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永丰殿下言志诗 七原文
自怜循短绠。方欲问长沮。
茂陵体犹瘠。
淮阳疾未祛。
翻疑承毒水。
忽似遇昌葅。
汉阳嗟欲尽。
咎繇惧忽诸。
诗词问答
问:奉和永丰殿下言志诗 七的作者是谁?答:庾信
问:奉和永丰殿下言志诗 七写于哪个朝代?答:南北朝
问:庾信的名句有哪些?答:庾信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自怜
亦作“ 自怜 ”。自伤;自我怜惜。 汉 王褒 《九怀·通路》:“阴忧兮感余,惆悵兮自怜。” 晋 束晳 《贫家赋》:“行乞贷而无处,退顾影以自怜。” 北齐 颜之推 《神仙》诗:“镜中不相识,捫心徒自怜。” 唐 岑参 《初授官题高冠草堂》诗:“自怜无旧业,不敢耻微官。” 宋 欧阳修 《三日赴宴口占》:“共喜流觴修故事,自怜霜鬢惜年华。” 鲁迅 《南腔北调集·学生和玉佛》:“惊扰詎云妄?奔逃只自怜。”
见“ 自怜 ”。
短绠
绠,汲水用具的绳索。短绠,常比喻才识浅陋。《荀子·荣辱》:“短綆不可以汲深井之泉,知不几者不可与及圣人之言。” 杨倞 注:“綆,索也。” 北周 庾信 《奉和永丰殿下言志》之七:“自怜循短綆,方欲问 长沮 。” 宋 陈造 《赠钱郎中》诗:“效奇乏良策,汲深慙短綆。” 清 唐孙华 《戊寅除夕》诗之一:“短綆有心探卷帙,长绳无策繫 羲娥 。”参见“ 短綆汲深 ”。
长沮
传说中 春秋 时 楚国 的隐士。《论语·微子》:“ 长沮 、 桀溺 耦而耕。” 刘宝楠 正义引 金履祥 曰:“ 长沮 桀溺 ,名皆从水, 子路 问津,一时何自识其姓名?谅以其物色名之。”
茂陵
(1).古县名。治在今 陕西省 兴平县 东北。 汉 初为 茂乡 ,属 槐里县 。 武帝 筑 茂陵 ,置为县,属 右扶风 。见《汉书·地理志上》。
(2).陵墓名。(1) 汉武帝 刘彻 的陵墓。在今 陕西省 兴平县 东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汉书·武帝纪》:“﹝ 后元 二年﹞二月丁卯,帝崩于 五柞宫 ,入殯于 未央宫 前殿。三月甲申,葬茂陵。” 颜师古 注引 臣瓒 曰:“自崩至葬凡十八日。 茂陵 在 长安 西北八十里也。”(2) 明宪宗 朱见深 的陵墓。在今 北京市 昌平县 北 天寿山 。见《明史·宪宗纪》。
(3). 汉 司马相如 病免后家居 茂陵 ,后因用以指代 相如 。 北周 庾信 《奉和永丰殿下言志》之七:“ 茂陵 体犹瘠, 淮阳 疾未祛。” 唐 李贺 《昌谷园新笋》诗之四:“古竹老梢惹碧云, 茂陵 归卧叹清贫。” 清 蒋纲 《舟次书感》诗:“不及 茂陵 归有壁,翻同 杜老 别无家。”
阳疾
中医指热邪。《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论曰:‘阳疾处内,阴形应外者,不加悍药及鑱石。’”
疑承
见“ 疑丞 ”。
忽似
恍若,好像。《尚书大传》卷三:“御视於忽似,以其月,从其礼,祭之参,乃从。” 郑玄 注:“止视之失者,在於去忽似。忽似者,是不明之刑也。忽似,谓若乱於是非,象龚滔天及不辨鹿马之类也。”
昌葅
见“ 昌菹 ”。
咎繇
亦作“ 咎陶 ”。即 皋陶 。 舜 之贤臣。咎,通“ 皋 ”。《楚辞·离骚》:“ 汤 禹 严而求合兮, 挚咎繇 而能调。”《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咎繇 大贤也, 周公 圣人也。”《孔子家语·正论》:“《夏书》曰:‘昏、默、贼杀,咎陶之刑也。’” 宋 沉作喆 《寓简》卷二:“吾於《春秋》,求为 咎陶 而已。”
忽诸
(1).一下子;忽然。诸,助词。《左传·文公五年》:“ 臧文仲 闻 六 与 蓼 灭,曰:‘ 皋陶 、 庭坚 不祀忽诸。德之不建,民之无援,哀哉!’”
(2).指忽然而亡。《南齐书·王僧虔传》:“亡兄之胤,不宜忽诸,若此儿不救,便当回舟谢职,无復游宦之兴矣。”《资治通鉴·秦始皇二十五年》:“臣 光 曰:‘ 燕丹 不胜一朝之忿以犯虎狼之 秦 ,轻虑浅谋,挑怨速祸,使 召公 之庙不祀忽诸,罪孰大焉!’” 胡三省 注:“忽诸,言忽然而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