颁朔·其二原文
试问司天史,羲娥移不移。
璿玑谁可度,珠斗若为推。
六合车书会,千秋道法垂。
去年重入想,崇政涖朝时。
诗词问答
问:颁朔·其二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颁朔·其二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颁朔·其二是什么体裁?答:五律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出处:御制诗初集卷二十三
参考注释
试问
(1).试着提出问题。试探性地问。《晋书·孙绰传》:“沙门 支遁 试问 绰 :‘君何如许?’” 唐 牛僧孺 《玄怪录·张左》:“ 左 甚异之,试问所从来,叟但笑而不答。” 清 王夫之 《上蔡威函先生》诗:“白苹秋色里,试问採莲津。”
(2).试着提出问题。用于质问对方或者表示不同意对方的意见。 宋 苏轼 《又和刘景文韵》:“试问壁间题字客,几人不为看花来?”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构》:“试问当年作者,有一不肖之人、轻薄之子厠於其间乎?” 许地山 《危巢坠简》:“试问亘古以来这第一流人物究竟有多少?”
(3).考问。《新唐书·文艺传中·李邕》:“未几辞去, 嶠 惊,试问奥篇隐帙,了辩如响, 嶠 叹曰:‘子且名家!’”《宋史·选举志三》:“诸正名学生有试问《景祐新书》者,诸判局闕而合差,诸秤漏官五年而转资者,无不属於祕书。”《元史·选举志一》:“以《通鑑节要》用 蒙古 语言译写教之,俟生员习学成效,出题试问,观其所对精通者,量授官职。”
司天
(1).掌管有关天象的事务。《国语·楚语下》:“ 顓頊 受之,乃命南正 重 司天以属神。” 韦昭 注:“司,主也。”《明史·职官志三》:“﹝ 洪武 ﹞三年改司天监为钦天监。四年詔监官职专司天,非特旨不得陞调。”
(2).负责观察天象等自然现象以占断吉凶的人。 唐 于尹躬 《南至日太史登台书云物》诗:“司天为岁备,持简出人羣。” 宋 沉括 《梦溪续笔谈》:“ 王元之 知 黄州 日,有两虎入郡城夜鬭,一虎死,食其半。又群鸡夜鸣,司天占之曰:长吏灾。” 清 赵翼 《静观》诗之三:“吾将问司天,推测倘有术。”
(3).运气说术语。与“在泉”相对。意为掌握天上的气候变化。司天定居于客气第三步气位,统主上半年气候变化的总趋向。在泉象征在下,定居于客气第六步气位,值管下半年气候变化的总趋向。古代医家运用“司天”、“在泉”来预测每年的岁气变化并推断所患疾病。《素问·五常政大论》:“少阳司天,火气下临,肺气上从,白起金用,草木眚。”《醒世恒言·李道人独步云门》:“你等熟读《本草》,先知了药性,纔好用药。上者要看本年是甚司天,就与他分个温凉。二者要看害病的是那地方人,或近山或近水,就与他分个燥湿。”《医宗金鉴·运气要诀·主气歌》“显明之右君位知”注:“正南客气,司天之位也,司天之右,天之右间位也。”参见“ 五运六气 ”。
羲娥
(1).日御 羲和 与月神 嫦娥 的并称。借指日月。 唐 韩愈 《石鼓歌》:“ 孔子 西行不到 秦 ,掎摭星宿遗 羲娥 。” 朱熹 考异引 孙汝听 曰:“ 羲娥 ,日月也。 羲和 ,日御; 嫦娥 ,月御。” 宋 王安石 《闻望之解舟》诗:“黯黮虽莫测,皇明迈 羲 娥 。” 清 姚鼐 《答王生》诗:“尘霿苟不兴,万里曜 羲娥 。”
(2).泛指岁月。 宋 苏轼 《次韵杨褒早春》:“破恨径须烦麴蘖,增年谁復怨羲娥。” 宋 辛弃疾 《西江月·寿祐之弟时新居落成》词:“只将緑鬢抵羲娥,金印须教斗大。”
(3).指日夜。 宋 文天祥 《真州杂赋》:“四十羲娥落虎狼,今朝骑马入 真阳 。”自序:“首尾恰四十日。”
珠斗
(1).指北斗七星。因斗星相贯如珠,故名。 唐 王维 《同崔员外秋宵寓直》诗:“月迥藏珠斗,云消出絳河。” 赵殿成 笺注:“﹝珠斗﹞谓斗星相贯如珠。” 明 高明 《琵琶记·丹陛陈情》:“但见银河清浅,珠斗斑斕。” 清 黄景仁 《 * ·幽约》词:“嬾步挑釭烬,珠斗斜还整。”
(2).华美的酒器。 明 屠隆 《綵毫记·长安豪饮》:“召顐官屡奉鑾舆,倚宫妃频倾珠斗。”
若为
(1).怎样;怎样的。《南齐书·高逸传·明僧绍》:“天子若来,居士若为相对?” 唐 萧意 《长门失宠》诗:“不知金屋里,更贮若为人?” 宋 苏轼 《和沉立之留别诗》之二:“试问别来秋几许,春江万斛若为量?” 清 纳兰性德 《浣纱溪》词:“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 宁调元 《燕京杂诗》:“弦管 燕京 三月天,风沙扑面若为怜?”
