绩和名位;封建时代指科举称号或官职名位
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三国演义》
但是,他们(指东林党人)比起那一班读死书的和追求功名利禄的人,总算进步多了。——《事事关心》
数奇
指命运不好,遇事多不利。《汉书·李广传》:“大将军阴受上指,以为 李广 数奇,毋令当单于,恐不得所欲。” 颜师古 注:“言 广 命隻不耦合也。” 唐 刘禹锡 《赠尹果毅》诗:“问我何自苦,可怜真数奇。” 清 唐孙华 《酬徐薲洲侍郎》诗:“数奇一旦遇知己,翻然如掣韝中鹰。” 郭沫若 《洪波曲》第十五章五:“这真是一部数奇的汽车,在前我们同赴 南岳 的时候被碰坏一次,这回在大火中受下虚惊,停在 下摄司 ,就在十四日的晚上又真真正正被人偷走了。”参阅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数奇》。
辜负
(1) 亏负;对不住
无嫁得金龟婿,辜负香衾事早朝。——李商隐《为有》
坐想行思,伤怀感旧,各辜负了星前月下深深咒。——元· 关汉卿《丈石调·青杏子·离情》
梅梢月斜人影孤恨薄情四时辜负。——元· 马致远《洞庭秋月》
吃吧,不吃会辜负总司令的心意的。——《草地晚餐》
我决不辜负老师的培养
(2) 错误地对待
辜负了公众的信任
师友
老师和朋友,泛指可以求教或互相切磋的人
贫乏无以远寻师友
长物
原指多余的东西,后来也指象样的东西
别无长物
诸公
(1).众公卿。《公羊传·隐公五年》:“天子八佾,诸公六,诸侯四。诸公者何?诸侯者何?天子三公称公,王者之后称公,其餘大国称侯。” 汉 班固 《 * 通·礼乐》:“诸公六六为行,诸侯四四为行。”
(2).诸多年老长者。《史记·田叔列传》:“ 叔 为人刻廉自喜,喜游诸公。” 张守节 正义:“诸公谓丈人行也。”
(3).泛称各位人士。 唐 杜甫 《醉时歌》:“诸公衮衮登臺省,广文先生官独冷。” 元 贡师泰 《送江西傅与砺赴广州教授》诗:“买得 吴 船便欲东,更骑羸马别诸公。”《儒林外史》第十七回:“三位先生,小弟有个疑难在此,诸公大家参一参。”
勋德
亦作“勛德”。1.功勋与德行。《晋书·刘弘传》:“以勋德兼茂,封 宣城公 。”《新唐书·裴度传》:“ 帝 以 度 勋德,故待以殊礼。” 明 徐复祚 《投梭记·却说》:“ 晋 室元老旧臣若早归降,我自念其勛德,布列要位。” 金一 《文学上之美术观》:“ 温公 论碑誌,谓古人有大勋德,勒铭鐘鼎,藏之宗庙,其葬则有丰碑以下棺耳。”
(2).指有功勋德行的人。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平等寺》:“ 子攸 不顾宗社,讎忌勋德,招聚轻侠。”
牛衣
用麻或草织的给牛保暖的护被
牛衣古柳卖黄瓜。——宋· 苏轼《浣溪沙》
颍川
(1). 汉 将 灌夫 的代称。 夫 为人刚直不阿,任侠,好使酒,家财千万,食客日近百人,曾称霸 颍川 。 唐 王维 《老将行》:“誓令 疏勒 出飞泉,不似 潁川 空使酒。”
(2). 汉 黄霸 的代称。 霸 曾任 颍川 太守,有政绩。后常用作称颂有政绩官吏之典。 唐 王湾 《秋夜寓直即事怀赠萧令公裴侍郎兼通简南省诸友人》诗:“司徒 汉 家重,国典 潁川 徵。” 唐 高适 《真定即事奉赠韦使君二十八韵》:“尤多 蜀 郡理,更得 潁川 謨。” 唐 杜牧 《早春寄岳州李使君》诗:“分符 潁川 政,弔 屈 洛阳 才。” 冯集梧 注:“《黄霸传》:为 潁川 太守,得吏民心,治为天下第一。”
(3). 汉 荀淑 家子弟的代称。 淑 , 颍川 人,少有高行,有子八人,均为时贤,故称。 唐 权德舆 《奉和史馆张阁老以许陈二阁长爱弟俱为尚书郎伯仲同时列在南北省会于左掖因而有咏》:“伯仲尽时贤, 平舆 与 潁川 。”
结庐
建筑房舍
结庐在人境。——陶潜《饮酒》
农圃
1.农田园圃。 2.指农家。 3.耕稼,农耕。试问
(1).试着提出问题。试探性地问。《晋书·孙绰传》:“沙门 支遁 试问 绰 :‘君何如许?’” 唐 牛僧孺 《玄怪录·张左》:“ 左 甚异之,试问所从来,叟但笑而不答。” 清 王夫之 《上蔡威函先生》诗:“白苹秋色里,试问採莲津。”
(2).试着提出问题。用于质问对方或者表示不同意对方的意见。 宋 苏轼 《又和刘景文韵》:“试问壁间题字客,几人不为看花来?”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构》:“试问当年作者,有一不肖之人、轻薄之子厠於其间乎?” 许地山 《危巢坠简》:“试问亘古以来这第一流人物究竟有多少?”
