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苏抚今朝达奏书,展观慰惜并殷予。
江阴稔自常连镇,河潦灾侵淮与徐。
歉北丰南通省计,截长补短八分馀。
有无邻郡相资藉,沟壑吾民庶免诸。
诗词问答
问:《江苏巡抚闵鹗元奏报秋禾收成八分馀诗以志慰》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该诗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鱼韵 出处:御制诗五集卷五十
2. 闵鹗元奏江苏省夏秋雨泽沾足江南俱臻上稔惟江北之淮安徐州海州三府州雨水稍多河流盛涨田禾间有淹浸览奏为之慰惜交至
参考注释
今朝
(1) 今天
(2) 现在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奏书
(1). 汉 时在诸侯王国中,臣下向王公陈述意见的文书称“奏书”。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书记》:“ 战国 以前,君臣同书; 秦 汉 立仪,始有表奏,王公国内,亦称奏书。” 姚华 《论文后编·目录上》:“奏之为言进也,於天子曰奏,於王公曰奏书,於公府曰奏记。”
(2).泛指奏章。 宋 王安石 《王中甫学士挽词》:“同学 金陵 最少年,奏书曾用牘三千。”
(3).臣下向君主进呈文书。 唐 元稹 《沂国公魏博德政碑》:“臣拜稽首,退而奏书於陛下。”
(4).丛辰名。为岁之贵神,主奏记与伺察。一说为水神,是岁君的谏臣。《协纪辨方书·义例一·奏书》:“《广圣历》曰:‘奏书者,岁之贵神也,掌奏记,主伺察。’…… 曹震圭 曰:‘奏书者,水神也,为岁君之諫臣。’”
江阴
江的南边。古以水的南面为阴。亦指 长江 南岸地区。 南朝 宋 鲍照 《日落望江赠荀丞》诗:“日落岭云归,延颈望 江 阴。” 南朝 梁 江淹 《莲华赋》:“於是生乎陂泽,出乎江阴,见綵霞之夕照,覿朝云之昼临。”《北齐书·文宣帝纪》:“ 江 阴告祸,民无适归。”
潦灾
水灾。《清史稿·德宗纪一》:“丙子,賑 琿春 、 寧古塔 潦灾。”
截长补短
(1).截取有馀,以补不足。《金史·白撒传》:“又召在京军官於 上清宫 ,平日防城得功者如内族 按出虎 、 大和儿 、 刘伯纲 等皆随召而出,截长补短假借而用,得百餘人。” 康有为 《大同书》辛部第一章:“以四洲海陆截长补短计之, 亚细亚 东西可七千英里,南北可五千三百英里。”
(2).比喻用长处补短处。 明 胡应麟 《诗薮·近体上》:“然 李 近体足自名家, 杜 诸絶殊寡入彀。截长补短,盖亦相当。” 明 沉榜 《宛署杂记·分土》:“昔云,截长补短,犹可以为善国。” 清 钱谦益 《注杜诗略例》:“余于三家( 赵次公 、 蔡梦弼 、 黄鹤 )截长补短,略存什一而已。”
八分
汉字的一种字体,跟“隶书”相近。这种字体,一般认为左右分背,势有波磔,故称“八分”
封面上印着两个八分体的字《铁流》。——《鲁迅回忆录》一集《一面》
有无
亦作“ 有亡 ”。1.有或无。《文选·司马相如<子虚赋>》:“臣 楚国 之鄙人也,幸得宿卫,十有餘年,时从出游,游於后园,览於有无,然犹未能徧覩也。” 李善 注:“览於有无,谓或有所见,或復无也。” 汉 扬雄 《羽猎赋》:“驰弋乎神明之囿,览观乎羣臣之有亡。” 唐 贾岛 《送僧》诗:“言归文字外,意出有无间。”《水浒传》第三九回:“这个不难,只取牢城营文册一查,便见有无。”
(2).指家计的丰或薄。《礼记·檀弓上》:“ 子游 问丧具。夫子曰:‘称家之有亡。’ 子游 曰:‘有亡恶乎齐?’” 陆德明 释文:“有亡……一音无。” 孔颖达 疏:“亡,无也。言各随其家计丰薄有无也。” 宋 范仲淹 《宋故乾州刺史张公神道碑》:“﹝公﹞復常好施,与宗族同其有亡。” 沉从文 《从文自传·我所生长的地方》:“城中人每年各按照家中有无,到天王庙去杀猪,宰羊,磔狗,献鸡,献鱼,求神保佑五谷的繁殖,六畜的兴旺,儿女的长成,以及作疾病婚丧的禳解。”
(3).指有馀与不足。《书·益稷》:“懋迁有无化居,烝民乃粒,万邦作乂。” 孙星衍 疏:“有为有餘,无为不足也。”按,《文选·王融<永明九年策秀才文>之四》引作“有亡”。 唐 韩愈 《原道》:“为之贾以通其有无。” 宋 苏轼 《过云龙山人张天骥》诗:“墟里通有无,垣墙任摧倒。” 沉从文 《从文自传·我所生长的地方》:“商人各负担了花纱同货物,洒脱的向深山中村庄走去,同平民作有无交易,谋取什一之利。”
(4).所有。 唐 韩愈 《处士卢君墓志铭》:“其弟 浑 ,以家有无,葬以车一乘於 龙门山 先人兆。” 宋 曾巩 《故太常博士吴君墓碣》:“其丧父也,以家之有无葬,故葬不缓。”
(5).古代哲学范畴。有,指事物的存在,有“有形、有名、实有”等义;无,指事物的不存在,有“无形、无名、虚无”等义。《老子》:“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论说》:“次及 宋岱 、 郭象 ,鋭思於几神之区; 夷甫 、 裴頠 ,交辨於有无之域:并独步当时,流声后代。”
相资
(1).相互凭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乐府》:“和乐精妙,固表里而相资矣。” 宋 张载 《正蒙·太和》:“若谓万象为太虚中所见之物,则物与虚不相资。” 明 方孝孺 《绿畴轩记》:“上下相资,恩意交浹。”
(2).相互资助。《新五代史·楚世家·马殷》:“然勉为吾合二国之懽,通商贾、易有无以相资,亦所以报我也!”
沟壑
溪谷,山涧
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战国策·赵策》“填沟壑”,此处是死的意思
世间沟壑中水凿之处,皆有植土龛岩,亦此类耳。——宋· 沈括《梦溪笔谈》
民庶
庶民,百姓。《管子·国蓄》:“人君铸钱立币,民庶之通施也。”《后汉书·党锢传·刘祐》:“民庶穷困,州郡累气。”《周书·王子直传》:“ 淮 南民庶因兵寇之后,犹聚为盗。” 宋 范仲淹 《奏赎法等三事》:“臣请陛下日修至仁之德,下及民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