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张拱微出都原文
归卧不自得,出门无所投。独寻城隅水,送子因远游。
荒林缠悲风,惨惨吹驼裘。
捉手共笑语,顾瞻中河舟。
嗟人皆行乐,而我方坐愁。
肠胃绕锺山,形骸空此留。
念始读诗书,岂非亦有求。
一来裹青衫,触事自悔尤。
误为世所容,荣禄今白头。
寒责以区区,一毛施万牛。
不足助时治,但为故人羞。
宽恕许自劾,终欲东南流。
子今涉冬江,船必泊蔡洲。
寄声冶城人,为我问一丘。
诗词问答
问:送张拱微出都的作者是谁?答:王安石
问:送张拱微出都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王安石的名句有哪些?答:王安石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归卧
谓辞官还乡。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二》:“﹝ 贾耽 、 郑珣瑜 ﹞二相皆天下重望,相次归卧。” 唐 李山甫 《山中寄梁判官》诗:“归卧东林计偶谐,柴门深向翠微开。”
自得
自觉得意、开心
意气扬扬,甚为自得
悠然自得。——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出门
(1) 离家外出或远行
(2) 〈方〉∶出嫁
无所
(1).没有地方;没有处所。 汉 枚乘 《七发》:“今夫贵人之子,必宫居而闺处,内有保母,外有傅父,欲交无所。” 唐 韩愈 《祭张给事文》:“上不负汝,为此不祥,将死无所。”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细柳》:“积数月,乞食无所,憔悴自归。”
(2).表示否定不必明言或不可明言的人或事物。《周礼·考工记·轮人》:“无所取之,取诸圜也。” 郑玄 注:“非有他也,圜使之然也。”《后汉书·杜乔传》:“先是 李固 见废,内外丧气,羣臣侧足而立,唯 乔 正色无所回橈。”《通典·食货九》:“ 后魏 初至 太和 钱货无所用也。” 明 陈文烛 《<少室山房笔丛>序》:“大哉 孔子 !博学无所成名。” 瞿秋白 《文艺的自由和文学家的不自由》:“漂亮是美,‘艺术的价值’也是美--抽象的美,无所附丽的美。”
城隅
(1).城墙角上作为屏障的女墙。《周礼·考工记·匠人》:“王宫门阿之制五雉,宫隅之制七雉,城隅之制九雉。” 郑玄 注:“城隅谓角浮思也。” 孙诒让 正义:“角浮思者,城之四角为屏以障城,高於城二丈,盖城角隐僻,恐奸宄踰越,故加高耳。” 汉 张衡 《东京赋》:“经途九轨,城隅九雉。” 清 姜宸英 《湛园札记》以为:“城隅即今城上譙楼。”
(2).城角。多指城根偏僻空旷处。《诗·邶风·静女》:“静女其姝,俟我於城隅。” 晋 卢谌 《赠崔温》诗:“逍遥步城隅,暇日聊游豫。” 唐 柳宗元 《柳州城西北隅种甘树》诗:“手种黄甘二百株,春来新叶徧城隅。” 清 厉鹗 《东城杂记·药园送春句》:“ 药园 在东城隅,与 皋园 相望。”
远游
亦作“ 远游 ”。1.谓到远方游历。《论语·里仁》:“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楚辞·远游》:“悲时俗之迫阨兮,愿轻举而远游。” 汉 班彪 《北征赋》:“遂奋袂以北征兮,超絶迹而远游。” 唐 杜甫 《季秋江村》诗:“远游虽寂寞,难见此山川。” 明 刘基 《郁离子·九难》:“慷慨辞家,踊跃远游。” 潘漠华 《呵》诗:“一回想念已故人,一回想念远游的儿子。”
(2).见“ 远游冠 ”。
(3).见“ 远游履 ”。
见“ 远游 ”。
悲风
使人倍觉凄凉的风声
高树多悲风。——魏· 曹植《野田黄雀行》
惨惨
(1).忧闷;忧愁。《诗·小雅·正月》:“忧心惨惨,念国之为虐。” 郑玄 笺:“惨惨,犹戚戚也。” 唐 戴叔伦 《边城曲》:“胡笳听彻双泪流,羈魂惨惨生边愁。” 宋 苏轼 《送李公择》诗:“欲别不忍言,惨惨集百忧。”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四》:“妻妾及婢,俱惨惨有离别之色。” 沉从文 《边城》十六:“他惨惨的说:‘我有什么卓见可说,这是天意!’”
