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文 >>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原文 诗词名句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

作者:释正觉 朝代:宋代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原文

江湖之秋,清入双眸。
草木之春,温生两唇。
髑髅眉底自照眼,赤肉团上无位人。
门门得用,薄艺随身。
观身因缘,芭蕉不坚。
悟世幻化,木槿之谢。
舒丛林之气兮时节长春,分密室之灯兮光明不夜。
应物现形,见闻闲暇。

诗词问答

问: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的作者是谁?答:释正觉
问: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释正觉的名句有哪些?答:释正觉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双眸

两颗眼珠。 南朝 宋 谢惠连 《自箴》:“气之清明,双眸善识。” 宋 王禹偁 《月波楼咏怀》:“ 武昌 地如掌,天末入双眸。”《儒林外史》第三三回:“ 杜少卿 看那先生,细瘦,通眉长爪,双眸烱烱,知他不是庸流。”

草木

(1).指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易·坤》:“天地变化,草木蕃。” 唐 韩愈 《送李愿归盘谷序》:“ 太行 之阳有 盘谷 , 盘谷 之閒,泉甘而土肥,草木藂茂,居民鲜少。” 明 刘基 《<悦茂堂诗>序》:“故人不得其性则痛,鸟兽不得其性则瘏,草木不得其性则萎以枯。”

(2).指荒野。《韩非子·说疑》:“此十二人者,或伏死於窟穴,或槁死於草木,或飢饿於山谷,或沉溺於水泉。”

(3).比喻卑贱。多用作自谦之词。 唐 陈子昂 《谏刑书》:“臣草木微品,天恩降休,伏刻肌骨,不敢忘捨。” 宋 苏轼 《笏记》之一:“徒倾艸木之心,莫报乾坤之施。”

髑髅

(1) 死人的头盖骨

莊子之 楚,见髑髅。——《庄子·至乐》

(2) 通常用作危险警告;骷髅

照眼

光亮耀眼;晃眼;强光刺眼

什么东西这么照眼?

赤肉

(1).泛指动物的肉。《吕氏春秋·贵当》:“窥赤肉而乌鹊集,貍处堂而众鼠散。”《淮南子·说林训》:“赤肉悬则乌鹊集,鹰隼鷙则众鸟散。”

(2).犹皮肉。 唐 于濆 《边游录戍卒言》诗:“赤肉痛金疮,他人成 卫 霍 。”《五灯会元·临济玄禅师法嗣·宝寿沼禅师》:“师曰:‘不斩死汉。’院曰:‘斩。’师便打。院连道:‘斩,斩。’师又随声打。师却回方丈,曰:‘适来这僧将赤肉抵他乾棒,有甚死急!’”

无位

(1).没有界限或位置。 晋 郗超 《奉法要》:“夫罪福之於逆顺,固必应而无差者也。苟昧斯道,则邪正无位,寄心无準矣。” 晋 王谧 《答桓太尉书》:“况佛教喻一生於弹指,期要终於永刼,语灵异之无位,设报应於未兆,取之能信,不亦难乎!”

(2).指没有一定的地位。 明 刘基 《全婴堂序》:“夫济人利物,无位不能焉。”

犹失位。谓在上故贵,但无人君之德,则失其位。《易·繫辞上》:“贵而无位,高而无民。” 尚秉和 注:“在上故贵,失正故无位。”

门门

象声词。哭声。 老舍 《骆驼祥子》十七:“回到家,她一头扎在炕上,门门的哭起来。”

得用

(1).得到任用。《史记·儒林列传》:“ 瑕丘 江生 为 穀梁 《春秋》,自 公孙弘 得用,尝集比其义,卒用 董仲舒 。”

(2).犹可用。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六:“不敢问利息轻重,这本钱几年得用!”

