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佛手原文
全体是华严,三身五蕴兼。
底缘名佛手,一物不曾拈。
诗词问答
问:咏佛手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咏佛手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咏佛手是什么体裁?答:五绝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五言绝句 押盐韵 出处:御制诗二集卷三
参考注释
全体
(1) 整个身体
全体炙之
(2) 指事物的全部
全体工作人员
全体演员
(3) 指某一集体中的全部人员
影响全体
华严
(1).《大方广佛华严经》的简称。有三种译本。 宋 陈师道 《谢寇十一惠端砚》诗:“敢书细字注鱼虫,要传《华严》八千偈。”
(2).佛教语。天台宗所说“五时”教之一。指 释迦牟尼 成道之初在菩提树下所说的大乘无上法门。因其高深,解悟者少。 清 龚自珍 《<妙法莲华经>四十二问》:“ 隋 以来判教诸师,皆曰‘华严’日出时,‘法华’日中时,‘涅槃’日入时。”
(3).指华严宗所说的大乘境界。 康有为 《与菽园论诗兼寄任公孺博曼宣》诗之二:“华严帝网重重现,广乐钧天窃窃听。”
三身
(1).传说海外有国,国人一首三身。《山海经·海外西经》:“ 三身国 在 夏后启 北,一首而三身。”《淮南子·墬形训》:“凡海外三十六国,自西北至西南方,有…… 丈夫民 、 奇嵇股民 、 一臂民 、 三身民 。”
(2).佛教语。说法不一。通常指法身、报身和化身(或应身)。乃成佛所证之果。《金光明最胜王经·分别三身品》:“如是三身具足,摄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唐 权德舆 《酬灵彻上人以诗代书见寄》诗:“已取贝多翻半字,还将阳燄諭三身。”《朱子语类》卷一二五:“佛氏所谓三身:法身者, 释迦 之本性也;报身者, 释迦 之德业也;肉身者, 释迦 之真身而实有之人也。”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十四:“凡佛皆有三身:一曰法身,谓圆心所证;二曰报身,谓万善所感;三曰化身,谓随缘所现。”
五蕴
佛教指人的色、受、想、行、识五种刹那变化的成分,由这五种成分的暂时结合而形成了个我
佛手
(1).佛的手。 唐 司空图 《杨柳枝》词:“烦暑若和烟露裛,便同佛手洒清凉。”
(2).见“ 佛手柑 ”。
一物
(1).一种事物;一件事物。《管子·白心》:“然而天不为一物枉其时,明君圣人亦不为一人枉其法。”《史记·周本纪》:“此一物足以释 西伯 ,况其多乎!” 唐 杜牧 《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诗:“第中无一物,万卷书满堂。” 清 郑燮 《同起林上人重访仁公》诗之三:“莫教轻一物,可待报他生。” 马南邨 《燕山夜话·共通的门径》:“没有无所不知的博学之士,也没有只知一事一物而不知其他的专门家。”
(2).同类物;同一事。《周礼·夏官·校人》:“掌王马之政,辨六马之属,种马一物,戎马一物,齐马一物,道马一物,田马一物,駑马一物。” 宋 沉括 《梦溪补笔谈·药议》:“药有用根,或用茎叶,虽是一物,性或不同,苟未深达其理,未可妄用。” 苏曼殊 《断鸿零雁记》第十二章:“云耶,电耶,雨耶,雪耶,实一物也,不过因热度之异而变耳。”
(3).犹一事。《礼记·文王世子》:“行一物而三善皆得者,唯世子而已。” 郑玄 注:“物犹事也。” 南朝 梁武帝 《报侯景书》:“朕为万乘之主,岂可失信於一物。”
(4).犹言一个标准。《墨子·尚贤上》:“上之所以使下者,一物也;下之所以事上者,一术也。”
不曾
(1)
没有,从来就没有
一生不曾见过这种人
(2)
亦作“未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