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和歌辞。栖乌曲二首原文
蛾眉曼脸倾城国,鸣环动佩新相识。银汉斜临白玉堂,芙蓉行障掩灯光。
画舸双艚锦为缆,芙蓉花发莲叶暗。
门前月色映横塘,感郎中夜度潇湘。
诗词问答
问:相和歌辞。栖乌曲二首的作者是谁?答:刘方平
问:相和歌辞。栖乌曲二首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相和歌辞。栖乌曲二首是什么体裁?答:乐府
问:刘方平的名句有哪些?答:刘方平名句大全
全唐诗:卷251_2
参考注释
蛾眉
美人的秀眉。也喻指美女;美好的姿色
后有一人,自然蛾眉,明珰满身,绡縠参差。——唐· 李朝威《柳毅传》
倾城
(1) 全城;满城
倾城出动,围捕凶犯
(2) 形容女子艳丽,貌压全城
名花倾城,君王带笑
(3) 倾覆国家
鸣环
(1).指身上佩带的环珮碰击有声。 南朝 梁 王淑英 妇《赠答》诗:“妆铅点黛拂轻红,鸣环动珮出房櫳。”
(2).古人衣带上所系的环形佩玉。 唐 崔颢 《卢姬篇》:“君王日晚下朝归,鸣环珮玉生光辉。”
(3).指出任外使的官员回归朝廷。 明 唐顺之 《奉敕视军情升通政司右通政谢表》:“建牙责重,敢忘枕甲於师中,恋闕情深,犹冀鸣环於门下。”
相识
(1) 互相认识
素不相识
(2) 指彼此认识的人
银汉
见“银河”
银汉横空
白玉堂
(1).神仙所居。亦喻指富贵人家的邸宅。 唐 刘方平 《乌栖曲》之一:“银汉斜临白玉堂,芙蓉行障掩灯光。” 唐 李商隐 《代应》诗:“本来银汉是红墙,隔得 卢 家白玉堂。” 宋 王安石 《送吴显道》诗之五:“白玉堂前一树梅,为谁零落为谁开?” 宋 张孝祥 《丑奴儿·王公泽为予言查山之胜戏赠》词:“主人白玉堂中老,曾侍凝旒。”
(2).指翰林院。 唐 杜甫 《八哀诗·故右仆射相国曲江张公九龄》:“上君白玉堂,倚君金华省。” 宋 刘过 《沁园春·题黄尚书夫人书壁后》词:“白玉堂深,黄金印大。”
芙蓉
(1) 芙蓉花。中国的锦葵植物( Hibiscus mutabilis ),花美丽,白色或粉红色,在夜间变深红色
(2) 荷花的别名。睡莲科。多年生水生草木
行障
亦作“ 行鄣 ”。1.围屏之属,因其可以移动,故称。置于室中,以为屏障。 南朝 梁 阴铿 《秋闺怨》诗:“火笼恆煖脚,行障镇牀头。” 北周 庾信 《灯赋》:“舒屈膝之屏风,掩芙蓉之行障。”《南史·隐逸传上·宗测》:“ 测 善画,自图 阮籍 遇 苏门 於行鄣上,坐卧对之。” 唐 刘方平 《栖乌曲》之一:“银汉斜临白玉堂,芙蓉行障掩灯光。”
(2).围屏之属,因其可以移动,故称。用作仪仗。《宋史·仪卫志五》:“行障四,坐障二。”《宋史·礼志二七》:“偏扇、方扇各十六,行鄣三,坐鄣二。”
灯光
灯的光度
灯光显得亮了些
画舸
画船。 南朝 梁元帝 《赴荆州泊三江口》诗:“莲舟夹羽氅,画舸覆緹油。” 唐 岑参 《早春陪崔中丞泛浣花溪宴》诗:“红亭移酒席,画舸逗江村。” 元 张埜 《水龙吟·皇庆癸丑重九登南高峰寄柳汤佐同知》词:“ 浙 浦寒潮, 苏堤 画舸, 吴宫 烟树。” 明 何景明 《送叶生还闽中兼怀郑继之》诗:“ 江 南画舸春柳低,海上茅堂白云满。”参见“ 画船 ”。
前月
上个月
前月浮梁卖茶去。——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诗
横塘
(1).古堤名。 三国 吴大帝 时于 建业 (今 南京市 )南 淮水 (今 秦淮河 )南岸修筑。亦为百姓聚居之地。 晋 左思 《吴都赋》:“ 横塘 查下 ,邑屋隆夸。” 唐 崔颢 《长干曲》之一:“君家住何处?妾住在 横塘 。”
(2).古堤名。在 江苏省 吴县 西南。 宋 贺铸 《青玉案·横塘路》词:“凌波不过 横塘 路,但目送、芳尘去。” 宋 贺铸 《青玉案·南歌子》词:“一鉤新月渡 横塘 。谁认凌波微步、袜尘香。”
(3).泛指水塘。 唐 温庭筠 《池塘七夕》诗:“万家砧杵三篙水,一夕横塘似旧游。” 前蜀 牛峤 《玉楼春》词:“春入横塘摇浅浪,花落小园空惆悵。” 宋 陆游 《秋思绝句》:“黄蛺蝶轻停曲槛,红蜻蜓小过横塘。”
郎中
(1) 中医医生
(2) 对他人亲随的敬称
兄长,这几位郎中,是张都监相公处差来取你。——《水浒传》
(3) 官名。清朝六部以下设司,司设长官郎中
(4) 宫廷的侍卫
潇湘
(1).指 湘江 。因 湘江 水清深故名。《山海经·中山经》:“帝之二女居之,是常游于 江 渊, 澧 沅 之风,交 瀟湘 之渊。”《文选·谢朓<新亭渚别范零陵>诗》:“ 洞庭 张乐池, 瀟湘 帝子游。” 李善 注引 王逸 曰:“ 娥皇 女英 随 舜 不返,死於 湘水 。” 唐 李白 《远别离》诗:“古有 皇 英 之二女,乃在 洞庭 之南, 瀟湘 之浦。” 王琦 注引《湘中记》:“ 湘川 清照五六丈,下见底石如樗蒲矣,五色鲜明。” 元 耶律楚材 《用薛正之韵》:“ 凤池 分付夔龙去,万顷 瀟湘 属 湛然 。” 明 徐祯卿 《古意》诗:“帝子葬何处, 瀟湘 云正深。”
(2). 湘江 与 潇水 的并称。多借指今 湖南 地区。 唐 杜甫 《去蜀》诗:“五载客 蜀 鄙,一年居 梓州 ;如何关塞阻,转作 瀟湘 游?” 宋 张孝祥 《水调歌头·送刘恭父趋朝》词:“归辅五云丹陛,回首 楚 楼千里,遗爱满 瀟 湘 。” 明 何景明 《雁》诗:“长风度关塞,九月下 瀟 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