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暨五泄山原文
路入苍烟九过溪,九穿岩曲到招提。天分五溜寒倾北,地秀诸峰翠插西。
凿径破崖来木杪,驾泉鸣竹落榱题。
当年老默无消息,犹有词堂一杖藜。
诗词问答
问:诸暨五泄山的作者是谁?答:周镛
问:诸暨五泄山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诸暨五泄山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全唐诗:卷727-25
参考注释
苍烟
苍茫的云雾。 唐 陈子昂 《岘山怀古》诗:“野树苍烟断,津楼晚气孤。” 金 元好问 《泛舟大明湖》诗:“看山水底山更佳,一堆苍烟收不起。”《花月痕》第十五回:“细看春色低红烛,烦向苍烟问白鸥。”
九过
九种过失。
岩曲
山的曲折处。 南朝 梁 沉约 《游钟山诗应西阳王教》之四:“八解鸣涧流,四禪隐巖曲。” 唐 刘禹锡 《月窟》诗:“巖曲月斜照,林寒春晚煦。”
招提
(1).梵语。音译为“拓斗提奢”,省作“拓提”,后误为“招提”。其义为“四方”。四方之僧称招提僧,四方僧之住处称为招提僧坊。 北魏 太武帝 造伽蓝,创招提之名,后遂为寺院的别称。 南朝 宋 谢灵运 《答范光禄书》:“即时经始招提,在所住山南。”《旧唐书·武宗纪》:“寺宇招提,莫知纪极,皆云构藻饰,僭拟宫居。”《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一:“樵舍外已闻犬吠,招提内尚见僧眠。” 清 魏源 《武林纪游》诗之四:“且还招提宿,寄此山夕永。”参阅 唐 玄应 《一切经音义》卷十六、《翻译名义集·寺塔坛幢》。参见“ 拓提 ”。
(2).招引提携。 明 李贽 《与耿司寇告别书》:“公今宦游半天下矣,两京又人物之渊,左顾右盼,招提接引,亦曾得斯人乎?”
天分
天资;天赋
木杪
树梢
竹落
亦称“ 竹络 ”。竹笼。《汉书·沟洫志》:“ 河 果决於 馆陶 及 东郡 金隄 …… 河 隄使者 王延世 使塞,以竹落长四丈,大九围,盛以小石,两船夹载而下之。”《元史·河渠志三》:“两埽之间置竹络,高二丈或三丈,围四丈五尺,实以小石,土牛。”
榱题
亦作“ 榱提 ”。屋椽的端头。通常伸出屋檐,因通称出檐。《孟子·尽心下》:“堂高数仞,榱题数尺。” 赵岐 注:“榱题,屋霤也。” 焦循 正义:“榱之抵檐处为榱题。其下覆以瓦,雨自此下溜,故为霤……自瓦言之为霤,自椽言之为榱题。”《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作《孝经》,死於 鲁 ” 张守节 正义引《韩诗外传》:“堂高九仞,榱提三尺。”按,今本《韩诗外传》卷七作“榱题三围”。 宋 叶适 《祭潘叔度文》:“侧躬容膝於榱题广屋之下,垢衣恶食於文绣膏粱之地。” 清 王韬 《倡建澳门镜湖医院序》:“於是榱题高下,製可从心。”
当年
在事情发生的同一年
这个新建的厂子当年就收回了投资
消息
(1) 情况报道
消息灵通人士
(2) 音信
杳无消息
杖藜
(1).谓拄着手杖行走。藜,野生植物,茎坚韧,可为杖。《庄子·让王》:“ 原宪 华冠縰履,杖藜而应门。” 唐 杜甫 《暮归》诗:“年过半百不称意,明日看云还杖藜。” 宋 苏轼 《鹧鸪天》词:“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开牖有时邀月入,杖藜到处避人行。”
(2).藜杖;拐杖。 唐 护国 《赠张驸马斑竹柱杖》诗:“此君与我在云溪,劲节奇文胜杖藜。” 宋 秦观 《宁浦书事》诗之五:“身与杖藜为二,对月和影成三。” 明 孙仁孺 《东郭记·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諳尽江湖味,执青青杖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