(3).犹得力。指做事能干。《警世通言·宋小官团圆破毡笠》:“ 刘翁 刘嫗 见他小心得用,另眼相待,好衣好食的管顾他。”《儿女英雄传》第二九回:“ 何小姐 连日见这个丫头在婆婆跟前十分得用。”

随身

带在身边;跟在身旁

随身携带

观身

谓观察自身的道德修养。《老子》:“以身观身。” 唐 李程 《赋得竹箭有筠》诗:“方持不易操,对此欲观身。” 宋 苏轼 《送参寥师》诗:“閲世走人间,观身卧云岭。”

因缘

(1) 产生结果的直接原因和辅助促成其结果的条件

洒家在五台山真长老处,学得说因缘,便是铁石人也劝得他转。——《水浒传》

(2) 缘分

他俩真有因缘

芭蕉

芭蕉属( Musa )多年生的几种树状的草本植物,叶子很大,果实像香蕉,可以吃

世幻

尘世的虚幻。 五代 齐己 《静坐》诗:“天真自得生难捨,世幻谁惊死不迴。”

木槿

亦作“ 木堇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叶卵形,互生;夏秋开花,花钟形,单生,有白、红、紫等色,朝开暮落。栽培供观赏兼作绿篱。树皮和花可入药,茎的纤维可造纸。《淮南子·时则训》:“木堇荣。” 高诱 注:“木堇,朝荣莫落,树高五六尺,其叶与安石榴相似也。” 唐 韩翃 《送李明府赴连州》诗:“春服橦花细,初筵木槿芳。” 明 夏完淳 《杂作》诗之一:“五月池塘好,幽栏木槿开。” 杨朔 《京城漫记》:“花木也多:碧桃,樱花,丁香,木槿……都长得旺的很。”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三·木槿》、 清 陈淏子 《花镜·木槿》。

丛林

(1) 树林

丛林战

(2) 和尚聚居修行的处所,后泛指大寺院

鲁智深回到丛林选佛场中禅床上,扑倒头便睡。——《水浒传》

时节

(1) 季节;时令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唐· 杜甫《春夜喜雨》

(2) 又如:清明时节;秋收时节

(3) 时候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唐·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长春

中国东北的城市,吉林省省会,面积18,881平方公里,人口570万(1982)

密室

用于秘密活动的房间

密室垂帘。——《聊斋志异·促织》

光明

(1)

(2) 明亮的

瓦楞上已经雪白,房里也映得较光明。——《祝福》

(3) 比喻正义或有希望

光明大道

母亲沉痛的三言两语的诉说以及我亲眼见到的许多不平事实,启发了我幼年时期反抗压迫追求光明的思想。——《回忆我的母亲》

(4) 没有私心

光明磊落

心地光明

不夜

没有黑夜。形容月光或灯火照耀如同白天。 唐 李德裕 《尊师是桃源黄先生传法弟子》诗:“洞天应不夜,源树祗如春。” 宋 张孝祥 《水调歌头·桂林中秋》词:“千里江山如画,万井笙歌不夜,扶路看遨头。” 明 王西楼 《南吕一枝花·赏闰元宵》套曲:“重开不夜天,再造长春境。” 柳亚子 《浣溪沙》词:“火树银花不夜天,弟兄姊妹舞翩躚,歌声唱彻月儿圆。”

应物

(1).顺应事物。《庄子·知北游》:“邀於此者,四枝彊,思虑恂达,耳目聪明,其用心不劳,其应物无方。” 锺泰 发微:“‘应物无方’,言不执滞也。”《史记·太史公自序》:“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立俗施事,无所不宜。” 宋 欧阳修 《道无常名说》:“无常以应物为功,有常以执道为本。”《西游记》第二回:“这猴王自从了道之后,身上有八万四千毛羽,根根能变,应物随心。”

