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文 >> 涿鹿行七叠前韵原文 诗词名句

涿鹿行七叠前韵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涿鹿行七叠前韵原文

七言不似五言城,短则近体长歌行。

于此恰宜歌涿鹿,历历旧作书壁明。

城村民象胥温饱,狱讼不兴任恤好。

筹治盖亦弗出兹,讵在求奇及誇巧。

不为已甚去其尤,勉斯恒以喻众稠。

省方展义率由此,吉行五十清跸留。

观灯应节入夕收,明朝遂与登程修。

诗词问答

问:涿鹿行七叠前韵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涿鹿行七叠前韵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六十六

2. 余于地方官民弊病有犯必惩从不肯颟顸了事然亦不肯逆亿苛求尝有诗云不为已甚去已甚总不外此意也

参考注释

七言

(1).指七字诗句。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章句》:“六言七言,杂出《诗》、《骚》。”《隋书·音乐志上》:“《需雅》,八曲,七言。” 清 沉復 《浮生六记·闲情记趣》:“主考出五七言各一句,刻香为限,行立构思……十六对中取七言三联,五言三联。” 清 赵翼 《瓯北诗话·杜少陵诗》:“凡七言多上四字相连,而下三字足之。” 鲁迅 《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对课也渐渐地加上字去,从三言到五言,终于到七言。”

(2).指七言诗。《汉书·东方朔传》:“ 朔 之文辞,此二篇最善。其餘有《封泰山》……八言、七言上下,《从公孙弘借车》,凡 向 所録 朔 书具是矣。” 颜师古 注引 晋灼 曰:“八言、七言诗,各有上下篇。”《陈书·江总传》:“好学,能属文,於五言七言尤善。”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体》:“七言起於 汉武 柏梁 。” 清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十:“不知 唐 人五言工,不必再工七言也;古体工,不必再工近体也。”

五言城

谓五言佳作。 宋 赵蕃 《送刘伯瑞》诗之一:“长怀 远斋 老,赠我五言城。”

近体

(1).即近体诗。 宋 朱翌 《猗觉寮杂记》卷上:“ 李嶠 、 沉 、 宋 之流,方为律诗,谓之近体。” 明 胡震亨 《唐音癸籤·体凡》:“其所变诗体,则声律之叶者,不论长句、絶句,概名为律诗、为近体。” 章炳麟 《辨诗》:“物极则变,今宜取近体一切断之, 唐 以后诗,但以参考史事存之可也。”参见“ 近体诗 ”。

(2).贴身,紧挨身体。 明 陆容 《菽园杂记》卷一:“尝闻尚衣缝人云:‘上近体衣俱 松江 三梭布所製。’”

长歌行

乐府《平调曲》名。现存汉代古辞二首。第一首用种种比喻,归结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主题,尤为著名。

于此

(1).在此。 汉 司马相如 《上林赋》:“顺天道以杀伐,时休息於此。” 南朝 宋 颜延之 《陶徵士诔》:“依世尚同,诡时则异。有一於此,两非默置。”

(2).如此。 汉 阮瑀 《为曹公作书与孙权》:“思计此变,无伤於孤。何必自遂於此,不復还之。”

(3).至此;至今。 宋 苏轼 《潮州修韩文公庙碑》:“独 韩文公 起布衣,谈笑而麾之。天下靡然从公,復归于正,盖三百年於此矣。”

涿鹿

(1).古代一种刑罚。墨刑于额。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黥》:“《尚书刑德攷》曰:‘涿鹿者,凿人顙也。黥人者,马羈笮人面也。’ 郑 云:涿鹿黥,世谓之刀墨之民。”

(2).地名。故城在今 河北省 涿鹿县 南。《庄子·盗跖》:“然而 黄帝 不能致德,与 蚩尤 战於 涿鹿 之野,流血百里。” 成玄英 疏:“ 涿鹿 ,地名,今 幽州 涿鹿郡 是也。” 清 唐孙华 《夏日园居杂咏》之九:“战垒荒凉餘 涿鹿 ,边关容易卖 卢龙 。”一说,山名。《史记·五帝本纪》:“於是 黄帝 乃徵师诸侯,与 蚩尤 战于 涿鹿 之野,遂禽杀 蚩尤 。” 裴駰 集解引 服虔 曰:“ 涿鹿 ,山名,在 涿郡 。”

历历

一个个清晰分明

历历可数

历历在目

作书

(1).谓作典册。《国语·楚语上》:“ 武丁 於是作书,曰:‘以余正四方,余恐德之不类,兹故不言。’”

