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何斯举戒食牛原文
饥肠慕膻腥,如渴待拾法。虽穷爪掌劳,不助唇吻湿。
属厌能几何。
忍复贵难得。
三牺良可哀,一割傥未急,贪夫恣糜烂,粱稻委鹅鸭。
鸾刀久纷纶,馀胾犹在幕。
宁思百亩间,功大等黔赤。
翻令杂杂豚,就死不见白。
置食为三叹,起坐或忘帻。
若人妙箴规,隐恻鬼神泣。
由仪见古风。
未使斯文缺。
药石知良医,乐饵止过客。
仁言可绅书,善应知响集。
诗词问答
问:和何斯举戒食牛的作者是谁?答:李弥逊
问:和何斯举戒食牛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李弥逊的名句有哪些?答:李弥逊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饥肠
飢饿的肚子。 宋 陆游 《贫甚戏作绝句》之三:“飢肠雷动寻常事,但误生臺两鹊来。” 陈毅 《忆江南·赣南游击词》:“天将午,飢肠响如鼓。”
飢饿的肚子。饥,通“ 飢 ”。 唐 韩愈 《月蚀诗效玉川子作》:“婪酣大肚遭一饱,饥肠彻死无由鸣。”亦指饿着肚子。 宋 梅尧臣 《送苏子美》诗:“ 庐岳 趣最幽,饥肠看瀑布。”
慕膻
《庄子·徐无鬼》:“羊肉不慕蚁,蚁慕羊肉。羊肉,羶也。 舜 有羶行,百姓悦之。故三徙成都,至 邓 之虚,而十有万家。”后以“慕羶”喻因爱嗜而争相附集。 唐 韩偓 《感事三十四韵》:“鸳鷺皆迴席, 皋夔 亦慕羶。” 明 史可法 《请行徵辟保举疏》:“往时保举多係慕羶,捷足蝇营,真才裹足。” 清 夏燮 《中西纪事·漏卮本末》:“吸贩之徒,不禁张胆明目,以趋慕羶之市。”
渴待
急切地等待
人们都瞪大了眼睛,渴待着他开口讲话
唇吻
(1).指口;嘴。 汉 王充 《论衡·率性》:“扬唇吻之音,聒贤圣之耳。” 章炳麟 《文学说例》:“等是人言,出诸唇吻,而据实而书,不更润色者,则曰口説。” 丁玲 《水》:“﹝男人们﹞惨厉的叫起来了……是在死的唇吻中发出的求援的呼号。”
(2).比喻议论、口才。 唐 柳宗元 《贺赵江陵宗儒辟符载启》:“中间因缘,陷在危邦,与时偃仰,不废其道,而为见忌嫉者横致唇吻。”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九流绪论上》:“爰自 神农氏 ,下至 尧 、 舜 、 禹 、 汤 、 文 、 武 ,亡弗詆訶,而 仲尼 当时,特巍然为仁义礼乐之宗,故尤极意訕讥,恣其唇吻。”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二》:“狂生纵意高谈,众畏其唇吻,皆缄口不答。”
脣吻:亦作“ 脣呡 ”。 1.嘴唇;口,嘴。《墨子·非命下》:“今天下之君子之为文学出言谈也,非将勤劳其喉舌而利其脣呡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章句》:“百句不迁,则脣吻告劳。” 唐 卢仝 《感古》诗之二:“脣吻恣谈鑠,黄金同灰尘。” 清 龙启瑞 《上梅伯言先生书》:“会 粤 西土匪益炽,牵於集乡兵议团费,终日卒卒,脣吻枯燥,逮晚不得休息。”
(2).借指言词;口舌;口才。《汉书·东方朔传》:“吐脣吻,擢顶颐。” 晋 葛洪 《抱朴子·勤求》:“遂以脣吻为刃锋,以毁誉为朋党,口亲心疏,貌合行离。”《三国志·吴志·顾雍传》“其以 雍 次子 裕 袭爵为 醴陵侯 ,以明著旧勋”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吴 韦昭 《吴书》:“ 雍 母弟 徽 ,字 子叹 ,少游学,有脣吻。”《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 伷 ( 樊伷 )是 南阳 旧姓,颇能弄脣吻,而实无才略。”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二》:“狂生纵意高谈,众畏其脣吻,皆缄口不答。”
