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淳化阁帖后原文
君不见秦王一旅定两京,武功文德致太平。
晚年却爱兰亭字,收拾茧纸归昭陵。
前朝淳化号极治,典章文物焕日星。
遗书购求到笔帖,秘府昼静闻登登。
铜驼翁仲两荆棘,况此烂石何足凭。
当时巳愧千载后,影外之影聊相仍。
即今见此遂希世,古意虽远犹典型。
文章于道固小技,而况字画纪姓名。
痴儿传观竞彷佛,至有呕血求其精。
残编断简无足论,此事自关时废兴。
愿君持此待善价,他年不厌家鸡腥。
诗词问答
问:题淳化阁帖后的作者是谁?答:傅野
问:题淳化阁帖后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傅野的名句有哪些?答:傅野名句大全
注释
1. 押词韵第十一部 出处:御选元诗卷二十七
参考注释
不见
(1)
不曾相见
老哥俩可有日子不见了
(2)
见不着;丢失
一辆新自行车转身就不见了
两京
(1).两个京城;两个首都。指 周 代的 镐京 和 雒邑 。 南朝 宋 谢灵运 《撰征赋》:“窃强 秦 之三辅,陷隆 周 之两京。”
(2).两个京城;两个首都。指 汉 、 唐 的 长安 和 洛阳 。 南朝 宋 谢灵运 《会吟行》:“两京愧佳丽,三都岂能似。” 唐 杜甫 《戏赠阌乡秦少府短歌》:“今日时清两京道,相逢苦觉人情好。”
(3).两个京城;两个首都。指 宋 代的 开卦府 和 河南府 。《宋史·太宗纪二》:“﹝ 雍熙 三年﹞九月丙寅朔,减两京诸州繫囚流以下一等,杖罪释之。” 宋 梅尧臣 《晚坐北轩望昭亭山》诗:“少客两京间,熟游 嵩 与 华 。”
(4).两个京城;两个首都。指 元 代的 大都 和上都 开平 。 元 周伯琦 《天马行应制作》:“属车岁岁幸两京,八鸞承御壮瞻视。” 元 杨允孚 《滦京杂咏》之十八:“万古龙门镇两京,悬崖飞瀑一般清。”
(5).两个京城;两个首都。指 北京 和 南京 。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祝京兆书<两京赋>》:“昔在 武昌 人家见 祝京兆 行书 都元敬 《两京赋》,两京者,即 明 之 北京 、 南京 。” 陈毅 《读时下杂文因忆鲁迅为长歌志感》:“ 重庆 有 老蒋 ,两京踞敌伪。”
(6).借指两 汉 。《陈书·儒林传·沉不害》:“故东胶西序,事隆乎 三代 ;环林璧水,业盛於两 京 。” 张舜徽 《广校雠略》卷一:“叙及 三代 ,则移録《尚书》;事涉两 京 ,则称举《史》《汉》。”
武功
(1) 专指在军事方面取得的成就;战功
文治武功
(2) 武工
文德
(1).指礼乐教化。与“武功”相对。《易·小畜》:“君子以懿文德。”《论语·季氏》:“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后汉书·光武帝纪上》:“言武功则莫之敢抗,论文德则无所与辞。” 元 傅若金 《书南宁驿》诗:“也知文德能柔远,传道新恩欲罢征。” 鲁迅 《伪自由书·王化》:“还有什么事可以做呢?自然只有修文德以服‘远人’的 日本 了。”
(2).写文章的道德。 鲁迅 《伪自由书·从幽默到正经》:“又不幸而 榆关 失守, 热河 吃紧了,有名的文人学士,也就更加吃紧起来……讲文德的也有,骂人固然可恶,俏皮也不文明,要大家做正经文章,装正经脸孔,以补‘不抵抗主义’之不足。”
太平
社会安定
安于太平之乐。——宋· 苏轼《教战守》