(3).考问。《新唐书·文艺传中·李邕》:“未几辞去, 嶠 惊,试问奥篇隐帙,了辩如响, 嶠 叹曰:‘子且名家!’”《宋史·选举志三》:“诸正名学生有试问《景祐新书》者,诸判局闕而合差,诸秤漏官五年而转资者,无不属於祕书。”《元史·选举志一》:“以《通鑑节要》用 蒙古 语言译写教之,俟生员习学成效,出题试问,观其所对精通者,量授官职。”
瀛洲
亦作“ 瀛州 ”。1.传说中的仙山。《列子·汤问》:“ 渤海 之东,不知几亿万里……其中有五山焉,一曰 岱舆 ,二曰 员嶠 ,三曰 方壶 ,四曰 瀛洲 ,五曰 蓬莱 ……所居之人,皆仙圣之种。”《史记·秦始皇本纪》:“ 齐 人 徐市 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 蓬莱 、 方丈 、 瀛洲 ,僊人居之。” 唐 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海客谈 瀛洲 ,烟涛微茫信难求。” 明 无名氏 《鸣凤记·邹林游学》:“ 瀛洲 同泛济川船,伊吾共仗屠龙剑。”
(2).借指 日本 。 章炳麟 《狱中赠邹容》诗:“ 邹容 吾小弟,被髮下 瀛洲 。” 鲁迅 《集外集·<题三义塔>诗》:“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 瀛洲 。”
(3). 唐太宗 为网罗人才,设置文学馆,任命 杜如晦 、 房玄龄 等十八名文官为学士,轮流宿于馆中,暇日,访以政事,讨论典籍。又命 阎立本 画像, 褚亮 作赞,题名字爵里,号“十八学士”。时人慕之,谓“登瀛洲”。事见《新唐书·褚亮传》。后来的诗文中常用“登瀛洲”、“瀛洲”比喻士人获得殊荣,如入仙境。 宋 王禹偁 《病起归思》诗之二:“四十为郎非不偶,况曾提笔直 瀛州 。” 明 沉鲸 《双珠记·廷对及第》:“朝登 瀛洲 ,暮赐莲炬。” 清 陈梦雷 《杨椒山先生祠》诗:“衅开马市英魂恨,庙焕 瀛洲 俎豆香。”参见“ 登瀛洲 ”。
紫府
道教称仙人所居。 晋 葛洪 《抱朴子·祛惑》:“及至天上,先过紫府,金牀玉几,晃晃昱昱,真贵处也。” 前蜀 贯休 《寄天台道友》诗:“紫府称非远,清溪径不迂。”《醒世恒言·杜子春三入长安》:“教他免堕红尘,早登紫府。” 康有为 《将至桂林望诸山石峰》诗:“天愍至诚割紫府,掷之 桂林 西南隅。”
诗文赏析
【原题】:
某顷元佑三年春礼部不第蒙东坡先生送之以诗黄鲁直诸公皆有和诗今年秋复下第将归耕颍川辄次前韵上呈编史内翰先生及乞诸公一篇以荣林泉不胜幸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