(2).怎堪。 唐 王维 《送杨少府贬郴州》诗:“明到 衡山 与 洞庭 ,若为秋月听猿声?” 唐 杜甫 《和裴迪登蜀州东亭》:“幸不折来伤岁暮,若为看去乱乡愁。” 唐 白居易 《重到华阳观旧居》诗:“若为重入 华阳观 ,病鬢愁心四十三。”
(3).怎能。《乐府诗集·横吹曲辞五·隔谷歌一》:“食粮乏尽若为活?救我来!救我来!” 唐 孟棨 《本事诗·情感》:“沙场征戍客,寒苦若为眠?” 宋 范成大 《燕堂书事》诗:“耳边情话少,笑口若为开?”
(4).倘若。 唐 雍裕之 《江边柳》诗:“若为丝不断,留取繫郎船。” 唐 白居易 《春至》诗:“若为南国春还至,争向东楼日又长。”
车书
(1).《礼记·中庸》:“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谓车乘的轨辙相同,书牍的文字相同,表示文物制度划一,天下一统。后因以“车书”泛指国家的文物制度。《后汉书·光武帝纪赞》:“金汤失险,车书共道。” 唐 杜甫 《题桃树》诗:“寡妻羣盗非今日,天下车书已一家。” 清 黄遵宪 《送宍户玑公使之燕京》诗:“ 唐 宋 时遣使,车书万里同。”
(2).指推行制度。 宋 李杲卿 《孟邦雄墓志》:“朝廷得以车书 陇右 ,开拓 巴 蜀 ,皆公之力也。”
千秋
(1) 千年
(2) 岁月久远
(3) 生日。敬辞,指人的寿辰
今日老祖宗千秋,奶奶生气,岂不惹人议论?——曹雪芹《红楼梦》
道法
(1).道理法度。《管子·法法》:“明王在上,道法行於国,民皆舍所好而行所恶。”《荀子·致士》:“无土则人不安居,无人则土不守,无道法则人不至,无君子则道不举。”《韩非子·饰邪》:“先王以道为常,以法为本……道法万全,智能多失。”
(2).遵循效法。《韩非子·难言》:“时称《诗》《书》,道法往古。”
(3).遵守法制。《管子·任法》:“圣君亦明其法而固守之;羣臣修通辐輳,以事其主;百姓辑睦,听令道法,以从其事。”《管子·任法》:“法不一,则有国者不祥。民不道法,则不祥。” 尹知章 注:“道,从。”
(4).道教的教义。 晋 葛洪 《神仙传·墨子》:“乃入 周狄山 ,精思道法,想像神仙。” 徐志摩 《天目山中笔记》:“在东方人,这出家是求情感的消灭,皈依佛法或道法,目的在一切自我痕迹的解脱。”
(5).道教的法术。 晋 葛洪 《神仙传·刘京》:“ 隆 合服之,得三百岁,不能尽其道法,故不得度世。”《水浒传》第七十回:“马步军兵回头看时,你我对面不见。此是 公孙胜 行持道法。”
(6).即佛法。 晋 慧远 《沙门不敬王者论·体极不兼应》:“常以为道法之与名教,如来之与 尧 孔 ,发致虽殊,潜相影响,出处诚异,终期则同。”《宋书·夷蛮传·天竺迦毗黎国》:“诸国来集,共遵道法。” 宋 范成大 《题记事册》诗:“划破虚空一剑閒,六根同转上头关。如今宴坐菴中事,政在凡夫道法间。” 明 冯梦龙 《量江记·母妻被逮》:“[贴]他二人初到,自未参讲道法。”
(7).泛指宗教的学说与法术。 茅盾 《子夜》十七:“她随侍老太爷十年之久,也不曾感到过这样温暖的抚爱。老太爷对待她始终就像一位传授道法的师父。”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五部分十一:“你是留心道法的,你看红灯照的道法,是哪一派?”
去年
上一年
我从去年辞帝京。——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