(2).指撰写献与天子的书或策。 唐 韩愈 《赠族侄》诗:“作书献云闕,辞家逐秋蓬。”

(3).创制文字。《韩非子·五蠹》:“古者 苍頡 之作书也,自环者谓之私,背私谓之公,公私之相背也,乃 苍頡 固以知之矣。”

(4).写信。《乐府诗集·杂曲歌辞·枯鱼过河泣》:“作书与魴鱮,相教慎出入。”《文选·孙楚<为石仲容与孙皓书>》 唐 李善 注:“太祖遣 徐劭 孙郁 至 吴 ,将军 石苞 令 孙楚 作书与 孙皓 。 劭 至 吴 ,不敢为通。”

(5).谓写作。《三国志·吴志·鲁肃传》:“ 曹公 闻 权 以土地业 备 ,方作书,落笔於地。”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雅量》:“ 夏侯太初 尝倚柱作书,时大雨,霹靂破所倚柱,衣服焦然,神色无变,书亦如故。”

(6).练字;写字。 清 冯班 《钝吟杂录·日记》:“余教童子作书,每日只学十字,点画体势,须使毫髮毕肖。” 清 冯班 《钝吟杂录·日记》:“作书忌俗字,人皆知之,不知亦忌古字。”

村民

乡村的百姓

全体村民都跑出来迎接他

象胥

古代接待四方使者的官员。亦用以指翻译人员。《周礼·秋官·象胥》:“掌 蛮 、 夷 、 闽 、 貉 、 戎 、 狄 之国使,掌传王之言而諭説焉,以和亲之。”《旧唐书·玄宗纪论》:“ 象郡 、 炎州 之玩, 鸡林 、 鯷海 之珍,莫不结辙於象胥,駢罗於典属。” 明 唐顺之 《喜峰口观三卫贡马》诗:“槃舞呈鞮革,侏言译象胥。” 清 徐果亭 《圣武功成诗》:“正朔通鱼海,舆图拓象胥。” 刘师培 《<文章学史>序》:“象胥之官,掌传王言於夷使,使之諭説和亲,入宾之岁,则协礼以传词,此文之施於通译者也。”

温饱

吃得饱,穿得暖

解决了温饱问题

狱讼

(1).讼事;讼案。《周礼·地官·大司徒》:“凡万民之不服教而有狱讼者,与有地治者听而断之,其附于刑者归于士。” 郑玄 注:“争罪曰狱,争财曰讼。” 贾公彦 疏:“狱讼相对,故狱为争罪,讼为争财。若狱讼不相对,则争财亦为狱。”《汉书·儿宽传》:“ 宽 既治民。劝农业,缓刑罚,理狱讼,卑体下士,务在於得人心。” 宋 苏舜钦 《论五事》:“臣窃见州县之吏,多是狡恶之人……或狱讼未具,遂停鞫劾,赋税起纳,无人催驱。” 清 方苞 《<周官>辨伪二》:“每见甿庶之家,嫠者改适,猜衅丛生,变诈百出,由是而成狱讼者十四三焉。”

(2).诉讼。《史记·五帝本纪》:“诸侯朝覲者不之 丹朱 而之 舜 ,狱讼者不之 丹朱 而之 舜 ,謳歌者不謳歌 丹朱 而謳歌 舜 。” 晋 刘琨 《劝进表》:“謳歌者无不吟咏徽猷,狱讼者无不思于圣德。”

(3).指诉讼者。 晋 陆机 《答贾长渊》诗:“狱讼违 魏 ,謳歌适 晋 。” 金 元好问 《拟贺登宝位表》:“圣神文武,克享皇天之心,狱讼謳歌,皆曰吾君之子。”

不兴

(1)

不流行;不时兴

(2)

不许

不兴这样做

(3)

不能(用于反问)

你不兴说得详细些吗?