(2).犹言待人接物。《晋书·外戚传·王濛》:“虚己应物,恕而后行。”《隋书·循吏传·刘旷》:“ 刘旷 ,不知何许人也。性谨厚,每以诚恕应物。” 明 孙柚 《琴心记·挑动春心》:“你看他清标应物,如春月之濯柳;英气逼人,似野鹤之出羣。” 清 姚鼐 《扬雄<太玄>目录序》:“虽庸愚不肖,苟筮之而见所以处事应物者,皆合乎圣人之道也。”

现形

把本来的样子显露出来

见闻

看到听到的情况

闲暇

亦作“闲暇”。1.平安无事。《孟子·公孙丑上》:“今国家閒暇,及是时般乐怠敖,是自求祸也。” 宋 李纲 《奉诏条具边防利害奏状》:“大概近年所操之説有二:闲暇则以和议为得计,而以治兵为失策;仓卒则以退避为爱君,而以进御为误国。”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二七章:“年年春天, 李自成 都是在马鞍上和战争中度过,从没有像今年春天这么安静和闲暇。”

(2).泛指闲空;没有事的时候。 晋 袁宏 《后汉纪·光武帝纪》:“ 望 闻 乌氏 有 龙池 之山,微径南通,与 汉 相连,其旁有奇人,聊及閒暇,广求其真。” 唐 白居易 《长恨歌》:“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3).悠闲从容。 汉 贾谊 《鵩鸟赋》:“庚子日斜兮,鵩集予舍,止于坐隅兮,貌甚閒暇。” 宋 叶适 《温州州学会拜》:“人人劝酌,长幼尽醆,多闲暇自得,无勉强急迫之意。” 萧军 《八月的乡村》一:“平时小烟袋很少离开他底嘴。当他底小烟袋咬在嘴上的时候,他快活、闲暇。”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虞俦,朝代:宋代
    卧龙骧首奋轻雷,一一枪旗次第开。遽浼春风归七碗,宁容卯酒困三杯。森严莫讶先尝苦,隽永方知后味回。不羡金钗候汤眼,可能萧寺略追陪。
  • 作者:陶渊明,朝代:魏晋
    鸿雁乘风飞,去去当何极(1)?
    念彼穷居上,如何不叹息(2)!(渊明)
    虽欲腾九万,扶摇竞何力(3)?
    远招王于乔,云驾庶可饬(4)。(愔之)
    顾侣正徘徊,离离翔天侧(5)。
    霜露岂不切?务从忘爱翼(6)。(循之)
    高柯擢条干,远眺同天色(7)。
    思绝庆未看,徒使生迷惑(8)。(渊明)
  • 作者:于邺,朝代:唐代
    离家凡几宵,一望一寥寥。新魄又将满,故乡应渐遥。独临彭蠡水,远忆洛阳桥。更有乘舟客,凄然亦驻桡。
  • 作者:黄庚,朝代:宋代
    春寒料峭透纱窗,睡起晴蜂恰报衙。怪得晓来风力劲,满阶香雪落梨花。
  • 作者:韩仲宣,朝代:唐代
    欲知行有乐,芳尊对物华。地接安仁县,园是季伦家。柳处云疑叶,梅间雪似花。日落归途远,留兴伴烟霞。
  • 作者:刘攽,朝代:宋代
    标签:古诗三百首写风夏天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惟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 作者:沈继祖,朝代:宋代
    置之一壑谢鲲像,画入三峰潘阆图。二子居山真得趣,山斋曾为写真无。
  • 作者:林同,朝代:宋代
    一家感儿孝,不俗使亲惊。尽作屏气语,咸为纳屡行。
  • 作者:刘克庄,朝代:宋代
    遍行海角与天涯,烟阁云台不似家。无肉并无子猷竹,失侯不失邵平瓜。难藏白发惟菱照,晚悟朱荣若槿花。惭愧孙曾来贺岁,劝翁椒酒各斟些。
  • 作者:李正民,朝代:宋代

    凡圣同居亦偶然,谁知龙藏结良缘。

    闻公旧有谈天口,为借深潭五百年。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