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原文
四足胎而生,两足卵而育。
间亦有相反,大同而小独。
羽者孚以长,外白其中黄。
造物有神权,自然含阴阳。
鹅鸭与埘鸡,六畜本一例。
而何巧拙殊,伊谁令愚智。
鸡巧善翼卵,鹅鸭每不能。
人审知其然,果裸格物情。
持将鹅鸭卵,杂置鸡卵内。
牝鸡乃不猜,一一为抚字。
啄壳忽成形,顾复多慈情。
唼藻入水去,鸡怅非已生。
鹅鸭岂真拙,藏拙他代劳。
鸿雁与鵁鶄,抱鷇秃翰毛。
览物得奇会,咄哉彼痴鸡。
翼其白公胜,宁非汝子西。
诗词问答
问:寓言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寓言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出处:御制诗二集卷七十三
2. 一解
参考注释
四足
(1).四只脚。指兽类。《礼记·曲礼下》:“羽鸟曰降,四足曰渍。” 孔颖达 疏:“四足曰渍者,牛马之属也。”《大戴礼记·易本命》:“四足者无羽翼,戴角者无上齿。”
(2).四肢。《水浒传》第二七回:“小人归得迟了些个,已把他卸下四足。”
相反
事物的两个方面相互排斥或对立
大同
地名,在山西省
其中
那里面;那中间
乐在其中
造物
(1) 创造万物,也指创造万物的神力
(2) 指运气;造化
神权
(1) 古代统治者宣扬自己统治权力是神赋予的,所以把这种权力叫神权
(2) 迷信的人认为神所具有的支配人们命运的权力
自然
(1) 宇宙万物;宇宙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总和,即整个物质世界,自然界
改造自然
自然之理也。——宋· 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
择于自然。——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近于自然。——蔡元培《图画》
(2)
(3) 属于或关于自然界的、存在于或产生于自然界的、非人为的
自然现象
自然之验。——《史记·货殖列传》
(4) 不勉强,不拘束,不呆板
他的动作很自然
复得返自然。(指无拘无束的田园生活)。——晋· 陶渊明《归园田居》
自然蛾眉。——唐· 李朝威《柳毅传》
(5) 不经人力干预而自由发展
听其自然
(6) 当然
带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鲁迅《朝花夕拾》
阴阳
(1)
(2) 古代哲学概念。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把矛盾运动中的万事万物概括为“阴”、“阳”两个对立的范畴,并以双方变化的原理来说明物质世界的运动
阴阳易位。——《楚辞·屈原·涉江》
(3) 日月运转之学
阴阳历算。——《后汉书·张衡传》
研核阴阳。
(4) 天气的变化
阴阳之变。——《吕氏春秋·察今》
鹅鸭
(1).鹅与鸭。皆水禽。《西京杂记》卷四:“羊豕鹅鸭,皆道其数。” 唐 杜甫 《舍弟占归草堂检校聊示此诗》:“鹅鸭宜长数,柴荆莫浪开。”
(2).形容声音嘈杂,像鹅、鸭鸣叫一样。 宋 苏轼 《九日黄楼作》诗:“诗人猛士杂龙虎, 楚 舞 吴 歌乱鹅鸭。” 清 查慎行 《从湖州至四安舟中大雨》诗:“问路屡见紿,方言乱鹅鸭。”
埘鸡
见“ 塒鷄 ”。亦作“ 塒鸡 ”。家鸡。 南朝 梁 刘孝威 《鸡鸣篇》:“塒鷄识将曙,长鸣高树巔。” 清 赵翼 《题吴并山中翰青崖放鹿图》诗:“君也驯之如扰龙,篱狗塒鸡一例畜。”
六畜
猪、牛、羊、马、鸡、狗六种禽畜;泛指家畜
六畜会聚图
一例
一律;同样
而何
(1).犹如何。怎样。《左传·昭公四年》:“ 牛 谓 叔孙 :‘见 仲 而何?’” 杜预 注:“而何,如何。”
(2).犹如何。怎么。《左传·襄公二十二年》:“谓我敝邑,邇在 晋国 ,譬诸草木,吾臭味也,而何敢差池?”《孟子·尽心下》:“仁人无敌於天下,以至仁伐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 汉 王充 《论衡·顺鼓》:“久雨湛水溢,谁致之者……击鼓攻社,而何救止?”