晚年
老年人一生中最后阶段
兰亭
(1).亭名。在 浙江省 绍兴市 西南之 兰渚山 上。 东晋 永和 九年(公元353年) 王羲之 之 谢安 等同游于此, 羲之 作《兰亭集序》。
(2).指《兰亭帖》。 唐 李约 《萧子云飞白萧字赞序》:“比获《兰亭》之书,世情观之,未若野人之块,不闕於世,在世为无用之物,苟适余意,於余则有用已多。” 宋 陆游 《太平时》词:“临罢《兰亭》无一事,自修琴。” 明 陶宗仪 《<兰亭集>刻》:“《兰亭》一百一十七刻,装褫作十册,乃 南宋 理宗 内府所藏,每版有内府图书鈐缝玉池上,后归 贾平章 。” 郁达夫 《寄映霞》诗之二:“欲撰 西泠 才女传,苦无椽笔写《兰亭》。”
(3).见“ 兰亭春 ”。
收拾
(1) 整理;布置;整顿
收拾房间
我一面应酬,偷空便收拾些行李。——《故乡》
(2) 修理
收拾鞋子
收音机坏了,你给收拾收拾
(3) 料理
收拾庄稼
(4) 惩治
收拾这个坏蛋
“我早晚要收拾你!”奥楚蔑洛夫向他恐吓说。——《变色龙》
(5) 杀死
非收拾了他不可
(6) 收敛
收拾起笑容
(7) 收拢;收揽
收拾人心
(8) 烹调
到厨下去收拾几样菜
(9) 准备
收拾行李
(10) 消除
收拾了忧愁
(11) 消灭
游击队只用了二十分钟就把据点里的敌人给收拾了
(12) 整治
国事遂不可收拾。——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茧纸
用蚕茧制作的纸。 唐 韩偓 《红芭蕉赋》:“ 谢 家之丽句难穷,多烘茧纸; 洛浦 之下裳频换,剩染鮫綃。”
昭陵
(1).陵墓名。 唐太宗 墓。在 陕西省 礼泉县 九嵕山 。利用山峰凿成。著名的 昭陵 六骏石刻,原来即列置在 昭陵 北面祭坛的东西两庑房内。 前蜀 韦庄 《闻再幸梁洋》诗:“ 兴庆 玉龙寒自跃, 昭陵 石马夜空嘶。” 清 张际亮 《迁延》诗:“石马 昭陵 烦北望, 太宗 兄弟总纵横。”参阅 宋 宋敏求 《长安志·醴泉》。
(2).陵墓名。 明穆宗 墓。在 北京市 昌平县 大峪山 东。为 明 十三陵之一。
(3).陵墓名。 清太宗 墓。亦称 北陵 。在 辽宁省 沉阳市 北 隆业山 。为关外 清 代三陵( 昭陵 、 福陵 和 永陵 )中规模最大最完整的一个。解放后辟为 北陵公园 。参阅《清会典事例·盛京工部·陵寝规制》。
(4). 宋 仁宗 葬 永昭陵 , 宋 人以 昭陵 作为 仁宗 的代称。 宋 楼钥 《王岐公玄英宗诏草》:“ 昭陵 以 英宗 为皇子。” 宋 陈鹄 《耆旧续闻》卷三:“一日…… 昭陵 曰:‘甚好。’”
前朝
以前。 三国 魏 曹操 《让县自明本志令》:“前朝恩封三子为侯,固辞不受。” 元 王祯 《蚕连诗》:“前朝茧如山,今朝卵如粟。” 明 高启 《梦归》诗:“觉来不见家人面,恰似前朝始别时。”
(1).过去的朝代。 唐 刘禹锡 《杨柳枝词》之一:“请君莫唱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醒世恒言·汪大尹火焚宝莲寺》:“在城有个 寳莲寺 。这寺从前朝至今,累世相传,房廊屋舍,数百多间,田地也有上千餘亩。”《红楼梦》第四回:“只不过将些《女四书》、《列女传》读读,认得几个字,记得前朝这几个贤女便了。” 清 唐才常 《感怀》诗:“年来莫问前朝事,曾否当筵借箸筹。”
