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沴行三吴区,哀鸿叹连岁。
昨秋更甚前,嘉杭亦奄逮。
下隰已无收,幸馀高原地。
而何虫生之,严霜复早至。
嗟哉茕独民,胡堪诸患萃。
比户鲜盖藏,无怪谷涌贵。
救灾艰良方,遑存屯膏意。
截漕及留帑,旁筹入粟制。
复思近利辈,米豆免关税。
庶几谷渐多,差免流离蔇。
转壑念时萦,调幕颜常愧。
实乏大禹能,匪市冯欢惠。
诗词问答
问:《新正降旨加赈江浙去岁被水饥民并免米豆税诗以纪事》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押词韵第三部 出处:御制诗二集卷六十
参考注释
三吴
(1).地名。 晋 指 吴兴 、 吴郡 、 会稽 。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渐水》:“ 永建 中, 阳羡 周嘉 上书,以县( 会稽 )远,赴会至难,求得分置,遂以 浙江 西为 吴 ,以东为 会稽 。 汉高帝 十二年,一 吴 也,后分为三,世号‘ 三吴 ’。 吴兴 、 吴郡 , 会稽 其一焉。” 唐 张彦远 《历代名画记·论画体工用榻写》:“ 江 南地润无尘,人多精艺, 三吴 之跡,八絶之名, 逸少 右军, 长康 散骑,书画之能,其来尚矣。”
(2).地名。 唐 指 吴兴 、 吴郡 、 丹阳 。《通典·州郡十二》:“ 苏州 , 春秋 吴国 之都也……与 吴兴 、 丹阳 为 三吴 。 齐 因之。 陈 置 吴州 。 隋 平 陈 ,改曰 苏州 。 煬帝 初,復曰 吴州 ,寻为 吴郡 。大 唐 为 苏州 ,或为 吴郡 。” 唐 赵元一 《奉天录》卷三:“今天下安危,在于 淮 楚 。师振则 三吴 安, 三吴 安则国家不失外府。” 唐 杜牧 《题桐叶》诗:“ 三吴 烟水平生念,寧向閒人道所之。”
(3).地名。 宋 指 苏州 、 常州 、 湖州 。 宋 司马光 《送杨太祝忱知长洲县》诗:“ 三吴 佳县首,民物旧熙熙。”
(4).泛指 长江 下游一带。 唐 李白 《猛虎行》:“ 三吴 邦伯皆顾盼,四海雄侠两追随。” 金 刘致君 《鹧鸪天》词:“修月客,弄云娘, 三吴 清兴入淋浪。”
哀鸿
(1).悲鸣的鸿雁。 南朝 宋 谢惠连 《泛湖归出楼中玩月》诗:“哀鸿鸣沙渚,悲猨响山椒。” 唐 韩愈 《酬裴十六功曹巡府西驿途中见寄》诗:“哀鸿鸣清耳,宿雾褰高旻。” 清 孙枝蔚 《泊舟毘陵触目有述》诗:“傍晚朔风急,哀鸿断几行。”
(2).《诗·小雅·鸿雁》:“鸿鴈于飞,哀鸣嗸嗸。”《序》云:“《鸿鴈》,美 宣王 也。万民离散,不安其居,而能劳来还定,安集之。”后以“哀鸿”比喻流离失所的人们。 清 洪昇 《长生殿·收京》:“流离百室,哀鸿满路悲戚。” 刘国钧 《辛壬之间杂诗》:“胡卢依样君休问,中泽哀鸿血未枯。”
连岁
1.见"连岁"。
原地
处于原来的位置或地位
原地未动
而何
(1).犹如何。怎样。《左传·昭公四年》:“ 牛 谓 叔孙 :‘见 仲 而何?’” 杜预 注:“而何,如何。”
(2).犹如何。怎么。《左传·襄公二十二年》:“谓我敝邑,邇在 晋国 ,譬诸草木,吾臭味也,而何敢差池?”《孟子·尽心下》:“仁人无敌於天下,以至仁伐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 汉 王充 《论衡·顺鼓》:“久雨湛水溢,谁致之者……击鼓攻社,而何救止?”
严霜
(1) 寒冷的霜
严霜过后,叶子逐渐落下来
(2) 一种温度低到足以冻杀大部分露天园田草木和果实蓓蕾的霜
严霜结庭兰。——《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冬与严霜争。——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嗟哉
叹词。 汉 马援 《武溪深行》:“滔滔 武溪 一何深,鸟飞不度,兽不敢临,嗟哉 五溪 兮多毒淫。”《后汉书·耿弇传论》:“嗟哉,义重于生,以至是乎!” 唐 韩愈 《嗟哉董生行》:“嗟哉 董生 朝出耕,夜归读古人书,尽日不得息。”
比户
(1).家家户户。《魏书·李安世传》:“无私之泽,乃播均於兆庶;如阜如山,可月积於比户矣。” 五代 李中 《献乔侍郎》诗:“九霄恩復降,比户意皆忻。” 清 李渔 《奈何天·助边》:“祇为着苍黔凋敝,水旱频仍,比户嗟呀。” 康有为 《大同书》己部第一章:“试游于都会,入於閭井,听乡謡,比户可忧焉:老妇隆冬无被,乃典衣而疗子孙之疾;老翁白首无裤,乃力作而偿子孙之负。”
(2).形容人多而普遍。 清 钮琇 《觚賸续编·樾泉近体》:“何以效 苏 陆 者比户,谈 王 李 者塞途也?”
