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题原文
无风眼界白云悠,红雨心波漾尽头。纷簌簌然丛脞弃,脏兮兮地秽淫流。
栋梁本色擎天柱,蝥贼原形钓欲。
铲却筌蹄窥远奥,拈花莞尔有何愁。
诗词问答
问:无题的作者是谁?答:唐寅
问:无题写于哪个朝代?答:明代
问:唐寅的名句有哪些?答:唐寅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无风
(1).没有风。 唐 韩愈 《南山诗》:“无风自飃簸,融液煦柔茂。”
(2).草名。薇衔的别名。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四·薇衔》:“按 酈道元 《水经注》云: 魏兴 锡山 多生薇衔草,有风不偃,无风自摇。则吴风亦作无风。”参见“ 无风独摇草 ”。
(3).气象学上指零级风。风速每小时小于1公里,烟直上。
眼界
目力所及的范围,借指见识的广度
窗中缟练舒眼界。——苏轼《和子瞻雪浪斋》
白云
(1).白色的云。《诗·小雅·白华》:“英英白云,露彼菅茅。”《庄子·天地》:“乘彼白云,至於帝乡。”《史记·封禅书》:“其夜若有光,昼有白云起封中。” 唐 苏颋 《汾上惊秋》诗:“北风吹白云,万里渡 河 汾 。”《文汇报》1983.10.12:“《蓬莱导游图》有幅照片,蓝天之下,白云之上,嵌着 蓬莱阁 主要建筑,似仙山又似蜃楼。”
(2). 黄帝 时掌刑狱之官。后用作刑官的别称。《汉书·百官公卿表上》“ 黄帝 云师云名” 颜师古 注引 汉 应劭 曰:“ 黄帝 受命有云瑞,故以云纪事也。由是而言,故春官为青云,夏官为縉云,秋官为白云,冬官为黑云,中官为黄云。” 唐 孙逖 《授裴敦复刑部尚书制》:“委之刑柄,俾践白云之师。”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事实二》:“ 胡武平 宿 ,贺 晏元献 转刑部侍郎启云:‘紫詔疏恩,白云登秩。’”
(3).指《白云谣》。 唐 李白 《大猎赋》:“哂 穆王 之荒诞,歌《白云》之 西母 。” 唐 白居易 《八骏图》诗:“《白云》《黄竹》歌声动,一人荒乐万人愁。” 景耀月 《远游》诗:“翠华芝盖入离镜,《黄竹》《白云》定古风。”参见“ 白云謡 ”。
(4).喻思亲。《旧唐书·狄仁杰传》:“其亲在 河阳 别业, 仁杰 赴 并州 ,登 太行山 ,南望见白云孤飞,谓左右曰:‘吾亲所居,在此云下。’瞻望佇立久之,云移乃行。” 宋 岳珂 《桯史·开禧北征》:“夜碇中流,海光接天,星斗四垂,回首白云之思,惻然悽动。”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十:“ 梁瑄 不归, 璟 每见东南白云即立望,惨然久之。” 清 黄遵宪 《感怀》诗:“下阻黄壚上九天,白云望断眼空悬。”参见“ 白云篇 ”。
(5).喻归隐。 晋 左思 《招隐诗》之一:“白云停阴冈,丹葩曜阳林。” 南朝 梁 陶弘景 《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寄君。” 唐 钱起 《蓝田溪与渔者宿》诗:“一论白云心,千里 沧州 趣。” 宋 张炎 《甘州》词:“载取白云归去,问谁留 楚 佩,弄影中州?” 明 徐渭 《赠余君》诗:“三年卧白云,一醉抚流水。”
(6).特指 陈抟 。 宋 王闢之 《渑水燕谈录·高逸》:“ 陈摶 , 周世宗 常召见,赐号 白云先生 。 太平兴国 初,召赴闕, 太宗 赐御诗云:‘曾向前朝出 白云 ,后来消息杳无闻。如今若肯随徵召,总把三峰乞与君。’”
(7).指 白云亭 。参见“ 白云亭 ”。
红雨
(1).红色的雨。《说郛》卷三一引《致虚阁杂俎》:“ 天宝 十三年,宫中下红雨,色若桃花。”
(2).落在红花上的雨。 唐 孟郊 《同年春宴》诗:“红雨花上滴,緑烟柳际垂。” 清 袁枚 《春日杂诗》之一:“千枝红雨万重烟,画出诗人得意天。”
