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文 >> 宿王昌龄隐居原文 诗词名句

宿王昌龄隐居

作者:常建 朝代:唐代

宿王昌龄隐居原文

清溪深不测,隐处惟孤云。
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
茅亭宿花影,药院滋苔纹。
余亦谢时去,西山鸾鹤群。

诗词问答

问:宿王昌龄隐居的作者是谁?答:常建
问:宿王昌龄隐居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宿王昌龄隐居是什么体裁?答:五古
问:常建的名句有哪些?答:常建名句大全

常建宿王昌龄隐居书法欣赏

常建宿王昌龄隐居书法作品欣赏
宿王昌龄隐居书法作品

译文和注释

译文

清溪流向深不可测的石门山谷,隐居的地方只有孤云相伴。

松林稍头透出微微月光,这清幽的月光也好像专为您送来的。

茅亭夜静花影好像已恬然入梦,种有药草的院子到处都是斑斑苔痕。

我也想要像他这般辞去世俗之累,与西山的鸾鹤为群去了。

韵译
清溪之水深不可测,
隐居之处只有孤云。
松林中间明月微露,
洒下清辉似为郎君。
茅亭花影睡意正浓,
芍药园圃滋生苔纹。
我也想要谢绝世俗,
来与西山鸾鹤合群。

注释

测:一作“极”。

隐处:隐居的地方。唯:只有。

犹:还,仍然。

宿:比喻夜静花影如眠。

药院:种芍药的庭院。

滋:生长着。

余:我。

谢时:辞去世俗之累。

鸾鹤:古常指仙人的禽鸟。

群:与……为伍。

诗文赏析

【简析】:
这首诗通篇写王昌龄隐居地的幽静,而一语未及主人,只用“清光犹为君”一句让人感到他的恬静自适和对环境的羡慕之情,以呼应结句与渴望和鸾鹤为伴的心情。
【评析】:
这是一首写山水的隐逸诗。开头两句写王昌龄隐居之所在、乃隐居佳境,别有洞天。中间四句写夜宿此地之后,顿生常住之情,即景生情,一目了然。最后两句写自己的归志,决心跃然。
全诗善于在平易的写景中,蕴含深长的比兴寄喻,形象明朗,诗旨含蓄,而意向显豁,发人联想。“茅亭宿花影,药院滋苔纹”可见炼字功深,又可作对仗效法。
--翻译、评析:刘建勋   
AT WANG CHANGLIN' S RETREAT
Here, beside a clear deep lake,
You live accompanied by clouds;
Or soft through the pine the moon arrives
To be your own pure-hearted friend.
You rest under thatch in the shadow of your flowers,
Your dewy herbs flourish in their bed of moss.
Let me leave the world. Let me alight, like you,
On your western mountain with phoenixes and cranes.
这是一首山水隐逸诗,在盛唐已传为名篇。到清代,更受“神韵派”的推崇,同《题破山寺后禅院》并为常建代表作品。
常建和王昌龄是开元十五年(727)同科进士及第的宦友和好友。但在出仕后的经历和归宿却不大相同。常建“沦于一尉”,只做过盱眙县尉,此后便辞官归隐于武昌樊山,即西山。王昌龄虽然仕途坎坷,却并未退隐。题曰“宿王昌龄隐居”,一是指王昌龄出仕前隐居之处,二是说当时王昌龄不在此地。
王昌龄及第时大约已有三十七岁。此前,他曾隐居石门山。山在今安徽含山县境内,即本诗所说“清溪”所在。常建任职的盱眙,即今江苏盱眙,与石门山分处淮河南北。常建辞官西返武昌樊山,大概渡淮绕道不远,就近到石门山一游,并在王昌龄隐居处住了一夜。
首联写王昌龄隐居所在。“深不测”一作“深不极”,并非指水的深度,而是说清溪水流入石门山深处,见不到头。王昌龄隐居处便在清溪水流入的石门山上,望去只看见一片白云。齐梁隐士、“山中宰相”陶弘景对齐高帝说:“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因而山中白云便沿为隐者居处的标志,清高风度的象征。但陶弘景是著名阔隐士,白云多;王昌龄却贫穷,云也孤,而更见出清高。清人徐增说:“惟见孤云,是昌龄不在,并觉其孤也。”这样理解,也具情趣。
中间两联即写夜宿王昌龄隐居处所见所感。王昌龄住处清贫幽雅,一座孤零零的茅屋,即所谓“茅亭”。屋前有松树,屋边种花,院里莳药,见出他的为人和情趣,独居而情不孤,遁世而爱生活。常建夜宿此地,举头望见松树梢头,明月升起,清光照来,格外有情,而无心可猜。想来明月不知今夜主人不在,换了客人,依然多情来伴,故云“犹为君”,“君”指王昌龄。这既暗示王昌龄不在,更表现隐逸生活的清高情趣。夜宿茅屋是孤独的,而抬眼看见窗外屋边有花影映来,也别具情意。到院里散步,看见王昌龄莳养的药草长得很好。因为久无人来,路面长出青苔,所以茂盛的药草却滋养了青苔。这又暗示主人不在已久,更在描写隐逸情趣的同时,流露出一种惋惜和期待的情味,表现得含蓄微妙。
末联便写自己的归志。“鸾鹤群”用江淹《登庐山香炉峰》“此山具鸾鹤,往来尽仙灵”语,表示将与鸾鹤仙灵为侣,隐逸终生。这里用了一个“亦”字,很妙。实际上这时王昌龄已登仕路,不再隐居。这“亦”字是虚晃,故意也是善意地说要学王昌龄隐逸,步王昌龄同道,借以婉转地点出讽劝王昌龄坚持初衷而归隐的意思。其实,这也就是本诗的主题思想。题曰“宿王昌龄隐居”,旨在招王昌龄归隐。
这首诗的艺术特点确同《题破山寺后禅院》,“其旨远,其兴僻,佳句辄来,唯论意表”。诗人善于在平易地写景中蕴含着深长的比兴寄喻,形象明朗,诗旨含蓄,而意向显豁,发人联想。就此诗而论,诗人巧妙地抓住王昌龄从前隐居的旧地,深情地赞叹隐者王昌龄的清高品格和隐逸生活的高尚情趣,诚挚地表示讽劝和期望仕者王昌龄归来的意向。因而在构思和表现上,“唯论意表”的特点更为突出,终篇都赞此劝彼,意在言外,而一片深情又都借景物表达,使王昌龄隐居处的无情景物都充满对王昌龄的深情,愿王昌龄归来。但手法又只是平实描叙,不拟人化。所以,其动人在写情,其悦人在传神,艺术风格确实近王、孟一派。(倪其心)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伍瑞隆,朝代:明代

