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二百零五首原文
檐头雨滴声,问你要惺惺。直下成己事,途中作主盟。
刹刹见佛,尘尘出经。
擘开华岳连天色,放出黄河到海声。
诗词问答
问:偈颂二百零五首的作者是谁?答:释正觉
问:偈颂二百零五首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释正觉的名句有哪些?答:释正觉名句大全
释正觉偈颂二百零五首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
檐头
屋檐的边沿
檐头下冻了许多小冰柱
雨滴
(1) 以滴的形式下落的水,特别是指从云中下落的
(2) 雨点
惺惺
指聪明机警的人
方信道,惺惺自古惜惺惺。——《西厢记》
直下
(1).径直趋赴。《晋书·陶回传》:“ 峻 知 石头 有重戍,不敢直下,必向 小丹阳 南道步来,宜伏兵要之,可一战而擒。”
(2).谓径直实行下去。《朱子全书·孟子一》:“ 孟子 见人,即道性善,称 尧 舜 ,此是第一义。若於此看得透,信得及,直下便是圣贤,更无一毫人欲之私,做得病痛。”
(3).直接下达。《资治通鉴·后唐庄宗同光二年》:“租庸使奏,近例皆直下。” 胡三省 注:“时租庸使帖下诸州调发,不关节度观察使,谓之直下。”
(4).垂直向下;向下。 唐 李白 《望庐山瀑布》诗:“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宋 范成大 《燕子坡》诗:“大山如墙缺,小山如塜纍,众山直下看,方知此峯危。”《清平山堂话本·简帖和尚》:“ 皇甫松 去衣架上取下一条绦来,把妮子缚了两隻手,掉过屋梁去,直下打一抽,吊将妮子起去。”
(5).下面,底下。 唐 白居易 《海漫漫》诗:“海漫漫,直下无底旁无边。” 元 无名氏 《天净沙》:“梦儿里分明见他,客窗直下。觉来依旧天涯。” 明 康海 《中山狼》第二折:“来到这个三叉路口,不知那条路往 中山 去,因此就在这枯杨直下,歇息一回。”
(6).谓直系下传。 唐 欧阳詹 《许州送张中丞》诗:“ 孙 吴 去后无长策,谁敌 留侯 直下孙。” 唐 欧阳詹 《送郭秀才应举》诗:“ 并州 细侯 直下孙,才应秋赋怀 金门 。”
中作
谓工程在进行中。《汉书·沟洫志》:“ 韩 闻 秦 之好兴事,欲罢之,无令东伐。乃使水工 郑国 间説 秦 ,令凿 涇水 ……中作而觉。” 颜师古 注:“中作,谓用功中道,事未竟也。”
主盟
(1).主持会盟。《左传·襄公九年》:“ 知武子 谓 献子 曰:‘我实不德,而要人以盟,岂礼也哉!非礼,何以主盟?’” 宋 王应麟 《困学纪闻·春秋》:“诸侯之主盟,自 齐桓 始也。”
(2).指倡导并主持某事。 宋 欧阳修 《试笔·苏子美蔡君谟书》:“自 苏子美 死后,遂觉笔法中絶。近年 君謨 独步当世,然谦让不肯主盟。” 宋 陆游 《寄别李德远》诗之二:“復古主盟须老手,勉追 庆历 数公间。” 明 叶宪祖 《鸾鎞记·闺咏》:“若使天下词坛,姐姐主盟,小妹佐之,那些做歪诗的措大,怕不剥了面皮。”
(3).指做媒。《警世通言·计押番金鳗产祸》:“﹝媒人﹞坐定道:‘闻知宅上小娘子要说亲,老媳妇特来。’ 计安 道:‘有甚好头脑,万望主盟。’”
(4).盟主,首领。《醒世恒言·杜子春三入长安》:“风月场中都总管,烟花寨内大主盟。”
刹刹
象声词。 叶圣陶 《一个练习生》:“他拿起钢笔,刹刹地在纸面上写上两个红字。”
尘尘
(1).佛教语。犹言世界。 宋 苏轼 《迁居》诗:“吾生本无待,俯仰了此世。念念自成刼,尘尘各有际。” 赵次公 注:“佛以世界为尘,尘尘有际,言物各有世界也。” 宋 范成大 《十月二十六日偈》:“窗外尘尘事,窗中梦梦身。”
(2).佛教语。犹言世世;无量数。 唐 常达 《山居八咏》之五:“真性寂无机,尘尘祖佛师。” 宋 苏轼 《梦斋铭》:“梦觉之间,尘尘相授,数传之后,失其本矣。”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八一:“歷刼如何报佛恩?尘尘文字以为门。”
华岳
同“ 华岳 ”。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四》:“ 华岳 本一山当 河 , 河 水过而曲行, 河 神巨灵,手盪脚蹋,开而为两,今掌足之跡仍存。”参见“ 华岳 ”。
高大的山。《礼记·中庸》:“今夫地一撮土之多,及其广厚,载华岳而不重,振河海而不洩,万物载焉。” 陆德明 释文:“华岳,户化、户瓜二反。本亦作‘山岳’。” 朱熹 集注:“华、藏,并去声。”
指西岳 华山 。 晋 郭璞 《山海经图赞·华山》:“ 华岳 灵峻,削成四方,爰有神女,是挹玉浆。”
天色
天空的颜色,借指时间的早晚和天气的变化
看天色怕要下雨
天色不早,你该走了
放出
(1).释放。《汉书·贡禹传》:“放出园陵之女,罢倡乐,絶 郑 声。” 唐 白居易 《七德舞》诗:“怨女三千放出宫,死囚四百来归狱。”
(2).发放或借出。 浩然 《艳阳天》第十章:“放出一千三百多斤小米,绕来绕去,利没得到一点儿,全部都卖了馀粮。”
黄河
中国第二长河,发源于青海,流入渤海,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5.24万平方公里。流经黄土高原、夹带大量泥沙,每年达16亿吨,除12亿吨入海外,有4亿多吨沉积在下游河床上,有些地段河底竟高出地面5—10米,成为有名的“地上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