伊谁
谁,何人。《诗·小雅·何人斯》:“伊谁云从?维暴之云。” 元 无名氏 《谢金吾》第三折:“你道是 杨和尚 破天阵吃了些亏,却不道救 铜臺 是靠着伊谁。” 清 黄景仁 《中秋夜雨》诗:“伊谁 天柱 追嬉遨,有客 钟陵 去飘忽。”
愚智
亦作“ 愚知 ”。1.愚者与智者。《庄子·在宥》:“愚知相欺,善否相非。”《吕氏春秋·勿躬》:“蒙厚纯朴,以事其上。若此,则工拙、愚智、勇惧可得以故易官。易官,则各当其任矣。”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永宁寺》:“且 尒朱荣 不臣之跡,暴於旁午,谋 魏 社稷,愚智同见。” 明 胡震亨 《唐音癸籤·谈丛二》:“言国运且衰,旦夕有愚智同尽之祸也。”
(2).愚笨与聪明。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风操》:“ 江 南风俗,儿生一期……男则用弓矢纸笔,女则刀尺鍼缕,并加饮食之物及珍寳服玩,置之儿前,观其发意所取,以验贪廉、愚智,名之谓试儿。” 宋 欧阳修 《送吴生南归》诗:“众人为不善,积微成灭身;君子能自知,改过不逡巡。唯於斯二者,愚智遂以分。”
(3).谓似智而实愚。《西游补》第七回:“ 项羽 道:‘美人,人要辨个智愚、愚智。 始皇 的智是个愚智。’”
翼卵
以翼覆卵。喻抚育。《三国志·吴志·吴主传》“议者怪之”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 孙权 ﹞因父兄之绪,少蒙翼卵昫伏之恩,长含鴟梟反逆之性,背弃天施,罪恶积大。” 宋 何梦桂 《希有鸟吟》:“羣鷇偃下风,举受翼卵恩。”
不能
(1)
不可能;不能够
又北向,不能得日。——明·归有光《项脊轩志》
不能理解
不能生育
不能实现
(2)
〈方〉∶不允许,不可以
不能不谈到
不能接受
不能相提并论
(3)
〈方〉∶不至于
审知
由审察而明白。亦指清楚地知道,确知。《管子·君臣下》:“昔者,圣王本厚民生,审知祸福之所生,是故慎小事。”《后汉书·冯衍传上》:“ 永衍 审知 更始 已殁,乃共罢兵,幅巾降於 河内 。” 唐 韩愈 《答杨子书》:“审知足下之才,充其容也。” 清 姚鼐 《宋双忠祠碑文》:“昔 蜀汉 霍弋罗宪 据郡不降 魏 ,及审知后主内附,然后释兵归命。”
其然
(1).犹言如此。《论语·宪问》:“子曰:‘其然,岂其然乎?’”《后汉书·党锢传序》:“若 范滂 、 张俭 之徒,清心忌恶,终陷党议,不其然乎?”《周书·王杰王勇等传论》:“ 耿豪 、 王勇 ,不其然乎。”
(2).必如此。《左传·襄公二十三年》:“﹝ 申丰 ﹞对曰:‘其然,将具敝车而行。’” 杜预 注:“其然,犹必尔。”
物情
(1) 情理
物情世态
(2) 人情
(3) 人心
事多放滥,物情生怨
鸭卵
鸭蛋。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五:“《齐民要术》有咸杬子法,用杬木皮渍鸭卵。” 清 褚人穫 《坚瓠秘集·鸭卵河魨子》:“ 王 以鸭卵实生河魨子与 顺 食,竟无害。后闻海乡人云:河魨同鸭卵食,则不 * ,信然。”参见“ 鸭蛋 ”。
鸡卵
鸡蛋。《吕氏春秋·明理》:“鸡卵多毈。” 唐 冯贽 《云仙杂记》卷一:“﹝ 郭元振 ﹞有婢数十人,客至,则拖鸳鸯襭裙衫。一曲终,则赏以糖鸡卵。” 明 徐渭 《徐相公碑》:“尝从道上拾鸡卵腋之,得白鸡,以鬭,莫有敌者。”
牝鸡
母鸡。比喻专权的妇人。