(2).昏暗貌。惨,通“ 黲 ”。《文选·王粲<登楼赋>》:“风萧瑟而并兴兮,天惨惨而无色。” 李善 注:“《通俗文》曰:‘暗色曰驂。’惨与黲古字通。” 唐 司空图 《河上》诗之一:“惨惨日将暮,驱羸独到庄。” 明 李梦阳 《台寺夏日》诗:“积雪洞门常惨惨,炎天松柏转萧萧。” 洪深 《赵阎王》第三幕:“寂寂深夜,惨惨微月,层层古木,一株株危然耸立。”
(3).引申为阴森萧瑟貌。 宋 范成大 《白狗峡》诗:“惨惨疑鬼寰,幽幽无人声。”《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但见阴风惨惨,杀气霏霏,只闻鬼哭神号,不见天清日朗。” 高长山 《雪夜“拉驴”》:“森林中阴风惨惨,寒气逼人。”
驼裘
用驼绒制成的衣裳。 宋 王安石 《送丁廓秀才》诗之三:“风駃柳条乾,驼裘未胜寒。” 宋 范成大 《元日山寺》诗:“贪眠豹褥窗间日,怕拥驼裘陌上风。”
捉手
(1).握手。《三国志·蜀志·赵云传》“ 云 遂随从,为 先主 主骑” 裴松之 注引《赵云别传》:“ 云 以兄丧,辞 瓚 暂归, 先主 知其不反,捉手而别。”《世说新语·方正》“ 宗世林 ……不与之交” 刘孝标 注引 晋 张方 《楚国先贤传》:“﹝ 曹操 ﹞乃伺 承 起,往要之,捉手请交。 承 拒而不纳。” 宋 王安石 《送张拱微出都》诗:“捉手共笑语,顾瞻中河舟。”
(2).犹买主。《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七:“ 荆 商日夜啼哭,惟恐卖不去,只要有捉手便可成交,价钱甚是将就。”
笑语
指谈笑;玩笑的话
顾瞻
(1).回视;环视。《诗·桧风·匪风》:“顾瞻周道,中心怛兮。” 唐 张鷟 《游仙窟》:“余时渐渐去远,声沉影灭,顾瞻不见,惻愴而去。” 明 刘基 《晚同方舟上人登师子岩作》诗:“顾瞻望四方,悵焉愁思深。”
(2).泛指看、望。 唐 裴铏 《传奇·昆仑奴》:“时家中有 崑崙 奴 磨勒 ,顾瞻郎君曰:‘心中有何事,如此抱恨不已?何不报老奴。’” 唐 薛用弱 《集异记·阿足师》:“山岳檀施,曾不顾瞻。”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小谢》:“暗中鬼影憧憧,略不顾瞻。”
(3).瞻前顾后。谓慎重、周密地考虑。 唐 韩愈 《祭马仆射文》:“度彼四方,孰乐可据,顾瞻衡钧,将举以付。” 宋 范仲淹 《上时相议钊举书》:“然必顾瞻礼义,执守规矩,不犹愈於学非而博者乎。”
(4).眷顾,照应。 唐 韩愈 《苦寒》诗:“天王哀无辜,惠我下顾瞻。” 元 关汉卿 《蝴蝶梦》第二折:“教我两下里难顾瞻,百般的没是处。”
中河
(1).河的中央;河中。《诗·鄘风·柏舟》:“汎彼柏舟,在彼中河。” 毛 传:“中河,河中。”《吕氏春秋·必己》:“中河, 孟賁 瞋目而视船人,髮植、目裂、鬢指,舟中之人尽扬播入於河。” 晋 张协 《洛禊赋》:“浮素卵以蔽水,洒玄醪於中河。” 宋 沉遘 《新陕西都运谏议》:“承詔之藩,引舟在道,方卜中河之遇,亟烦一介之书。”
(2).指 黄河 中游。 清 毕沅 《晋书地理志新补正》:“ 豫州 。按《禹贡》为 荆 河 之地。《周礼》: 河南 曰 豫州 。豫者,舒也。言禀中 河 之气,性理安舒也。”
行乐
一般以为是“寻欢作乐”、“享乐”的同义词,只是感 * 彩略有不同
老年人常多忧虑。少年人常好行乐(把“行乐”讲成“持乐观态度”比较更接近作者原意)。——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世间行乐亦如此。——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肠胃
(1).肠与胃。《韩非子·解老》:“﹝人﹞以肠胃为根本,不食则不能活。”《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此病疽也,内发於肠胃之间。” 唐 杜甫 《雷》诗之三:“气暍肠胃融,汗湿衣裳污。” 鲁迅 《书信集·致山本初枝》:“孩子的肠胃病虽已痊愈,但还磨人,影响工作。”
(2).借喻中枢要地,犹腹心。《战国策·秦策二》:“夫取三 晋 之肠胃,与出兵而惧其不反也,孰利?” 汉 桓宽 《盐铁论·刺权》:“ 齐 以其肠胃予人,家强而不制,枝大而折榦,以专巨海之富,而擅鱼盐之利也。”《北齐书·文宣帝纪》:“ 关 峴 衿带,跨躡萧条,肠胃之地。”
形骸
形体(多指人的)
诗书
(1) 指《诗经》和《尚书》
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2) 泛指一般书籍、诗文
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漫卷诗书喜欲狂。——唐·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岂非
难道不是…?用于反问
岂非咄咄怪事?