(2).上一朝代。《南史·檀道济传》:“ 道济 立功前朝,威名甚重。”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楔子:“夫主姓 崔 ,官拜前朝相国。”
(3).前殿,正殿。《续资治通鉴·宋太宗淳化二年》:“今之 文德殿 ,即 唐 之 宣政殿 也,在 周 为中朝,在 汉 为前朝,在 唐 为正衙。”
淳化
(1).纯正平和。《素问·五常政大论》:“阳和布化,阴气廼随,生气淳化,万物以荣。”
(2).敦厚的教化。《文选·张衡<东京赋>》:“清风协於玄德,淳化通於自然。” 薛综 注:“淳厚之化,通於神明也。”《旧五代史·唐书·明宗纪四》:“陛下自膺人望,岁时丰稔,亦淳化所致也。” 宋 洪迈 《容斋续笔·权若讷冯澥》:“削之无益於淳化,存之有光於孝理。”
(3).犹驯化。《史记·五帝本纪》:“时播百穀草木,淳化鸟兽虫蛾。”
极治
谓政治修明,社会升平。 宋 王安石 《上相府书》:“某闻古者极治之时,君臣尽道以业天下之民,匹夫匹妇有不预其泽者,为之焦然耻而忧之。” 金 王若虚 《送彭正升之任冀州序》:“盖其量诚宏,而其德诚厚,此其能共成一代之极治者歟!” 明 张居正 《陈六事疏》:“自古虽极治之时,不能无夷狄盗贼之患,唯百姓安乐,家给人足,虽则有外患,而邦本深固,自可无虞。”
典章文物
指法令、礼乐、制度等。《明史·文苑传一·徐一夔》:“幸而 天歷 间 虞集 倣六典法,纂《经世大典》,一代典章文物粗备。”
遗书
(1) 前人留下而由后人制印的著作(多用做书名)
(2) 死者临死前留下的书信
生前没有留下遗书
购求
(1).谓悬赏捕人。《史记·张耳陈馀列传》:“ 秦 灭 魏 数岁,已闻此两人 魏 之名士也,购求有得 张耳 千金, 陈餘 五百金。”《后汉书·南匈奴传》:“ 匈奴 闻 汉 购求 卢芳 ,贪得财帛,乃遣 芳 还降,望得其赏。” 唐 康骈 《剧谈录·田膨郎偷玉枕》:“内官惶慄谢罪,请以浹旬求捕,大悬金帛购求,略无寻究之跡。”
(2).出资搜求。《汉书·张安世传》:“上行幸 河 东,尝亡书三篋……后购求得书,以相校无所遗失。”《隋书·艺术传·庾季才》:“ 季才 散所赐物,购求亲故。” 明 汤显祖 《牡丹亭·谒遇》:“那有飞走而至之理,只因朝廷重价购求,自来贡献。” 鲁迅 《朝花夕拾·父亲的病》:“一到经霜三年的甘蔗,便至少也得搜寻两三天。可是说也奇怪,大约后来总没有购求不到的。”
笔帖
手写的便条。《宋史·食货志下一》:“ 蔡京 又动以笔帖於榷货务支赏给,有一纸至万緡者。”
秘府
古代称禁中藏图书秘记之所。《汉书·艺文志》:“於是建藏书之策,置写书之官,下及诸子传説,皆充祕府。” 颜师古 注引 如淳 曰:“外则有太常太史博士之藏,内则有延阁广内祕室之府。” 汉 扬雄 《剧秦美新》:“是以发祕府,览书林,遥集乎文雅之囿,翱翔乎礼乐之场。”《晋书·裴秀传》:“作《禹贡地域图》十八篇,奏之,藏於祕府。”
登登
(1).象声词。指敲击声。《诗·大雅·緜》:“度之薨薨,筑之登登。” 唐 刘禹锡 《许州文宣王新庙碑》:“ 瀷水 之濒,城池在东,登登其杵,坎坎其斧。” 宋 苏轼 《孙莘老求墨妙亭》诗:“龟趺入坐螭隐壁,空斋昼静闻登登。” 明 高启 《与侄常游东庵》诗:“水树圆庵緑几层,阴中敲户昼登登。”
(2).象声词。指马蹄声。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六:“骑着瘦马儿圪登登的又上 长安 道。” 清 纳兰性德 《采桑子·居庸关》词:“巂周声里严关峙,匹马登登,乱踏黄尘,听报邮籤第几程。” 清 朱彝尊 《百字令》词:“瘦马登登愁径滑,何况新霜时候。”
