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和四首原文
东皇物色未全收,山半登临当倚楼。锦里烟光浑在眼,云溪花片亦随流。
夕阳正好无多景,春序才移已复秋。
却忆故园林壑美,乘风欲去问何由。
诗词问答
问:再和四首的作者是谁?答:郭印
问:再和四首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郭印的名句有哪些?答:郭印名句大全
郭印再和四首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
东皇
(1).指天神 东皇太一 。 南朝 齐 谢朓 《赛敬亭山庙喜雨》诗:“秉玉朝羣帝,樽桂迎 东皇 。” 唐 刘禹锡 《武陵书怀五十韵》:“俗尚 东皇 祀,謡传 义帝 寃。” 元 陈樵 《碧落洞》诗:“杖头化作光明烛,愿逐 东皇 下九垓。”参见“ 东皇太一 ”。
(2).指司春之神。 唐 戴叔伦 《暮春感怀》诗:“ 东皇 去后韶华在,老圃寒香别有秋。” 宋 姜夔 《卜算子·梅花八咏》词:“长信昨来看,忆共 东皇 醉。此树婆娑一惘然,苔蘚生春意。” 明 陈所闻 《懒画眉·春闺四咏》曲:“愁他春尽问 东皇 ,为甚不住些儿去得忙。” 郁达夫 《除夜奉怀》诗:“明朝欲向空山遁,为恐 东皇 笑我痴。”
物色
(1) 牲畜的毛色
(2) 按一定标准去访求
乃令以物色访之。——《后汉书·严光传》
物色人才
为巡船所物色。——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3) 瞅见;看到
免亲友物色
(4) 风物;景色
(5) 各种物品
山半
山腰,。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沔水三》:“呼山下人令上山半,与语溪中。” 唐 杜荀鹤 《登山寺》诗:“山半一山寺,野人秋日登。” 何其芳 《忆昔》诗:“试登山半望田垄,麦色青青早吐芽。”
登临
登山临水或登高临下,泛指游览山水
南望彭泽、 都昌诸山,烟雨空濛,鸥鹭灭没,极登临之胜。—— 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倚楼
倚靠在楼窗或楼头栏干上。 唐 杜甫 《江上》诗:“勋业频看镜,行 * 倚楼。” 宋 黄庭坚 《南乡子·重阳日宜州城楼宴集即席作》词:“诸将説封侯,短笛长歌独倚楼。” 元 黄庚 《西州即事》诗:“一雨洗空碧,江城独倚楼。”
锦里
即 锦官城 。 晋 常璩 《华阳国志·蜀志》:“州夺郡文学为州学,郡更於 夷里桥 南岸道东边起起文学,有女墙,其道西城,故 锦宫 也。锦工织锦,濯其中则鲜明,他江则不好,故命曰 锦里 也。”后即以 锦里 为 成都 之代称。 唐 李商隐 《筹笔驿》诗:“他年 锦里 经祠庙,《梁父吟》成恨有餘。” 明 何景明 《送杨太常归省》诗之二:“ 锦里 趋庭日,声华冠 蜀 都。”参见“ 锦官城 ”。
烟光
亦作“烟光”。1.云霭雾气。 唐 元稹 《饮致用神麴酒三十韵》:“雪映烟光薄,霜涵霽色冷。” 宋 黄庭坚 《题宗室大年画》诗之一:“水色烟光上下寒,忘机鸥鸟恣飞还。” 金 元好问 《九月晦日玉村道中》诗:“烟光藏落景,山骨露清秋。” 清 于养志 《不寐》诗:“小苑烟光薄,疏帘月影清。”
(2).指春天的风光。 唐 黄滔 《祭崔补阙》:“ 闽 中二月,烟光秀絶。”
云溪
云雾缭绕的溪谷。 晋 张协 《七命》:“右当风谷,左临云谿。” 唐 杜甫 《行次盐亭县聊题四韵》:“云谿花淡淡,春郭水泠泠。” 宋 何薳 《春渚纪闻·郑魁铭研诗》:“润应通月窟,洗合就云溪。”