一来
(1).来一趟。《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晋 楚 将平,诸侯将和, 楚王 是故昧於一来。” 唐 白居易 《赠昙禅师》诗:“五年不入 慈恩寺 ,今日寻师始一来。”《宋史·卓行传·巢谷》:“ 苏軾 责 黄州 ,与 谷 同乡,幼而识之,因与之游。及 軾 与弟 辙 在朝, 谷 浮沉里中,未尝一来相见。”
(2).常与“二来”、“三来”等连用,列举理由或目的。 元 关汉卿 《五侯宴》第四折:“一来庆贺功劳,二来犒赏孩儿。”《二刻拍案惊奇》卷九:“ 龙香 一来晓得姐姐的心事,二来见 凤生 靦覥,心里也有些喜欢,要在里头撮合。”《儿女英雄传》第三回:“咱一来是为行好,二来也怕脏了我的店。” 朱自清 《给亡妇》:“你常生病,却总不开口,挣扎着起来;一来怕扰我,二来怕没人做你那分儿事。”
(3).谓某种动作或情况的出现。 鲁迅 《故事新编·序言》:“不记得怎么一来,中途停了笔,去看日报了。” 巴金 《家》七:“他自己把心关着,唯恐别人看见他的秘密,你想,这样一来别人怎好跟他接近?” 老舍 《正红旗下》十:“到端午、中秋、重阳,大家若是都作些诗,喝点黄酒,有多好呢!哼,那么一来,天下准保太平无事了!”
(4).蒙语ire的音译。“来了”之意。《华夷译语》等作“亦列”。 明 黄元吉 《流星马》第二折:“通事见正旦云:‘也七阿妈萨一来四。’”参阅 方龄贵 《元明戏曲中的蒙古语》。
青衫
青色的衣衫;黑色的衣服。古代指书生
江州司马青衫湿。——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触事
(1).犹遇事。 晋 郭璞 《<方言>序》:“余少玩雅训,旁味方言,復为之解。触事广之,演其未及,摘其谬漏,庶以燕石之瑜,补琬琰之瑕。” 明 张居正 《答符卿徐继斋书》:“苟生窃禄,无所建明,触事感时,憮然自失。” 清 纪昀 《<考工记图>序》:“触事广义,俾古人制度之大,暨其礼乐之器,昭然復见於今兹。”
(2).谓担任职司。 唐 韩愈 《岳阳楼别窦司直》诗:“爱才不择行,触事得谗谤。” 唐 张鷟 《游仙窟》:“余答曰:‘下官是客,触事卑微,但避风尘,则为幸甚。’”
悔尤
犹怨恨。语本《论语·为政》:“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唐 元稹 《诲侄等书》:“吾又以吾兄所职易涉悔尤,汝等出入游从,亦宜切慎。” 宋 王安石 《送张拱微出都》诗:“一来裹青衫,触事自悔尤。” 清 黄遵宪 《赤穗四十七义士歌》:“最后决意报讎同力勠,洒血书誓无悔尤。” 鲁迅 《书信集·致李秉中》:“近常从事于翻译,间有短评,涉及时事,而信口雌黄,颇招悔尤。”
荣禄
谓功名利禄。《列子·杨朱》:“欲以説辞乱我之心,荣禄喜我之意,不亦鄙而可怜哉?” 汉 刘向 《列女传·邹孟轲母》:“君子称身就位,不为苟得而受赏,不贪荣禄。” 宋 王安石 《乞改三经义札子》:“幸蒙大恩,休息田里,坐窃荣禄,免於事累。” 清 方文 《偕槁木师至沉崑铜庄》诗之三:“世态争荣禄,吾徒甘寂寥。”
白头
(1) 白头发,多指年老
少白头
白头到老
(2) 老年
(3) 不署名的
白头帖子(不署名的字帖儿)
白头材料
区区
(1) 小;少。形容微不足道
区区之薛。——《战国策·齐策四》
区区之地。——汉· 贾谊《新书·过秦论上》
何乃太区区。——《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区区百人。——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区区之数
区区五毛钱
区区小事,何足挂齿
(2) 犹方寸。形容人的心
区区之心
(3) 旧时谦辞,我
区区向往之至。——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4) (语气不庄重)
此人非他,就是区区
(5) 诚挚
感君区区怀。——《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一毛
(1).一根毛。喻细小、轻微的事物。《韩非子·显学》:“不以天下大利易其脛一毛。” 汉 司马迁 《报任安书》:“假令僕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螻蚁何以异?” 南朝 梁 刘孝标 《广绝交论》:“莫肯费其半菽,罕有落其一毛。” 宋 朱熹 《观书有感》诗之二:“昨夜江边春水生,蒙衝巨舰一毛轻。”
