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苦热行原文
赤阪横西阻。火山赫南威。
身热头且痛。
鸟坠魂来归。
汤泉发云潭。
焦烟起石圻。
日月有恒昏。
雨露未尝晞。
丹蛇踰百尺。
玄蜂盈十围。
含沙射流影。
吹蛊病行晖。
瘴气昼熏体。
{艹/罔}露夜沾衣。
饥猿莫下食。
晨禽不敢飞。
毒淫尚多死。
度泸宁具腓。
生躯蹈死地。
昌志登祸机。
戈船荣既薄。
伏波赏亦微。
爵轻君尚惜。
士重安可希。
诗词问答
问:代苦热行的作者是谁?答:鲍照
问:代苦热行写于哪个朝代?答:南北朝
问:鲍照的名句有哪些?答:鲍照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赤阪
亦作“ 赤坂 ”。1. 西域 地名。以酷热著称。《文选·鲍照<苦热行>》:“ 赤阪 横西阻,火山赫南威。” 李善 注:“《汉书·西域传》:‘ 杜钦 曰:又歷 大头痛 、 小头痛 山, 赤土 、 身热 之阪。令人身热无色,头痛呕吐。’” 唐 岑参 《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诗:“阴火潜烧天地炉,何事偏烘西一隅。势入月窟侵太白,气连 赤坂 通单于。”
(2).地名。在 陕西省 洋县 东 龙亭山 。《三国志·蜀志·后主传》:“ 魏 使 司马懿 由 西城 , 张郃 由 子午 , 曹真 由 斜谷 ,欲攻 汉中 ,丞相 亮 待之於 城固 、 赤阪 ,大雨道絶, 真 等皆还。”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陕西五·汉中府》:“ 龙亭山 ,乃入 子午谷 之口,其山阪赭色,亦名 赤阪 。”
火山
地球深处的岩浆等从裂缝中喷出地面而形成的高地
南威
(1).亦称“ 南之威 ”。 春秋 时 晋国 的美女。《战国策·魏策二》:“ 晋文公 得 南之威 ,三日不听朝,遂推 南之威 而远之,曰:‘后世必有以色亡其国者。’” 三国 魏 曹植 《与杨德祖书》:“盖有 南威 之容,乃可以论其淑媛。” 晋 葛洪 《抱朴子·论仙》:“不可以 无盐 宿瘤 之丑,而谓在昔无 南威 西施 之美。”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苏仲芬》:“女不答,但嗤嗤笑之以鼻,欵步而入,秋波流慧,娇媚可怜,窃意西子、南威,不是过也。”后因泛指美人。 南朝 陈后主 《日出东南隅行》:“重轮上瑞暉,西北照 南威 。 南威 年二八,开牖敞重闈。” 宋 徐铉 《寄锺谟》诗:“假中西阁应无事,筵上 南威 幸有情。”
(2).谓南方极热的暑气。《文选·鲍照<苦热行>》:“赤阪横西阻,火山赫南威。” 张铣 注:“南方之威色。” 唐 白居易 《秋热》诗:“ 西江 风候接南威,暑气常多秋气微。”
(3).橄榄的别名。 明 陶宗仪 《辍耕录·事物异名》:“南威,橄欖也。”
热头
(1).谓特别得到器重。《官场现形记》第三四回:“他此时正在热头上,为了一件甚么事,到抚臺面前説首府不好,抚臺马上把首府撤任。”
(2).犹言赶热闹。 李準 《人比山更高》:“我这个人哪,有个缺点,好热头。”
来归
(1) 归顺;归附
(2) 古代称女子出嫁(从夫家方面说)
(3) 归来,回来
汤泉
温泉。 汉 张衡 《东京赋》:“温液汤泉,黑丹石緇。” 宋 苏轼 《咏汤泉》:“鬱攸火山裂,觱沸汤泉注。” 清 孙枝蔚 《闲居感怀》诗之二:“温当如汤泉,男女浴其中。”
云潭
温泉潭。上有蒸气如云,故称。《文选·鲍照<苦热行>》:“汤泉发云潭,焦烟起石圻。” 李善 注:“ 王歆之 《始兴记》曰:‘云水源泉,涌溜如沸汤,有细赤鱼出游,莫有获之者。’焦烟,盖热气也。《南越志》曰:‘ 兴寧县 有 热水山 焉,其下有焦石,敲蒸之热,恒数四丈。’”
焦烟