(3).象声词。指脚步声。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五部分八:“ 蔡大嫂 却不表示软弱,把那些女的看着笑了笑,便登登地提起她那平底鞋,一口气就走上了降生台。”
(4).众多貌。《逸周书·小开》:“登登皇皇,君枳维国,国枳维都。” 唐 卢纶 《山店》诗:“登登山路行时尽,决决溪泉到处闻。”
驼翁
驼背老翁。 清 姚燮 《曲游春·废园》词:“衰鬢驼翁,挈孱孙依廡,西邻芳树。”
荆棘
荆:荆条,无刺;棘,酸枣,有刺。两者常丛生为从莽。也泛指丛生于山野间的带棘小灌木
斩荆棘。——宋· 苏洵《权书·六国论》
烂石
(1).传说中的一种神奇之石。 晋 王嘉 《拾遗记·员峤山》:“﹝神龟﹞时出烂石上……此石常浮於水边,方数百里,其色多红。烧之,有烟数百里,升天则有香云;香云遍润,则成香雨。” 宋 范成大 《晓发飞乌晨霞满天少顷大雨戏记其事》诗:“烂石烧成香,汗础润如洗。”
(2).使石灼烂。形容旱热之至。 汉 刘向 《说苑·君道》:“ 汤 之时大旱七年, 雒 坼川竭,煎沙烂石,於是使人持三足鼎祝山川。” 唐 杨炯 《浑天赋》:“以 天乙 之武也,焦土而烂石;以 唐尧 之德也,襄陵而怀山。” 宋 秦观 《汤泉赋》:“ 弱水 储阴,投羽必沉;火井萃阳,烂石灼金。”
(3).碎石。 唐 陆羽 《茶经·源》:“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 唐 陆羽 《茶经·造》:“茶之笋者,生烂石沃土,长四五寸,若薇蕨,始抽,凌露採焉。” 宋 苏轼 《病中夜读朱博士诗》诗:“崎嶇烂石上,得此一寸芽。”
何足
犹言哪里值得。《史记·秦本纪》:“﹝ 百里傒 ﹞谢曰:‘臣亡国之臣,何足问!’”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一六:“ 颖 心愴然,即寤,语诸左右,曰:‘梦为虚耳,亦何足怪。’” 明 李贽 《复夏道甫》:“再勤学数年便当大捷矣,区区一秀才,何足以为轻重。”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非有复译不可》:“但因言语跟着时代的变化,将来还可以有新的复译本的,七八次何足为奇,何况 中国 其实也并没有译过七八次的作品。”
当时
就在那个时刻;马上
当时就签约雇用你
千载
千年。形容岁月长久。《汉书·王莽传上》:“於是羣臣乃盛陈‘ 莽 功德致 周 成 白雉之瑞,千载同符’。” 唐 韩愈 《歧山下》诗:“自从 公旦 死,千载閟其光。” 清 昭槤 《啸亭杂录·三年丧》:“惟我 纯皇 孝挚性成,力阻浮议,使千载之陋,更於一旦。”
相仍
(1).相继;连续不断。《楚辞·九章·悲回风》:“观炎气之相仍兮,窥烟液之所积。” 王逸 注:“相仍者,相从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时序》:“少主相仍,唯高贵英雅,顾盼合章,动言成论。” 宋 苏轼 《贺蒋发运启》:“某窜流已久,衰病相仍。”
(2).相沿袭。《南齐书·豫章文献王嶷传》:“行园苑中乘轝,出篱门外乘轝鸣角,皆相仍如此。”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吏部二·大计纠内阁》:“每年初冬,朝审罪犯,俱太宰主笔,相仍已久。” 清 侯方域 《重修演武厅事记》:“内地相仍,不特设兵戍。”
