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二仪肃阴气,草木凋零尽。尔生岩石间,丛密不自陨。
绿叶抽紫茎,族与秋兰近。
蝉联无数花,未觉霜飚紧。
野人持献余,千金那敢吝。
盆崖遂物性,畅茂庶可准。
吸风喷芳馨,饮露含清润。
如闻嘒嘒声,满地寒林振。
诗词问答
问:《有野人来献石蝉以二千钱偿以之因成拙诗》的作者是谁?答:郭印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郭印的名句有哪些?答:郭印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二仪
(1).指天地。 三国 魏 曹植 《惟汉行》:“太极定二仪,清浊始以形。”《周书·武帝纪上》:“二仪创闢,玄象著明。” 明 王慎中 《游白鹿洞》诗:“境闲百虑空,意愜二仪广。” 清 钮琇 《觚賸·石言》:“二仪之英,五材之精,在地为石,在天为星。”
(2).指日、月。 南朝 陈 沉炯 《陈武帝哀策文》:“二仪协序,五纬同符。” 明 王鏊 《震泽长语·象纬》:“二仪运而出没,五纬随而起伏。”
阴气
(1).寒气,肃杀之气。《管子·形势解》:“秋者阴气治下,故万物收。”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十六:“朔风厉严寒,阴气下微霜。” 唐 杜甫 《雨》诗:“干戈盛阴气,未必自阳臺。” 邹韬奋 《萍踪寄语》四五:“在 伦敦 的蜡人馆里,还在地窖里布置许多被监禁或枪决的著名犯人,阴气逼人,如游阴间。”
(2).旧指所谓女人之气。 老舍 《神拳》第二幕:“我们练团,得躲着女的,女人是阴气,阴气一冲,法术就不灵了。”
草木
(1).指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易·坤》:“天地变化,草木蕃。” 唐 韩愈 《送李愿归盘谷序》:“ 太行 之阳有 盘谷 , 盘谷 之閒,泉甘而土肥,草木藂茂,居民鲜少。” 明 刘基 《<悦茂堂诗>序》:“故人不得其性则痛,鸟兽不得其性则瘏,草木不得其性则萎以枯。”
(2).指荒野。《韩非子·说疑》:“此十二人者,或伏死於窟穴,或槁死於草木,或飢饿於山谷,或沉溺於水泉。”
(3).比喻卑贱。多用作自谦之词。 唐 陈子昂 《谏刑书》:“臣草木微品,天恩降休,伏刻肌骨,不敢忘捨。” 宋 苏轼 《笏记》之一:“徒倾艸木之心,莫报乾坤之施。”
凋零
(1) 衰败,不振
(2) 用来喻人的死伤离散
丛密
稠密
林木丛密
秋兰
秋日的兰草。《楚辞·离骚》:“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汉 张衡 《怨篇》:“猗猗秋兰,植彼中阿,有馥其芳,有黄其葩。” 晋 陆机 《谢平原内史表》:“使春枯之条,更与秋兰垂芳,陆沉之羽,復与翔鸿抚翼。”
蝉联
连续不断获得
蝉联国际象棋冠军称号
无数
(1) 无法计数,指数量极多
可能的组合是无数的
(2) 不知底细
胸中无数
野人
(1) 田野之民,农人
试问野人家。——宋· 苏轼《浣溪沙》词
(2) 质朴的人,无爵位的平民
(3) 粗野的人
(4) 流浪汉
(5) 未开化的人,生活在原始状态或属于原始社会的人
千金
(1) 一千斤金子
(2) 女儿。用于称他人的女儿,有尊贵之意
(3) 指很多钱,形容富贵
物性
事物的本性。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九:“呜呼!地土风气之能移物性如是耶?” 清 沉复 《浮生六记·闺房记乐》:“鹤善舞而不能耕,牛善耕而不能舞,物性然也。” 梁启超 《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三章第四节:“惟有阴阳五行之僻论,跋扈于学界,语及物性,则缘附以为辞,怪诞支离,不可穷詰。”
畅茂
(1).旺盛繁茂。《孟子·滕文公下》:“草木畅茂,禽兽繁殖。”《旧唐书·德宗纪下》:“朕以春方发生,候及仲月,勾萌毕达,天地和同,俾其昭苏,宜助畅茂。”《续资治通鉴·元世祖至元十七年》:“山皆草石,至 积石 方林木畅茂。” 郭沫若 《蔡文姬》第四幕:“丞相府后园中的 松涛馆 ,有苍松古柏甚为畅茂,花坛中芍药盛开。”
(2).谓文笔通畅,感情充沛。 宋 阮阅 《诗话总龟·书事》:“ 刘太真 与 韦苏州 书云:‘ 顾著作 来,以足下《郡斋燕集》相示,云何情致畅茂遒逸之如此!’”