亦作“ 焦烟 ”。热气;火烟。《文选·鲍照<苦热行>》:“汤泉发云潭,焦烟起石圻。” 李善 注:“焦烟,盖热气也。” 南朝 宋 鲍照 《飞蛾赋》:“凌焦烟之浮景,赴熙焰之明光。”
见“ 焦烟 ”。
起石
指 黄初平 叱石成羊的故事。相传 黄初平 ,年十五,家使牧羊,有道士见其良谨,便带他到 金华山 石室中修炼,四十余年不复念家。其兄 初起 行山寻索,遂得相见。问 初平 :“羊何在?”曰:“近在山东耳。” 初起 往视之,但见白石而还。 初平 与俱往看之,乃叱曰,羊起。于是,白石皆变为羊数万头。事见《说库》卷二引 晋 葛洪 《神仙传》。《艺文类聚》卷九四、《太平广记》卷七引《神仙传》作“ 皇初平 ”。 五代 李瀚 《蒙求》诗:“ 初平 起石, 左慈 掷杯。”
日月
(1) 生计;生活
舒心的日月
(2) 太阳和月亮
有恒
有恒心,坚持不懈
持之有恒
雨露
雨和露,比喻恩惠、恩泽
未尝
(1) ——加在否定词前面,构成双重否定;不是
这未尝不是一个好办法
(2) 不曾
终夜未尝合眼
未尝不叹息。——诸葛亮《出师表》
所未尝行。——《资治通鉴·唐纪》
未尝识书具。——宋· 王安石《伤仲永》
未尝有言。——明· 刘基《卖柑者言》
丹蛇
赤色的长蛇。古代诗文中多用于描述炎旱苦热。 南朝 宋 鲍照 《代苦热行》:“丹蛇踰百丈,玄蜂盈十围。”《云笈七籤》卷五五:“丹蛇者,日之精也。” 明 何景明 《忧旱赋》:“诧丹蛇之十围兮,恐文蜮之射人。”
百尺
(1).十丈。喻高、长或深。 汉 枚乘 《七发》:“ 龙门 之桐,高百尺而无枝。” 晋 左思 《咏史》之二:“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文选·鲍照<苦热行>》:“丹蛇踰百尺,玄蜂盈十围。” 李善 注:“百尺、十围,言其长大也。” 宋 苏轼 《惠州李氏潜珍阁铭》:“眩古潭之百尺,涵万象於瑶琨。”
(2).桅杆。《文选·木华<海赋>》:“於是候劲风,揭百尺,维长綃,挂帆席。” 李善 注:“百尺,帆檣也。”
玄蜂
见“ 玄蠭 ”。
十围
(1).亦作“ 十韦 ”。形容粗大。《文选·枚乘<上书谏吴王>》:“夫十围之木,始生而蘖,足可搔而絶,手可擢而拔。” 张铣 注:“十围,言大也。”《汉书·成帝纪》:“是日大风,拔 甘泉 畤中大木十韦以上。” 颜师古 注:“韦与围同。”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容止》:“ 庾子嵩 长不满七尺,腰带十围。” 宋 路振 《九国志·吴志·张训》:“身长八尺餘,腰带十围。” 清 金农 《秋雨坐槐树下书怀》诗:“阶前老槐十围大,碧罗张繖高厌厌。”按,围的长度,有一抱或径尺为围及一围等于三寸、五寸等说。
(2).谓兵力十倍于敌,则可围之。参见“ 十围五攻 ”。
含沙
即蜮。古代传说中一种害人的怪物。因其能在水中含沙射影,使人致病,故又称为含沙。 宋 苏轼 《江涨用过韵》诗:“长驱连山烧,一扫含沙毒。”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绛妃》:“济恶以才,妬同醉骨;射人於暗,奸类含沙。”参见“ 含沙射影 ”。
射流
喷射成束的流体
吹蛊
即飞蛊。毒虫名。《文选·鲍照<苦热行>》:“含沙射流影,吹蛊痛行暉。” 李善 注:“《毛诗义疏》曰:‘……吹蛊,即飞蛊也。’ 顾野王 《舆地志》曰:‘ 江 南数郡有畜蛊者,主人行之以 * ,行食饮中,人不觉也。其家絶灭者,则飞游妄走,中之则毙。’”
行晖
出行人的光辉。《文选·鲍照〈苦热行〉》:“含沙射流影,吹蛊痛行暉。” 李善 注:“ 顾野王 《舆地志》曰:‘ 江 南数郡,有畜蛊者,主人行之以 * 。行食饮中,人不觉也。其家絶灭者,则飞游妄走,中之则毙。’行暉,行旅之光辉也。” 吕良 注:“江中有物,名曰水弩,於中流含沙射人之影。此言病行客使无光辉。”一说为蛊夜飞时的曳光。 明 杨慎 《丹铅总录·吹蛊》:“南中畜蛊之家,蛊夜飞出饮水,光如曳彗,所谓行暉也。《文选》注行暉为行旅之暉,非也。”