(3).比喻落花。 唐 李贺 《将进酒》诗:“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 宋 晁端礼 《宴桃源》词:“洞户悄无人,空锁一庭红雨。” 清 黄景仁 《正月见桃花盛开且落矣》诗:“纷飞红雨欲漫天,不信东风此地偏。” 毛 * 《送瘟神》诗之二:“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4).比喻女子落泪。 元 张可久 《朝天子·道院中碧桃》词:“泪弹红雨笑邻姬,同立苍苔地。”
(5).比喻鲜血溅洒。《七国春秋平话》卷上:“刃起时一片白云,血溅处满袍红雨。”
心波
(1).佛教语。喻意念相续不绝,如水波之兴。 宋 惠洪 《觉庵》诗:“宴坐不言中,心波如古井。” 沉砺 《读书》诗:“但使心波清一勺,何庸梦境绕三刀。”
(2).指思念,思绪。 萧红 《生死场》十七:“河边的小树随了风在骚闹,他踏着往日自己的菜田,他振动着往日的心波。”
尽头
末尾;终点
一眼望不到尽头
簌簌
(1) 风吹物体等的声音
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大自然的语言》
(2) 形容流泪的样子
淑英的眼泪簌簌地流了下来。——《党员登记表》
丛脞
烦琐
淫流
放纵游荡。 汉 荀悦 《汉纪·武帝纪一》:“絶靡丽之饰,遏利欲之巧,则淫流之民定矣,而贪秽之俗清矣。”
栋梁
(1) 屋顶最高处的水平木梁,支承着椽子的上端
(2) 身负重担的人;能担负责任的人材
(3) 比喻担负国家重任的人
他们是国家的栋梁
本色
(1) 物品没有经过染色的原来的颜色。古以青、黄、赤、白、黑等五色为正色,也称本色
(2) běnsè
(4) 本来面貌
书生本色
擎天柱
古代传说昆仑山有八根柱子支撑着天,后来用“擎天柱”比喻担负重任的人
蝥贼
食禾稼的两种害虫。多比喻危害人民和国家的坏人或灾异。《左传·成公十三年》:“帅我蝥贼,以来荡摇我边疆。我是以有 令狐 之役。” 杜预 注:“蝥贼,食禾稼虫名。谓 秦 纳 公子雍 。”《后汉书·明帝纪》:“有司其勉顺时气,劝督农桑,去其螟蜮,以及蝥贼。” 李贤 注引《尔雅》:“食苗心曰螟,食节曰贼,食根曰蝥。” 唐 杜甫 《送韦讽上阆州录事参军》诗:“必若救疮痍,先应去蝥贼。” 梁启超 《新民说· * 德》:“苟放弃责任者,无论其私德上为善人为恶人,而皆为羣与国之蝥贼。”
原形
本来的形状,原来的形态
原形显露
筌蹄
(1).亦作“ 筌蹏 ”。《庄子·外物》:“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筌,一本作“ 筌 ”,捕鱼竹器;蹄,捕兔网。后以“筌蹄”比喻达到目的的手段或工具。《书序》 唐 孔颖达 疏:“故《易》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是言者意之筌蹄,书言相生者也。” 清 姚鼐 《夜读》诗:“顾思文载道,筌蹏徒寄耳。” 清 龚自珍 《对策》:“之人也,少壮之心力,早耗於禄利之筌蹏,其仕也,餘力及之而已,浮沉取容,求循资序而已。” 蔡元培 《告北大学生暨全国学生书》:“社会上感於诸君唤醒之力,不能为筌蹄之忘,於是开会发电,无在不愿与诸君为连带之关係,此人情之常,无可非难。”
(2). 南朝 士大夫贵族讲经说法时手执的麈尾之类。《南史·贼臣传·侯景》:“上索筌蹄,曰:‘我为公讲。’”《南史·贼臣传·侯景》:“自篡立后,时著白纱帽,而尚披青袍,头插象牙梳,牀上常设胡牀及筌蹄。”
远奥
深远玄奥。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体性》:“若总其归涂,则数穷八体:一曰典雅、二曰远奥……远奥者,馥采典文,经理玄宗者也。”
拈花
(1).见“ 拈花一笑 ”。
(2).绣花。《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报仇》:“那女子生得有十二分颜色,善能描龙画凤,刺绣拈花。”
莞尔
微笑的样子
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论语·阳货》
不觉莞尔
有何
有什么。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七:“几日试来那几日唱名?得意那不得意?有何传示、有何书信?”《水浒传》第五三回:“风过处,一尊黄巾力士出现,躬身禀復:‘我师有何法旨?’”如:有何不可;有何难哉。