(3).依然;仍旧。 汉 王符 《潜夫论·救边》:“今苟以己无惨怛寃痛,故端坐相仍。” 唐 李白 《赠新平少年》诗:“而我竟何为,寒苦坐相仍。” 清 曹寅 《初明调玉移居》诗:“ 季子 能贫道气矜,移家岁晚兴相仍。”
即今
今天;现在。 唐 高适 《送桂阳孝廉》诗:“即今江海一归客,他日云霄万里人。” 宋 陆游 《连日有雪意戏书》诗:“壮岁羈游半九州,即今憔悴老菟裘。”《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事已如此,料留你不住了,只是你要去时,即今就去。”
希世
(1) 世上少有
乐官传视曰:“希世之珍也”。——明· 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
(2) 迎合世俗;迎合统治者的意志
而弘希世用事,位至公卿。——《汉书·董仲舒传》
古意
(1) 古代的风格趣味;古人的思想、意趣或风范
“摘星山庄”每天摩托车来来去去,损及古意
(2) 追念古代的人、物、事迹的情意
长安古意
远犹
犹远猷。《诗·大雅·抑》:“訏謨定命,远犹辰告。”《左传·成公八年》:“ 行父 惧 晋 之不远犹,而失诸侯也。” 元 刘壎 《隐居通议·文章八》:“士大夫苟且媮惰,无能远犹。”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七》:“‘出话不然,为犹不远’嘆远犹之多阻也。”
典型
充分显现出其个性特征的
典型的身体损伤
文章
(1) 原指文辞,现指篇幅不很长而独立成篇的文字
你看了晨报上的那篇文章了么?
(2) 泛指著作
为文章。——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每为文章。
(3) 比喻曲折隐蔽的含义
话里有文章
(4) 事情;程序
照例文章总得做好
而况
连词。何况
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宋· 苏轼《石钟山记》
字画
(1) 书法和绘画
(2) 一个字的笔画
姓名
人的姓氏和名字
痴儿
(1).俗言庸夫俗子。 宋 黄庭坚 《登快阁》诗:“痴儿了却公家事, 快阁 东西倚晚晴。”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太宗伐明》:“帝笑曰:‘城中痴儿取之若反掌耳。’”
(2).天真无知的人。多指少年男女。 唐 杜甫 《百忧集行》:“痴儿不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门东。” 宋 陆游 《对食》诗:“痴儿自堕闍黎计,欢喜闻鐘已过斋。”《红楼梦》第五回:“ 警幻 见 寳玉 甚无趣味,因嘆:‘痴儿竟尚未悟。’”
传观
传递着观看。《左传·定公八年》:“‘ 颜高 之弓六钧。’皆取而传观之。”《新唐书·刘黑闼传》:“ 突厥 得箭,传观,以为神。” 鲁迅 《三闲集·怎么写》:“听说后来 胡适之 先生也在做日记,并且给人传观了。”
彷佛
同“仿佛”
呕血
吐血。食管、胃、肠等消化器官出血经口腔排出
残编断简
残缺不全的书籍。 宋 欧阳修 《论删去正义中谶纬札子》:“残编断简,出於屋壁。” 清 戴震 《书阎宁前墓志后》:“忠义之士,虽其残编断简,人犹慕而传之,况其鸿文鉅篇,照耀人间乎!”