瘴气
指南部、西南部地区山林间湿热蒸发能致病之气。《后汉书·南蛮传》:“南州水土温暑,加有瘴气,致死者十必四五。” 南朝 宋 鲍照 《苦热行》:“瘴气昼熏体,菵露夜霑衣。” 公刘 《太阳的家乡》:“邻家有个孩子病了,显然是因为衣衫单薄,营养不良等外因诱发的疟疾,人们却议论纷纷,说他一定是遇到瘴气了。”
下食
准备食物。《吕氏春秋·报更》:“昔 赵宣孟 将上之 絳 ,见骫桑之下,有饿人卧不能起者, 宣孟 止车,为之下食,蠲而餔之。”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德行》:“ 陈太丘 诣 荀朗陵 ……既至, 荀 使 叔慈 应门, 慈明 行酒,餘六龙下食。”《南史·隐逸传上·杜京产》:“﹝ 京产 ﹞子 栖 躬自屣履,为 瓛 生徒下食。”
晨禽
(1).指鸡。《文选·陆机<演连珠>之五十》:“足於性者,天损不能入;贞於期者,时累不能淫,是以迅风陵雨,不谬晨禽之察;劲阴杀节,不凋寒木之心。” 刘孝标 注:“鸡善伺晨,虽阴晦而不輟其鸣,此谓时累不能淫也。”
(2).清晨的禽鸟。 南朝 宋 鲍照 《苦热行》:“飢猨莫下食,晨禽不敢飞。” 唐 韦应物 《九日澧上作》诗:“林叶索已空,晨禽迎飇起。”
不敢
(1)
没有胆量,没有勇气做某事
他不敢拒绝妻子的要求
(2)
不要
有事同众人好好商量嘛,可不敢一说话就瞪眼
(3)
谦词,不敢当
贵姓?不敢当,姓盛。——周立波《山乡巨变》
毒淫
(1).谓瘴气浸淫。 汉 马援 《武溪深行》:“滔滔 武溪 一何深,鸟飞不度兽不敢临,嗟哉 武溪 多毒淫。” 清 金农 《送贺十五德舆之辰州》诗:“五月 沅陵 道,毒淫多畏途。”
(2).指瘴气浸淫之水。 明 陈子龙 《熊水部伯甘与予同讨山寇》诗:“毒淫共匏甖,嶔崎同衡軛。”
死地
无法生存的危险境地;绝境
置之死地而后生
昌志
犹壮志。 南朝 宋 鲍照 《代苦热行》:“生躯蹈死地,昌志登祸机。” 黄节 补注:“昌志,犹壮志也。”
祸机
亦作“ 祸几 ”。指隐伏待发之祸患。《文选·鲍照<苦热行>》:“生躯蹈死地,昌志登祸机。” 李善 注:“《庄子》曰:‘其发若机栝,其司是非之谓也。’ 司马彪 曰:‘言生以是非臧否交接,则祸败之来若机栝之发。’ 班固 《汉书》述曰:‘祸如发机。’” 唐 崔橹 《华清宫》诗之二:“障掩金鸡蓄祸机,翠环西拂 蜀 云飞。” 宋 陆游 《书<贾充传>后》:“祸机乱萌,伏於隐微。” 明 刘基 《乌生八九子》诗:“少年挟弹如流星,祸机潜发不见形。”《明史·倪岳传》:“天怒人怨,祸几日深,非细故也。”
戈船
古代战船的一种。《汉书·武帝纪》:“遣伏波将军 路博德 出 桂阳 ,下 湟水 ;楼船将军 杨僕 出 豫章 ,下 湞水 ; 归义越侯 严 为戈船将军,出 零陵 ,下 离水 。” 颜师古 注引 臣瓒 曰:“《伍子胥书》有戈船,以载干戈,因谓之戈船也。”《西京杂记》卷六:“ 昆明池 中有戈船、楼船各数百艘。楼船上建楼櫓,戈船上建戈矛,四角悉垂幡毦。旍葆麾盖,照灼涯涘,余少时犹忆见之。” 唐 李百药 《和许侍郎游昆明池》:“年深平馆宇,道泰偃戈船。” 清 顾炎武 《常熟归生晟陈生芳绩书来以诗答之》:“海上戈船连 沪瀆 , 石头 烽火照 秦淮 。”
伏波
(1). 汉 将军名号。 西汉 路博德 、 东汉 马援 都受封为伏波将军。见《汉书·武帝纪》、《后汉书·马援传》。 南朝 宋 鲍照 《代苦热行》:“ 戈船 荣既薄, 伏波 赏亦微。” 唐 刘长卿 《送张司直赴岭南谒张尚书》诗:“盛府依 横海 ,荒祠拜 伏波 。” 明 夏完淳 《大哀赋》:“ 横海 、 伏波 , 戈船 、 下瀨 。”
(2).谓平息变乱。 王闿运 《丁文诚诔》:“抗急疏而请使,举偏师以伏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