任恤

见“ 任恤 ”。

亦作“ 任卹 ”。谓诚信并给人以帮助同情。语出《周礼·地官·大司徒》:“二曰六行:孝、友、睦、婣、任、恤。” 郑玄 注:“任,信於友道。恤,振忧贫者。”又《闾胥》:“书其敬敏任恤者。” 清 曾国藩 《彭母曾孺人墓志铭》:“自余远游以来,每归故里,气象一变,田宅易主,生计各蹙,任恤之风日薄。” 章炳麟 《印度中兴之望》:“予虽非神明如蓍蔡,固知精勤任卹者必兴,而惰废凉薄者必败。”

不为已甚

《孟子·离娄下》:“ 仲尼 不为已甚者。” 朱熹 集注:“已,犹太也。 杨氏 曰:‘言圣人所为,本分之外,不加毫末。’”后以“不为已甚”谓不做过分的事,适可而止。 宋 王安石 《洪范传》:“不言‘攸好德,则锡之福’,而言‘曰予攸好德,则锡之福’,何也?谓之皇极,而不为已甚。” 清 林则徐 《谆劝殷富平粜并严禁牙行铺户囤米抬价告示》:“似此久为囤积,其意何居?本应封贮到官,押令平糶,缘恐差役藉端骚扰,是以不为已甚。”

省方

巡视四方。《易·观》:“先王以省方观民设教。” 孔颖达 疏:“省视万方,观看民之风俗。” 汉 班固 《东都赋》:“乃动大輅,遵皇衢,省方巡狩。” 唐 杨炯 《送徐录事》诗序:“圣人以叶时同律,义在於省方;皇储以守器承祧,任隆於监国。”《清史稿·礼志八》:“皇帝省方观民,特举时巡盛典。”

展义

宣示德义。《左传·庄公二十七年》:“天子非展义不巡守,诸侯非民事不举。” 杜预 注:“天子巡守,所以宣布德义。” 唐 皮日休 《忧赋》:“非有事於名山,即展义於群牧。”《旧唐书·音乐志四》:“展义天扃,飞英云岫。”

率由

(1).遵循,沿用。《书·微子之命》:“率由典常,以蕃王室。” 三国 魏 曹植 《责躬》诗:“万邦既化,率由旧则。” 南朝 梁 沉约 《上建阙表》:“欣咨故实,率由令典。” 唐 元稹 《献事表》:“绍復前累圣传序,於今垂二百年矣。莫不率由斯道,致俗和平。” 马浮 《泰和会语·论六艺该摄一切学术》:“不知《礼》《乐》本自粲然,不可须臾离,由於不肯率由,遂至无序不和。”

(2).谓遵循成规。《后汉书·梁统传》:“ 文帝 宽惠柔克,遭世康平,唯除省肉刑、相坐之法,它皆率由,无革旧章。” 南朝 宋 傅亮 《奉迎大驾道路赋诗》:“重明照蓬艾,万品同率由。”

(3).谓相率归顺。《文选·左思<魏都赋>》:“云撤叛换,席卷虔刘,祲威八紘,荒阻率由。” 张载 注:“祲威八紘,荒阻率由者,谓北覊 单于 於 白屋 ,东怀 孙权 於 吴会 ,西摄 刘备 於 巴蜀 也。” 李周翰 注:“渐以威德布於八方,则荒阻之俗皆有相率来宾,莫不由大 魏 之德。”

(4).由来。《梁书·处士传·何点》:“徵士 何点 ,居贞物表,纵心尘外,夷坦之风,率由自远。”

(5).犹皆由。 唐 张九龄 《开元纪功德颂》序:“旷日持久,兵连祸挐,率由事边,是无寧岁。”《宋史·吴越钱氏世家》:“古者宗工大臣特被隆眷,或剑履上殿,或书詔不名,率由丰功,待以殊礼。”《清史稿·世祖纪二》:“自古变不虚生,率由人事。”

吉行

(1).谓行必获吉。《易·困》:“动悔有悔,吉行也。” 孔颖达 疏:“吉行者,知悔而征,行必获吉也。”

(2).为吉事而行。《荀子·大略》:“故吉行五十,犇丧百里,賵赠及事,礼之大也。”《汉书·王吉传》:“臣闻古者师日行三十里,吉行五十里。” 南朝 梁简文帝 《行幸甘泉宫》诗:“吉行五十里,随处宿离宫。” 唐 刘禹锡 《德宗神武孝文皇帝挽歌》之二:“凤翣拥铭旌,威迟异吉行。”

清跸

(1).旧时谓帝王出行,清除道路,禁止行人。《文选·颜延之<应诏观北湖田收>诗》:“帝暉膺顺动,清蹕巡广廛。” 李善 注引《汉仪注》:“皇帝輦动,出则传蹕,止人清道。”《周书·儒林传序》:“帝於是服衮冕,乘碧輅,陈文物,备礼用,清蹕而临太学。” 前蜀 花蕊夫人 《宫词》之四二:“扇掩红鸞金殿悄,一声清蹕捲珠帘。” 明 唐顺之 《朝谒长陵》诗:“清蹕传虚谷,灵旗隐洞房。”