吸风
(1).道家辟谷养生之术。谓吸食天地之精气。参见“ 吸气 ”。
(2).犹言吸西北风。比喻挨饿;没东西可吃。 明 陈汝元 《金莲记·饭鱼》:“都似你这样一钱不捨,我难道在此吸风?也用动个本,乞骸骨归田了。”
芳馨
(1).犹芳香。也借指香草。《楚辞·九歌·湘夫人》:“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廡门。”《楚辞·九歌·山鬼》:“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 唐 李复言 《续玄怪录·张老》:“有顷进饌,精美芳馨,不可名状。”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三八:“今日閒愁为 洞庭 ,茶花凝想吐芳馨。”
(2).喻美好的名声。 清 张大受 《慕庐先生还朝》诗:“出处古来云变化,芳馨谁播史书中。”
(3).指祭品。言其气味芳香。 宋 朱熹 《卧龙庵武侯祠》诗:“寒藻荐芳馨,飞泉奉明酌。”《宋史·乐志九》:“时思致享,肃荐芳馨。”
清润
(1) 清脆圆润
清润的歌喉
(2) 清凉湿润
春雨初晴,空气十分清润
(3) 明亮而润泽(石料清润)
嘒嘒
(1).形容星光微小而明亮。《魏书·术艺传·张渊》:“丈人极阳而慌忽,子孙嘒嘒於参嵎。”原注:“嘒,小貌。孙二星,在子东。” 明 何景明 《忧旱赋》:“朝出日之杲杲兮,夕明星之嘒嘒。”
(2).象声词。形容清亮的声音。《诗·商颂·那》:“鞉鼓渊渊,嘒嘒管声。” 孔颖达 疏:“嘒嘒然而清烈者,是其管籥之声。” 朱熹 集传:“嘒嘒,清亮也。”《诗·小雅·采菽》:“其旂淠淠,鸞声嘒嘒。” 孔颖达 疏:“其此君子车服旌旂则淠淠然动,得宜其车马鸞铃之声,又嚖嘒然鸣中节。” 元 赵孟頫 《题耕织图二十四首奉懿旨撰·织·九月》诗:“舍南与舍北,嘒嘒闻车声。”
(3).象声词。蝉鸣声。《诗·小雅·小弁》:“菀彼柳斯,鸣蜩嘒嘒。” 毛 传:“蜩,蝉也。嘒嘒,声也。” 晋 陆机 《拟明月皎夜光》诗:“翻翻归雁集,嘒嘒寒蝉鸣。” 清 黄景仁 《苦暑行》:“千章黝緑披且死,中有嘒嘒蝉声联。” 陈炜谟 《狼筅将军》:“四周寂无人声,只嘒嘒的夜蝉高据在柳树上,鸣着。”
寒林
(1).称秋冬的林木。 晋 陆机 《叹逝赋》:“步寒林以悽惻,翫春翘而有思。” 唐 王维 《过李揖宅》诗:“客来深巷中,犬吠寒林下。” 宋 范仲淹 《和提刑赵学士探梅》诗之二:“静映寒林晚未芳,人人欲看 寿阳 粧。” 瞿秋白 《饿乡纪程》六:“车站前一片大旷场,四围寒林萧瑟,晓霜犹凝,飕颼的西北风吹着落叶扫地作响,告诉我们已经到了北国寒乡了。”
(2).梵语音译。弃尸之处。 唐 玄应 《一切经音义》卷七:“尸陀林,正言尸多婆那,此名寒林。其林幽邃而寒,因以名也。在 王舍城 侧,死人多送其中。今总指弃尸之处名‘尸陀林’者,取彼名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