花片
飘落的花瓣。 唐 元稹 《古艳》诗之二:“等閒弄水浮花片,流出门前赚 阮郎 。” 清 吴骞 《扶风传信录》:“几欲把东风幽闥传,怎奈梦魂儿撩乱;几欲旁游丝把花片牵,却又恨病魔儿来窥探。”
随流
(1).应和合拍。《文选·宋玉<高唐赋>》:“当年遨游,更唱迭和,赴曲随流。” 李善 注:“鸟之哀鸣,有同歌曲,故言赴曲。随流者,随鸟类而成曲也。”
(2).随着江水流到之处。 汉 司马相如 《难蜀父老》:“於是乃命使西征,随流而攘,风之所被,罔不披靡。”
(3).顺应潮流。 唐 薛逢 《酬牛秀才登楼见示》:“年光同过隙,人事且随流。” 清 曹寅 《东城泛舟至斋僧馆诵愚山先生荣园句和雪坪来韵》:“即赏感前修,随流问时派。” 清 梅曾亮 《<太乙舟山房文集>序》:“公薨,人无知不知,皆喟然曰:‘古君子不存於今。’然公独其形质亡耳。浩浩然随流平进,而不攓撅於升降也。”
夕阳
傍晚的太阳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登乐游原》
正好
(1) 恰好
我想派人去叫你们,你们正好来了
(2) 不多不少,没有零头的
正好用十秒钟赶上了公共汽车
无多
没有多少。 唐 杜荀鹤 《和友人寄孟明府》:“莫嫌月入无多俸,须喜秋来不废吟。” 清 周亮工 《郭去问还家未半载复作章贡之行送之》诗:“乱后还家庆更生,无多日月復成行。”
春序
(1).春季。 南朝 梁 江淹 《拜正员外郎表》:“﹝臣﹞滥蒙恩幸,屡度经冬,亟移春序。” 隋炀帝 《与禅阁寺僧书》:“春序将谢,道体如何?” 唐 韦应物 《复理西斋寄丘员外》诗:“海隅雨雪霽,春序风景融。”
(2).犹春光。春天的风光、景致。 唐 韩愈 《感春》诗之二:“春序一如此,汝颜安足赖。”
故园
对往日家园的称呼
别梦依稀咒浙川,故园三十二年前。——毛 * 《七律·到韶山》
林壑
树林和山谷
乘风
顺风;凭借风力
乘风向法国驶去
何由
亦作“ 何繇 ”。1.从何处,从什么途径。《楚辞·天问》:“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汉 王褒 《四子讲德论》:“僕虽嚚顽,愿从足下。虽然,何由而自达哉!” 唐 王昌龄 《送韦十二兵曹》诗:“出处两不合,忠贞何由伸?”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六:“ 晋 张华 有鸚鵡,每出还,輒説僮僕好恶。一日,寂无言; 华 问其故,曰:‘被禁在瓮中,何繇得知?’” 鲁迅 《野草·墓碣文》:“痛定之后,徐徐食之。然其心已陈旧,本味又何由知?”
(2).怎能。 南朝 宋 谢灵运 《石门新营所住四面高山迴溪石濑修竹茂林》诗:“美人游不还,佳期何由敦?”《宋书·沉庆之传》:“治国譬如治家,耕当问奴,织当访婢。陛下今欲伐国,而与白面书生辈谋之,事何由成?” 明 刘基 《次韵和脱因宗道感兴》诗之三:“路远无羽翼,何由得飞还?”《醒世恒言·李玉英狱中讼冤》:“稍加责罚,此辈就到家主面前轻事重报,説你怎地凌虐。妹夫必然着意防范,何繇除得?”
(3).因何。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笔记》卷三:“有云 太仓 王宫詹 ,藏 宋 搨《十三行》,一字无损。然与《玉版》对观,无少差,信为《玉版》未损时之拓也。何由落水,以致剥漶?或造物忌之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