属厌
亦作“ 属饜 ”。1.饱足。《左传·昭公二十八年》:“愿以小人之腹,为君子之心,属厌而已。” 杜预 注:“属,足也。言小人之腹饱,犹知厌足,君子之心亦宜然。”一说,“属”犹祇,见 王引之 《经传释词》卷九。《国语·晋语九》:“主之既已食,愿以小人之腹,为君子之心,属饜而已,是以三叹。” 晋 陆机 《演连珠》之三八:“臣闻放身而居,体逸则安,肆口而食,属厌则充。” 宋 苏轼 《水陆法像赞十六首引》:“盖闻净名之鉢,属饜万口;宝积之盖,徧覆十方。” 清 钱谦益 《重阳次日徐二尔从馈糕蟹》诗:“小人属厌君休誚,一饱如今学老饕。”
(2).犹饱览。 元 刘壎 《隐居通议·古赋二》:“ 吴子 客 郴 三年,属厌其山川。”
几何
(1) 多少(用于反问)
年几何矣。——《战国策·赵策》
罗敷年几何。——《乐府诗集·陌上桑》
所杀几何。——唐· 李朝威《柳毅传》
相去能几何。——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价值几何。
(2) 几何学简称
难得
(1) 很难做到(含珍重意)
难得他这么忙还惦记着我们
(2) 少有;不经常;不易得到
这是难得的大雪
三牺
(1).三只纯色的牛。《左传·僖公二十九年》:“ 介葛卢 闻牛鸣,曰:‘是生三牺,皆用之矣。’”
(2).指祭祀用的雁、鹜、雉。《左传·昭公二十五年》:“为六畜、五牲,三牺,以奉五味。” 孔颖达 疏引 服虔 云:“三牺,鴈、鶩、雉。”一说指牛羊豕。 王引之 《经义述闻·春秋左传下》:“今案五牲,牛羊豕犬鸡也;三牺,牛羊豕也。” 汉 班固 《东都赋》:“於是荐三牺,效五牲;礼神祇,怀百灵。”
可哀
(1).令人悲痛。《左传·襄公二十五年》:“九世之卿族,一举而灭之,可哀也哉。”
(2).可怜。 鲁迅 《热风·随感录三十八》:“所以多有这‘合群的爱国的自大’的国民,真是可哀,真是不幸!”
一割
本指切割一次,后即用为行使一次或负责一次之词。语本《后汉书·班超传》:“昔 魏絳 列国大夫,尚能和辑诸戎,况臣奉大 汉 之威,而无鈆刀一割之用乎?”《文选·左思<咏史>诗》:“鈆刀贵一割,梦想骋良图。” 吕延济 注:“以鈆为刀,只可一割不可再用,言愿当一割之任,奋策於敌国也。”《梁书·孔休源传》:“臣以庸鄙,曲荷恩遇,方揣丹诚,効其一割。” 明 梅鼎祚 《玉合记·赠处》:“陆则破駟,水则歼蛟,能忘一割之司,久作双函之秘。”
贪夫
贪婪的人。《汉书·王吉贡禹等传序》:“ 孟子 亦云:‘闻 伯夷 之风者,贪夫廉,懦夫有立志。’”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五:“功名者,贪夫之钓饵。” 明 刘基 《饮泉亭记》:“见贪夫,疾之如讎。” 清 查慎行 《题邹舜五采蓴图卷子次陈眉公旧韵》:“未应泽畔少清流,却与贪夫供匕箸。”
糜烂
(1) 表皮或粘膜上皮的局限性浅表缺损
(2) 腐烂;腐朽
糜烂不堪
糜烂至此。——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鹅鸭
(1).鹅与鸭。皆水禽。《西京杂记》卷四:“羊豕鹅鸭,皆道其数。” 唐 杜甫 《舍弟占归草堂检校聊示此诗》:“鹅鸭宜长数,柴荆莫浪开。”