    水淡生云处,山空欲雨时。

    病翻思睡早,闲不厌醒迟。

    白露澄芳沼,凉风动桂枝。

    萧萧半窗竹,留客坐题诗。

  • 作者:王弘诲,朝代:明代

    分茅礼重瑶墀命,视草廷遴玉署郎。

    汉室河山申带砺,楚天旄节动潇湘。

    云深巫峡疑神女,风起兰台对大王。

    览胜多君传寡和,缄情应属雁来行。

  • 作者:洪咨夔,朝代:宋代
    石田硗确万山隈,逢春荒年更可哀。尽日几人担米上,长年何处得钱来。扣门强贷刑难逭,闭户清饥死又催。不是乾坤刍狗汝,要令个个学颜回。
  • 作者:曾协,朝代:宋代
    欲作银河落,支筇仰面看。会须雷电散,已觉逼人寒。
  • 作者:龚鼎孳,朝代:清代
    倚槛春愁玉树飘,空江铁锁野烟消。兴怀何限兰亭感,流水青山送六朝。
  • 作者:曾丰,朝代:宋代
    善刀初不露锋芒,五柳围门琴卧堂。百里桑麻春塞眼,四时风月夜搜肠。
  • 作者:伍瑞隆,朝代:明代

    凉风动高阁,三径早迎秋。

    病强寻僧起,闲因看竹留。

    晚潮随月至,清磬逐云流。

    玉笛凄清甚,何人夜倚楼。

  • 作者:殷尧藩,朝代:唐代
    万木惊秋叶渐稀,静探造化见玄机。眼前谁悟先天理,去后还知今日非。树拥秣陵千嶂合,云开萧寺一僧归。汉廷累下征贤诏,未许严陵老钓矶。
  • 作者:李孔昭,朝代:明代

    蓟门英敏士,避世筑山阿。

    浩歌响林木,心气高嵯峨。

    坐待天地清,自恃发未皤。

    造化竟无情,贤豪如之何。

    是为志士师,猛省惧蹉跎。

  • 作者:杨万里,朝代:宋代
    墨家者流老蒲仙,碧梧采花和麝烟。华阳黑水煎胶漆,太阴玄霜作肌骨。龙尾磨肌饮鼠须,落点髹儿儿不如。夷甫清瞳光敌日,一见墨卿惊自失。后来夔川有梁果,尔来黟川有吴老。亦追时好得时名,竟为蒲生竖降旗。吴滋往往玄尚白,梁墨湿湿黐黏壁。南宫先生来自西,惠然赠我四玄圭。我无鹊返鸾回字,我无金章玉句子。得君此赠端何似,兀者得靴僧得髢。安得玉案双鸣璫,金刀绣段底物偿。送似龙涎心字香,为君兴云绕明窗。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