(2).借指帝王的车辇。 唐 沉佺期 《奉和圣制幸礼部尚书窦希玠宅》:“不知行漏晚,清蹕尚裴迴。”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一:“ 大名 河朔 之咽喉,或蹔驻清蹕,扬天威以壮军声。”

观灯

观看花灯。旧有元宵观灯的风俗。《旧唐书·中宗纪》:“丙寅上元夜,帝与皇后微行观灯。” 宋 高承 《事物纪原·岁时民俗·放灯》:“《史记·乐书》曰:‘ 汉 帝以正月上辛祀太一 甘泉 ,以昏时祀到明。’ 徐坚 谓今人正月望夜游观灯,是其遗事。”《红楼梦》第五四回:“是真是谎且不表,再整观灯看戏的人。”

应节

(1).应合节拍。《列子·汤问》:“巧夫,顉其颐,则歌合律;捧其手,则舞应节,千变万化,惟意所适。”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一:“又指虾蟆及诸行虫燕雀之属,使舞,应节如人。”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促织》:“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

(2).适应节令。《后汉书·郎顗传》:“王者崇宽大,顺春令,则靁应节,不则发动於冬,当震反潜。” 三国 魏 曹丕 《让禅令》:“风雨应节,禎祥触类而见。”

明朝

〈方〉∶明天

登程

上路,出发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苏颂,朝代:宋代
    清羸躬现疾,出处道还周。当轴谐人望,谋边缓主忧。庄环聊造适,伊鼎待烹羞。见约高斋会,将行尚少留。
  • 作者:黄度,朝代:宋代
    白鹭亭前白鹭飞,定知公子未忘机。我来犹识难驯意,江际翩翩趁落晖。
  • 作者:刘学箕,朝代:宋代
    瑞锦窠应对锦郎,谁将灵种到幽坊。山深月冷梅花老,压尽群英是此香。
  • 作者:武衍,朝代:宋代
    衔上官虽显,吟边兴不衰。细评南岳稿,远过后山诗。才大人多忌,名高士素知。瓣香吾敢后,幸见召环时。
  • 作者:任源祥,朝代:明代

    灼灼幽兰花,馨香不自持。

    昂昂千里驹,终当任驱驰。

    寒暑相代谢,岁用各有时。

    譬彼齐纨扇,当春复光辉。

    华堂列高烛,清夜相追陪。

    鸡鸣驾言别,俯仰各赋诗。

    江汉东南流,浮云西北飞。

    愿君崇令名,千载以为期。

  • 作者:葛长庚,朝代:宋代
    标签:离别爱情

    倚危亭。恨如芳草,萋萋刬尽还生。念柳外青鸾去后,洞中白鹤归来,恍然暗惊。
    吾家渺在瑶京。夜月一帘花影,春风十里松鸣。奈昨梦、前尘渐随流水,凤箫歌杳,水长天远,那堪片片飞霞弄晚,丝丝细雨笼晴。正消凝,子规又啼数声。

  • 作者:伍乔,朝代:唐代

    叠巘层峰坐可观,枕门流水更潺湲。晓钟声彻洞溪远,
    夏木影笼轩槛寒。幽径乍寻衣屦润,古堂频宿梦魂安。
    因嗟城郭营营事,不得长游空鬓残。

  • 作者:陆游,朝代:宋代
    门外一溪清见底,老翁牵牛饮溪水。溪清喜不污牛腹,岂畏践霜寒堕趾。舍东土瘦多瓦砾,父子勤劳艺黍稷。勿言牛老行苦迟,我今八十耕犹力。牛能生犊我有孙,世世相从老故园。人生得饱万事足,拾牛相齐何足言!
  • 作者:王安石,朝代:宋代
    天方猎中原,狐兔在所憎。伤哉六孱王,当此鸷鸟膺。搏取已扫地,翰飞尚凭凌。游将跨蓬莱,以海为丘陵。勒石颂功德,群臣助骄矜。举世不读易,但以刑名称。蚩蚩彼少子,何用辨坚冰。
  • 作者:乾隆,朝代:清代

    践阼初辰敬告天,六旬年满阼归传。

    惟思宵旰久勤政,不敢康熙数越前。

    计岁何期竟符愿,当秋于是庆开筵。

    祖孙两世百廿纪,万叶蒙庥叩兆绵。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