(2).形容声音嘈杂,像鹅、鸭鸣叫一样。 宋 苏轼 《九日黄楼作》诗:“诗人猛士杂龙虎, 楚 舞 吴 歌乱鹅鸭。” 清 查慎行 《从湖州至四安舟中大雨》诗:“问路屡见紿,方言乱鹅鸭。”
鸾刀
刀环有铃的刀。古代祭祀时割牲用。《诗·小雅·信南山》:“执其鸞刀,以启其毛,取其血膋。” 毛 传:“鸞刀,刀有鸞者,言割中节也。” 孔颖达 疏:“鸞即铃也。谓刀环有铃,其声中节。” 晋 潘岳 《西征赋》:“雍人缕切,鸞刀若飞。应刃落俎,靃靃霏霏。” 宋 邵雍 《首尾吟》之五:“宝鑑造形难着髮,鸞刀迎刃岂容丝。” 明 宋濂 《奉制撰蟠桃核赋》:“鸞刀割蜜,神液流泉。”
纷纶
(1).杂乱貌;众多貌。《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纷纶威蕤,堙灭而不称者,不可胜数也。”《汉书》作“纷轮”。 宋 苏轼 《三笑图赞》:“万生纷纶,何鄙何妍,各笑其笑,未知孰贤?” 明 高启 张宪 《舞剑联句》:“屋翻影纷纶,地殷势挥霍。” 清 唐孙华 《夏日斋中读书》诗之一:“纷纶布经籍,汎滥陈篇章。”
(2).渊博。《后汉书·逸民传·井丹》:“ 井丹 字 大春 ……通五经,善谈论,故京师为之语曰:‘五经纷纶 井大春 。’” 李贤 注:“纷纶,犹浩博也。” 南朝 陈 徐陵 《在北齐与宗室书》:“或有渔猎三史,纷纶五经。”
(3).忙碌;忙乱。 唐 杜甫 《丽人行》:“犀箸厌飫久未下,鸞刀缕切空纷纶。” 宋 洪迈 《夷坚乙志·玉华侍郎》:“人世纷纶,真可厌苦。”
(4).华美。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纷纶翕响,冠众艺兮。” 唐 叶季良 《赋得琢玉成器》:“片玉寄幽石,纷纶当代名。”
百亩
亦作“ 百畮 ”。一百亩土地。亦泛指广阔之地。《周礼·地官·大司徒》:“不易之地家百畮。” 郑玄 注:“畮,古‘亩’字。”《孟子·滕文公上》:“ 夏后氏 五十而贡, 殷 人七十而助, 周 人百亩而彻,其实皆什一也。”《淮南子·诠言训》:“匹夫百畮一守,不遑启处。” 唐 刘禹锡 《再游玄都观》诗:“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浄尽菜花开。”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二编第三章第二节:“ 周 制百步为亩,一夫百亩(约合今31.2亩),称为一田,是井田的基本单位。”
杂杂
多貌。 唐 寒山 《诗》之一一九:“杂杂排山果,疏疏围酒罇。” 前蜀 贯休 《富贵曲》之一:“紈綺杂杂,鐘鼓合合。”
不见
(1)
不曾相见
老哥俩可有日子不见了
(2)
见不着;丢失
一辆新自行车转身就不见了
三叹
亦作“ 三叹 ”。多次感叹,形容慨叹之深。《左传·昭公二十八年》:“吾子置食之间三嘆,何也?” 唐 杜甫 《惜别行送刘判官》诗:“九州兵革浩茫茫,三叹聚散临重阳。”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自述》:“予每读其史传及《正气歌》,未尝不三嘆流涕也,今予亦祇法 文丞相 已。”
谓三人随着歌唱者发出赞叹之声,予以应和。《文选·陆机<文赋>》:“虽一唱而三叹,固既雅而不艳。” 李善 注:“唱,发歌句者;三叹,三人从而叹之。”
起坐
(1).起立与坐下;坐立举止。 汉 秦嘉 《留郡赠妇诗》之三:“一别怀万恨,起坐为不寧。”《南史·王裕之传》:“ 敬弘 形状短而起坐端方。”《儒林外史》第五三回:“只是那王孙公子们来,他却不敢和他起坐,只许垂手相见。” 朱自清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这不足之感使我的心盘旋不安,起坐都不安宁了。”
