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胡季弼入太学原文
春秋自有胡氏学,尽束诸家上高阁。当时小试锦江城,横翼秋风天一鹗。
只今冠带圜桥门,孤罴兀坐空狐群。
近来文气颇卑茶,要使四海宗雄文。
余生志愿游璧水,竟隔蓬莱三万里。
虽然末第偶成名,俗骨自怜凡可鄙。
君今换骨向时中,六馆名流自不同。
宰相状元三舍选,斋前碑字看填红。
诗词问答
问:送胡季弼入太学的作者是谁?答:姚勉
问:送胡季弼入太学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姚勉的名句有哪些?答:姚勉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春秋
(1) 一年,四季
春秋匪解,享祀不忒。——《诗·鲁颂·閟宫》
几度风雨,几度春秋
(2) 年龄
(3) 我国古代名,指公元前770—前476年中国各诸侯国争霸的时代
(4) 史书名。儒家经典之一,相传孔子根据鲁国的编年史修订而成
本之《春秋》以求其断。——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诸家
(1).各个人家。《后汉书·光武帝纪上》:“初,诸家子弟恐惧,皆亡逃自匿,曰‘ 伯升 杀我’。”
(2).各个学派,亦指研究某一方面学问的各个专家。《周礼·地官·大司徒》“诸公之地封疆方五百里” 唐 贾公彦 疏:“ 司农 据此经,公五百里,侯四百里,与《鲁颂》、《论语》合,亦是破诸家之意。” 朱东润 《杜甫叙论》第四章:“这首诗诸家认为是 乾元 二年(七五八)春后作的。”
(3).别的人家。 唐 刘禹锡 《浑侍中宅牡丹》诗:“今朝见颜色,更不向诸家。” 唐 白居易 《樱桃花下有感而作》诗:“风光饶此树,歌舞胜诸家。”
高阁
(1) 高度较大的阁楼
(2) 用以贮藏存放书、物的高架子(束之高阁)
当时
就在那个时刻;马上
当时就签约雇用你
小试
(1).小加试验。《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可以小试勒兵乎?” 宋 辛弃疾 《木兰花慢·席上送张仲固帅兴元》词:“一编书是帝王师。小试去征西。”《负曝闲谈》第十二回:“ 殷必佑 是没有见过世面的人,听了心痒难熬,想出去小试其技。” 吴玉章 《和朱总司令游南泥湾》诗:“事本在人为,经纶权小试。”
(2).旧时太学生、童生应贡举及学政、府县之考试。 宋 陈亮 《上孝宗第三书》:“去年一发其狂论於小试之间,满学之士口语纷然,至腾谤以动朝路,数月而未已。” 明 丘濬 《大学衍义补·清入仕之路》:“《宋史》所谓繆种流传,今日时文之弊,殆类此也。然此又不但科试为然,而提学宪臣之小试又有甚焉者也。” 清 钱泳 《履园丛话·谭诗·以人存诗》:“ 邹 君 春帆 ……工於帖括,屡困小试。”参见“ 小考 ”。
锦江
岷江 分支之一,在今 四川 成都平原 。传说 蜀 人织锦濯其中则锦色鲜艳,濯于他水,则锦色暗淡,故称。《文选·左思<蜀都赋>》“百室离房,机杼相和;贝锦斐成,濯色江波” 刘逵 注引 三国 蜀 谯周 《益州志》:“ 成都 织锦既成,濯於江水,其文分明,胜於初成;他水濯之,不如江水也。” 唐 杜甫 《登楼》诗:“ 锦江 春色来天地, 玉垒 浮云变古今。” 明 许潮 《龙山宴》:“愁暗 锦江 云,泪洒 巫山 雨。” 清 赵翼 《题敦拙堂诗集》诗:“先生甫筮仕,即泛 锦江 櫂。”
秋风
秋天的风
一鹗
《汉书·邹阳传》:“臣闻鷙鸟累百,不如一鶚。” 颜师古 注:“ 孟康 曰:‘鶚,大鵰也。’ 如淳 曰:‘鷙鸟比诸侯,鶚比天子。’鷙击之鸟,鹰鸇之属也。鶚自大鸟而鷙者耳,非鵰也。”后用以比喻出类拔萃的鲠直之臣。 唐 韩愈 李正封 《晚秋郾城夜会联句》:“推选閲羣材,荐延搜一鶚。” 宋 欧阳修 《送杨辟秀才》诗:“初谓独轩然,百鸟而一鶚。既又得 杨生 ,群兽出麟角。” 清 吴伟业 《哭志衍》诗:“长途驭二龙,崇霄翔一鶚。”