(3).一户挨着一户。 清 唐甄 《潜书·远谏》:“比户延烧,必罪失火之主。”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三》:“邻里乡党,比户而居。”
盖藏
(1).储藏。《礼记·月令》:“﹝孟冬之月﹞命百官,谨盖藏。” 郑玄 注:“谓府库囷仓有藏物。”《汉书·王莽传中》:“予之北巡,必躬载拂,每县则粟,以劝盖藏。” 清 刘大櫆 《乞里人共建义仓引》:“夫下之人家无盖藏之备,而一切仰望於上。”
(2).指储藏的财物。 宋 王安石 《和吴御史汴渠》:“自宜富京师,乃亦窘盖藏。”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九:“所经村庄皆已焚烬,盖藏皆已搜劫,男妇皆已虏掠,目不忍见。”
(3).掩盖;隐藏。《淮南子·齐俗训》:“以为穷民絶业而无益於槁骨腐肉也,故葬薶足以收歛盖藏而已。” 唐 刘知几 《史通·叙事》:“况 齐丘 之犊,彰於载讖;河边之狗,著於謡咏。明如日月,难为盖藏,此而不书,何以示后?”
(4).犹窝藏。《旧唐书·宪宗纪下》:“乃詔京城诸道,能捕贼者赏钱万贯,仍与五品官,敢有盖藏,全家诛戮。”
无怪
表示知道了原因,所说的情况就不足怪
外面起风了,无怪有点冷
涌贵
亦作“涌贵”。指物价猛涨。 唐 韩偓 《海山记》:“帑藏全虚,穀粟涌贵。”《魏书·吕隆传》:“穀价涌贵,斗值钱五千文。” 明 都穆 《都公谭纂》卷上:“ 仲圭 每见人持纸绢过门,必谓之曰:‘吾画能卖钱,汝曷不求我?’往往与之作一纸半幅,俟其去,潜使人以重价购之,由是其画涌贵。” 清 沉初 《西清笔记·纪庶品》:“ 懋勤殿 向设一大镜屏,岁值铜价涌贵,上命撤以付钱局鼓铸。”
救灾
救济受灾的人民
抗震救灾
良方
(1) 药效好的处方
(2) 好计划
(3) 好策略
屯膏
《易·屯》:“九五,屯其膏。” 程颐 传:“唯其施为有所不行,德泽有所不下,是屯其膏,人君之屯也。”屯,吝啬;膏,恩泽。后因以“屯膏”谓恩泽不施于下。 唐 独孤及 《为杨右相祭西岳文》:“畜极不雨,屯膏未光。” 宋 王禹偁 《赐天下酺五日诏》:“禁之或慢,则糜穀滋多;赐之不行,则屯膏是嘆。”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一一:“盛世屯膏尚如此,况前代加赋派餉之日乎!”
入粟
(1).谓纳粟于官府,用以买官或赎罪。《史记·平準书》:“ 弘羊 又请令吏得入粟补官及罪人赎罪。”《汉书·万石君传》:“今君上书言仓库城郭不充实,民多贫,盗贼众,请入粟为庶人。” 颜师古 注引 服虔 曰:“ 庆 自以为居相位不能理,请入粟赎己罪,退为庶人。”《元史·选举志二》:“凡先尝入粟遥授虚名者,今再入粟,则依验粮数,照依资品,今实授茶盐流官。”
(2).指交纳一定数额的金钱捐取功名。《警世通言·钝秀才一朝交泰》:“ 王安 道:‘小姐守志至今,誓不改适。因家相公近故,小姐亲到京中来访相公,要与相公入粟北雍,请相公早办行期。’” 清 戴名世 《汪河发墓志铭》:“ 粤 东人 姚子庄 为 石埭 县令,闻 河发 名,召至署中,欲为 河发 入粟为太学生。”
近利
(1).逐利;贪利。《易·说卦》:“﹝巽卦﹞其於人也,为寡髮,为广顙,为多白眼,为近利,市三倍。” 孔颖达 疏:“为近利,取其躁人之情多近於利也。”《韩非子·亡徵》:“饕贪而无饜,近利而好得者,可亡也。” 清 邵廷采 《五世行略上》:“利不可近,近利则商贾心。”
(2).眼前利益。 明 方孝孺 《赠林公辅序》:“不安於小成,不诱於近利,而就乎远者、大者,吾与 公辅 志也。” 朱自清 《子夜》:“ 荪甫 的姊丈 杜竹斋 便是一个,而且是胆子最小最贪近利的一个。”
关税
国家的一种商品税,征税对象为进出口商品
庶几
(1) 或许可以,表示希望或推测
寡人以为善,庶几息兵革。——《史记·秦始皇本纪》
(2) 差不多;近似
全我社稷口,可以庶几乎!
(3) 指贤者或可以成才的人
流离
(1) 因饥荒战祸而居无定所,到处逃难
黎民流离,困于道路。——《后汉书·和殇帝纪》
流离失散
(2) 另有“淋漓”之义
大禹
对 夏禹 的美称。《书·大禹谟》:“曰若稽古 大禹 。” 孔 传:“ 禹 称大,大其功。” 唐 李白 《公无渡河》诗:“ 大禹 理百川,儿啼不窥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