无足
(1).指人或动物没有脚。《荀子·劝学》:“螣蛇无足而飞。”《晋书·鲁褒传》:“无翼而飞,无足而走。” 宋 洪迈 《夷坚丙志·无足妇人》:“时灯火尚存,自隙窥覘,乃无足妇人,负两肉翼。”
(2).指物体没有下部腿状的支撑物。《诗·召南·采苹》“维錡及釜” 毛 传:“有足曰錡,无足曰釜。” 唐 刘师服 侯喜 《石鼎联句》:“或讶短尾銚,又似无足鐺。”
(3).不值得。 宋 苏轼 《潮州修韩文公庙记》:“此理之常,无足怪者。” 鲁迅 《坟·论照相之类》:“目验尚且如此胡涂,则 S城 人之将眼睛理想化为小鲫鱼,实也‘无足深怪’了。”参见“ 无足道 ”。
(4).不知足,不满足。《东观汉记·杜林传》:“玉食狃猱之意,徼幸之望,曼延无足。”《晋书·宣帝纪》:“人苦无足,既得 陇 右,復欲得 蜀 !”
(5).不够,配不上。 宋 洪迈 《夷坚丙志·聂从政》:“我几入鬼録,赖君復生,顾世间物无足以报德。”
废兴
(1).盛衰;兴亡。《孟子·离娄上》:“国之所以废兴存亡者亦然。”《汉书·董仲舒传》:“ 孔子 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也。故治乱废兴在於己。” 清 洪昇 《京东杂感》诗:“远望穷高下,孤怀感废兴。” * 《八十抒怀》诗:“八十毋劳论废兴,长征接力有来人。”
(2).指官吏的晋升和黜退。《周礼·地官·遂大夫》:“凡为邑者,以四达戒其功事,而诛赏废兴之。”
善价
高价。 唐 刘恂 《岭表录异》卷下:“庞蜂生于山野……人以善价求之以为药。”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十一:“自尔凡遇鳞介鲜活者,常取以善价。”《醒世恒言·小水湾天狐贻书》:“ 王妈妈 将一应田地宇舍、什物器皿尽行变卖,止留细软东西,因恐误了儿子任期,不择善价,半送与人。”《红楼梦》第一○三回:“葫芦尚可安身,何必名山结舍……岂似那‘玉在匵中求善价,釵于匣内待时飞’之辈耶?”参见“ 善贾 ”。
他年
(1).犹言将来,以后。《左传·成公十三年》:“ 曹 人使公子 负芻 守…… 负芻 杀其大子而自立也,诸侯乃请讨之。 晋 人以其役之劳,请俟他年。” 唐 杜牧 《寄题甘露寺北轩》诗:“他年会著荷衣去,不向山僧道姓名。” 清 龚自珍 《乙酉十二月十九日得汉凤纽白玉印一枚喜极赋诗》:“引我飘摇思,他年能不能?”
(2).往年;以前。 唐 杜甫 《千秋节有感》诗之二:“圣主他年贵,边心此日劳。” 唐 韩愈 《祭虞部张员外文》:“他年诸人,莫有能比。” 唐 薛能 《雕堂》诗:“他年谁识我,心跡在 徐州 。”
厌家鸡
喻贱近贵远。 晋 何法盛 《晋中兴书》卷七:“ 庾翼 书,少时与 王右军 齐名, 右军 后进, 庾 犹不分(忿)。在 荆州 与都下书云:‘小儿辈厌家鸡,爱野雉,皆学 逸少 书,须吾下当北之。’” 唐 柳宗元 《殷贤戏批书后寄刘连州并示孟仑二童》诗:“闻道近来诸子弟,临池寻已厌家鸡。” 宋 陈师道 《赠吴氏兄弟》诗之一:“不解 征西 诸子弟,却怜野鶩厌家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