只今
如今;现在。 唐 李白 《苏台览古》诗:“只今惟有 西江月 ,曾照 吴王 宫里人。” 宋 陈师道 《春怀示邻里》诗:“屡失南邻春事约,只今容有未开花。” 清 李国宋 《朝天宫感怀》诗:“自昔鼎成龙已去,只今松老鹤还飞。” 郭沫若 《雄师百万挽狂澜》诗:“只今双喜大临门,‘七一’佳期水库成。”
冠带
(1).帽子与腰带。《礼记·内则》:“冠带垢,和灰请漱。” 宋 司马光 《晚食菊羹》诗:“归来褫冠带,杖履行东园。” 明 沉鲸 《双珠记·弃官寻父》:“今日解了冠带,扮做常人。轻囊健步,有何不可?”《老残游记》第三回:“只画了一箇人,仿佛 列子 御风的形状,衣服冠带均被风吹起。”
(2).戴帽子束腰带。《战国策·楚策一》:“ 秦王 闻而走之,冠带不相及。” 三国 魏 曹操 《薤露》诗:“沐猴而冠带,知小而谋彊。” 唐 韩愈 《送石处士序》:“﹝先生﹞冠带出,见客,拜受书礼于门内。”《红楼梦》第六二回:“ 寳玉 清晨起来,梳洗已毕,便冠带了。”
(3).指装束,打扮。《秦併六国平话》卷中:“ 楚 阵 韩员 打扮虎皮磕碯……此人如何这般冠带?名呼做 杀虎壮士 。”
(4).本指服制,引申为礼仪、教化。《韩非子·有度》:“兵四布於天下,威行於冠带之国。” 宋 洪迈 《容斋四笔·饶州风俗》:“ 宋 受天命,然后七 闽 、二 浙 与 江 之西东,冠带诗书,翕然大肆。” 杨玉如 《辛亥革命先著记》第五章引《宣布满清皇室罪状檄》:“山河依旧,先人之庐墓可亲;冠带奚存,九世之仇讎宜復。”
(5).谓使习礼仪。《旧唐书·玄宗纪下》:“膜拜丹墀之下,夷歌立仗之前,可谓冠带百蛮,车书万里。” 明 张居正 《拟唐回鹘率众内附贺表》:“冠带 月支 ,旅应騶牙之瑞,梯航日出,咸输象齿之珍。”
(6).比喻封爵,官职。《战国策·魏策四》:“且夫 魏 一万乘之国,称东藩,受冠带,祠春秋者,以为 秦 之强足以为与也。”《明史·唐胄传》:“遇赦復冠带,卒。”
(7).指官吏、士绅。《文选·张衡<西京赋>》:“冠带交错,方辕接軫。” 薛综 注:“冠带,犹搢绅,谓吏人也。”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涉务》:“ 晋朝 南渡,优借士族;故江南冠带,有才干者,擢为令僕已下尚书郎中书舍人已上,典掌机要。” 宋 叶适 《北村记》:“相为市者,皆鱼虾之友,菱芡之朋,而冠带车马之来絶矣。” 明 张煌言 《祭延平王文》:“中原冠带,夹道壶浆。”
(8).指男子。 清 吴炽昌 《客窗闲话初集·双缢庙》:“盈盈弱女,僭称冠带之雄。渺渺丈夫,反袭裙釵之饰。”
桥门
桁架桥每端的头两个主要桁架之间的空间
兀坐
危坐,端坐
冥然兀坐。——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来文
送来或寄来的公文。《水浒传》第一一三回:“ 郭世广 使人賫至三大王府里,辩看了来文,又差人来监视,却才教放入城门。”
四海
(1) 指全国各地
四海为家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三国志·诸葛亮传》
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指世界各地
放之四海而皆准
(3) 豪放、豁达
老牛说:“真是大手笔,四海得很”
雄文
有才气、魄力的文章
余生
(1) 指人的晚年
(2) 幸存的生命
劫后余生
志愿
(1) 志气与心愿
他的志愿是当个教师
(2) 自告奋勇;甘愿
志愿提供情况
璧水
(1).指太学。 南朝 梁 何逊 《七召·治化》:“璧水道庠序之风, 石渠 啟珪璋之盛。” 宋 吴自牧 《梦粱录·学校》:“古者天子有学,谓之‘成均’,又谓之‘上庠’,亦谓之‘璧水’,所以养育作成天下之士类,非州县学比也。” 元 柯丹邱 《荆钗记·启媒》:“昔年璧水壮遨游,学冠同流。”