(2).指一根凤毛。喻人年少有贤才。 唐 岑参 《送张郎中赴陇右觐省卿公》诗:“中郎凤一毛,世上独贤豪,弱冠已银印,出身唯宝刀。” 唐 杜甫 《送苏州李长史之任》诗:“一毛生凤穴,三尺献龙泉。” 唐 熊孺登 《和窦中丞岁酒喜见小男两岁》诗:“闻得一毛添五色,眼看相逐凤池头。”参见“ 凤毛 ”。
(3).辅币一角的别称。一圆的十分之一,系“毫”之省。
不足
(1)
不充足,不够,满足不了需要
二十尚不足。——《乐府诗集·陌上桑》
最爱湖东行不足。——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
缺少或没有
信心不足
(3)
少于,不到
不足一千
(4)
不能;不可以
此中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5)
不值得,不必
时治
犹时政。当时的政治。 宋 田况 《儒林公议》卷上:“﹝ 范仲淹 ﹞谓朝政因循日久,庶事隳敝,志欲剗旧谋新,振兴时治。”
故人
(1) 旧交,老朋友
足下待故人如此,便告退。——《三国演义》
(2) 古称前妻或前夫
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指前夫)来。——《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3) 又
新人从门入,故人(指前妻)从阁去。
(4) 已死的人
昔年在南昌蒙尊公骨肉之谊,今不想已作故人。——《儒林外史》
(5) 对门生故吏既亲切又客气的谦称
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后汉书·杨震传》
宽恕
宽容饶恕
他指望他宽恕和同情
市长丝毫不宽恕这种人
自劾
检举自己的过失。《汉书·王嘉传》:“臣谨封上詔书,不敢露见,非爱死而不自法,恐天下闻之,故不敢自劾。” 唐 李复言 《续玄怪录·杜子春》:“ 子春 既归,愧其忘誓。復自劾以谢其过。” 宋 程颢 《辞西京提刑奏状》:“既已抗章自劾,屏居俟命,岂意刑书未正,而恩典过颁。”《清史稿·勒尔锦传》:“中途引还,具疏自劾,请解大将军任,赴 沅州 自効。”
东南
介于东和南之间的方向
方是时,博鸡者以义闻东南。——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寄声
托人传话。《汉书·赵广汉传》:“ 界上 亭长寄声谢我,何以不为致问?” 晋 陶潜 《丙辰岁八月中于下潠田舍获》诗:“司田眷有秋,寄声与我谐。”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一:“ 党项羌 掠 回鶻 贡物, 遵诲 寄声誚让之, 羌 惧,即遣使谢,归其所掠。” 清 支机生 《珠江名花小传》卷三:“屡託人寄声邀予,因事冗未往。”
为我
战国 时期 杨朱 主张的“损一毫利天下不与,悉天下奉一身不取”的学说。《孟子·尽心上》:“ 杨子 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一丘
亦作“ 一邱 ”。1.一座小山。《汉书·叙传上》:“栖迟於一丘,则天下不易其乐。” 唐 李白 《金门答苏秀才》诗:“未果三山期,遥欣一丘乐。” 宋 黄庭坚 《复庵》诗:“归来一丘中,万事不改旧。” 清 顾炎武 《偶来》诗:“偶来湖上已三秋,便可栖迟老一邱。”
(2).一座坟墓。 宋 范成大 《次韵乐先生吴中见寄》之七:“几多螻蚁与王侯,往古今来共一丘。” 清 赵翼 《仙掌路》诗:“一邱两地各争高,只为填词絶世豪。 汉 上有坟人弔 柳 , 漳 南多塚客疑 曹 。” 刘去非 《秋日登高》诗:“珠沉朱水愁千缕,血染黄花鬼一丘。”
(3).指田一区。丘,丈量土地面积的单位。《古今小说·木绵庵郑虎臣报冤》:“三分天下二分亡,犹把山河寸寸量。纵使一丘添一亩,也应不似旧封疆。”按, 唐 颜师古 《匡谬正俗·禹宇丘区》:“丘之与区,今读则异,然寻按古语,其声亦同……今 江 淮 田野之人犹谓区为丘,亦古之遗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