出处:《尚书·牧誓》:牝鸡司晨,惟家之索。因阉母鸡外形长得像公鸡,常常像公鸡那样打鸣。牝鸡司晨形容阴盛阳衰,比喻女人像男人那样掌权当政。
一一
一个一个地;依次地
一一检查
好一一听之。——《韩非子·内诸说上》
一一以叶自彰。——三国魏·邯郸淳《笑林》
一一为具言。——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一一自辨。——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一一详述之。——清·方苞《狱中杂记》
抚字
(1).抚养。《后汉书·列女传·陈文矩妻》:“四子以母非所生,憎毁日积,而 穆姜 慈爱温仁,抚字益隆,衣食资供皆兼倍所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书痴》:“过八九月,果举一男,买媪抚字之。” 清 刘大櫆 《卢氏二母传》:“ 抱孙 与弟 翼孙 ,皆生於 王氏 ,而 程孺人 抚字之如己出。”
(2).谓对百姓的安抚体恤。《北齐书·封隆之传》:“ 隆之 素得乡里人情,频为本州,留心抚字,吏民追思,立碑颂德。” 宋 陆游 《戊申严州劝农文》:“虽诚心未格于丰穰,然拙政每存於抚字。” 明 区大相 《入罗滂水》诗:“直须勤抚字,勿使困征徭。”《西湖佳话·白堤政迹》:“立朝则尽言得失,守邦则抚字万民。”
成形
(1) 形成
正在成形的思想之新奇简直使他大吃一惊
(2)
(3) 排列成一定形式或形状
使玻璃成形
(4) 医学上指具有正常的形状
大便成形
(5) 医学上指修复损伤的组织或器官
成形外科
骨成形术
顾复
《诗·小雅·蓼莪》:“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復我,出入腹我。” 郑玄 笺:“顾,旋视;復,反覆也。” 孔颖达 疏:“覆育我,顾视我,反覆我,其出入门户之时常爱厚我,是生我劬劳也。”后因以“顾復”指父母之养育。《后汉书·清河孝王庆传》:“诸王幼稚,早离顾復,弱冠相育,常有《蓼莪》、《凯风》之哀。” 唐 元稹 《告赠皇考皇妣文》:“祗命陨越,哀号不逮,追念顾復,若亡生次。”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太平救世歌》:“襁褓顾復,骨肉情连,恩同罔极,铭於心田。”
藏拙
掩藏拙劣,不以示人。常用为自谦之辞。 唐 罗隐 《自贻》诗:“纵无显效亦藏拙,若有所成甘守株。”《水浒传》第十九回:“ 晁某 是个不读史书的人,甚是麄卤。今日事在藏拙,甘心与头领帐下做一小卒,不弃幸甚。” 清 李渔 《慎鸾交·计竦》:“花封纵美,也敌不过亲职高,和盘托出空貽笑,倒不如藏拙为高。” 鲁迅 《书信集·致台静农》:“字写得坏极,请勿裱挂,为我藏拙也。”
代劳
请人替自己办事,自己代替别人办事
这事请您代劳吧!
这事由我代劳吧!
鸿雁
一种鸟( Anser cygnoides ),羽毛紫褐色,腹部白色,嘴扁平,腿短,趾间有蹼。吃植物的种子,也吃鱼和虫。群居在水边,飞时一般排列成行,是一种冬候鸟。也叫“大雁”
鵁鶄
即池鹭。
翰毛
羽毛。 汉 陈琳 《檄吴将校部曲文》:“譬犹鷇卵,始生翰毛,而便陆梁放肆。”
览物
观看风物。 南朝 宋 谢灵运 《于南山往北山经湖中瞻眺》诗:“抚化心无厌,览物眷弥重。” 唐 杜甫 《客居》诗:“览物想故国,十年别荒村。” 宋 范仲淹 《岳阳楼记》:“迁客骚人,多会於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