(2).泛指读书讲学之处。 宋 陈亮 《谢留丞相启》:“如 亮 者才不逮於中人,学未臻於上达。十年璧水,一几明牕。”
(3).砚名。以砚圆如璧,外环以水,故名。《清朝野史大观·清宫遗闻·宫砚》:“内府藏砚甚伙, 乾隆 戊戌,命内廷翰林臚为《西清砚谱》,计陶之属五十五种…… 宋 之虎符、石函、黼黻、綯纹、璧水、列钱。”《清朝野史大观·清宫遗闻·宫砚》:“石之属一百四十五种,如 晋 王廞 之璧水。”
蓬莱
又称“蓬壶”。神话中渤海里仙人居住的三座神山之一(另两座为“方丈”、“瀛洲”)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李商隐《无题》
万里
万里(1916- ) :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山东东平人。1936年加入中国 * 。曾任冀鲁豫地委书记、南京市军管会经济部部长。建国后,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城市建设部部长、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兼北京市副市长、铁道部部长、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书记、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虽然
(1) ——用在上半句,下半句多用“但是”、“可是”、“却”等与它呼应,表示承认前边的为事,但后边的并不因此而不成立
李大伯虽然年过六十,劳动劲头却比得上年轻的小伙子
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鲁迅《故乡》
(2) 虽然如此,虽是这样;即使这样
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墨子·公输》
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战国策·魏策》
末第
末等。指低下的地位。自谦之词。 南朝 梁 沉约 《为南郡王让中军表》:“臣以末第,联辉上序。”
偶成
配成婚姻。 元 白朴 《东墙记》第二折:“你待教媒人偶成……俺姐姐念旧盟,想旧情,何须媒证?”
(1).偶然成功。 宋 韩琦 《别录》:“某平生仗孤忠以进,每遇大事,即以死自处,幸而不死,事皆偶成,实天扶持,非某所能也。”
(2).偶然写成。多用于诗词题中。如 唐 白居易 有《分司洛中多暇数与诸客宴游醉后狂吟偶成十韵》诗, 宋 曾觌 有《木兰花慢·长乐台晚望偶成》词。
骨自
犹兀自。 宋 王逐客 《忆黄梅》词:“大家拚便做东风,总吹交零乱,犹骨自输我鸳鸯一半。” 宋 无名氏 《张协状元》戏文第六出:“一盏明灯照神道,买油骨自少三文。”
可鄙
让人看不起
投降是可鄙的
换骨
(1).道家谓服食仙酒、金丹等使之化骨升仙。《太平广记》卷二十引 南唐 沉汾 《续神仙传·王可交》:“一人曰:‘与酒喫。’侍者泻酒,而樽中酒再三泻之不出。侍者具告。道士曰:‘酒是灵物,必得入口,当换其骨。泻之不出,亦乃命也。’”《资治通鉴·唐武宗会昌五年》:“上饵道士金丹……自秋冬以来,觉有疾,而道士以为换骨。上秘其事。”因亦用为酒名,标榜其名贵。 唐 冯贽 《云仙杂记·酿换骨醪》:“ 宪宗 采凤李花酿换骨醪。” 宋 陈师道 《次韵苏公试药王滑盏》:“小试换骨方,价重十冰甆。”
(2).佛教称得道受果。《景德传灯录·慧可大师》:“於寂默中,倏见一神人谓曰:‘将欲受果,何滞此耶?大道匪遥,汝其南矣。’翌日觉头痛如刺,其师欲治之。空中有声曰:‘此乃换骨,非常痛也。’”