(2).起身;坐起。 汉 王褒 《僮约》:“粪除堂廡,餧食马牛。鼓四起坐,夜半益芻。”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一:“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醒世恒言·黄秀才徼灵玉马坠》:“一夜无眠,巴到天明起坐。”《红楼梦》第九八回:“回家, 宝玉 越加沉重,次日连起坐都不能了。”
(3).起居;作息。 汉 刘桢 《赠徐干》诗:“起坐失次第,一日三四迁。”《儒林外史》第四回:“僧官因有田在左近,所以常在这庵里起坐。”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一部分八:“此外在对门河岸侧,还有一个极其小巧的所在,叫 百花潭 。是前二三十年,一个姓 黄 的学政造作的假古董,也还可以起坐。”
(4).指起居、作息的地方。《官场现形记》第六回:“演武厅后面,另有三间起坐,是预备抚院吃饭歇息的处所。”《孽海花》第三一回:“来到楼上,一间卧室,一间起坐,器具帷幙,色色华美。” 高晓声 《李顺大造屋》:“他粗粗一码算,兄妹两人两个房(妹妹以后出嫁了就让儿子住),起坐、灶头各半间,养猪、养羊、堆柴也要一间。”
(5).指私房钱。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六:“常住钱不敢私货。贫僧积下几文起坐,尽数分付足下,勿以寡见阻。”
(6).指离席。相声《新房子》:“回到客厅一看,客人都起坐啦,坐在沙发上。”
箴规
劝戒规谏。 汉 王符 《潜夫论·明闇》:“过在於不纳卿士之箴规,不受民氓之謡言。” 三国 魏 何晏 《景福殿赋》:“图象古昔,以当箴规。” 晋 陶潜 《咏三良》:“箴规嚮已从,计议初无亏。”《红楼梦》第一一三回:“ 宝釵 初时不知何故,也用话箴规。” 鲁迅 《花边文学·玩笑只当它玩笑(上)》:“如果嘲笑 欧 化式白话的人,除嘲笑之外,再去试一试绍介外国的精密的论著,又不随意改变,删削,我想,他一定还能给我们更好的箴规。”
隐恻
(1).内心深处深感痛苦。《楚辞·刘向<九叹·惜贤>》:“欲卑身而 * 兮,心隐惻而不置。” 王逸 注:“心中惻然而痛,不能置中正而行佞諛也。”
(2).恻隐,怜惜。《后汉书·鲁恭传》:“司隶典司京师,四方是则,而近於春月分行诸部,託言劳来贫人,而无隐惻之实。”
(3).谓虽有忧伤而深沉不露。 明 王世贞 《艺苑卮言》卷二:“诗旨有极含蓄者,隐惻者,紧切者。”
鬼神
(1).鬼与神的合称。《易·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礼记·仲尼燕居》:“鬼神得其饗,丧纪得其哀。” 孔颖达 疏:“鬼神得其饗者,谓天神人鬼各得其饗食也。” 唐 韩愈 《原鬼》:“无声与形者,鬼神是也。”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笔记》卷三:“夫古人作书垂后……亦鉴及后人之无赖,故徐引其机,以待有心者之自为觉悟,庶不蹈妄传之戒,为鬼神所忌耳。”
(2).泛指神灵、精气。《史记·五帝本纪》:“养材以任地,载时以象天,依鬼神以制义。” 张守节 正义:“鬼之灵者曰神也。鬼神曰山川之神也。”《史记·五帝本纪》:“历日月而迎送之,明鬼神而敬事之。” 张守节 正义:“天神曰神,人神曰鬼。又云圣人之精气谓之神,贤人之精气谓之鬼。”