(3).喻作诗文活用古人之意,推陈出新。 宋 葛立方 《韵语阳秋》卷二:“诗家有换骨法,谓用古人意而点化之,使加工也。” 宋 陆游 《夜吟》之二:“夜来一笑寒灯下,始是金丹换骨时。” 清 钱谦益 《乙亥中秋次若抚来韵》之一:“病知居士安心法,贫得诗人换骨方。”
时中
儒家谓立身行事,合乎时宜,无过与不及。《易·蒙》:“蒙亨,以亨行,时中也。” 孔颖达 疏:“谓居蒙之时,人皆愿亨,若以亨道行之,于时则得中也。”《礼记·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 孔颖达 疏:“谓喜怒不过节也。” 明 归有光 《孟子叙道统而不及周公颜子》:“性善时中之论,义利王伯之辨, 孟子 之自任以道,非僭也。” 郑观应 《<盛世危言>初刊自序》:“时中,用也。所谓变易者,圣之权也。”
有时料中。《汉书·张良传》:“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
六馆
(1).国子监之别称。 唐 制,国子监领国子学、太学、四门、律学、书学、算学,统称六馆。 宋 元 以后,渐加合并,以至仅存国子一学,但后世仍以六馆指国子监。 唐 韩愈 《太学生何蕃传》:“於是太学六馆之士百餘人,又以 蕃 之义行,言於司业 阳先生 城 ,请諭留 蕃 。” 明 宋濂 《送国子正苏君还金华山中序》:“ 平仲 将行,率六馆之士祖饯於 龙江 之上。” 清 冯桂芬 《改建正谊书院记》:“书院始於 唐明皇 建丽正书院。盖六馆之属,与今书院异。”
(2).谓 清 之实录馆、文颖馆、国史馆、四库全书馆、四库会要馆、内廷方略馆。 清 梅曾亮 《光禄大夫经筵讲官礼部尚书李公墓碑》:“輶车风驰,入我包匭,成均大师,六馆咏歌。”
不同
(1).不相同;不一样。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定势》:“所习不同,所务各异,言势殊也。” 前蜀 韦庄 《关河道中作》诗:“往来千里路长在,聚散十年人不同。” 毛 * 《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二:“他们想问题做事情的方法,他们的历史习惯,跟我们不同。”
(2).不同意。《宋书·张邵传》:“太尉长史 何勗 不同,欲席捲奔 鬱洲 ,自海道还都。”《南齐书·鄱阳王锵传》:“殿下但乘油壁车入宫,出天子置朝堂,二王夹辅号令, 粲 等闭城门上仗,谁敢不同?”
(3).不和。《后汉书·孔融传》:“﹝ 融 ﹞与中丞 赵舍 不同,託病归家。”
相状
相类似。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穀水》:“按释 法显 行传,西国有爵离浮图,其高与此相状。”
三舍
(1).古代一舍三十里,三舍为九十里。《国语·晋语四》:“若以君之灵,得復 晋国 , 晋 、 楚 治兵,会于 中原 ,其避君三舍。” 韦昭 注:“古者师行三十里而舍,三舍为九十里。”
(2).泛指距离远。 清 赵翼 《高黎贡山歌》:“层椒青青日西下,借问下山尚三舍。”
(3).二十八宿,一宿为一舍。三舍指三座星宿的位置。《吕氏春秋·制乐》:“君有至德之言三,天必三赏君,今夕荧惑,其徙三舍。”《淮南子·览冥训》:“ 鲁阳公 与 韩 搆难,战酣日暮,援戈而撝之,日为之反三舍。” 唐 卢照邻 《宴梓州南亭》诗:“愿得迴三舍,琴樽长若斯。” 清 曹寅 《避热》诗之四:“他日一瓻重命酒,愿回三舍倒戈鋋。”
(4). 宋 代 元丰 以后,太学分三舍;上舍、内舍、外舍。 宋 曾慥 《高斋漫录》:“ 崇寧 初, 蔡京 用事。 章公 惇 谓客曰:‘ 蔡元长 必行三舍,奈何?’客曰:‘三舍取士,《周官》宾兴之法,相公何为不取。’” 明 康海 《王兰卿﹞》第四折:“九天仙客正疑猜,三舍书生莫打乖。”参见“ 三舍生 ”。
填红
旧时官员在公文上用红笔亲自填写年月日,谓之填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