(3).偏指鬼;死去的祖先。《左传·昭公七年》:“今君若步玉趾,辱见寡君……致君之嘉惠,是寡君既受貺矣,何 蜀 之敢望?其先君鬼神实嘉赖之,岂唯寡君?”《孝经·感应》:“宗庙致敬,鬼神著矣。” 唐玄宗 注:“事宗庙能尽敬,则祖考来格。”
(4).指形体与精灵。《礼记·礼运》:“故人者,其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 孔颖达 疏:“鬼谓形体,神谓精灵。《祭义》云:‘气也者,神之盛也;魄也者,鬼之盛也。’必形体精灵相会,然后物生。”
(5).古代指天地间一种精气的聚散变化。《易·繫辞上》:“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 韩康伯 注:“尽聚散之理,则能知变化之道。” 孔颖达 疏:“物既以聚而生,以散而死,皆是鬼神所为,但极聚散之理,则知鬼神之情状也。”后世哲学家多以阴阳之变、气的往来屈伸解释“鬼神”。 汉 王充 《论衡·论死》:“鬼神,阴阳之名也。阴气逆物而归,故谓之鬼;阳气导物而生,故谓之神。”《礼记·中庸》:“鬼神之为德,其盛矣乎。” 程颐 章句:“鬼神,天地之功用,而造化之迹也。 张子 曰:‘鬼神者,二气之良能也。’愚谓以二气言,则鬼者阴之灵也,神者阳之灵也。以一气言,则至而神者为神,反而归者为鬼,其实一物而已。”《朱子语类》卷三:“鬼神只是气,屈伸往来者气也。”
由仪
《诗·小雅》逸篇名。《诗·小雅·由仪序》:“《由仪》,万物之生,各得其宜也,有其义而亡其辞。”后因以谓万物之生各得其宜。 晋 束晳 《补亡诗》之六:“肃肃君子,由仪率性。”
古风
(1) 古人之风。指质朴淳古的习尚、气度和文风,也指质朴的生活作风
这个山村的人衣冠简朴,古风犹存
(2) 诗体名。即古诗、古体诗
斯文
(1) 指文化或文人
带几个近侍官,都扮作斯文模样,一同信步出城。——《警世通言·俞仲举题诗遇皇上》
斯文崔魏徒,以我似 班杨。—— 唐· 杜甫《壮游》
(2) 温文尔雅
我俊秀,我斯文,不比师兄撒泼。——《西游记》
药石
古时指冶病的药物和砭石,后比喻规劝别人改过向善
供其药石之费。——《周书·李弼传》
孟孙之恶我也,药石也。——《左传·襄公二十三年》
良医
医术高明的医生
乐饵
音乐与美食。《老子》:“乐与饵,过客止。”后以喻吸引人的美好事物。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知音》:“譬春臺之熙众人,乐饵之止过客。” 隋 江总 《摄山栖霞寺碑》:“辞题翠琰,字勒银钩。贤乎乐饵,过客宜留。” 宋 陈师道 《答黄生》诗:“綈袍不受故人意,乐饵肯为儿辈屈。”
过客
过路的人
穰岁之秋,疏客必食。非疏骨肉,爱过客也,多少之实异也。——《韩非子·五蠹》
仁言
(1).仁德教化的言论。《孟子·尽心上》:“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 清 顾炎武 《再谒天寿山陵》诗:“仁言人所欣,甘言人所惑。”
(2).仁人的言论。详“ 仁言利博 ”。
善应
(1).善于应对。《老子》:“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
(2).犹吉兆。《北史·隋滕穆王纶传》:“ 纶 以 穆王 故,当 文帝 世,每不自安, 煬帝 即位,尤被猜忌, 纶 忧惧,呼术者 王琛 问之, 琛 答曰:‘王相禄不凡。滕,即腾也,此字足为善应。’”
响集
响应聚集。《梁书·萧会理传》:“ 湖熟 有吾旧兵三千餘人,昨来相知,克期响集,听吾日定,便至京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